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 第一卷 第167章 曹氏乡约

第一卷 第167章 曹氏乡约

    “来,我给你变个戏法。”

    曹德淡淡一笑,使用工具将花瓣捣烂,用力挤出花汁。

    “你是要用花汁上色?”

    唐语嫣眼睛一亮。

    “聪明。”

    曹德看到左右无人,趁机抹了一把唐语嫣的俏脸。

    原本单调的黑白水墨画,很快变得色彩斑斓。

    “太好看了!”

    唐语嫣捧着画喜出望外,看向曹德的眼神里满是崇拜。

    “阿德,你怎么这么聪明?”

    “不聪明怎么娶你啊。”

    曹德笑着打趣。

    听到娶这个字,唐语嫣的脸颊更红了,轻轻捶了曹德一下。

    “就会说好听地哄我。”

    唐语嫣嘴上嗔怪,手却不自觉地挽住了曹德的胳膊。

    天色渐晚,曹德大着胆子在后花园与唐语嫣缠绵。

    终究放心不下秦川夫妇和村里的事。

    午夜时分回到了青石村。

    清晨,秦川夫妇刚刚起床就看到曹德上门嘘寒问暖。

    “昨晚睡得还习惯吗?村里条件有限,只能暂时委屈你们夫妇了。”

    “不委屈,能有个安身之处已经很好了。”

    秦川的妻子徐氏搬来椅子请曹德就座。

    曹德直奔主题道:“秦大夫,村里缺少懂医的能人,以后看病问诊这块就交给你,我会让人腾出一间屋子当药铺,再找几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给你打下手,登记病患,收集药材,你看如何?”

    “多谢曹兄信任,我一定尽力,不让你失望。”

    能够重拾医术,为乡亲们治病,正是秦川所愿。

    见秦川应允,曹德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的话,便转身离开去忙另外一件大事。

    医学人才到位。

    先前发愁的几个短板,已经基本补充完整。

    是时候各司其职,创立规则了。

    将军事,农业,工业,医疗,户籍人口,流民安顿,后勤等事务拆分,交给专人负责。

    这时候,柳书明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

    这位表面温和的塾师看似只懂教书,实则藏着经世致用的真本事。

    尤其擅长从古籍中提炼治理之道。

    尚未到上课时间,私塾里只有柳书明一个人整理经书。

    见曹德来了,柳书明语气玩味地说道:“员外一大早来过来,应该是有要紧事商议吧?”

    “确实有件关乎全村的大事,想请柳先生出出主意。”

    曹德开门见山。

    青石村的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人,各路能人也有了一批。

    眼下,曹德想把村里的事分一分。

    军事训练交给曹忠,专职负责保安队。

    农业和工坊等事情,交给石木匠,李皮匠,石小勇,鲁源负责。

    至于开垦荒地,组织耕种,这方面的人选需要集思广益。

    医疗已经先一步交给秦川负责。

    花了一盏茶的时间,柳书明大致读懂了曹德的想法。

    想法新颖实用,直接推行也容易遭人非议。

    从古至今,任何新生事物都难免被斥为离经叛道。

    而且曹德将各项工作分摊下去,每一块都有专人负责。

    这和官府的六房,朝廷的六部结构相同。

    无外乎是吏户礼,兵刑工。

    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周边豪强的猜忌和构陷。

    柳书明呵呵一笑,拊掌道:“不如托古改制,借周礼之名行推行。”

    “托古改制?”

    曹德下意识道:“什么意思?”

    随即,柳书明揭开谜底。

    公羊儒讲究通经致用,不拘泥于经文表面。

    借古礼之名,行当下之实。

    “周礼有完善的官制体系,如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掌其责,正好能对应你说的各项事务,朝廷六部的六位尚书,私下也常被人称为天官,地官。”

    柳书明侃侃而谈,订立规矩的本领展露无遗。

    军正,农正,工正,医正,仓正。

    简单明了。

    乡亲们一听就懂,既保留了古礼的框架。

    又贴合实际,避免被人说成是离经叛道。

    “妙!”

    曹德忍不住赞道:“这些正之上还需要一个统筹协调的人,柳先生博学多闻,不如由你担任大先生,总领这些事务,帮我制定规矩,你意下如何?”

    柳书明连忙推辞道:“员外才是村里的领头人,学生不过是纸上谈兵,各项事务虽分属各正,还需有统一的章程,学生可以牵头订立,明确各正的职责,考核内容,这样才能长久运转。”

    农正制定耕种计划,兴修水利后如何分配水源,工正保证农具供应,支援水利工程,军正制定巡逻,训练制度,保护村民和流民安全。

    医正要定期给乡亲们体检,仓正按需分配粮食。

    流民落户后,优先分给种子农具。

    农正还要做好户籍登记,避免有人浑水摸鱼。

    “除此之外,还有赏罚机制。”

    柳书明补充道:“依据周礼的诏王驭群臣,可以设劝善榜和惩戒规,农桑搞得好,医术高明者登榜表彰,赏赐粮食农具,消极怠工偷奸耍滑,轻则警告,重则罚劳役。”

    “屡教不改者逐出村社,赏罚分明才能激励人心,员外担任首事,订立曹氏乡约。”

    接下来,柳书明再次展露出惊世骇俗的本领。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

    曹氏乡约就是村规,更是所有受到青石村庇佑,生活在青石村百姓,必须遵守的律令。

    开篇第一句写明遵国法,辅王化。

    免得被官府和对手抓住小辫子。

    “补官府治理乡村所不及之处,而不是替官府掌权,出了人命案送县衙审理,收的粮食叫互助粮,账目公开,请县衙派人来监核,绝不搞赋税,那是朝廷的专属权,碰不得。”

    曹德笑得合不拢嘴。

    所谓曹氏乡约,不就是内部小法律嘛。

    柳书明不但迅速帮曹德订立了人员框架,就连法条都能信手拈来。

    “还有,要向官府和朝廷表忠心,不能露出任何可以被人抓住的软肋。”

    柳书明露出几分狡黠。

    “逢年过节挑些上好的粮食,兽皮,送给汪县令和唐老大人,嘴上说愿为朝廷守边隅,抚流民,言外也得学学古人,多向县令请田自污。”

    “咱们村只建学堂,粮仓,药铺,作坊,不搞什么议事厅,大堂,乡勇只负责夜巡防盗,千万别碰军制。”

    曹德有多少野心,目前柳书明还看不出来。

    但是有一点,柳书明比曹德更清楚。

    大楚王朝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家。

    但是在北地的一亩三分地,任何野心家都要躲着藏着。

    距离白河县八百里外,驻守着数万精锐边军。

    同时,当地距离王城长安的距离也不过一千里。

    一旦出现乱子。

    不论是朝廷大军,还是眼皮底下的边军。

    顷刻间就能扑过来弹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