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抗战:我屡献毒计,老李劝我收手 > 第174章 这才是咱打仗图的东西

第174章 这才是咱打仗图的东西

    独立团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开进了村口。

    战士们肩上扛着步枪,手里却没闲着。

    有人提着一串串黄澄澄的牛肉罐头,有人扛着整匹的白布,还有人背着沉甸甸的面袋子。

    队伍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

    村口的刘大爷拄着拐杖,站在自家豁了口的土墙边上。

    他看着战士们把那些缴获的物资,一堆堆码放在打谷场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他的手抖得厉害,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水光。

    “俺活了六十多年,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

    老汉的声音带着哭腔。

    “这辈子……没见过。”

    李云龙从队伍中间大步流星地走出来。

    他脚下的军靴踩在松软的土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两步并作一步,直接跳上了打谷场中央那盘巨大的石磨。

    李云龙大手一挥,对着聚拢过来的全村老少爷们,扯开嗓子吼道。

    “乡亲们!今天不过了!”

    “全团请客!吃肉!管够!”

    炊事班长张万和早就得了命令。

    他带着手下的兵,将几十口行军大锅在打谷场上一字排开。

    战士们劈柴的劈柴,生火的生火,动作麻利。

    大块大块的马肉被扔进锅里,配上缴获的粉条和土豆,大火一烧,香味很快就起来了。

    那股子肉香霸道得很,混着柴火的烟火气,能飘出三里地。

    村里的孩子们哪闻过这个。

    他们一个个围着锅台打转,踮着脚尖往锅里瞅,口水吸溜得山响。

    一个战士笑着,用大铁勺从锅里舀起满满一勺。

    他特意挑了块肥瘦相间的肉,稳稳当当盛进一个豁口的海碗里,递给一个眼巴巴瞅着的小丫头。

    “丫头,拿着,小心烫。”

    小丫头抱着比自己脸还大的碗,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稀疏的牙。

    另一边,贾栩没去凑那个热闹。

    他正指挥着王承柱的工兵排。

    几十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嘿哟嘿哟地扛着一块块切割整齐的钢板,走向村口那几户人家。

    那些钢板黑黢黢的,上面还留着被火焰燎过的痕迹,正是从鬼子的坦克上扒下来的。

    王承柱带着几个人,将一块半人高的装甲板竖了起来。

    他们把它嵌入一户人家残破的墙体里,再用新和的泥土和石头,里三层外三层地砌好。

    那户的大爷看得目瞪口呆,伸手摸了摸那冰冷坚硬的钢板,又摸了摸旁边的土墙,半天没说出话。

    王承柱用袖子擦了把汗,咧嘴一笑。

    “大爷,贾参谋长说了,把村口这几处关键位置都加固成堡垒。”

    “以后鬼子再敢来,他那三八大盖的枪子,连个白印都打不出来!”

    赵刚则像个细心的大管家。

    他手里拿着一本花名册,正带着几个文书给每家每户分发东西。

    “刘家嫂子,这是您家的,两条军毯,一包白糖,收好了。”

    “张二蛋家,添了新丁,多给两罐奶粉。”

    他的声音温和,条理清晰,没有一户被落下。

    打谷场上,李云龙端着一个大海碗,里面堆满了马肉炖粉条。

    他也不找桌子,就这么蹲在村头,和几个抽着旱烟的老汉吹牛。

    “跟你们说,那鬼子的少将,在老子面前,腿都站不直!”

    李云龙一边说,一边用筷子指指点点。

    “他跪在地上,哭着喊着叫我爷爷,我都没搭理他!”

    几个老汉听得津津有味,手里的烟杆都忘了抽。

    其中一个听完,猛地一拍大腿,冲着李云龙伸出个大拇指。

    “李团长,那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

    “没错!”

    村公所里,贾栩则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图纸。

    图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正是他重新规划的村落防御图。

    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点,对围在旁边的村长和几个民兵队长讲解。

    “这里,要挖一个地道口,出口设在这片灌木丛里。”

    “还有这里,要建一个瞭望哨,跟村头那个机枪点形成交叉火力。”

    村长看着那比县城地图还复杂的图纸,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

    他虽然一个字都看不懂,但就是觉得厉害。

    “听贾参谋长的,准没错!”

