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很多高中男生在晚自习偷偷翻开了一本叫《龙族》的书。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想到,这个偶然开始的夜晚,会陪伴他们走过很长的路。
张明也不知道。
他只是在被窝里打开小手电,继续翻到下一页。
……
随着这一部的成功,《龙族》的影视化改编再度引发无数网友的讨论。
大多数都在讨论选角问题。
“我感觉这是我心目中的楚子航。@千里零零一”
“谁能演好源稚生?”
“……”
出版行业内,各大出版社和内容平台再次将故渊的作品和长江出版社的营销作为重点案例分析。
研究他们是如何持续制造话题,维系读者粘性等。
这些体现了故渊如今在通俗文学里的商业地位。
但是,正因为他的作品在商业上如此成功,迎合了大众市场。
所以关于他的批评始终未曾减少丝毫。
有些是真的看不过去眼,有些则是眼红,为了黑而黑。
他们联合到一起,系统性地从故渊作品中断章取义。
比如说截取路明非看到陈雯雯和别的男生说笑后内心酸涩的段落,打上了“宣扬屌丝心态”的标签。
或者攻击《云边有个小卖部》。
聚焦刘十三的失败,批判“作品基调消极,否定奋斗价值”。
其中,有个带头冲锋的博主,叫什么“文学净土”。
在他的视频里,他侃侃而谈。
“《你的名字》抄袭日本民间传说,毫无原创性。”
“《云边有个小卖部》刻意卖惨,消费乡土情怀。”
“《龙族》系列宣扬早恋暴力,带坏青少年。”
“《查理九世》内容阴暗,建议下架。”
视频最后,博主信誓旦旦地说:“故渊根本不存在,是出版社打造的傀儡。”
这个视频的评论区堪称是妖魔鬼怪聚集地。
有人说:“早就觉得他的书有问题”。
也有人说:“这样的书不该给小孩看”。
而类似的视频则是越来越多。
有人专门截取《龙族》里路明非暗恋陈雯雯的段落,配上字幕:“教你做舔狗”。
有人把《云边有个小卖部》里刘十三失业的章节单独拎出来,打上标签:“读书无用论”。
几个认证为“教育专家”的账号也加入战局。
他们重点批评《查理九世》,说书中内容过于恐怖,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他们号召家长们一起举报这套书。
嗯,老生常谈的问题。
某些作家的粉丝团也来凑热闹。
他们在微博上阴阳怪气:“一天写一万字?怕是整个团队在写吧。”
“连张照片都没有,怕是长得见不得人。”
一些自称路人的网友跟着起哄:“我早就觉得他的书一般,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火。”
“只能骗骗中学生了。”
这些言论开始在互联网上蔓延。
网上开始流传一份“避雷书单”,列表里是故渊所有的作品。
一开始,故渊的粉丝,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他们在论坛发了一篇长文,详细对比了《你的名字》和所谓“原型”的区别。
他们列出了每一个情节的原创之处,附上了详细的文献对照。
还有人写了数千字的分析,解读《云边有个小卖部》里描写的人情世故。
他引用书中段落,说明这些情节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实。
也有读者专门写了篇《龙族》的解析。
他们仔细分析了路明非从自卑到成长的历程,强调这本书的核心是“孤独与成长“。
“这下他们没话说了吧。”这些粉丝在内心想着。
然而,这些文章下面很快出现了评论。
“水军来了。”
“孝子洗地真卖力。”
“你不懂,就是烂。”
还有人直接复制粘贴同样的回复:“垃圾书,垃圾作者。”
书粉试着和其中一人讲道理。
他引用原文,指出对方理解错误的地方。
对方回复:“不看,滚。”
在另一个平台,有粉丝整理了《查理九世》中关于勇气和友谊的片段合集。
视频制作得很用心,每个片段都配上了文字说明。
评论区却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又来洗白了。”
“举报了。”
一位家长模样的网友在视频下留言:“我孩子看了做噩梦,就是你们这些人在推广这种书。”
粉丝耐心解释,可以引导孩子正确阅读。
对方回复:“不听不听,洗地狗。”
几天后,书粉们发现他们的文章阅读量很少。
那些断章取义的视频却还在首页推荐。
……
某间宿舍内。
“算了。”一个胖子关掉电脑,“跟这些人讲不通道理。”
李天看着屏幕上那些千篇一律的评论,没有说话。
另一个同学抱怨:“我写了三天的分析文章,根本没人看,那些人就知道复制粘贴。”
“……”
“我那条讲道理的评论,直接被删了。”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
李天缓缓说道:“要不……我们也?”
……
于是,当粉丝们意识到理性沟通毫无用处后,一场规模浩大的反击在互联网上展开。
几天后,各大视频平台开始涌现大量特殊的视频内容。
其中一个视频将“文学净土”三年前盛赞某部作品“开创文学新纪元”的采访,与他如今批判故渊的片段交叉剪辑。
并配文“经典双标现场”。
这段视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获得了数十万的播放量。
同时,一份名为“避雷以‘文学净土’为首的评论家的终极指南”的长图开始流传。
这份指南详细列举了这账号自相矛盾的言论以及逻辑谬误,并附上了相关截图证据。
图片风格完全模仿黑粉此前制作的“避雷书单”,不过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举报行动也同步展开。
粉丝们集体向相关部门举报那些教育专家的代表作,举报理由为:“内容陈腐落后,严重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粉丝甚至翻出某位专家十年前的争议言论,以“思想立场有问题”为由进行实名举报。
更多创意内容也相继涌现。
有粉丝制作了“黑粉经典言论阅读理解”系列,将“故渊的书是垃圾”等句子作为例题,要求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还有什么“黑粉表情包大赛”“黑粉说话风格赏析大赛”等等莫名其妙又搞怪的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