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1941)十一月,太行山飘下第一场雪。谢文渊站在指挥部门口,看着雪花无声地覆盖着昨日激战的痕迹。远处的山峦裹上素装,仿佛要掩埋这片土地承受的所有伤痛。
“文渊,总部急电。“林婉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寻常的颤抖。
电文内容让谢文渊的眉头深深锁起: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亲自部署,调集五万兵力,配属航空兵团和特种作战部队,准备对太行山根据地实施“铁滚式三层包围“。
“三层包围...“谢文渊轻声重复这个可怕的战术名词。这意味着日军将像滚铁桶一样,由外而内层层压缩,直到把根据地碾碎。
当夜,司令部灯火通明。所有的指挥员都聚集在地图前,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情报可靠吗?“有人质疑。
“老周用生命送出来的。“首长声音沙哑,“他在传递情报时暴露,拉响手榴弹与特高课同归于尽了。“
会议室一片寂静。每个人都明白,这份用生命换来的情报意味着什么。
谢文渊第一个打破沉默:“不能硬拼。我建议主力立即转移,跳出包围圈。“
“往哪里跳?“有人问,“东西北三面都是鬼子,南面是黄河。“
“就跳黄河。“谢文渊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去太岳山。“
这个提议引起一片哗然。太岳山根据地同样面临日军压力,而且渡过黄河天险谈何容易。
“我们有选择吗?“谢文渊环视众人,“留在这里是等死,跳出去还有一线生机。“
经过激烈争论,计划终于确定:主力分三路转移,留小部队在内线牵制。而最危险的内线牵制任务,再次落在了利剑分队肩上。
转移在深夜开始。群众扶老携幼,部队掩护断后,整个根据地都在无声地流动。谢文渊站在路口,目送着一批批军民消失在夜色中。
“都安排好了?“林婉茹问。她选择留下,负责伤员的安置。
“能做的都做了。“谢文渊望着远方的黑暗,“现在,该给鬼子准备一份大礼了。“
他所说的“大礼“,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空心阵“。所有村庄都布置成有人居住的样子——晾着衣服,炊烟袅袅,甚至还在村口撒了鸡食。但实际上,村里早已空无一人。
日军先头部队在第二天上午进入根据地。让他们困惑的是,所到之处都是空村,却找不到八路军主力的踪迹。
“他们在玩什么把戏?“日军指挥官小林少将举着望远镜,满脸疑惑。
就在这时,四面八方突然响起枪声。利剑分队开始了他们的骚扰战术。
谢文渊将分队分成十几个小组,每组三到五人,专打日军的指挥系统和后勤单位。他们神出鬼没,打了就跑,让日军疲于奔命。
最精彩的一战发生在黑风岭。谢文渊亲自带着一个小组,伏击了日军的通讯车队。
“记住,“行动前他交代,“只打电台车,其他放过。“
战斗只持续了五分钟。日军的通讯车被打成筛子,重要的通讯设备全部被毁。等日军援兵赶到时,谢文渊小组早已消失在密林中。
这样的骚扰持续了三天。日军被搅得焦头烂额,推进速度大大放缓。但这只是开始。
第四天,谢文渊使出了杀手锏——地道战。
太行山的地道网络经过半年扩建,已经能连通大部分村庄。利剑队员们在地道中神出鬼没,今天在这里打冷枪,明天在那里埋地雷,让日军寝食难安。
最让日军头疼的是,他们根本找不到地道的入口。每次以为清理了一个区域,第二天又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八路军。
“八嘎!这些土拨鼠!“小林少将气得砸碎了指挥部的桌子。
但谢文渊知道,这样的战术只能拖延时间。日军的包围圈在慢慢收紧,留给主力转移的时间不多了。
第五天夜里,他收到一个坏消息:南路转移部队在渡河时遭遇日军埋伏,损失惨重。
“必须把鬼子的注意力引开。“谢文渊对队员们说,“我们来个围魏救赵。“
他选择的目标是日军的后勤基地——平阳堡。这里储存着日军扫荡所需的全部弹药和粮食。
“太冒险了,“林婉茹反对,“平阳堡守备森严,去了就是送死。“
“正因为森严,鬼子才想不到我们敢去。“谢文渊眼中闪着决然的光,“而且,我们不是去强攻。“
他的计划大胆得近乎疯狂:利用日军俘虏的军服,化妆成日军混平阳堡。
挑选出来的十名队员都会些日语,身材也与日军相仿。在夜色掩护下,他们大摇大摆地走向平阳堡大门。
“站住!什么人?“哨兵用日语喝问。
“第三中队巡逻队,“谢文渊用流利的日语回答,“奉命加强警戒。“
哨兵检查了证件——这些是从日军尸体上搜来的真证件——挥手放行。
进入堡垒后,队员们按计划分头行动。两人控制大门,三人占领制高点,其余人随谢文渊直扑弹药库。
平阳堡内部比预想的还要复杂。日军显然吸取了教训,在重要设施周围设置了多重哨卡。
“长官,请出示特别通行证。“弹药库前的哨兵拦住他们。
谢文渊假装在口袋里翻找,突然一个手刀击晕了哨兵。队员们迅速解决其他守卫,冲进弹药库。
库房里堆满了弹药箱。谢文渊立即组织安装炸药。
就在这时,警报响了!
“被发现了!“一个队员惊呼。
“继续安装!“谢文渊冷静地下令,“给我五分钟!“
激烈的枪声从外面传来。控制大门的队员正在与日军交火,显然他们的身份已经暴露。
“科长!炸药安装完毕!“
“撤!“
他们刚冲出弹药库,就陷入日军包围。四面八方都是敌人,退路已被切断。
“看来今天要交代在这里了。“一个队员苦笑道。
“未必。“谢文渊望向堡垒最高的瞭望塔,“上塔!“
队员们且战且退,艰难地登上瞭望塔。这里易守难攻,日军一时难以攻破。
“看!“一个队员突然指向远方。
地平线上,无数火把正在向平阳堡移动。是接到信号的八路军主力杀回来了!
“我们的援军!“队员们喜极而泣。
在内外夹击下,平阳堡守军很快溃败。当首长带着部队冲进堡垒时,谢文渊按下了引爆器。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日军的后勤基地化作一片火海。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百里之外都能看见。
“你们创造了奇迹!“首长紧紧握住谢文渊的手。
“不,“谢文渊望向那些牺牲的队员,“是他们创造了奇迹。“
平阳堡的爆炸彻底打乱了日军的部署。失去了后勤补给,扫荡不得不提前结束。当日军狼狈撤退时,八路军主力已经安全转移到太岳山。
一个月后,在太岳山的新根据地,总部为利剑分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会。谢文渊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但授奖仪式上,他却高兴不起来。望着台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想起的是那些永远留在太行山的战友。
庆功会结束后,他独自登上山顶。太岳山的雪下得正紧,漫山遍野一片洁白。
“想他们了?“林婉茹为他披上大衣。
“我在想,这场雪能不能洗净所有的血迹。“
“洗不净的,“林婉茹轻声道,“但来年春天,血染过的土地会开出最美的花。“
谢文渊望向北方。在那里,太行山在冰雪中沉睡,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在更远的远方,抗战的烽火仍在燃烧。
“你说得对。“他握住林婉茹的手,“只要种子还在,就总有开花的那一天。“
风雪渐紧,两个人的身影在苍茫天地间显得如此渺小,又如此坚定。在这漫长的冬夜里,希望如同不灭的火焰,在每个人心中静静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