    村子里的其他角落,也没闲着。

    段鹏带着他手下的特战队员,脱了上衣,露出一身古铜色的腱子肉。

    他们有的在帮大娘挑水,把两口大水缸挑得满满当当;有的在帮大爷劈柴,院子里很快就码起了一座小山。

    一个脸膛红扑扑的大嫂,手里攥着两个刚煮好的鸡蛋,快步走到段鹏面前。

    她不由分说,就把鸡蛋往段鹏的兜里塞。

    段鹏那张在敌人面前没有过表情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他连连摆手推辞。

    “大嫂,使不得,这我们不能要……”

    那大嫂眼睛一瞪。

    “咋的?嫌嫂子的东西不干净?”

    她手上加了劲,硬是把那两个还冒着热气的鸡蛋塞进了段鹏的口袋里。

    李云龙喝了一口老乡送来的地瓜烧,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都暖洋洋的。

    他看着打谷场上热闹的人群,看着孩子们捧着碗狼吞虎咽,看着老人们脸上舒展的皱纹,眼神渐渐变得柔和。

    他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赵刚。

    “老赵,你说,咱们在战场上把脑袋掖裤腰带上,图个啥?”

    “不就图这个吗?”

    赵刚的目光,落在那个正把碗里最大一块肉夹给弟弟的小丫头身上。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啊,这就是根。”

    骑兵连的席面上,孙德胜把自己碗里的肉,一股脑倒给了旁边一个断了腿的伤员。

    “吃!多吃点!”

    他拍了拍那伤员的肩膀。

    “吃了长骨头,长结实了,以后还能跟老子一起骑马!”

    贾栩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他递给李云龙一张清单。

    “团长,这是按照你的意思,给每户村民留的‘战备粮’,都藏好了,省着点吃够三个月。”

    李云龙扫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

    “你办事,我放心。”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对了,给那个刚生了娃的王家嫂子,再多送两罐奶粉过去。”

    夜幕降临,打谷场中央燃起了巨大的篝火。

    火焰跳动,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庞。

    战士们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开始了拉歌。

    “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心急!”

    战士们扯着嗓子吼,村民们也跟着拍手叫好,歌声笑声响成一片,震得天上的星星都像是在眨眼。

    几个穿着碎花布袄的年轻姑娘,坐得稍远一些。

    她们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些坐得笔直、歌声洪亮的年轻战士,脸上飞起两团红霞,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李云龙喝高了,被众人连推带拉地起哄,非要他来一个。

    他也不怯场,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吼了一嗓子秦腔。

    那调子跑得,连拉二胡的都跟不上。

    可这荒腔走板的调子,却引来了满堂的喝彩和笑声。

    贾栩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篝火旁的阴影里,热闹是他们的。

    他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手指在大腿上轻轻地、有节奏地敲击着。

    他的脑子里,已经在构思着下一场席卷整个晋西北的风暴。

    他的目光扫过村口,那些刚刚加固好的堡垒雏形,在火光下投下坚实的阴影。

    将图纸上的线条,变成现实中可以触摸的防御工事,这种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成就感,让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翘起。

    一个穿着虎头鞋的小娃娃,走路还有些晃悠。

    他跑到贾栩面前,仰着小脸,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手心里躺着一颗用油纸包着的糖。

    “叔叔,吃糖。”

    孩子的声音稚嫩,带着奶气。

    贾栩愣了一下,然后蹲下身子。

    平日里那股子阴冷和毒辣,在这一刻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他伸出手,温柔地摸了摸孩子的头。

    赵刚看到了这一幕。

    他凑到李云龙身边,低声说了一句。

    “老李,你看,老贾这人,心也是热的。”

    宴席一直持续到深夜。

    散场后,没有一个人离开。

    战士们自觉地拿起扫帚和簸箕,开始打扫卫生。

    他们把地上的骨头、杂物扫得干干净净,把锅碗瓢盆洗刷得锃亮,不留下一片垃圾,仿佛这里从未有过一场盛大的宴会。

    村民们都站在路边,看着战士们列队返回不远处的临时营房。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

    月光把战士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村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云龙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那片安宁的村庄,以及那些久久不愿离去的乡亲。

    他握紧了腰间那把已经磨出包浆的驳壳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