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我的读心总裁是戏精 > 第二十六章新手爸妈的慌乱日常,温馨又搞笑

第二十六章新手爸妈的慌乱日常,温馨又搞笑

    秋老虎依旧肆虐,南方小城的空气里还残留着盛夏的燥热。傅家的小院子里,那棵老梧桐树的叶子被晒得打蔫,蝉鸣却依旧聒噪,与婴儿房里断断续续的啼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新手爸妈傅沉舟和姜晚的日常主旋律。

    凌晨三点,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银辉。婴儿床上的傅念安突然像被按了开关,哭声尖锐得刺破夜空,带着新生儿特有的执拗。傅沉舟猛地从床上弹起来,动作快得差点撞翻床头的暖水瓶——这是他特意托人从市里买回来的保温神器,为的就是半夜冲奶粉不用反复烧水。

    “来了来了,念念不哭!”傅沉舟一边胡乱套上背心短裤,一边冲到婴儿房,手脚并用地抱起女儿。小家伙软乎乎的身体在他怀里扭动,哭声越来越响,小脸涨得通红,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傅沉舟顿时慌了神,双手僵硬地托着她,生怕一个不小心摔了,嘴里语无伦次地哄着:“爸爸在呢,念念乖,是不是饿了?还是尿布湿了?”

    他低头去摸女儿的尿布,手指刚碰到湿乎乎的布料,就像摸到了烫手山芋,立刻手脚麻利地解开尿布扣。可慌乱中,他把尿布的前后搞反了,硬生生把吸水层贴在了外面,等他费劲地把尿布缠好,傅念安的哭声已经拔高了八度,小脚丫蹬得更欢了。

    “沉舟,怎么了?”姜晚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扶着门框走进来,眼底带着惺忪的睡意,却难掩心疼。她刚坐完月子,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夜里醒一次就浑身乏力,可女儿的哭声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好像是尿布湿了,我刚换好,可她还哭。”傅沉舟满头大汗,抱着女儿的手臂都开始发酸,“是不是饿了?我去冲奶粉!”

    他说着,把傅念安塞到姜晚怀里,转身就往厨房跑。暖水瓶里的水还冒着热气,他拿起奶粉罐,手抖着舀了三勺奶粉,倒进奶瓶里,又慌乱地加了凉水。可他忘了试水温,刚把奶嘴塞进女儿嘴里,傅念安就“哇”地一声哭得更凶了,小舌头一个劲地往外顶,小脸皱成了一团。

    “烫到了?”姜晚连忙把奶瓶拿开,用手背试了试,眉头立刻皱起来,“沉舟!水太烫了!你怎么不试温度就给她喝?”

    傅沉舟这才如梦初醒,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懊恼地说:“光顾着慌了,忘了忘了!”他赶紧把奶瓶里的奶倒掉,重新冲了一瓶,这次特意用嘴唇抿了抿,确认温度刚好,才小心翼翼地递给姜晚。

    傅念安叼着奶嘴,哭声渐渐小了下去,小嘴一鼓一鼓地吸着奶,眼睛半睁半闭,委屈地抽噎着。姜晚抱着女儿,看着傅沉舟满头大汗、背心都湿透了的样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看看你,冲个奶粉、换个尿布,搞得像打了一场仗。”

    傅沉舟挠了挠头,看着自己手上沾着的奶粉渍,又看了看女儿屁股上穿反的尿布,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这小家伙也太考验人了!换个尿布都这么费劲,以后可怎么办啊?”他嘴上抱怨着,眼神却温柔地落在女儿脸上,看着她满足的小模样,心里那点慌乱都被幸福感填满了——这是他的女儿,是他和姜晚爱情的结晶,哪怕手忙脚乱,也是甜蜜的负担。

    【原来当爸爸这么难,以前以为赚钱养家就是责任,现在才知道,照顾好老婆孩子,才是最磨人的修行。】傅沉舟心里感慨着,悄悄拿起旁边的育儿手册,借着月光翻看起来。那是他特意从书店买回来的《郑玉巧育儿经》,封面都被他翻得起了卷,可真到实际操作,还是手忙脚乱。

