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凡人穿越修仙苟活 > 第六十章 玉脉阴阳需调和,烟火共生守平衡

第六十章 玉脉阴阳需调和,烟火共生守平衡

    夕阳的余晖尚未完全褪去,育林区的枯树苗便成了笼罩在绿洲上空的阴云。

    魏所蹲在枯萎的杨树苗旁,指尖捻起一缕发黑的土壤,凑近鼻尖轻嗅。那丝微弱的黑气,比腐骨水的阴毒更淡,却带着一股熟悉的失衡感 —— 与当初玉石柱断裂时的能量波动如出一辙。他用铁铲小心翼翼地挖开树苗根部,根系腐烂的痕迹清晰可见,黑色的霉斑顺着根须蔓延,与土壤中的黑气相互缠绕。

    “不是玉髓泉能量耗尽。” 魏所站起身,目光投向远处的中央土丘,“是地脉的阴阳失衡了。”

    老阿爷拄着木杖,看着成片枯萎的树苗,眉头紧锁:“阴阳失衡?古籍中记载,玉脉为阳,地脉为阴,两者相辅相成,方能滋养万物。难道是…… 玉髓泉的阳气过盛,压制了地脉的阴气?”

    魏所点头,取出《烟火实录》翻至 “地脉阴阳篇”:“墨尘先生记载,天地间万物皆分阴阳,地脉亦不例外。玉髓泉为玉脉源头,阳气精纯,是地脉的‘生机之核’;而之前的腐骨水,虽为阴毒,却也是地脉阴气的极端表现。修复地脉时,我们只清除了阴毒,却未调和阴阳,如今玉髓泉的阳气独盛,反而打破了平衡。”

    阿九突然想起八仙引上的刻痕:“先生,八仙引图谱的背面,好像有‘阳盛则枯,阴盛则腐,阴阳相济,方得长久’的古篆,之前一直没明白意思,现在想来,正是这个道理!”

    三人匆匆返回居住区,魏所将八仙引翻转过来,果然在背面看到了那行细小的古篆。阳光照射下,古篆旁还浮现出一幅模糊的图案 —— 中央是玉髓泉,两侧各有一个圆形凹槽,左侧标注 “阴池”,右侧标注 “阳井”,凹槽之间有纹路相连,形成一个循环的图案。

    “原来如此。” 魏所豁然开朗,“八仙早已料到阴阳失衡的隐患,特意留下了调和之法。玉髓泉为阳,需在两侧分别找到阴池与阳井,引阴池之水与阳井之气,与玉髓泉形成循环,方能调和地脉阴阳。”

    老阿爷立刻取出古籍,快速翻阅:“找到了!古籍记载,玉髓泉西侧三里处有‘寒潭’,潭水冰寒,是地脉阴气汇聚之地,应为阴池;东侧五里处有‘暖泉’,泉水温热,是阳气外泄之所,应为阳井。只是寒潭与暖泉在风沙肆虐时,被掩埋在了沙丘之下。”

    “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寻找寒潭与暖泉。” 魏所召集阿石与六位精壮族人,带上铁铲、绳索、火把等工具,兵分两路 —— 魏所与阿九前往西侧寻找寒潭,老阿爷与阿石前往东侧寻找暖泉。

    此时天色已黑,月光洒在绿洲上,泛着淡淡的银辉。魏所与阿九牵着踏雪,沿着玉髓泉西侧的古渠遗迹前行。沿途的绿洲草木繁茂,胡杨树枝叶婆娑,夜间的微风带着草木的清香,与白日的燥热截然不同。踏雪的蹄子踩在松软的沙土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偶尔能听到草丛中虫豸的鸣叫声,充满了生机。

    “先生,你看那里!” 阿九突然指向前方一处低洼地。月光下,那片洼地的沙土颜色明显偏深,泛着湿润的光泽,与周围的干燥沙土形成鲜明对比。魏所翻身下马,用铁铲挖开表层沙土,刚挖了三尺深,便触到了冰凉的岩石,岩石缝隙中,竟渗出了冰寒的泉水,顺着铁铲的凹槽缓缓流淌。

    “是寒潭!” 魏所心中一喜,加快了挖掘速度。族人们也纷纷动手,用铁铲、铁镐清理沙土与岩石。随着挖掘的深入,冰寒的气息越来越浓,泉水也越来越多,渐渐在洼地中汇聚成一个小小的水潭。水潭的水面泛着淡淡的蓝光,寒气逼人,即使在炎热的夜晚,也让人感到一阵刺骨的凉意。

