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缓缓驶入京都南站,窗外的风景从田园乡野切换成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都透着这座城市独有的繁华与厚重。祝十三拎着行囊,跟着人流走出车站,扑面而来的热浪夹杂着陌生的气息,让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背包带——这就是京都,他未来几年求学的地方,也是他即将施展抱负的舞台。
堂哥祝强早已联系好出租车,两人将行李搬上车,直奔华夏中医药大学。出租车穿行在京都的街巷,古老的胡同与现代的建筑交相辉映,护城河的水波泛着微光,远处的古塔隐约可见,让祝十三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半个多小时后,出租车停在了华夏中医药大学南门外。朱红色的校门庄严肃穆,门楣上“华夏中医药大学”六个烫金大字苍劲有力,两侧的宣传栏里,贴着历代名医的画像和学校的辉煌成就。校门口挤满了报到的新生和送学的家长,拖着行李箱的学子们脸上都带着憧憬与忐忑。
“十三,哥就送你到这儿了,记得常给家里打电话。”祝强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眶有些发红,“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别委屈了自己。”
“哥,你放心吧,路上注意安全。”祝十三点点头,接过行李箱,看着堂哥的出租车消失在车流中,才转身走进校园。
校园里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与家乡的山野气息截然不同,却让祝十三感到莫名的亲切。他按照指示牌找到报到点,出示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顺利办完了入学手续,领到了宿舍钥匙、校园卡和新生手册。
“同学,你也是中医临床专业的?我叫张昊,住302宿舍!”一个身材微胖、笑容憨厚的男生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也拿着一把302的钥匙,“太巧了,咱们是室友!”
“你好,我叫祝十三。”祝十三笑着回应,跟着张昊往宿舍区走去。
302宿舍是四人间,上床下桌,带着独立阳台和卫生间。两人到的时候,另外两个室友已经到了。一个戴着眼镜、穿着白衬衫,看起来格外严谨,正在整理书本,见他们进来,推了推眼镜:“你们好,我叫刘斌,来自沪市,喜欢研究中医典籍。”
另一个室友则染着浅棕色头发,穿着潮流的T恤,正戴着耳机打游戏,闻言抬头笑了笑:“嗨,我叫王磊,京城本地的,以后有啥不懂的问我!”
四个来自天南地北的男生,很快就熟络起来。张昊热情地分享着家乡的特产,刘斌在一旁安静地整理资料,王磊则滔滔不绝地讲着京城里的趣事,宿舍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祝十三,你老家是靖州的?我听说今年靖州出了个省理科状元,也报了咱们学校,不会就是你吧?”张昊突然想起什么,惊讶地问道。
祝十三愣了愣,点了点头:“是我。”
“我去!真的是你!”王磊一下子摘下耳机,满眼崇拜,“我爸妈还跟我说这事呢,说你厉害,放弃京大沪大,来学中医,有魄力!”
刘斌也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中医临床专业是我校王牌,你能来,想必对中医很有执念。”
祝十三笑了笑:“家里是中医世家,一直想把祖辈的医术传承下去。”
收拾完宿舍,四人相约去校园里熟悉环境,顺便去食堂吃午饭。刚走到教学楼附近,就看到一群人围在花坛边,有人焦急地喊道:“同学,你没事吧?要不要送你去校医院?”
祝十三几人连忙挤过去,只见一个女生蹲在地上,脸色苍白,双手捂着肚子,额头上满是冷汗,疼得说不出话。旁边的同学递水、揉背,却没什么效果。
“看她的样子,像是急性肠痉挛。”刘斌皱着眉分析,“校医院离这儿有点远,等救护车来怕是来不及。”
祝十三蹲下身,轻声问道:“同学,你是不是早上吃了生冷的东西?有没有恶心、拉肚子的感觉?”
女生虚弱地点点头,声音细若蚊蚋:“早上……吃了冰豆浆和油条,现在肚子绞痛得厉害……”
祝十三立刻说道:“我懂点急救手法,能试试吗?”
女生的同伴犹豫了一下,见祝十三眼神坚定,只好点了点头:“麻烦你了,同学!”
祝十三伸出双手,指尖凝聚起一丝真气,快速点在女生的足三里、中脘、天枢三个穴位上。他的手法轻柔却精准,真气顺着穴位渗入体内,舒缓着痉挛的肠道。没过多久,女生的脸色渐渐好转,额头的冷汗也少了,疼痛感明显减轻。
“好多了……谢谢你同学!”女生缓缓站起身,对着祝十三鞠躬道谢。
周围的人纷纷称赞:“这手法也太神了吧!”“同学你是中医专业的吧?太厉害了!”
