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纨绔妻主:夫君个个俏 > 一百二十六 掌上明珠(一)

一百二十六 掌上明珠(一)

    秦辽两国风俗不同.但过年的习俗都是相仿的.正月初一开始罢朝十日.萧宓难得空闲.于是尽量多抽出时间去眷延宫探望自己的父亲康君.

    暖阁里上好的丝竹炭正旺.康君亲手替萧宓扫了扫貂领上的落雪.然后将一个暖和的手炉塞进女儿手里.“天这么冷.雪花还飘着.不是已经派人传话嘱咐你不必进宫了吗.”

    “难得这几天不用上朝.孩儿想多陪陪父君.”有侍从奉上茶点.萧宓拿起吃了一口连声称赞.“味道不错.香糯酥软.而且是新花样.这厨子该赏.”

    一旁的侍从忍不住插嘴.“公主.这可是夏公子亲手做给君上吃的.”

    萧宓有些发愣.“你是说这点心是夏明珠做的.”夏明珠乃是夏鄞煦的亲弟弟.年方十五.自幼与萧宓相熟.因其出生于行伍之家性子张扬直爽.从小酷爱习武.善骑射刀枪.从不读书识字.不喜针织男艺.更沒听说他还会烹饪.

    康君又递了一块糕点给女儿.微微笑道:“别说你听着不信.起先他送点心來的时候我也不信.可这孩子脾气挺倔.见我不相信他.便亲自跑到御膳房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做.你别说.还真就有模有样的.看起來他苦练了很久呢.”

    “这么说.他近日常进宫來探望父君吗.”

    “隔三差五吧.这孩子性子直.沒那么多心眼儿.父君挺喜欢他的.再加上他姐姐的关系……”康君朝侍从使个眼色.侍从会意忙退了出去并带好房门.康君拉过萧宓的手.“女大当婚.男大当嫁.宓儿.你如今也二十了.王府里总沒个打理事务的男主人不行.你身边那两个奴侍都上不得台面.父君替你寻摸正君好长日子了.看來看去.只有明珠同你來说是最般配的.”

    “父君.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您瞧.不过几块点心您就给夏明珠收买了.”

    “哎.话不能这样说.你和殷煦情同姐妹.他姐姐又是南院督军大将、你的左右手.你与夏家联姻百利而无一害呀.”

    “父君.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孩儿身为公主.婚姻不能自主.如果母皇下旨命孩儿迎娶夏明珠.孩儿无权拒绝.但孩儿可以明确告诉父君.孩儿其实把明珠当作弟弟.正因为和鄞煦情同姐妹.就更不想叫明珠断送一生的幸福.”

    “宓儿.父君有话不知当不当问.”康君迟疑片刻.“你心里是否已另有人选.”

    萧宓摇头.“父君.孩儿心中并无特定人选.”

    康君不解.“既无特定人选.你母皇几年前就说过你和明珠很般配.而你们在一起相处又和睦融洽.如果父君去请旨.相信你母皇也是乐见其成的.”

    “父君.母皇当年为了牵制大皇姐.的确对这门婚事乐见其成.但如今大皇姐已死.母皇未必还会应承这门婚事.”

    萧宓此言令康君很是诧异.“孩子.你怎么会有如此想法.你母皇一向很疼爱你呀.”

    “父君.您有所不知.”萧宓苦笑.“自从大皇姐死后.母皇表面上事事倚重孩儿.但却在暗中削弱了南院兵力统辖的范围.加之一个月前母皇忽然加封三皇姐为北院大王.驳回了六部朝臣关于南北两院统合的奏折.这就说明母皇对孩儿已经处处设防.试问此等情势下.母皇又怎么还会同意叫孩儿与夏家联姻呢.”

    辽皇共有四位皇女.除了大皇女萧琛.四皇女萧宓之外.二皇女萧绩乃才人所出.父亲早丧.终日只游山玩水不问政事.三皇女萧珽乃正三品和卿所出.父亲多年无宠.她自幼体弱多病.常年在府中休养.很少抛头露面.萧琛死后.辽皇染病卧榻不起.萧宓政事繁重无暇多顾.萧珽趁机进宫侍疾.随着辽皇病情好转.她自己的身体也渐渐康复.还与辽皇日渐亲密.

    康君见女儿闷头不再作声.试探着问道:“你可是为了近來那些个风言风语烦闷.其实你三皇姐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多个人为你母皇分忧原本也是好事.”

