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 第九十九章 风暴前夜的长安

第九十九章 风暴前夜的长安

    夜色如墨。

    一只漆黑的机关猎鹰,在万丈高空穿过云层。

    它的速度远超飞禽。

    双翼没有一丝风声。

    眼中闪烁着红光,精准锁定西南方向。

    那里是长安。

    整个大唐帝国的心脏。

    在长安城外三十里的密林中。

    机关猎鹰盘旋下降。

    它落在一个黑衣人的手臂上。

    黑衣人熟练地取下一个冰冷的金属信筒。

    他没有停留,转身融入黑暗。

    机关猎鹰再次升空,消失在东北方的夜空。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半个时辰后。

    长安城,朱雀大街。

    宵禁的鼓声早已敲过。

    天下第一街此刻空无一人。

    只有巡夜金吾卫的甲叶摩擦声在回荡。

    一道黑影如青烟。

    他贴着坊墙的阴影,避开所有巡逻队,向皇城疾驰。

    他的目标是太极宫。

    ……

    翌日清晨。

    太极殿。

    大唐的朝会正在进行。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

    龙椅之上是李世民。

    他身穿龙袍,面容威严。

    他刚听完户部关于旱情的汇报。

    他眉头微皱。

    “江南道与剑南道,旱情竟如此严重?”

    户部尚书躬身出列:“回禀陛下,两道数州之地,三月未降甘霖。地方官府虽已开仓放粮,但若旱情持续,恐生民变。”

    李世民眼中闪过厉色。

    “着中书省拟旨,命两道总管严查官吏,若有贪腐渎职者,立斩不赦!”

    “再从国库调拨五十万石粮食,即刻发往灾区。”

    “遵旨!”

    群臣山呼。

    解决了此事,李世民的目光转向兵部。

    “英国公出征已有数日,北疆可有捷报传来?”

    这是他今日最关心的问题。

    也是满朝文武最关心的问题。

    逆子李佑倒行逆施,早已天怒人怨。

    在他们看来,大唐军神李绩,平定小小的齐州,手到擒来。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回禀陛下,据前线军报,英国公大军已直扑贼巢黑风山。”

    “以元从禁军的战力,想来此刻,捷报已在路上。”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他要让天下人看看,背叛大唐是何等愚蠢的下场。

    “很好。”他淡淡说道,“传朕旨意,待捷报抵京,三军皆有封赏。”

    “陛下圣明!”

    朝堂上一片赞颂。

    没有人觉得会有意外。

    在他们眼中,齐王李佑已经是个死人。

    他的叛乱,只是帝国肌体上一个无伤大雅的脓疮。

    轻轻一挤便会干净。

    他们讨论着如何安抚齐州,处置党羽,如何将此事写入史书。

    没有人知道。

    一场毁灭一切的风暴正在北方酝酿。

    也没有人知道,决定世界命运的信使,早已抵达皇城深处。

    朝会散去。

    李世民回到御书房。

    他脱下龙袍,换上常服,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位宰相随侍在侧。

    “辅机和玄成怎么看?”李世民随口问道。

    长孙无忌和魏征今日告病未上朝。

    房玄龄沉吟片刻:“陛下,齐王之事,虽是癣疥之疾,但其影响不可小觑。”

    “经此一役,皇室威严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只盼陛下战后降下恩旨,抚慰齐州百姓。”

    杜如晦点头附和:“房相所言极是。不过臣更担心此事背后,是否有世家的影子。”

    “李佑一个黄口小儿,缘何有此胆量?又缘何能在数月内聚敛如此财富?”

    李世民眼中闪过寒光。

    “克明多虑了。”

    他放下茶杯,冷冷说道。

    “朕的这个儿子,朕了解。他不是有胆量,他就是蠢。”

    “至于财富,无非是刮地三尺,杀鸡取卵。只有他这种蠢货才想得出来。”

    话虽如此,李世民心中终究有一丝挥之不去的烦躁。

    那是作为父亲,对亲生骨肉的愤怒与失望。

    “罢了,不提这个逆子。”

    李世民摆了摆手。

    “等李绩的捷报传来,一切便都结束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向宫外繁华的帝都。

    万里江山,尽在掌握。

    这种感觉让他无比安心。

    -就在此时。

    一名内侍快步走到门口,低声通报。

    “启禀陛下,羽林卫大将军候君集求见。言有十万火急之军情,需面呈陛下。”

    李世民眉头一挑。

    候君集?

