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以为就这样搪塞了宋夫人再没有事了。
可是过了几天,另一个邻居又来到她跟前把听来的流言告诉她,尽管裴氏好言解释,但是邻居透着那种质疑鄙夷的眼神让她无地自容。
裴氏连着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连出门都惶恐。
裴氏对陈氏说道:“那泼妇把我十几年前的事情故意往熟人跟前说,这是要恶心死我呢。”
陈氏也没有想到这姨母会这般不要脸:“夫人有什么想法吗?”
裴氏想了想:“要不把那傻子接回来,还有邱氏?”
陈氏:“夫人,把人接回来倒是可以堵住邻居之嘴,说你大义。但是这人一回来,事情也就跟着多了起来。老爷还有一个好友,虽说当年老爷跟他好友开玩笑说将来把二小姐配给他幺儿,但是这几年人家可是来打听过好几次二小姐的下落。这要是回来了,万一傻子他们也要了呢,这家产岂不是又要分出去一半,夫人您就没有了!”
陈氏分析的很有道理,听着是为裴氏着想。但是只有她心里清楚,自己这个夫人只要打发了乔莺,身边便没有什么人,到时候没有用完的钱财不就是自家代为享受了。
“可是那泼妇总是对隔壁邻居说我们以前做过的腌臜事。这让人受不了呀。这万一成了气候官衙岂不是要追究起来?”裴氏看着陈氏,一副实在无辙的样子。
陈氏又道:“夫人,听老奴一声劝,把乔莺那份陪嫁给了她便是。如今家中也只是一个铺子一个宅子,如何折算也就是这么多银钱。她难道要了天去!”
“我的私房钱她不会打主意?”
“那是夫人长年累月的积累,谁能知道你有多少,一句家中嚼用了便可以打发。更何况,夫人哪里真要卖铺子,到时候折算的银钱也得在里面出,那真没有多少了。”
裴氏听了拍了拍陈氏的手背:“幸亏有你在我身边。要不然真不知道找谁商量去。你这两天帮我约见一下那个泼妇吧。”
陈氏自然愿意……
乔疏看着自家撅着屁股在院子中带着静儿小黑抓蚂蚁挖蚯蚓的儿子,对邱贵道:“外祖父,团子该入学了吧?”
邱贵在一旁撵着胡须:“该入私塾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团子长得快长得高,又沉稳懂事。早一些也是可以的。”
乔疏听了,便多方打听青州私塾来。
“熊猫”听说乔娘子的儿子要入私塾,立即推荐了青州最好的一家私塾,说自家的孙子也在里面念书呢。
还说里面授学的是一些通过了县试、府试成为“秀才”,但未能考取举人、进士等更高功名的人。
他们精通儒家经典,部分还会教授算术、礼仪或科举应试技巧。
当然这样一个高质量的私塾,束脩也比一般的私塾更贵,但是“熊猫”知道乔娘子不缺钱。
乔疏挑了一个好日子带着“熊猫”的推荐信准备把团子送过去。
那天,谢成驾着乔疏那辆出行马车带着母子俩前去。
大概行驶了两刻钟的样子,在一个庙宇旁边的大院落前停了下来。
下了马车走近,便听见从里面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乔疏想象着一群群学子正在摇头晃脑声音轻吐的样子。
团子抬头看向乔疏:“娘,这就是私塾。他们都在和曾外祖一样念书吗?”
“是。”
团子突然垮下一张脸来:“娘,我不要跟曾外祖这样老的人在一起,不好玩。”
乔疏:……
原来团子把念书跟曾外祖融合在一起了呀!
“念书的也有跟你一般大小的孩子。你看,那个孩子估计比你大不了多少呢。”乔疏指着一个讲堂的窗户道。
团子顺着乔疏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个矮胖墩正捧着一本册子在摇头晃脑。
坐在他旁边的都是一些年纪不大,高矮参差的孩子。
团子这下脸色好转起来,原来会念书的不一定跟曾外祖一样年龄一大把,胡子一大把呀!
乔疏和谢成带着团子见了私塾的负责人。那人问询一番之后便带着团子走进刚才他们过来时看见的那个讲堂。
团子被负责人牵着手往里走时,整个头却还在张望站在他后面目送的爹娘,露出依依不舍之情,颇有要哭的样子。
乔疏赶忙跟他挥手:“团子,晚上娘来接你。”
团子哽咽,看着皱着眉头同样不舍的谢成:“爹也要来!”
谢成点头:“我也来。”声音沙哑的厉害。
团子进了讲堂后站在外面的两人还回不过神来。
乔疏:这儿子就这样打发了?
谢成:真舍不得!
乔疏看了一眼谢成,谢成看了一眼乔疏。两人似乎都有话要讲。
乔疏咳嗽一声:“如果团子回来说不想来私塾,你不可以赞成,更不可以为他打掩护。”
谢成正想着怎样让儿子跟以前一样快快乐乐,就听见乔疏警告的话,便道:“团子还小,凡事都得慢慢来。”
实在心有不忍,儿子天天待在院子里捉蚂蚁挖蚯蚓多快乐呀,到这陌生的地方来,谁都不认识,他替儿子难受。
“别的事情可以慢慢来,唯独念书这件事没得商量。”乔疏不给他找借口。
谢成被乔疏拿话抵住,轻轻嘟囔:“我家世代平民百姓,团子未必是念书的料。”
乔疏:我恨不得砸开你的大脑。
“我家是呀!我爹就是书念的好才被举荐任用的。你想让团子跟你一样赶着马车四处跑?”
谢成还没有认真想过团子以后干什么,只是觉的孩子小就该胡闹。如今认真思考起来,脑海中便出现两父子赶着一辆敞篷马车在街上行驶的模样。心中有点不忍,他一个人风吹日晒也就罢了,自己的儿子也跟着受这份罪挣那辛苦的钱有点难受……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私塾负责人把团子送进去之后来到他们跟前。
像所有送孩子来念书的父母一样都透露出不舍。只是这对夫妻,看起来,做娘的似乎很满意,倒是那父亲眼睛通红。
负责人点头又摇头:“孩子念书利在千秋!惯子如杀子,害人不浅……”
见谢成也虔诚起来才告知他们,三日后便要行拜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