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玄铁秘影:龙脉谜引江湖乱 > 第24章暗流涌动

第24章暗流涌动

    楚峰的伤势在烈风镖局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虽未痊愈,但已能勉强下地行走,只是内力恢复缓慢,脸色依旧带着失血后的苍白。沈砚肩头的伤好了七七八八,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中,一边照顾楚峰,一边反复研究那枚“虎符”和血书,试图从中找出更多关于“韩姓队正”的线索,但收获甚微。

    石河镇的气氛却并未因他们的蛰伏而平静。镇上的陌生面孔明显增多,有操着外地口音的商旅,有形迹可疑的江湖客,甚至偶尔能看到身着便装、但举止间带着行伍气息的汉子在街上逡巡。一种无形的压力,如同不断积聚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这座边陲小镇的上空。

    这日清晨,郭烈大步流星地走进厢房,脸色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

    “沈兄弟,楚兄弟可好些了?”他先是惯例问候了一句,不等沈砚回答,便话锋一转,“镖局接了个急镖,要护送一批药材去玉门关,委托方是赵将军府上。”

    “赵将军?”沈砚心中一动。

    “嗯,玉门关守将,赵擎天赵将军。”郭烈解释道,目光扫过沈砚和靠在炕上的楚峰,“这批药材据说是给边军弟兄治伤用的,耽搁不得。路上不太平,近来马匪闹得凶。我看二位兄弟身手不凡,楚兄弟虽未痊愈,但押镖慢行,或许还能活动筋骨,利于恢复。不知二位可否助郭某一臂之力?酬劳方面,绝不会亏待。”

    他话说得客气,但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这邀请来得突然,且目标直指玉门关,指向那位可能与镇西侯旧部有关的守将赵擎天。

    沈砚与楚峰对视一眼。楚峰微微颔首,他伤势未愈,但傲骨犹在,不愿一直受人恩惠,更不愿成为累赘。而且,玉门关是西北重镇,或许能接触到更多军方的人,打探到“韩姓队正”的消息。

    “郭总镖头信得过,我们自当尽力。”沈砚应承下来。

    “好!痛快!”郭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但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一个时辰后出发!叶寻姑娘也一起去吧,路上有个照应。”

    他安排得看似周到,却透着一种将三人牢牢绑在身边的掌控感。

    一个时辰后,一支由十数辆骡车、二十余名镖师趟子手,以及沈砚三人组成的镖队,离开了烈风镖局,朝着西北方向,那座雄踞于戈壁与群山之间的天下雄关——玉门关迤逦而行。

    郭烈亲自押镖,骑着一匹神骏的黑马,走在队伍最前。沈砚和楚峰共乘一辆装载药材的骡车,叶寻则骑着马,不远不近地跟在车旁。

    出了石河镇,视野更加开阔,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无垠的戈壁、嶙峋的怪石和永远吹个不停的风沙。阳光炽烈,空气干燥,路途颠簸。

    楚峰闭目调息,试图运转内力,但每每行至关键经脉,便感到一阵滞涩与刺痛,那是赵孟扬指力留下的阴寒后遗症,他眉头微蹙,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沈砚坐在他身旁,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耳听八方。他能听到骡车轱辘压过碎石的嘎吱声,镖师们粗声粗气的交谈声,风掠过戈壁的呜咽声,以及…叶寻那匹坐骑偶尔不安地打着响鼻,还有她指尖无意识叩击马鞍的、极其细微的节奏——那节奏,带着某种独特的韵律,不似中原路数。

    他想起那夜在客栈,叶寻与杀手交手时那诡异灵动的身法,以及郭烈昨日看似无意间提起“影阁故人”时,叶寻瞬间绷紧的脊背。

    影阁…夜星河手札中提到的那个“心存正义”的“影阁故人”,是否就是收养叶寻的人?叶寻在影阁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接近自己和楚峰,真的只是为了寒月谷的真相吗?

    疑问如同藤蔓,悄然滋生。

    傍晚时分,镖队在一处背风的土坡下扎营。篝火燃起,驱散着戈壁夜间的寒意。镖师们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大声说笑,气氛热烈。

    郭烈拿着一囊酒和几块干肉走过来,递给沈砚和楚峰。

    “怎么样,楚兄弟,还撑得住吗?”他关切地问道。

    楚峰接过干肉,道了声谢:“无妨,多谢郭总镖头挂怀。”

    郭烈在他身边坐下,灌了口酒,望着跳动的篝火,忽然叹了口气:“这西北,看着荒凉,却是多事之地啊。朝廷…嘿,如今的心思,怕是早不在守土安民上了。”

    他这话说得有些突兀,带着明显的牢骚和不满。

    沈砚心中微动,接口道:“郭总镖头何出此言?边关重地,朝廷理应重视才是。”

    “重视?”郭烈嗤笑一声,压低声音,“重视的是怎么往自己口袋里捞钱,怎么排除异己!赵将军是条汉子,镇守玉门关十几年,功勋卓著,可那又怎样?还不是被京城派来的监军太监压得死死的!动不动就是‘靡费粮饷’、‘拥兵自重’的帽子扣下来!这次采购药材,还是赵夫人变卖了些首饰才凑齐的银子!这他娘的叫什么事!”

    他越说越激动,拳头攥得咯咯响,豹眼中燃烧着愤懑的火焰。

    沈砚和楚峰沉默地听着。楚峰眉头紧锁,他出身正道名门,一向认为朝廷代表秩序与正义,郭烈这番话,无疑冲击着他的认知。

    沈砚则想得更深。郭烈对朝廷,对监军的不满如此明显,他透露镇西侯旧事,邀请他们同行,是否意在借助他们这些“外来者”,做些什么?

    “监军…”沈砚沉吟道,“可是姓李?”

    郭烈猛地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化为更深的了然:“沈兄弟果然不是寻常人。不错,正是那个没卵子的阉货,李莲英!”

    果然是他!沈砚心中冷笑。这李莲英是当今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干儿子,权势滔天,是构陷父亲靖淮王的急先锋之一!他竟然被派来了西北做监军?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是为了继续清洗镇西侯的残余势力,还是…另有所图?

    “看来,赵将军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沈砚淡淡说了一句,不再多言。

    郭烈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咧嘴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沈兄弟是明白人。到了玉门关,有机会,老子带你们去见见赵将军,那可是条真汉子!”

    他不再多说,起身又去招呼其他镖师。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楚峰凝重的脸庞和沈砚深邃的眼眸。

    “朝廷…竟已糜烂至此了吗?”楚峰低声喃喃,像是在问沈砚,又像是在问自己。

    沈砚没有回答,只是望着玉门关的方向。那座雄关之下,隐藏着边军将领的无奈,监军太监的跋扈,镇西侯旧部的秘密,以及…可能与父亲冤案相关的线索。

    这趟镖,注定不会平静。

    夜风中,似乎传来了远方狼群的嗥叫,与这暗流涌动的戈壁,遥相呼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