张昊和王磊一脸骄傲,仿佛是自己出了风头。刘斌看着祝十三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认可:“穴位找得准,手法娴熟,你确实有两把刷子。”
祝十三笑了笑:“只是家传的一点小技巧,不算什么。以后少吃生冷的东西,尤其是空腹,对肠胃不好。”
女生连连点头,记下了祝十三的联系方式,说以后要好好感谢他。这件事很快在新生中传开,不少人都知道了中医临床专业有个“医术高超”的省状元。
下午,学院组织新生与导师见面会。祝十三等人来到会议室,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坐在主位上,眼神锐利却温和,正是中医临床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陈景明教授。陈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中医内科专家,擅长诊治疑难杂症,在业界威望极高。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华夏中医药大学,选择中医这个专业,既是缘分,也是责任。”陈教授的声音洪亮有力,“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需要你们沉下心来学习、传承、创新,不能急功近利。”
他逐一询问新生的情况,当问到祝十三时,眼睛亮了起来:“你就是祝十三?靖州的省状元,放弃顶尖综合大学来学中医的那个?”
“是的,陈教授。”祝十三站起身,恭敬地回答。
“好,有魄力!”陈教授赞许地点点头,“我听说你家是中医世家,还懂古法急救?”
祝十三愣了愣,没想到陈教授竟然知道这事,只好如实回答:“略懂一些家传的手法。”
“很好。”陈教授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沉下心学古法的不多了。我研究中医几十年,一直觉得古法里藏着很多智慧,只是很多都失传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我探讨。”
见面会结束后,陈教授特意叫住祝十三:“你跟我来办公室一趟。”
两人来到办公室,陈教授递给祝十三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这是我年轻时偶然得到的《民间针灸拾遗》,里面记载了一些失传的针灸手法,你拿去看看,或许对你有启发。”
祝十三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一股熟悉的气机扑面而来——这本书的编撰风格,竟然与《祝由十三科》有几分相似!他翻开几页,里面的穴位图和手法描述,都透着古朴的智慧,让他眼前一亮。
“谢谢陈教授!”祝十三郑重地说道。
“不用谢。”陈教授看着他,“我能感觉到你身上有股不一样的气息,像是传承了某种古老的医术。中医讲究‘悟性’和‘缘分’,希望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走得稳。”
从陈教授办公室出来,祝十三刚走到宿舍楼下,就看到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路边。车门打开,一个中年男人快步走过来,脸上满是笑容:“祝十三同学,可算找到你了!”
祝十三定睛一看,正是高铁上被救老人的儿子——周明远。他身后还跟着一位管家模样的人,手里拎着几个精致的礼盒。
“周先生,您怎么来了?”祝十三有些惊讶。
“我父亲已经平安出院了,医生说幸亏你急救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周明远紧紧握住祝十三的手,语气诚恳,“我一直想好好感谢你,打听了好久,才知道你考上了华夏中医药大学,今天特意过来送点薄礼,聊表心意。”
管家将礼盒递过来,里面装着上好的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还有一张精致的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以后在京都有任何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一定尽力帮忙。”周明远说道,“我在京都做点小生意,人脉还算广,说不定能帮上你。”
祝十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药材,把名片收好:“周先生太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老人家身体好转就好。”
周明远又寒暄了几句,才上车离开。这一幕被刚好回来的张昊等人看到,王磊凑过来打趣:“十三,可以啊!刚到京都就认识大人物了?这人脉可以啊!”
祝十三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他知道,这只是高铁救急的后续,也是他在京都人脉的一个良好开端。
晚上,祝十三躺在床上,给李晴发了视频。屏幕里,李晴穿着京大的校服,笑容甜美:“十三,你到学校了吗?一切都顺利吗?”
“顺利,已经办好报到手续了,认识了三个室友,还见到了导师。”祝十三笑着把白天的事情跟她分享,“对了,高铁上救的那位老人,他儿子今天来学校看我了,送了些药材。”
“哇,你也太厉害了吧!”李晴满眼崇拜,“在京都要照顾好自己,我周末去找你玩,带你逛京都!”
“好,我等你。”祝十三看着屏幕里的心上人,心里暖暖的。
窗外的京都夜色璀璨,霓虹闪烁。祝十三闭上眼睛,感受着体内缓缓流转的真气,手里握着陈教授送的线装书,心里充满了期待。华夏中医药大学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启,传承祝由医术的使命在肩,还有温暖的感情和潜在的人脉加持,他知道,自己的京都篇章,必将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