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缆镇语录 > 今日高温40℃

今日高温40℃

    今日高温40°C

    一、

    早上5点未到。

    我被楼下沙沙沙的扫垃圾声惊醒了。

    蚊香早已燃完,但灰烬仍呈完整的圆状。

    扇了一夜的床头小电风扇,仍在呼呼呼地转,但扇出来的不是凉风,而是热风!

    我看了一下门口的气温计:34°C。

    打开收音机,正播放天气预报说:今日高温摄氏40°C。

    我到厨房烧了热水,兑入自来水,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温水澡。

    然后一边煮今日一天要吃的大锅粥,一边开始写那些我认为神圣无比而实际上永远或许发表不了的,或在有些人看来是狗屁不值的所谓文学作品。

    夏日高温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二、

    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是永安县最早出现的套房之一。

    当年也曾经风光过,县长、县委书记等县中大小头脑都曾经住过。

    现在却不行了,原住民几乎全搬走了。

    留下空屋,租给了进城的外地人。

    我所住的这幢楼,除了五楼的张大爷和三楼的大款刘小毛是原住民,其余全是外来户。

    张大爷是家穷多病,无力购买新屋才住在这里。

    而大款刘小毛则是留恋他的发迹地才住在这里的。

    刘小毛也曾经穷过,后来靠贩卖洋垃圾发了大财,于是又买下三楼另一间,中间打通了,连了起来。

    刘小毛是本楼带进新女人最多的人,人家有钱,我们不好多说嘛。

    二楼的牛小姐、马小姐据说是永安县娱乐界有名的小姐妈咪,早年也曾做过小姐,后来发迹成了头领。

    她俩专门往家里带男人,全是帅气的,F4一样的。

    而且从不管众人侧目,大大方方地进进出出。

    一楼住了两个四川人,一家是开餐馆的,另一家是收废品的。

    三、

    一到夏天,我们对面三楼的黄毛便在阳台架了高倍数望远镜向我们偷窥。

    望远镜镜头是藏在花架上的,常人难以辨别。

    而黄毛则可以在屋内通过特殊方法尽情偷窥。

    黄毛的主要目标是三楼的刘家和二楼的牛、马二小姐。

    刘小毛每次带了新女人,必在阳台饮酒相庆。

    而新女人则几乎是三点式出场,这正是黄毛想看的。

    黄毛曾向别人吹嘘,他有一次曾看见刘小毛与一个新女人在那里当场苟合,时间足足15分钟。

    至于牛、马二小姐带来的小白脸,黄毛不感兴趣。

    而牛、马二小姐则有点年老色衰,没有多大看头。

    黄毛认为,有看头的是牛、马二小姐手下来的一些小姐,这些小姐三五天来一次聚会。

    几乎一个比一个水灵,黄毛说,这才是真正的花儿刚开。

    对于黄毛的坏动作,刘小毛、牛、马等人是不知道的。

    我则提醒妻子要注意,切莫走光。

    偷窥是人类的天性!

    其实我也曾多次在厨房偷窥对面三楼的人家女儿,只可惜是个大胖姑娘,除了一身白肉,另外什么也没有。

    四、

    又停水了。

    大款刘小毛一怒之下,出资在屋顶建了一个大水箱,夜里打水上去,白天停水供应众人,此举被众人认为是良心发现。

    其实刘小毛除了带新女人,另外也算是个好人。

    仇富的心理在中国人心里是普遍存在的!

    又停电了。

    刘小毛和牛、马二小姐各买了一个柴油发电机,突突突地发电,我们只好干瞪眼!

    停电直到下午3点,而五楼的张大爷则因忍受不住热,心脏病发作逝去了。

    刘小毛对张家说:以后停电对我说一声,到我家拉一根线去。小时候张大爷对我挺好的!

    晚上6点钟又停电了,刘小毛果然叫人拉了一根线到张家,方便他们办丧事。

    今日刘小毛没带新女人。

    牛、马二小姐也没有带新小白脸。

    也许是高温40°C之故吧!

    俗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说,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了,也意味着一年之中高温、暑湿之气走到了抛物线的顶端,这时防暑降温也应该提上日常。

    盛夏经常喝上点冬瓜汤,不仅能够补充高温多汗带走的津液,还可以消暑化湿,抚平烦闷的心绪,让暑热余邪随二便而解。

    在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冬瓜可以被做成各种形、色、味的食品,李时珍总结说:冬瓜“……其肉可煮为茹,可蜜为果,其子仁亦可食,兼蔬、果之用。”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归肺、大肠、小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冬瓜“性微寒,味甘淡无毒,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痢,去湿解暑,利小便,消除水肿。”

    《随息居饮食谱》言冬瓜:“清热,养胃生津……亦治水肿,消暑湿”。又言冬瓜肉若孕妇常食,泽胎儿毒,令儿无病。”

