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穿越大乾,从病秧子开始蜕变 > 第164章:诗出惊世

第164章:诗出惊世

    方云逸神色平静,伸出略显苍白手指,轻轻拿起那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山岳的纸张。

    他的目光落在“方云逸”三个字旁边,那方象征着九五至尊、足以决定大乾皇朝无数人生死的赤色龙印之上。印文古朴威严,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皇权力量。

    仔细端详片刻,方云逸在确认无误后。最终,他脸上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带着些许满意神色的淡然笑意,微微点了点头。

    “有劳。”他对着那名侍从轻声说出一句!

    随即当着所有人的面,不疾不徐地将字据沿着折痕折叠起来。动作从容,犹如是在整理一件心爱的玩物。然后,他做出一个将字据放入怀中衣襟内的动作。

    然而,只有方云逸自己知道,在指尖触及衣襟的刹那,他心念微动,体内剑塔空间悄然开启一丝缝隙,那份至关重要的字据已被他悄无声息地送入其中,置于绝对安全的所在。

    除非他身死,否则无人能再触及此物。

    看到方云逸收起字据,赵元明眼中寒光一闪,脸上却努力维持着那副令人厌恶的伪善笑容,声音明显带着一丝咬牙切齿,开口道!

    “方贤侄,如今字据已立,更有陛下龙印为证,你可放心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欧阳墨身上,语气刻意拔高,带着一种仿佛大局已定的轻松与催促。

    “若是再无问题,那就请贤侄开始展露你的才华吧!我等,还有在座的诸位宾客,可是早就等不及,想要欣赏贤侄那足以让我等羞愧难当、无言再提诗词的惊世之作了!”

    赵元明话语中,那“才华”、“惊世之作”等词,刻意加重读音,带着已然毫不掩饰的讥讽意味,意图在开始前,就先在气势上给方云逸施加压力。

    “你看!”赵元明伸手指向端坐如松的欧阳墨,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刻意的推崇。

    “有欧阳老先生这位文坛泰斗、陛下亲请的帝师都在此坐镇,想必今日诗词之评判,绝对公平、公正,无人敢有丝毫异议!”

    “贤侄大可尽情施展,无需有任何顾虑。”

    赵元明这话,看似在捧欧阳墨,实则是在提醒和施压,将欧阳墨架在“绝对公正”的位置上,同时也堵死掉、方云逸任何事后质疑评判结果的可能。

    他的话音落下,殿内众人仿佛得到某种信号,纷纷重新落座。方才起身迎接欧阳墨的骚动彻底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于方云逸一人身上。

    只是这一次,目光中的情绪更为复杂,有幸灾乐祸,有冷漠旁观,有好奇探究,更有毫不掩饰的恶意。

    那些年轻的世家子弟和宗门弟子,尤其是刘明轩、陈风之流,更是互相交换着眼神,嘴角噙着阴冷的笑意。

    他们早已在心中打好腹稿,准备好了无数尖酸刻薄、足以将人羞辱至死的言辞。

    只要方云逸作出的诗词稍有不协音律、用典不当、意境平庸,哪怕只是有一丝一毫可供指摘之处,他们便会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鬣狗般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定要将他批得体无完肤,让他彻底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

    整个大殿,仿佛化作一个无形斗兽场,而方云逸,便是那唯一的、看似孱弱的角斗士。

    面对这无形却磅礴的压力,方云逸却是淡然一笑。笑容如同清风拂过湖面,波澜不惊。

    他没有立刻回应赵元明的催促,而是慢条斯理地提起自己案几上那壶尚未喝完的“琥珀光”,拔开塞子,仰头“咕咚”灌下一大口。

    清冽的酒液顺喉而下,带来一丝灼热与豪情。他随手用袖口擦了擦嘴角,然后拎着酒壶,缓缓站起身。

    月白色的儒衫在宫灯照耀下,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他无视所有投射来的目光,步履从容,一步步走向大殿中央………

    那里,方才赵元明书写字据的紫檀木案几和文房四宝尚未被撤去。

    方云逸走到案几前,将手中的酒壶随手放在一旁,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那眼神清澈而深邃,宛如能洞穿人心,让一些原本心怀恶意之人,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心虚,下意识地避开他的视线。

    没有酝酿,也没有沉思,方云逸直接伸手握住那支狼毫笔。笔锋饱蘸浓墨,在砚台边缘轻轻掭拭,动作流畅而自然。

    就在他落笔于雪浪笺上的刹那,一直静立在欧阳墨身旁的那名眉清目秀的书童,仿佛早已得到示意,无需任何人吩咐,便已快步走到案几旁,垂手侍立,准备就绪。

    方云逸落笔后,笔走龙蛇、一个个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的字迹跃然于纸上。

    那书童眼神锐利,立刻用清晰而带着几分稚嫩,却异常响亮的声音,将方云逸写下的诗句,一字一句地朗诵出来,声音传遍到大殿中的每一个角落!

    “将进酒!”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第一句甫一出口,便如惊雷炸响,一股磅礴浩瀚、仿佛来自亘古洪荒的苍茫气势,瞬间席卷整个大殿!

    那“天上来”的想象,以及那“不复回”的决绝,直接将诗词中的格调、拔高到一个令人仰望的境界。

    在方云逸落笔之前,原本还有些细微骚动的大殿,此刻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二句接踵而至,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凉与壮阔交织在一起,与第一句的空间浩渺形成鲜明对比!

    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扑面而来,让许多年华已逝的老臣浑身一震,眼神中流露出复杂难明的感慨。

    方云逸笔不停辍,手腕运转如飞,那书童的声音也随之高昂激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那种睥睨世俗、乐观豁达、坚信自身价值的狂放与自信,如同烈酒灼烧着每个人神经。

    一些怀才不遇的官员和学子,听得心潮澎湃,几乎要击节而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