    “父君.孩儿分得清是非黑白.不会因为流言蜚语对母皇和三皇姐产生嫌隙.但俗话说.空穴來风未必无因.孩儿总觉得自从大皇姐死后母皇对孩儿日渐疏远.这是不争的事实.”萧宓所听到“风言风语”跟康君所听到的内容并不尽相同.但她不愿多说反累康君担忧.

    康君沉吟着.“自从大公主死后.贵君遭贬斥被禁足.后宫便交由我掌管.你母皇对我是极好的.和卿平日就深居简出.常年无宠.即便三公主获封北院大王.你母皇也沒有晋升他.他也不敢在我面前放肆.我瞧他应该是个明白事理的人.”

    萧宓不置可否.“父君.您宅心仁厚.所有的人在您眼里都是好人.贵君当初处处与您为难.现在他获罪遭贬是他的报应.您不落井下石也就罢了.还派人对他多加照顾.了解您的人会称颂您的贤德.但那些心怀叵测的小人……”

    “嘴长在别人身上.想说些什么我也阻止不了.孩子.贵君与我共同侍奉你母皇多年也算上辈子有缘.他是喜欢争风吃醋.但我能理解他的苦衷.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我有你母皇的宠爱、有你的孝顺.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康君语调诚恳.萧宓回握着父亲的手.也为康君一片善心所打动.康君为了促成萧宓的婚事不遗余力的劝导.“父君已经一大把年纪.眼下最想看到的就是你能成家立室延绵后嗣.宓儿.明珠是你最好的选择.你不妨再考虑考虑吧.”

    “父君……”兜了一个大圈话題又转回來.萧宓哭笑不得.

    康君话锋一转.“对了.听明珠说.近來王府中有位姓马的总管很受你重用.”

    萧宓喝了口茶.“恩.那人叫做马乔.读过不少书.做事也稳当.孩儿很欣赏她的才干.”

    “孩子.你知人善用是好的.但你毕竟贵为南院大王.与下人尊卑有别.凡事该懂得分寸.”

    “父君此话何解.”想來夏明珠跟康君提起天骄时还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康君一向不插手王府之事.此时特别提出來劝诱.可见已经对天骄先入为主有了成见.

    萧宓心中顿生不快.只听康君又说:“父君知道你爱才惜才.礼贤下士.对有才华之人格外尊重.但那马乔身为南院王府总管.毕竟是你的下属.又岂可与主子日日夜夜同桌用膳同榻而眠.我还听说那马乔长相秀美.比寻常男子都俊俏.你与她同出同进.焉知京中已经生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话來.如果这些话传到你母皇耳中.岂非有损你的清誉.孩子.你就听父君一句劝.以后除了公事.不要再和那个马乔亲近.”

    “父君.您怀疑马乔是孩儿的内宠.”

    “宓儿.并非父君怀疑.父君只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对你名声有损.更重要的是.那马乔从秦国逃亡而來.來历不明呀……”

    “父君.这话是谁告诉您的.是谁在您面前胡言乱语.”连天骄从秦国而來康君都知晓.萧宓越发恼怒夏明珠在父亲面前挑拨离间.她凝望着康君.“父君.秦国人也有好坏之别.旁人不懂得区分.难道您还不懂.”

    康君原为秦人.二十几年前.被辽国王室中人由秦国带回辽国后进献给辽皇为侍.

    康君重重叹了口气.“虽然你母皇励精图治.多年來倡导学习大秦文化.但朝中仍有不小的势力鄙视外族.视秦人如仇敌.倘若不是因为我本是秦国人.你大皇姐也不会对你那么仇视.你母皇更可能早就下旨册封你做皇太女了.孩子.我本身就是从秦国來的.不会瞧不起秦人.我只是关心你.不希望你因为任何事情受到不好的影响.你要理解父君的苦心啊.”

    “父君.您的心意孩儿都明白.您是沒见过马乔.哪天得空孩儿带她來见见您.您就会打消顾虑了.”

    “她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你和殷煦乃是自幼相识、关系斐浅.都沒见你这般感情用事.”

    “父君.孩儿沒有感情用事.孩儿自从跟马乔认识之后.就有了一种很特别的亲切感.马乔年纪跟孩儿相似.很多想法也跟孩儿相似.孩儿跟她在一起.就好像跟姐妹在一起.不需要提防不需要戒备.很轻松很自在.”

    “她投靠你必然是有所图的.”

    “可辽国沒有什么能叫她贪图的.”萧宓还欲解释.侍从禀报说夏明珠來了.萧宓忙起身.“父君.孩儿先行告退.改天再探望父君.”-- 作者有话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