    他不是在北衙禁军当值吗?有什么军情要他亲自来报?

    “让他进来。”

    片刻后。

    候君集身披甲胄,大步走进御书房,单膝跪地。

    “臣候君集,参见陛下!”

    他的脸上带着不同寻常的凝重。

    “起来吧。”李世民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候君集站起身,从怀中取出一个漆黑的金属信筒,双手奉上。

    “陛下,此物来历不明。”

    “一个时辰前,一名自称英国公亲卫的男子,拼死送到臣的手中。”

    “那人只留下一句话:‘事关大唐存亡,必亲手交予陛下’,随后便自尽身亡。”

    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缩。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彼此眼中满是惊骇。

    李绩的亲卫?

    拼死送信?

    自尽身亡?

    这完全不符合正常的军报流程。

    李世民上前,一把拿过金属信筒。

    信筒入手冰冷。

    质地非金非铁,上面刻着奇异纹路,密封得天衣无缝。

    他一眼看出,这绝非大唐工部所能造出的东西。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心中升起。

    他看了一眼候君集:“此事还有谁知道?”

    “回陛下,只有臣一人。”

    “好。”李世民点点头,“你退下吧。今日之事,若有半个字泄露,提头来见。”

    “臣,遵旨!”

    候君集行了一礼,迅速退出了御书房。

    房中只剩下李世民和两位宰相。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玄龄,克明,你们也留下。朕倒要看看,李绩在搞什么名堂。”

    李世民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寒意。

    他走到御案前,用小刀撬开了信筒封口。

    里面是一卷奏折。

    他展开奏折。

    第一眼,他就看到了熟悉的字迹。

    是李绩的亲笔。

    “罪臣李绩,泣血百拜,上奏陛下……”

    开头的八个字,就让李世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罪臣?

    李绩为何自称罪臣?

    他带着强烈的不安继续看下去。

    越看,他脸色越苍白。

    越看,他拿奏折的手越颤抖。

    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在一旁,看着李世民的表情。

    从疑惑,到震惊,到骇然,再到扭曲的愤怒和恐惧。

    他们从未见过这位帝王如此失态。

    李世民的呼吸变得粗重。

    奏折上的每个字都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灵魂上。

    “……亡灵天灾,十万之众,刀枪不入,死而复生……”

    “……元从禁军,三千精锐,一战尽没,尸骨无存……”

    “……齐王李佑,非是凡人,宛若神魔,从天而降……”

    “……神罚之光,毁天灭地,妖魔大军,瞬间飞灰……”

    “……地下仙朝,别有洞天,人造日月,神工鬼斧……”

    “……天地大劫,并非虚言,末日将至,众生为祭……”

    “……臣已为唐死,今为人族生。此奏,乃最后之警钟……”

    疯了。

    李绩一定是疯了!

    这是李世民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

    亡灵?神罚?地下仙朝?天地大劫?

    这都是何等荒诞的鬼话。

    他最信任的军神,大唐的英国公,怎么会写出如此疯癫的文字?

    是被李佑那个逆子吓疯了吗?

    还是……他已经投敌了?

    “啪!”

    李世民猛地将奏折砸在地上。

    他胸膛剧烈起伏,双目赤红,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荒唐!一派胡言!”

    他发出一声咆哮。

    “李绩……你竟敢……竟敢如此欺君!”

    然而,咆哮过后,一种更深的寒意从他心底蔓延开来。

    他想起了那个自尽的亲卫。

    他想起了这个诡异的信筒。

    他又想起了李绩的为人。

    李绩不是会开这种玩笑的人。

    更不是会因战败而疯癫的人。

    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他脑海,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如果……

    如果李绩说的,都是真的呢?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像一根毒刺,扎进了他的心脏。

    让这位开创了贞观盛世的伟大帝王,第一次,感到了发自灵魂深处的恐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