    “这潭水的阴气果然精纯。” 魏所蹲下身,用手轻轻触碰水面,一股冰寒的能量顺着指尖传入体内,与玉髓泉的温润阳气截然不同。他能感觉到,这股阴气虽然微弱,却十分纯净,正是调和地脉阴阳所需要的。

    与此同时,老阿爷与阿石在东侧也有了收获。他们在一片沙丘之下,找到了一处冒着热气的泉眼,泉水温热,散发着淡淡的硫磺气息,正是古籍中记载的暖泉。暖泉的泉水顺着沙土流淌,在地面形成一片湿润的区域,周围的草木长得格外茂盛。

    两路队伍汇合时,天已蒙蒙亮。魏所看着眼前的寒潭与暖泉,心中已有了计划:“我们需要修建两条导流沟,将寒潭的阴水引入玉髓泉西侧的凹槽,将暖泉的阳气引入东侧的凹槽,再在凹槽与玉髓泉之间修建水道,形成阴阳循环。”

    族人们立刻行动起来。青壮们分成两组,一组开挖西侧导流沟,连接寒潭与玉髓泉;一组开挖东侧导流沟,连接暖泉与玉髓泉。导流沟宽约一尺,深约两尺,渠壁用石块砌成,内侧抹上草泥,防止漏水。魏所则指导族人在玉髓泉两侧的凹槽中,铺设了一层玉石碎片 —— 这些碎片是从黑风崖崩塌后的废墟中收集的,能增强阴阳能量的传导。

    正午时分,两条导流沟终于修建完成。寒潭的冰寒泉水顺着西侧导流沟缓缓流淌,注入玉髓泉西侧的凹槽;暖泉的温热泉水顺着东侧导流沟流淌,注入东侧的凹槽。凹槽中的玉石碎片在泉水的浸泡下,泛起淡淡的光芒,西侧泛着蓝光,东侧泛着红光,两股能量顺着纹路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淡淡的光罩,将玉髓泉笼罩其中。

    奇迹发生了!玉髓泉的湖水原本暗淡的乳白光泽,在光罩的笼罩下,渐渐变得明亮起来,水位也开始缓缓回升;育林区枯萎的树苗,在阴阳能量的滋养下,叶片竟慢慢恢复了绿色,根部的霉斑也在逐渐消退;周围的草木似乎也感受到了能量的变化,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成功了!阴阳调和了!” 族人们欢呼起来,脸上满是喜悦。魏所却没有放松,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调和,要想长久维持地脉平衡,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接下来的几日,魏所带领族人们完善生态布局。他们在寒潭周围种植了耐寒的松柏与苔藓,进一步汇聚地脉阴气;在暖泉周围种植了喜温的杨柳与花草,增强阳气的传导;在玉髓泉与寒潭、暖泉之间的导流沟两侧,种植了大量的固沙草与沙棘,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既稳固了渠岸,又能净化水质。

    魏所还教族人们制作了简易的 “阴阳监测仪”:用两块玉石分别镶嵌在木牌上,一块吸收阴气,一块吸收阳气,玉石的光泽亮度便能反映出地脉阴阳的平衡状态。“以后每天都要有人监测,一旦发现玉石光泽异常,就要及时调整导流沟的水流速度,确保阴阳平衡。” 魏所对负责监测的族人说道。

    生态的平衡带来了更大的繁荣。绿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农田里的小麦、玉米长势喜人,沉甸甸的麦穗与玉米棒挂满枝头;棉花地里,雪白的棉花绽放,像天上的云朵;蔬菜地里,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鲜嫩欲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族人的脸上。

    工坊里,族人们的手艺也愈发精湛。铁匠铺打造出了更加锋利的农具与兵器,木工房制作出了雕刻精美的家具,纺织房织出了色彩斑斓的棉布与丝绸,制陶房烧制出了带有精美图案的彩陶。族人们将多余的粮食、布匹、陶器等物资,整理成货物,准备与周边的部落进行贸易 —— 魏所听说,魔城周边还有几个游牧部落,常年在沙漠边缘迁徙,或许能通过贸易,建立友好的关系。

