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天才之上 > 第40章 年轻人的宏志

第40章 年轻人的宏志

    乔源其实没太理解苏志坚的一片苦心。

    老苏在旁边说的兴致勃勃时,他满脑子都是下午思考的那些引理、定理跟公式。

    跟寝室老大聊的时候貌似很简单,但其实要解决那一个个小问题难度也是极大的。

    尤其是计算量巨大。

    从数学意义上说,这是放弃了追求光滑性,主动引入噪声的必然结果。

    但作为课题的研究者,乔源始终觉得这个弊端应该可以用数学手段来解决。

    乔源觉得如果只为主动拥抱真实复杂性就对激增的计算复杂性完全视而不见,那就完全悖离了创建这一新理论的初衷。

    之前乔源还真没考虑过这些。

    但他在网络上看了陈老接受采访时那句话。

    “搞基础数学也得会翻译,当然这个翻译不是语言类的翻译,而是把前沿的数学理论翻译成工程师们能理解的具体方案跟建议!”

    乔源当真了。

    所以如果他跟苏教授一起研究的理论无法克服这一问题,就根本没法给那些工程师们有效的建议。

    不止因为庞大的计算量需要耗费的算力是惊人的。

    更因为数学理论向计算复杂度的提升,本就会增加非数学工作者的理解难度。

    只有能让更多的人能看懂的数学才是优美的。

    就好像被评价为上帝创造的公式——欧拉恒等式:e^iπ+1=0。

    乔源觉得只要接触过数学,就是傻子都能一眼看懂。

    所以他觉得未来真的可以推出这个理论时,不需要他过多的解释大家便都能理解其中的价值。

    用数学术语就是,他不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希望能构建一个从抽象层次与实现层次的通道。

    这就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尤其是主动思考复杂度控制。

    乔源甚至都不知道,他不过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但他的思想已经朝着世界顶尖的数学家靠拢了。

    ……

    “乔源,我刚跟你说那么多,你听进去没?”

    “嗯,你在介绍谭教授的研究成功,以及燕北数学院跟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光辉历史。”

    乔源点了点头,言简意赅的概括道。

    “那你就没什么想法?”苏志坚追问道。

    “什么想法?”

    乔源反问了句,随后飞快的反应过来了,说道:“考燕北大学的研究生?”

    “是啊!这位谭教授本来就是博导,他现在又对你写的论文感兴趣,所以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你本来就有明显的短板,所以以后如果想要去燕北大学,可以直接跳过考研跟他约一个硕博连读的名额。”

    苏志坚耐心的给乔源阐述着其中的利害关系。

    “其实我对能不能上华清、燕北没什么执念,反正是读书,在哪不是读呢?”

    乔源不以为意的答了句,毕竟他没有什么名校情节。

    家里老爸老妈一直都是颇为懒散的性子。

    尤其是乔国庆,每天都把“做人不要那么拼,咱们自己过得好就行了,不稀得跟别人比。”这种话挂在嘴边上。

    听得多了,乔源自然就没什么争强好胜的心思,更没什么炫耀心理。

    成绩好纯粹就是兴趣使然。

    这大概也是乔源英语成绩极渣的原因之一,不喜欢就不学,不会太过勉强自己。

    唯一感觉对不住的大概就是高中时的英语老师,但让一位老师怀疑人生,并不会带给乔源太多心理压力。

    然而听到乔源这番话,苏志坚还没说什么,前面的网约车大叔先忍不住开始仗义执言了。

    “这话可就不对了。那在不同的学校读博士能一样吗?能在燕北读博士,出来之后肯定比江大的博士强啊!

    小伙子啊,听大叔一句劝。你这老师肯定为了你好。他想帮你开后门呢,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啊!

    我也是江城人,江大是特么什么水准我还能不晓得?跟隔壁华科比都勉强,更别提燕北了!”

    前面网约车司机突然插入的一席话,让两个人同时怔了怔。

    不过乔源只是撇了撇嘴,没吭声。

    倒是苏志坚非常认同的点了点头,笑呵呵的说说道:“哈哈,师傅,你有一半说的对。现在的江大的确不能跟华科比了。

    但可不能说我是帮在学生走后门。燕北大学的教授是因为看了我这个学生的文章之后,专门临时订票来江城考察我这个学生的。

    这帮搞数学的,天生就不信任人。我在电话里拍着胸脯保证文章是我这学生自己写的都不行,一定要跑上千公里来亲自验证一下。”

    听到苏志坚这句话,开网约车的大叔变得更健谈了。

    “这可是大好事啊,这就更要好好表现了!年轻伢子,我跟你讲啊,这燕北大学教授不相信江城大学教授的话,那叫严谨。

    但反过来如果是江城大学教授不信燕北大学教授的话,还非要跑去验证,那就叫心里冒得数。所以燕北大学好啊,得去啊!”

    ……

    就这样,一路上苏志坚跟网约车大叔就这么聊起来了。

    乔源则一边默默地听着两个中青年男人吐槽生活,一边在脑子里继续搭建着复杂的数学框架。

    打死苏志坚也想不到,他一时心血来潮的赠书之举,竟会让一个大三孩子对于数学的认知再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乔源只觉得数学很有趣。尤其是理解一个个复杂抽象概念后能带来很多快乐。

    至于别人能不能懂,他并不关心。但现在他发现,把抽象的数学变成大家都能轻松看懂的数学,也很有意思。

    在思考课题的时候,乔源甚至异想天开的希望创造一个方法,在数学抽象层次跟实现层次之间搭建一个通道。

    将抽象理论通过某种方法直接输出成普通人都能懂的语言。将计算复杂度,融入到这一过程之内。

    就好像一台特别的软件,分别有一个输入接口,一个输出接口。

    数学家在输入接口灌入数学理论,工程师们就能直接在输出接口看到数学代理模型。

    研究出真正的通用数学翻译机制。

    只能说如果陈老地下有知,他名义上的徒孙竟然有如此宏愿,大概会被笑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