    为了不再闹笑话,也为了让姜晚能好好休息,傅沉舟特意托朋友从市里请了一位专业的育儿师陈姐。陈姐五十多岁,经验丰富,手脚麻利,一来就给这对新手爸妈上了生动的一课。

    “傅先生,冲奶粉要先加水,后加粉,这样浓度才均匀,水温控制在 40℃左右,用手腕内侧试,不烫不凉刚好。”陈姐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换尿布要先把干净的尿布铺在下面,再解开脏尿布,动作要快,避免宝宝着凉,前后不能搞反,吸水层要贴紧宝宝的屁股。”

    傅沉舟学得格外认真,拿出当年跑业务谈生意的劲头,一边听一边记笔记,还时不时提问:“陈姐,她半夜总哭,除了饿和尿布湿,还有别的原因吗?”

    “新生儿哭闹很正常,可能是肠胀气,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你可以试试拍嗝和俯趴练习。”陈姐说着,轻轻抱起傅念安,让她趴在自己的胳膊上,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没过多久,傅念安就打出一个响亮的嗝,小脸舒展开来,还对着陈姐笑了笑。

    傅沉舟看得眼睛都直了,连忙学着陈姐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抱起女儿。可他力度没掌握好,拍得太轻没效果,拍得太重,傅念安又“哇”地哭了起来。陈姐在一旁笑着指导:“力道要适中,像拍皮球一样,既要拍到,又不能让宝宝疼。”

    傅沉舟反复练习了几十遍,胳膊都酸了,才终于让傅念安成功打出嗝。他兴奋得像个考了满分的孩子,跑到姜晚面前邀功:“晚晚,你看!我会拍嗝了!”

    姜晚看着他一脸得意的样子,笑着说:“不错不错,傅同学进步很快嘛。”

    可麻烦很快又找上门来。姜晚是市一中的语文老师,习惯了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她把《唐诗三百首》翻出来,每天给傅念安读唐诗,希望能从小培养她的文学素养。可傅念安根本不买账,每次姜晚一开口,她要么哭闹不止,要么就抓着书页啃咬,把好好的书啃得满是牙印。

    “这孩子怎么回事?唐诗多好听啊,她怎么就不喜欢呢?”姜晚有些挫败地放下书,看着女儿口水直流的样子,无奈地说。

    傅沉舟凑过来,拿起一本漫画书,用夸张的语气给女儿讲起了《葫芦娃》的故事。没想到,傅念安竟然不哭了,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傅沉舟,小嘴巴还跟着“咿咿呀呀”地附和。

    “看来我们念念不喜欢阳春白雪,就喜欢下里巴人啊。”傅沉舟笑着说,继续用滑稽的语调讲着故事,时不时做个鬼脸,逗得傅念安咯咯直笑。

    姜晚看着父女俩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有些吃醋:“合着我这唐诗还不如葫芦娃管用?”

    “也不是,”傅沉舟放下书,握住姜晚的手,“孩子还小,听不懂唐诗的意境,她喜欢的是我们陪着她,跟她互动。你看,你读唐诗的时候太严肃了,她觉得没意思,我讲葫芦娃的时候又蹦又跳,她觉得好玩。”

    姜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渐渐明白,育儿就像教学,不能墨守成规,要因材施教,更要用心陪伴。

    可更大的矛盾还在后面。姜晚的母亲周慧兰心疼女儿,每天都来家里帮忙,可她的传统育儿观念和陈姐的科学方法总是发生冲突。

    “念念都三个月了,该给她穿蜡烛包了,这样腿才能长得直,不然以后会罗圈腿。”周慧兰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布条,就要给傅念安捆起来。

    陈姐连忙拦住她:“阿姨,不行啊,新生儿不能捆蜡烛包,会限制她的活动,影响骨骼发育,还容易捂出痱子。”

    “什么科学不科学的,我当年就是这么带晚晚的,你看晚晚的腿多直!”周慧兰不服气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矫情,我们那时候条件差,孩子不也照样长大?”