    学堂与医馆也顺利建成。魏所亲自担任学堂的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算术、绘画,还有烟火之道的基础知识;阿九则跟着魏所学习医术,用草药与灵泉液为族人们治病,医馆里常年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孩子们在学堂里朗朗读书,族人们在医馆里安心就诊,整个绿洲充满了文明的气息。

    这一日,绿洲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 周边的游牧部落 “沙驼部” 的族人。沙驼部的族长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名叫巴图,他带着十几名族人,牵着骆驼,驮着皮毛、药材等物资,来到绿洲进行贸易。当巴图看到绿洲的繁荣景象时,眼中满是震惊与羡慕:“我们世代在沙漠边缘迁徙,从未见过如此肥沃的土地,如此兴旺的家园。”

    魏所热情地接待了巴图一行,带着他们参观了农田、工坊、学堂与医馆。巴图看着丰收的庄稼、精美的手工艺品、读书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魏先生,您真是神一般的人物,能让荒芜的魔城变成绿洲。我们沙驼部愿意与寻踪部结盟,互通有无,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老阿爷笑着点头:“巴图族长,我们求之不得。以后,你们可以在绿洲边缘定居,与我们一起开垦土地、建设家园,共享玉髓泉的滋养。”

    巴图大喜过望,当即与老阿爷签订了盟约。两个部落的族人载歌载舞,庆祝结盟的喜悦,篝火在绿洲上燃烧了一夜,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

    随着沙驼部的加入,绿洲的人口越来越多,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族人们开垦了更多的农田,修建了更完善的水利系统,工坊的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开始修建一条连接绿洲与外界的道路,方便贸易与交流。

    魏所却始终没有忘记守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他制定了严格的规定:禁止过度开垦土地,每开垦一亩农田,必须种植两亩固沙草;禁止乱砍滥伐树木,砍伐枯木需经过批准,且必须补种新苗;禁止过度放牧,牲畜数量需与草原承载力相匹配;禁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与工坊废水需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他还在绿洲中央修建了一座 “平衡塔”,塔高五层,顶层放置着阴阳监测仪,族人们可以随时观察地脉阴阳的变化;塔的底层是议事厅,部落的重要决策都在这里讨论制定。平衡塔的建成,成为了绿洲的标志性建筑,也象征着寻踪部与沙驼部族人守护生态平衡的决心。

    这一日,魏所站在平衡塔的顶层,俯瞰着整个绿洲。玉髓泉的湖水清澈见底,泛着温润的光泽,寒潭与暖泉的水流与玉髓泉形成循环,地脉阴阳调和,能量充沛;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一片金黄;工坊里,炉火熊熊,烟雾袅袅;居住区里,房屋整齐排列,炊烟缭绕;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下棋聊天,族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阿九走上塔顶,递给魏所一碗温热的奶茶:“先生,沙驼部的族人已经在绿洲边缘定居,他们带来的优良牧草种子,已经在草原上发芽了。”

    魏所接过奶茶,喝了一口,清甜的滋味在口中蔓延:“很好。现在的绿洲,不仅是寻踪部的家园,也是沙驼部的家园,更是所有生灵的家园。” 他转头看向阿九,眼中满是欣慰,“阿九,你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烟火传人了。”

    阿九脸颊微红,轻声道:“这都是先生教得好。我会和族人们一起,守护好这片绿洲,传承好烟火之道。”

    魏所取出《烟火实录》,在上面写下:“烟火之道,非独善其身,乃兼济天下;非改造自然,乃与自然共生。地脉阴阳调和,生灵安居乐业,方为真正的烟火盛世。”

    夕阳西下,余晖将平衡塔染成了金黄色。魏所站在塔顶,望着远处连绵的绿洲与天际的晚霞,心中感慨万千。从瀚漠南部出发,历经千辛万苦,穿越风蚀魔城,修复地脉,调和阴阳,建设绿洲,如今,终于实现了 “烟火兴城,万物共生” 的目标。

    但他知道,这并不是终点。烟火之道的传承,生态平衡的守护,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新的挑战 —— 风沙的侵袭、部落的矛盾、生态的变化,但他相信,只要寻踪部与沙驼部的族人齐心协力,坚守烟火之道,与自然和谐共生,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这片绿洲永远繁荣兴旺。

    月光缓缓升起,洒在绿洲上,静谧而美好。平衡塔顶层的阴阳监测仪,泛着淡淡的蓝红光芒,象征着地脉阴阳的平衡与稳定。魏所知道,属于魔城绿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的烟火之道,也将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