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同学,快收手吧!校规真写不下了 > 第137章 核弹灭火?

第137章 核弹灭火?

    现场,一名勉强保持镇定的调查组负责人,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卫星电话,直接连线市应急指挥中心。

    电话接通,传来接线员清晰的声音:“这里是市应急指挥中心,请讲。”

    负责人声音嘶哑,带着难以抑制的惊惶:“中心!中心!这里是D-2井事故现场!我是王耀!紧急情况!最高级别紧急情况!井...井喷了!还烧起来了!”

    指挥中心那边立刻警觉:“王组长,冷静!慢慢说,什么井喷?什么烧起来了?说清楚!”

    “是D-2井!刚才爆炸后,地下压力好像失控了,地面鼓包、炸开,然后主井口....”

    负责人因为太过恐惧,说话都有点语无伦次。

    但好在指挥中心听懂了,急忙问道:“确认是D-2井井喷起火?火势多大?人员伤亡如何?你们现在位置?””

    “确认!火柱像条龙!太大了!我们...我们都在后撤,暂时没有新增伤亡,但根本无法靠近!太恐怖了!”

    “情况万分危急!请求立刻支援!”

    话筒对面沉默了两秒,只能听到快速敲击键盘和压低声音的紧急交流。

    随即,声音再次响起,语气更加急促:“王耀组长,现在听清楚!现场所有人员,包括你,立即向逆风方向继续后撤,至少确保一千米安全距离!”

    “重复,确保自身安全是第一要务!不要试图进行任何处置!”

    负责人连连点头:“明白!我们正在后撤!”

    “指挥中心即刻启动《重大工业事故应急预案》最高级别!消防、医疗、环保、安监、能源局应急力量已经同步通知,专业救援队伍正在集结出动!”

    “你们保持通讯畅通,救援队伍到达后会在安全区域建立前沿指挥部与你汇合!”

    电话被匆忙挂断,只剩下急促的忙音。

    负责人稍微松了口气,但回头看到那条依然在扭曲升腾的火焰巨龙时,心又沉了下去。

    “都听到了!继续撤!到那边的小土坡后面去!快!”

    人群慌乱地移动起来。

    林远跟在人群中,最后望了一眼那吞噬一切的火焰。

    心中也在暗自着急。

    系统已经给了解决办法,可这个方法实在太扯了。

    就算他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只会把他当神经病。

    可林远清楚,系统既然给这个方案,就说明常规的方案解决不了问题。

    不知道一会专家过来会怎么解决,他可不希望因为方案不正确导致更多的人伤亡。

    一时间,纠结在内心疯狂的挣扎。

    最终只能化作一声叹息,静观其变吧...

    二十分钟后,数辆印着国家油气井控中心和危化品事故应急标识的车辆,在一队消防车和警车的护卫下,风驰电掣般抵达现场。

    在距离火场上风向约八百米外的一片相对开阔地迅速建立了前沿指挥部。

    真正的专家团队到了。

    大量的人手和精密仪器设备投入事故现场。

    无人机迅速升空,从不同角度拍摄火场实时画面,并监测气体浓度和热辐射数据。

    技术人员迅速架设起地震波监测仪和地下压力遥感探测装置。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指挥车。

    国内井控领域的泰斗,刘建明院士。

    仅仅是看了一眼那咆哮的火龙,眉头就紧紧锁死,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那份凝重几乎让人窒息。

    负责人立刻上前,语速极快地汇报了事发经过。

    刘院士静静地听着,偶尔问一两个关键问题,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冲天的火柱。

    很快,一个临时技术会议就在指挥车旁展开,巨大的显示屏上展示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和各种实时数据。

    “热成像显示井口周边地表温度超过800摄氏度,核心区域无法测量,估计在1400度以上。”

    “气体分析,甲烷浓度超过90%,伴有硫化氢,喷发流速..初步估算,远超音速。”

    “地下压力探测...读数异常,设备受到强烈干扰,但反馈的压力梯度...高得难以置信!”

    “地震波监测显示井口下方持续有低频震动,怀疑地下岩层结构正在发生持续性破坏。”

    每一条数据汇报出来,专家们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这些数据都在指向一个结论。

    这不是他们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任何一次常规井喷火灾。

    “必须尽快压制火势,控制井喷!”一位应急管理局的负责人语气焦急:“每拖延一分钟,风险都在几何级数增长!”

    刘院士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常规的密集水炮冷却、覆盖干粉灭火,对于这种规模、这种根源在数千米地下的超高压气喷,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可能因急速冷却导致设备进一步脆裂,加剧喷发。”

    “那...救援井方案?”一位专家提出。

    “时间来不及。”刘院士摇头:“打一口能够精准拦截并压住这种压力主通道的救援井,至少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地下结构正在被快速掏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发大规模的塌陷或地震。”

    “尝试远程引爆,炸塌井口上部结构,让火焰暂时熄灭,再寻找机会封堵?”又有人提议。

    “风险极高。”另一位地质专家立刻反驳。

    “在这种未知的超高压下,爆炸的当量和效果无法预测,万一非但没有炸塌,反而炸开了更大的泄压通道,或者引发不可控的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讨论陷入了僵局。

    提出的每一个方案都被现实的数据和无情的物理法则所否定。

    一种绝望的气氛开始在专家们中间弥漫。

    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最顶尖的技术和知识,此刻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青涩,但又带着一种奇怪笃定的声音,在人群外围响起。

    “或许...我们可以试试用核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