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征信与诚信 > 第二十八章 方与圆

第二十八章 方与圆

    五月的海市理工大学,梧桐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知晓哥站在校门口,深吸一口气,胸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两个月前,他因为过度劳累和严重透支被送进了医院。医生严肃地告诉他,如果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在父母的坚持下,他办理了休学手续,回到家乡的小镇休养。

    “知晓!“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转身,看到室友王明正朝他跑来,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你终于回来了!我们可想死你了!“

    知晓哥笑了笑,拍了拍王明的肩膀,“我也挺想你们的。“

    “走,先回宿舍放东西。“王明接过他手中的行李,“你这段时间怎么样?身体好点了吗?“

    “好多了。“知晓哥点点头,“在家天天被我妈盯着吃饭睡觉,想不好都难。“

    回到熟悉的宿舍,另外两个室友张浩和李强也在。他们热情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知晓哥的情况。这种久违的温暖让知晓哥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对了,这是这两个月的课程笔记。“张浩从书架上拿出几本厚厚的笔记本,“我们都帮你记了一份,你慢慢看,有不懂的随时问。“

    知晓哥接过笔记,手指微微颤抖。他没想到室友们会这么用心。“谢谢,真的...太感谢了。“

    “客气啥,咱们谁跟谁啊!“李强笑着拍了拍他的背,“不过你可得请我们吃饭,这笔记可费了我们不少功夫!“

    “一定一定。“知晓哥笑着答应,心里却暗暗计算着请客要花多少钱。

    晚上,知晓哥躺在床上,翻看着室友们为他准备的笔记。虽然内容详尽,但他还是感到一阵压力——落下的课程太多了。他拿出一个小本子,开始制定计划。

    “第一,认真学习,把缺的课补上,不求门门第一,只求过关甚至良好不影响学业。“他写下第一条,然后继续写道:“第二,形成良好的习惯,坚持吃好三餐,早点休息不熬深夜。“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过去他总是熬夜学习,为了省时间经常不吃晚饭,结果身体垮了。这次回来,他下定决心要改变。

    第二天早上六点,闹钟准时响起。知晓哥迅速起床,洗漱完毕后,他换上运动服,轻手轻脚地出了宿舍。清晨的校园宁静而美丽,空气中带着青草和露水的清香。他开始慢跑,按照医生的建议,先从二十分钟开始,慢慢增加运动量。

    跑完步,他来到食堂,点了一碗粥、一个鸡蛋和两个馒头。过去他总是随便买个包子边走边吃,或者干脆不吃。现在,他坐在餐桌前,认真地吃完早餐,感受食物带来的能量。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高等数学。知晓哥提前二十分钟到了教室,选了个前排的位置。当教授走进来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位教授正是上学期给他不及格的严教授。

    “哟,知晓同学回来了?“严教授看到他,挑了挑眉,“身体好了?“

    “是的,教授。“知晓哥有些紧张地回答。

    “那就好好学,别再像上学期那样了。“严教授的语气虽然严厉,但眼中却有一丝关切,“数学这东西,一天不练手就生。“

    “我明白,教授。我会加倍努力的。“

    上课时,知晓哥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地记着笔记。虽然有些内容因为缺课而跟不上,但他都做了标记,准备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下课后,知晓哥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赶去图书馆,而是先去了学生处。他需要申请勤工俭学的岗位,以缓解经济压力。

    “知晓同学,你的情况我们了解。“学生处的刘老师推了推眼镜,“考虑到你的身体状况,我们给你安排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图书馆的图书整理员,每周工作十五小时,工资按学校标准计算,可以吗?“

    “可以的,谢谢刘老师!“知晓哥感激地说。这份工作不仅能赚钱,还能让他在工作之余学习,简直太理想了。

    离开学生处,知晓哥又去了辅导员办公室。辅导员陈老师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女性,对学生非常关心。

    “知晓,你回来了。“陈老师看到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好多了,陈老师。“知晓哥坐下后,犹豫了一下,“老师,我想申请一下学校的困难补助...“

    陈老师点点头,“我正想跟你谈这个。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学校可以为你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持续到毕业。另外,这学期你的学费可以申请分期付款。“

    知晓哥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太感谢了!“

    “这是学校应该做的。“陈老师温和地笑了笑,“不过知晓,我听说你之前学习很拼命,经常熬夜。这次回来,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我明白,老师。我已经制定了新的作息计划。“

    离开办公室,知晓哥感到肩上的担子轻了一些。虽然补助不多,但加上勤工俭学的收入,基本生活应该没问题了。

    下午没课,知晓哥去了图书馆,开始熟悉他的新工作。图书整理员的工作主要是将读者归还的书籍重新上架,保持书架整洁。工作不算繁重,但需要耐心和细心。

    工作间隙,知晓哥找了个角落开始学习。他翻开《增广贤文》,轻声诵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本书是他在休养期间发现的宝藏,里面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处世哲学。

    “你在看什么?“一个温柔的女声从旁边传来。知晓哥抬头,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正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书。

    “《增广贤文》,一本古书。“知晓哥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哦?很少有人看这个了。“女生笑了笑,“我是中文系的林小雨,在图书馆做志愿者。“

    “我是机械系的知晓。“他简短地介绍自己,然后低头继续看书,不太习惯和陌生人交流。

    但林小雨似乎对他的阅读很感兴趣,“你为什么看这个?现在大学生都忙着看专业书或者考研资料呢。“

    知晓哥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这些古人的智慧对现在的生活也有帮助。比如这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教会我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忍耐和退让。“

