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鸿文握着手机,听筒里沈玥轻快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
他愣了愣才笑着回道:“确实挺意外的,你这刚调去卫州新闻没多久,怎么突然回清河县了?在市里工作还顺利吗?”
“非常顺利!”
沈玥的声音里满是活力。
“卫州新闻的平台比县融媒体大多了,能接触到不少优质选题,同事们也都很照顾我。”
“不过我现在没在卫州,就在你莲花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呢,你快回来吧。”
季鸿文心里一紧。
这个消息另他很意外。
他原本打算先回经济林基地看看围栏安装进度,这下只好临时改变行程。
他挂了电话,车子朝着镇政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他回忆起起沈玥当初在县融媒体时的日子。
当时她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不知道这次相见。
两人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车子刚停稳在镇政府门口,季鸿文就快步往办公室走。
刚推开办公室的门,一道高挑的身影就映入眼帘。
沈玥穿着一身米白色的职业套装,上身的衬衫将她玲珑有致的曲线勾勒得恰到好处。
领口微微敞开,露出精致的锁骨。
下身的包臀裙衬得她双腿修长笔直,踩着一双细跟高跟鞋。
整个人透着一股职场御姐的干练与性感。
她的长发打理成利落的低马尾,脸上化着淡雅的妆容。
嘴角噙着一抹笑意,正靠在办公桌旁翻看文件。
听到开门声,沈玥抬起头。
看到季鸿文,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放下手中的文件,快步走上前,给了季鸿文一个大大的拥抱。
季鸿文下意识地僵了一下,鼻尖传来一阵淡淡的香水味。
随后也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好久不见,季书记,你可比以前更有气场了。”
沈玥松开手,退后一步,上下打量着季鸿文,笑着调侃道。
季鸿文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你倒是越来越漂亮了,这一身打扮,完全是大城市记者的模样。对了,你怎么突然过来了?还直接找到我办公室。”
沈玥走到沙发旁坐下,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才缓缓开口:“我这次回来,可不是单纯来看看你的。”
“我在市里听说了苏振邦主任阻碍经济林项目,还逼迫苏书记调走的事,心里一直惦记着。”
“正好这次有个基层调研的机会,我就主动申请回清河县,想帮你们一把。”
季鸿文闻言,心里一暖。
没想到沈玥平时工作这么忙,竟然还主动过来帮忙。
“真是太谢谢你了,沈玥。这段时间确实不太顺利,苏书记因为我的事,跟家里闹得很僵,赵登河的残余势力也还在暗中搞破坏。”
“谢什么,当初要不是你帮我,我也没机会去卫州新闻发展。”
沈玥摆了摆手,眼神坚定地说:“我这次回来,就是想通过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你在莲花镇做的实事。”
“经济林项目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带动村民就业,这是多好的事啊!”
“苏主任只看到你的出身,却看不到你的能力和为百姓付出的心血,我要让大家都知道,像你这样的干部,值得支持!”
沈玥信誓旦旦的说道。
接下来的两天,沈玥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莲花镇的每个角落。
她去经济林基地采访了正在栽种树苗的村民,听他们讲述项目带来的变化。
去合作社了解了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记录下村民们的实际收入。
还特意去人民医院看望了白桃,听她讲述为了保护季鸿文而受伤的经过。
每到一处,沈玥都认真地记录着。
偶尔还会拿出相机拍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晚上,沈玥在季鸿文的办公室里熬夜撰写报道。
将白天采访到的素材仔细进行整理。
结合莲花镇合作社的发展成效和经济林项目的进展。
用细腻而生动的文字。
写下了一篇题为《基层干部季鸿文:扎根莲花镇,为民办实事》的专题报道。
文中详细描述了季鸿文从县委调到莲花镇后。
带领镇民成立合作社,种植经济林,带动数百矿工成功转型的种种努力。
同时,也提到了跟他白桃一起跟盗猎分子斗智斗勇。
最后成功挽救了数量庞大的珍惜动物。
报道完成后,沈玥第一时间将稿件发给了卫州新闻的编辑部。
第二天一早,这篇报道就刊登在了卫州新闻的头版头条。
报道一经发表,就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
很多市民都纷纷给季鸿文鸣不平,称赞他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同时指责苏振邦不应该因为个人偏见而阻碍项目发展。
还有不少市民表示。
想去莲花镇看看经济林项目,支持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
甚至有一些市领导看到报道后,对季鸿文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还专门打电话给苏清颜,询问项目的进展情况。
要求她全力支持季鸿文的工作。
季鸿文看到报道时,心里满是感动。
他没想到沈玥会如此用心。
让这篇报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项目争取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他拿着报纸,兴冲冲的来到县委,找到苏清颜。
“清颜,你看!”
苏清颜接过报纸,认真地读着,嘴角渐渐扬起一抹笑容。
“沈玥这篇报道写得真好,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的项目,还让我们得到了市委的支持。”
“现在有了市民和领导的认可,我爸应该会对你的印象有所改观了吧!”
季鸿文点了点头。
眼神坚定地说:“希望吧,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更要好好把项目做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快经济林项目的进度,尽快完成围栏安装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日让项目见效,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苏清颜看着季鸿文充满干劲的样子,内心也充满了自豪。
沈玥的这篇报道,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两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清河县百姓谋幸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