    “妈,陈姐是专业的,她的方法是有依据的。”姜晚连忙劝道,“念念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让她自由活动才好。”

    “你们就是听外人的话!”周慧兰有些生气,把布条扔在一边,“还有,孩子都能把尿了,总用尿不湿多捂得慌,我来给她把尿。”

    她说着,不顾陈姐的反对,强行把傅念安抱起来,双腿分开架在自己腿上。傅念安从来没被这样对待过,吓得哇哇大哭,挣扎着想要挣脱,结果不仅没尿出来,还拉了周慧兰一身。

    “你看看你!”周慧兰又气又无奈,看着身上的污渍,差点哭出来,“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傅沉舟连忙打圆场:“妈,没事没事,小孩子都这样。念念可能还不适应把尿,我们慢慢来。”他一边给周慧兰递纸巾,一边给陈姐使眼色,让她别再说了。

    这场“育儿大战”让家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周慧兰觉得自己的经验不被尊重,每天都闷闷不乐;陈姐觉得自己的专业受到质疑,工作起来也有些束手束脚;姜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傅沉舟既要安抚丈母娘,又要协调育儿师,还要照顾女儿和妻子,忙得焦头烂额。

    更让傅沉舟头疼的是,他的建材生意也遇到了麻烦。1998年,南方小城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建材需求激增,傅沉舟的公司接到了一笔大额订单,需要他亲自去邻市对接货源。可就在他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傅念安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直逼 39℃。

    “沉舟,怎么办?念念烧得这么厉害,要不要去医院?”姜晚抱着女儿,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用温水给女儿擦着额头,手却一直在发抖。

    傅沉舟摸了摸女儿滚烫的额头,心里像被火燎一样。一边是关乎公司发展的重要订单,一边是高烧不退的女儿,他陷入了两难抉择。“我打电话问问陈姐。”他强作镇定地说,拨通了陈姐的电话。

    陈姐很快赶了过来,给傅念安量了体温,又看了看她的精神状态,皱着眉头说:“体温太高了,可能是幼儿急疹,也可能是感染,必须马上去医院。”

    “那订单怎么办?”傅沉舟的合伙人王磊打来电话,语气焦急,“对方只给我们三天时间,你要是不去,这单生意就黄了,还得赔偿违约金!”

    傅沉舟看着怀里哭闹不止的女儿,又看了看姜晚无助的眼神,心里有了决定。“王磊,订单的事你先顶着,我这边孩子生病了,实在走不开。违约金的事,我来想办法。”

    “傅沉舟!你疯了?这单生意能让我们公司更上一层楼!”王磊在电话里大喊,“孩子发烧是小事,吃点药就好了,你至于吗?”

    “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傅沉舟的声音坚定,“钱可以慢慢赚,但孩子的健康不能等。”他挂了电话,抱起傅念安,对姜晚说:“晚晚,我们去医院。”

    周慧兰也赶了过来,看着女儿女婿焦急的样子,心里的气也消了,连忙说:“我跟你们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深夜的医院走廊里,灯光惨白,傅沉舟抱着女儿,姜晚扶着丈母娘,一家人匆匆忙忙地挂号、就诊。医生检查后说,傅念安是幼儿急疹,高烧会持续三天左右,出疹后就会好转,让他们不用太担心,开了一些退烧药和物理降温的方法。

    从医院回来,已经是凌晨五点。傅沉舟给女儿喂了药,又用温水给她擦了身体,看着女儿渐渐安稳下来,才松了一口气。姜晚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沉舟,谢谢你。”

    “谢我什么?”傅沉舟握住她的手。

    “谢谢你选择留下来陪我们。”姜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知道那个订单对你很重要。”

    “订单没了可以再找,但你们只有一个。”傅沉舟看着女儿熟睡的脸庞,眼神温柔而坚定,“以前我总觉得,赚钱养家就是对你们最好的负责。但现在我明白,真正的责任,是在你们需要的时候,我能一直在身边。”

    周慧兰坐在旁边,听着女儿女婿的对话,心里很是感慨。她想起自己年轻时,丈夫也是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家人,她一个人拉扯大姜晚,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傅沉舟的选择,让她看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也明白了自己之前的固执。

    “沉舟,”周慧兰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以前是妈不对,总想着用老方法,忽略了科学育儿。以后,我听你们的,也听陈姐的,只要念念能健康长大就好。”

    傅沉舟和姜晚相视一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来,家庭中的矛盾,从来都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缺少理解和包容。只要大家的心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为了同一个目标,就没有解不开的结。