    如果有人经常感到口干口渴、小便不利,并伴有手足心热、舌头发红等症状,吃些冬瓜就十分合适了。

    冬瓜最大的功效是利水祛湿,且祛的是下焦的湿。当出现小便黄、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小便时有痛感;大便溏稀腥臭,黏厕所,或者秘结难解,就是代表我们的中焦脾胃湿气很重,湿气入里化热,湿热下注,已经影响到下焦了。此时,吃些冬瓜就十分合适。

    唐代医家孟诜《食疗本草》认为,进食冬瓜能益气耐老,指出身体肥胖者长期进食冬瓜之后,有助减肥而使身体轻匀健美。但身体消瘦者,则不宜多食冬瓜。

    宋代医家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特把孟诜的论点引载:“(冬瓜)……欲得瘦小轻健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

    中国古人还有将冬瓜外用美容的经验,宋代《圣济总录》介绍:冬瓜一个,竹刀去皮切片,酒一升半,水一升,煮烂滤去滓,熬成膏,瓶收,每夜涂之,能使“面黑令白”。

    《本草纲目》则介绍外用冬瓜的另一种方法:把冬瓜瓤捣烂取汁擦脸和体表,据载“洗面澡身,去皯黯,令人悦泽白皙”。

    除了冬瓜肉,冬瓜皮和冬瓜仁也具有不错的药用价值。冬瓜皮利尿消肿,冬瓜仁可以润肺、化痰、消痈、利水,所以大家在煲冬瓜汤时,连皮带籽一起煲,解暑利尿的效果更佳。

    冬瓜皮长于利水消肿、清热解暑,善于清热利湿,治疗热淋、水肿等。

    《分类草药性》言其“消水肿,痔疮”;《药性切用》:“行皮间水湿,善消肤肿”;《滇南本草》言其“止渴,消痰,利小便”;《本草再新》:"走皮肤,去湿追风,补脾泻火",药理言其,有“利尿”之功。

    “冬瓜皮可以通过利小便,带走身体里多余的水液以及暑湿”。

    暑热季节里可以多喝些冬瓜皮煮的茶,清凉爽口之余,还能够加速体内水液循环,尤其是晨起眼睑浮肿,腿沉腿胀或小便费力之人。

    冬瓜子是冬瓜宴上的重头戏。《神农本草经》中所言能够“令人悦泽,好颜色”之物也正是冬瓜仁、冬瓜子。

    冬瓜子(冬瓜仁)具有清肺化痰、排脓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肠痈。临床用于上感和肺支气管感染咳嗽、痰多。

    冬瓜子身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古时候家家都会堆肥,吃不完的东西都会倒入坑中,比如冬瓜子啊,西瓜子当然也都混杂其中,而很有意思的是第二年施肥种庄稼时,地里居然还萌发出冬瓜的幼苗。于此悟出冬瓜子:“极善于浊中生清,其子抗生力强”。

    冬瓜子不仅出现在医圣的“大黄牡丹汤”中,还出现在药王笔下的“千金苇茎汤”中,同时《肘后方》中的“悦泽面容方”也包含冬瓜子,还是百姓厨房中的“化痰、除烦”药。

    大黄牡丹汤、千金苇茎汤一个“治肠痈”一个“治肺痈”,都是很严重的病证,但却都选择了“冬瓜子”这样温柔平和之剂,实在令人不解。

    《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18克、牡丹皮9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芒硝9克。

    千金苇茎汤

    组成:苇茎60克、薏苡仁30克、桃仁9克、冬瓜子24克。

    医圣用大黄牡丹汤善治肠痈,药王用千金苇茎汤治肺痈,而近代许多名医不约而同的瞄准冬瓜子治痰热壅盛的肺炎。其实,这些具体的应用思路归根到底,都在故事中那个“浊中生清”的浊字上面。

    中医里没有“细菌、病毒、微生物”,也没有“炎症”“感染”的用词,但疾病是一样的,表现在病人身上的症状是不会变的。像阑尾炎、结肠炎、宫颈附件类等“炎症”“脓毒血症”问题,即是古时候所说的痈、脓。古时没有抗生素杀灭微生物,但却不影响我们因势利导的“消肿排脓”“清热化浊”。

    就拿大黄牡丹汤来说,大肠传导之官,以通为用,方中以大黄配芒硝就是“泻下通便的承气汤”,相当于部队中的急先锋,开出一条排邪通路。而“湿热内蕴肠道成痈成脓”,必是“气血搏结,瘀热壅滞”的,故而再以牡丹皮凉血,桃仁化瘀通便,而冬瓜子正是“荡涤湿热”“排脓散结”“清肠中浊痈”之效。

    痈浊之邪多与“湿热相关”,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而待到药王孙思邈的年代,就已解锁出“冬瓜子化肺痈”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