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笙起来的时候,霍家众人已经去上工了。
秋收是大队里抢收最紧张的时候,农民这大半年的辛苦,就靠眼下这半个月的时间来验收。
当然了,不论是秋收还是平常的时候,上工都是有规定时间的。
早起是霍承轩早起做的饭,他担心她吃不好。
霍家四人吃了早饭,给顾云笙留好早饭,上工的喇叭声响起,便跟着院子里的知青往外面走了。
经过乡下的毒打,眼下更是劳累了几天,知青们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
霍承轩和季睿彬这两个个高腿长,且又很帅气,在人群中尤其显眼。
不仅吸引了不少女同志的目光,同时也吸引了村里面姑娘的青睐。
就是霍婉和季蓉蓉也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哎哟,这几人也太好看了吧!
霍承轩可不管身后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
他心里想着,顾云笙不知道起来没有,吃早饭了没有,也不知道合不合她的口味。
到了田埂上,霍承轩领着霍家人在等着大队长的到来。
杜国伟来的很快,后面还跟着三男两女,分别是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儿媳。
见三家人已经到了,还是很满意的,至少不是那种找事的,不然他还头疼了。
他简单的与村民和知青们介绍了一下。
在介绍到霍承轩和季睿彬的时候,不管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眼神不停地往两人身上瞟。
霍承轩像是感觉不到,没有一丝情绪,表情很是清冷。
季睿彬却与之相反,从头到尾都是带着笑的。
季睿彬文质彬彬的,一副儒雅的气质,不少小姑娘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当然了霍承轩问的人更多,毕竟这块头一看就是个能拿满公分的人。
霍承轩却好像不知道她们的视线,在思考着什么,在拿到镰刀就开始干活。
这边顾云笙起床,简单的洗漱,吃了早饭之后便出门了。
她得出门去采购一番,毕竟长途跋涉不可能什么都带,也不方便。
不知道该说她运气好还是怎样,刚出了村口,便碰到了一个赶着牛车的大爷。
上前去一问,顾云笙得知大爷姓王。
大爷家的儿子闺女都牺牲了,老妻的身子也不好,他的年纪也大了不能下地,大队便允许他做点小生意。
平时王大爷就做着拉人去公社的生意。
这样既能维持老两口的生活,也能方便几个队上的人。
但凡这附近大队的人想要去公社,都会在前进大队的老槐树下等牛车。
农闲的时候,等牛车的人很多,眼下正是农忙时候,几乎是没有人的。
本来王大爷以为今天没人了,就打算回家了,谁知道碰到了出村的顾云笙。
顾云笙闻言,当即和王大爷商量,能不能让他载着自己去公社,然后帮自己拉一车东西回来。
就是相对于包车,来回的费用她都按满员的价钱出。
王大爷一听,那有什么不愿意,这样的好事,大爷巴不得天天有。
两人出发了快一个小时,顾云笙开口问道,
“大爷,咱这是不是马上到公社了?”
“嗯,快了,前面就到了!”叔王大爷热情的说道。
顾云笙嘴巴甜,还往他手里塞了一把大白兔奶糖,所以对她的态度也是好的不得了。
况且这条路他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这么多趟,不要太熟悉。
哪怕是闭着眼睛,怕是王大爷都能赶着牛车到达。
果然,没一会儿,大爷就停了下来。
“大爷,麻烦你就在这里等我,我很快,最多半个小时。”
“好嘞!没事,不着急。”
顾云笙和王大爷说好,并询问了供销社的位置,才离开。
来公社一趟要花很久,她来回还是很不方便的,她得多买上一些东西。
顾云笙东西其实已经在空间里的大商场买好了,只不过需要一个借口拿出来。
当然也不是她非要到供销社去,但毕竟到时候霍承轩他们问到,不好解释。
这下更好,有着王大爷,也没人会问她这些东西的来历。
村里供销社和省城的供销社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但好在基本的生活用品还是有的。
这样她拿出来,也不会觉得很奇怪稀奇。
本来没想着买些啥,只是想看看都能有些什么。
避免她拿出的东西吗,这里根本没有。
不过在顾云笙看到了不少的山货,她还是没忍住。
要知道这些可是纯天然的。
挑挑拣拣买了不少的东西,甚至还买到了野山药,野核桃。
这两样都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顾云笙买了不少。
从供销社出来,拐到没人的巷子里,将她准备好的东西全都拿了出来。
看了看时间,刚刚好,直接往王大爷等待的地方赶。
已经十点了,回去还要一个小时,算算时间回去刚刚好。
里面有大米、白面、猪肉、果蔬、调料等等,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最近都能用得到,秋收是很累的,必须给一家人的伙食好好安排。
当然了,这也是为了她自己!
就是真的有点重!
提着这么多东西,不过就短短的几百米,顾云笙累得气喘吁吁。
这还是在她喝了灵泉水,体质有所改善的情况下。
要是没有灵泉水,别说这两大袋东西,怕是一个袋子她都拎不动。
“哎哟,闺女,你买了这么多东西啊?”
王大爷看见这满满两袋子的东西都惊了,下意识道:“这么多,你该喊我去帮你拿啊。”
顾云笙笑了笑,“没事,我拿得起,大爷,咱们回去吧,还要赶着回去做饭呢!”
“行,坐稳了哈!”
王大爷看顾云笙坐好了,然后就拍了拍牛的背。
牛车慢悠悠动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牛车就抵达了前进大队。
顾云笙的态度很好,嘴又甜,车上的东西又多,便直接把她送到知青点。
顾云笙很是感谢,不然等她弄回去,怕是要许久。
唯一不好的就是会遇到地里干活的人。
经过田边的时候,果然在地里干活的人们都纷纷朝他们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