    接下来的几天,傅沉舟一边照顾生病的女儿,一边处理公司的事务。他给邻市的客户打了无数个电话,真诚地解释了情况,没想到客户被他的责任心打动,不仅同意延期,还表示愿意继续合作。“傅总,一个对家人负责的人,对生意也一定不会差。”客户在电话里说。

    傅念安的烧退了,身上果然出了一身红疹,没过几天就消退了,又恢复了活泼可爱的样子。经历了这场风波,傅家的气氛变得更加和睦。周慧兰不再坚持传统方法,而是主动向陈姐请教科学育儿的知识;陈姐也更加耐心,会结合传统经验,给出更贴合家庭的建议;傅沉舟和姜晚也在育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默契。

    傅沉舟越来越熟练,从一开始连尿布都穿反的“菜鸟爸爸”,变成了得心应手的“超级奶爸”。他会给傅念安唱改编的摇篮曲——把革命歌曲的调子放慢,填上自己编的歌词:“念念乖,快睡觉,爸爸陪你到天亮,妈妈在身边笑,幸福日子多美好……”虽然跑调跑得厉害,却总能让傅念安安安稳稳地睡着。

    他还会给女儿讲故事,把《葫芦娃》《西游记》讲得绘声绘色,时不时做个鬼脸,逗得女儿咯咯直笑。姜晚则会给女儿读绘本,教她认识颜色、形状,虽然傅念安大多时候都是在啃绘本,但姜晚依旧乐此不疲。

    周末的时候,傅沉舟会推着婴儿车,带着姜晚和傅念安去公园散步。1998年的公园,没有太多现代化的游乐设施,只有简单的滑梯、秋千,还有一群推着婴儿车的新手爸妈。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着育儿经验,分享着各自的囧事,欢声笑语不断。

    有一次,傅沉舟推着婴儿车,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婴儿车晃了一下,傅念安不仅没哭,反而笑得更开心了。傅沉舟看着女儿的样子,也跟着笑了起来,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想起自己创业初期,为了一笔订单,在酒桌上喝得酩酊大醉;为了打通销路,跑遍了周边的城市,吃了无数闭门羹。那时候,他以为成功就是赚很多钱,住大房子,开豪车。可现在,他觉得,成功就是女儿健康成长,妻子笑容灿烂,一家人平安幸福。

    傅念安一天天长大,从只会哭、只会睡,到会笑、会翻身、会爬。她第一次翻身的时候,傅沉舟正在给她换尿布,看着她胖乎乎的身体努力地翻了个身,趴在床上,对着他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傅沉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忙喊姜晚:“晚晚!快来看!念念会翻身了!”

    姜晚跑过来,看到女儿的样子,眼眶瞬间红了。这是她的女儿,是她和傅沉舟用爱浇灌长大的小生命,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他们欣喜若狂。

    傅念安七个月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句“妈妈”。当时姜晚正在给她喂辅食,听到这两个字,手里的勺子差点掉在地上。她难以置信地看着女儿,哽咽着说:“念念,你刚才说什么?再叫一声妈妈听听?”

    傅念安眨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姜晚,又清晰地叫了一声:“妈妈!”

    姜晚再也忍不住,一把抱住女儿,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傅沉舟刚好从外面回来,看到这一幕,心里既感动又有些“吃醋”:“念念,怎么只叫妈妈,不叫爸爸啊?爸爸每天给你讲故事、唱摇篮曲,你可不能偏心啊。”

    他蹲在婴儿床前,耐心地教女儿:“念念,叫爸爸,爸—爸—”

    傅念安看着他,咯咯地笑着,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却偏偏不叫“爸爸”。傅沉舟不甘心,每天都教女儿叫“爸爸”,可傅念安像是故意跟他作对一样,就是不开口。

    直到有一天,傅沉舟因为公司的事,心情有些低落,回到家后,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傅念安坐在婴儿车里,看着爸爸不开心的样子,突然爬到他身边,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拍了拍他的腿,清晰地叫了一声:“爸爸!”

    傅沉舟猛地抬起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一把抱起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眼泪差点掉下来:“念念,你终于叫爸爸了!爸爸太开心了!”