    林小雨眼睛一亮,“你说得对!其实我也喜欢看这些,特别是《论语》,里面的道理到现在都不过时。“

    就这样,两人聊了起来。知晓哥发现林小雨不仅对古典文学有研究,而且思想成熟,谈吐不凡。他们约定以后可以一起交流读书心得。

    晚上回到宿舍,知晓哥按照计划十点半就上床休息。过去他常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又早早起床,长期下来身体自然吃不消。现在,他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每天七到八小时的睡眠。

    第二天是周六,知晓哥一早去了市区的家教中心。他需要找一份家教的兼职来增加收入。

    “你是海市理工的?数学和物理怎么样?“家教中心的负责人问道。

    “还不错,上学期数学差点不及格,但那是因为我生病了。“知晓哥诚实地回答,“物理我一直学得不错。“

    负责人看了看他的学生证和成绩单,“有个初三的学生需要补习物理,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每小时30元,你愿意接吗?“

    “愿意!“知晓哥立刻答应。这样一个月能有近500元的收入,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第一次家教是在周日下午。学生是个叫小杰的男孩,聪明但不够用功。知晓哥没有一上来就讲课,而是先和小杰聊了聊,了解他的兴趣和困难所在。

    “其实物理挺有意思的,“知晓哥拿出几个简单的实验道具,“你看,这个斜面和小车,我们可以用它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两小时很快过去,小杰竟然意犹未尽。“知哥,你讲得比我们老师有意思多了!下次还能做实验吗?“

    “当然可以。“知晓哥笑着答应,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份工作他能胜任。

    就这样,知晓哥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跑步、吃早餐,然后上课或去图书馆工作。下午没课的时候学习或做家教,晚上十点半准时睡觉。周末除了家教,他还会抽出时间研读《增广贤文》和《方与圆》。

    一个月后的某个晚上,知晓哥正在图书馆整理书架,偶然听到两个同学的对话。

    “你考研准备得怎么样了?“

    “还行吧,就是英语有点悬。你呢?“

    “我报了辅导班,花了快一万了,希望能考上。“

    知晓哥的手停在了半空。考研...这个问题他一直在回避。以他的成绩,考研并非不可能,但经济压力让他望而却步。

    回到宿舍,他拿出笔记本,在“第四件事“下面写道:“综合考虑,是否考研究生。现在条件好的同学都在备战研究生,以知晓哥的英语和数学功底,考取研究生不是问题,但是知晓哥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工作早日脱贫致富。如果考研究生,经济压力太大,没有任何支持和支柱,稍微出现类似的生病或意外,将会前功尽弃。所以只有找个工作才是明智的选择。“

    写完这些,知晓哥长叹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内心渴望继续深造,但现实不允许他任性。

    第二天,他去找了陈老师,想听听她的建议。

    “考研还是就业,这是很多大三学生面临的抉择。“陈老师认真地说,“从你的情况来看,直接就业确实更实际。不过,你也可以考虑工作几年后再考研,很多单位都支持员工深造。“

    知晓哥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先工作,等经济条件好了再考虑继续学习。“

    “对了,“陈老师突然想起什么,“学校有个校友 mentorship 项目,可以为你联系一位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校友作为导师,你有兴趣吗?“

    “当然有兴趣!“知晓哥眼前一亮。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非常宝贵。

    一周后,知晓哥见到了他的 mentor——张工程师,一位在海市知名机械企业工作了十五年的校友。第一次见面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

    “陈老师跟我说了你的情况。“张工程师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话直接但很亲切,“你想知道什么?“

    知晓哥有些紧张,“我想了解...像我这样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以及,您建议我如何准备求职?“

    张工程师笑了笑,“你的优势是海市理工的牌子还不错,而且你看起来踏实肯干。劣势嘛,没有实习经验是个问题。至于准备,现在开始修改简历,多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知晓哥记了满满几页笔记。临走时,张工程师给了他一张名片,“有需要随时联系我。对了,我们公司下半年会有校园招聘,你可以关注一下。“

    这次见面让知晓哥更加明确了方向。他开始着手准备求职材料,同时继续坚持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

    一个周末的下午,知晓哥在图书馆偶遇了林小雨。她正在看一本厚厚的文学理论著作。

    “最近怎么样?“林小雨合上书,关切地问道,“看你好像瘦了点。“

    “还好,就是有点忙。“知晓哥笑了笑,“工作、学习、家教,时间排得满满的。“

    “我听说了你决定不考研的事。“林小雨突然说,“其实...我觉得你做了正确的选择。“

    知晓哥有些惊讶,“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适合别人的路不一定适合自己。“林小雨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认识很多学长学姐,有些人盲目跟风考研,结果并不理想。而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很难得。“

    知晓哥感到一阵释然。是啊,他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这没什么可遗憾的。

    “对了,我最近在读《方与圆》。“林小雨从包里拿出一本书,“里面讲为人处世的智慧,我觉得你会喜欢。“

    知晓哥接过书,翻了几页,立刻被内容吸引。“能借我看看吗?“

    “当然,就当是交换。“林小雨调皮地眨眨眼,“下次你得给我推荐一本好书。“

    夕阳的余晖透过图书馆的窗户洒进来,为两人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知晓哥突然意识到,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此刻的他,内心是平静而坚定的。

    正所谓:《归校》

    梧桐新叶覆黉门,

    病骨归来认旧痕。

    晨跑渐匀书页隙,

    夜灯不扰梦边魂。

    同窗赠笔情犹重,

    贤哲遗篇道可温。

    且把青云藏箧底,

    先从尘路觅春根。

    注: 中二联以“晨跑/夜灯“显作息之变,“同窗/贤哲“言助益之深。尾联“青云“喻考研抱负,“春根“指现实根基,呼应主人公暂搁理想、务实前行的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