    姜晚站在一旁,看着父女俩相拥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所有的慌乱、疲惫、矛盾,在这一刻都变得值得。

    日子一天天过去,傅念安已经能扶着东西走路了。傅沉舟的建材公司也越做越大,成为了市里的龙头企业。但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工作狂”,他会准时下班回家,陪女儿玩耍,帮姜晚做家务;他会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周末带着家人去郊外踏青、野餐;他会记得女儿的每一个成长节点,用相机记录下她的点点滴滴。

    1999年的春节,傅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周慧兰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陈姐也被邀请来一起过年。傅念安穿着红色的小棉袄,手里拿着红包,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嘴里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外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傅沉舟看着满屋子的欢声笑语,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 1998年那个慌乱的夏夜,想起自己冲错奶粉、穿反尿布的窘迫,想起和丈母娘的育儿冲突,想起事业和家庭的两难抉择。那些曾经让他焦头烂额的瞬间,如今都变成了珍贵的回忆。

    他举起酒杯,对姜晚、周慧兰和陈姐说:“谢谢你们,让我拥有了这么幸福的家。以前我以为,幸福是功成名就,是家财万贯。但现在我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家人平安健康,就是我们一起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慌乱,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和感动。”

    姜晚也举起酒杯,笑着说:“我也要谢谢沉舟,谢谢你一直包容我的不完美,谢谢你在育儿的道路上和我并肩作战。其实,新手爸妈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都会摔倒,都会犯错,但只要我们互相扶持,互相理解,就一定能走得越来越稳。”

    周慧兰看着女儿女婿,眼眶有些湿润:“看到你们这么幸福,妈就放心了。以前妈总觉得,经验就是最好的,但现在妈明白了,时代在变,育儿的方法也在变,最重要的是一家人的心在一起,互相体谅,互相包容。”

    陈姐也笑着说:“我照顾过很多新手爸妈,傅先生和傅太太是最用心的一对。其实,育儿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完美的爸妈,只有愿意为孩子付出、愿意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爸妈。”

    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夜空;屋里,欢声笑语,温暖了人心。傅沉舟紧紧握住姜晚的手,看着身边活泼可爱的女儿,心里充满了感恩。他知道,育儿的道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想起陈姐说过的话,育儿就像一场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新手爸妈会褪去浮躁,学会耐心;会放下自我,学会包容;会承担责任,学会成长。而那些看似狼狈的慌乱日常,那些温馨搞笑的瞬间,其实都是幸福的印记,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傅念安跑到傅沉舟身边,抱住他的腿,仰着小脸说:“爸爸,过年好!”

    傅沉舟弯腰抱起女儿,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笑着说:“念念过年好!爸爸爱你,妈妈爱你,我们都爱你!”

    烟花依旧在夜空绽放,照亮了傅沉舟温柔的笑容,照亮了姜晚眼中的幸福,也照亮了傅念安纯真的脸庞。这个曾经充满慌乱和搞笑瞬间的小家庭,在互相扶持、互相理解中,收获了最真挚的幸福。

    傅沉舟知道,这只是幸福的开始。未来,傅念安会慢慢长大,会上学,会遇到更多的人和事。而他和姜晚,也会在育儿的道路上继续修行,继续成长。但他坚信,只要他们保持初心,互相包容,互相扶持,就一定能守护好这份幸福,让傅念安在爱与责任的包围中,健康快乐地长大。

    而那些曾经的慌乱与搞笑,那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那些责任与爱的坚守,都将成为这个家庭最宝贵的传承,像一颗种子,在傅念安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她明白,幸福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在不完美中互相陪伴,共同成长。

    深夜,傅念安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傅沉舟和姜晚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女儿。“时间过得真快,念念都这么大了。”姜晚轻声说。

    “是啊,”傅沉舟握住她的手,“以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一起面对更多的‘慌乱日常’,一起分享更多的幸福瞬间。”

    姜晚点点头,靠在傅沉舟的肩膀上,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窗外的月光温柔,屋里的灯光温暖,这个充满爱的小家庭,在 1999年的新春之夜,迎来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那些新手爸妈的慌乱日常,也成为了岁月中最温馨、最搞笑、最珍贵的回忆,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