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校庆当天,图书馆前的榫卯摆件成了绝对焦点。校友们围着摆件拍照,孩子们踮着脚触摸斗拱构件,连校领导都特意驻足,对着描金云纹赞不绝口:“这才是能代表学校底蕴的文创!”流浪站在人群外,看着王伯被几个老校友围住请教木工技巧,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浪哥,张馆长刚才发消息,让咱们明天去博物馆看那些破损的青铜器。”苏清瑶拿着手机走过来,屏幕上是青铜器的照片——一只商周时期的青铜尊,底部的榫卯接口断裂,纹路模糊,“他说这尊‘云雷纹青铜尊’是镇馆之宝之一,修复难度极大。”
秦峰举着平板电脑挤过来,屏幕上是榫卯微雕饰品的预售页面:“微雕书签和吊坠刚上架半小时,就被抢了两百多件!好多买家留言说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咱们得赶紧加开定制通道。”
三人正讨论得热烈,工作室的老匠人李师傅突然打来电话,声音发颤:“流浪,刚才来了两个穿制服的,说有人举报咱们‘无资质从事非遗制作’,要封停工作室,还把王伯带走问话了!”
流浪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除了陈坤和赵天宇,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搞事。他立刻对秦峰和苏清瑶说:“清瑶,你联系周教授和张馆长,他们人脉广,能帮着疏通;秦峰,你立刻整理工作室的资料,包括老匠人的从业证明、摆件的工艺报告,还有之前的订单合同;我现在回老街处理。”
赶回老街时,工作室门口围满了街坊邻居。两个执法人员正贴封条,王伯站在一旁,手里紧紧攥着那个“匠”字镇纸,脸色涨红:“我做木工五十年,修复过的老家具能摆满整条街,凭什么说我没资质?”
“老人家,我们是按规定办事。”执法人员语气生硬,“有人举报你们使用无资质匠人,且产品未经过质量检测,我们必须调查。”
“规定也要讲情理!”流浪快步上前,递上自己的非遗传承人登记证和江大的合作认证,“这些老匠人都是江城非遗协会备案的手艺人,只是年纪大了没办新的电子资质证。至于产品质量,江大校庆的一百二十个摆件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还在校园里供几万人参观。”
这时,秦峰捧着一摞资料赶来:“这是老匠人们过往修复的古家具照片,有市文物局的鉴定章;这是咱们的产品检测报告,木料和漆料都符合安全标准;还有这些,是街坊邻居的联名证明,都能证明老匠人的技艺和人品。”
执法人员翻看资料时,苏清瑶带着周教授和张馆长匆匆赶到。张馆长一进门就握住执法人员的手:“我是省博物馆的张启明,这些老匠人是我特意邀请的非遗顾问,下个月就要帮我们修复青铜文物。他们的技艺,比所谓的‘资质证’更有说服力。”
周教授也补充道:“我可以作证,匠魂工作室的榫卯工艺达到了古建修复的专业水准。现在国家提倡保护老手艺,不能让真正的匠人寒心。”
围观的街坊也纷纷开口:“王师傅去年还帮我修复了祖传的梳妆台,比新的还结实!”“流浪的摆件我们都买过,用料实在,手艺也好!”执法人员见状,收起封条:“我们会重新调查,在调查期间,你们可以正常经营,但要尽快补全电子资质。”
“叮!完成支线任务‘守护匠人群体’,奖励匠心值+700,解锁‘非遗匠人资质代办’权限,获得江城非遗协会官方背书。”系统提示音响起,流浪的手机立刻收到了非遗协会的资质代办链接,还附带了“老匠人绿色通道”的说明。
送走执法人员,王伯抹了把额头的汗,对流浪说:“都怪我,给你添麻烦了。”流浪摇摇头,把一杯热茶递给他:“您是我的师父,保护老匠人就是保护非遗的根。以后咱们把资质都补全,让他们没辫子可抓。”
风波平息后,工作室的直播重新开启。秦峰对着镜头讲述了刚才的经历,展示了老匠人的手工作品和街坊的联名信,弹幕瞬间刷屏——“支持老匠人!”“资质不能代表手艺!”“我要再买十个微雕书签,支持真正的非遗!”短短一小时,预售订单就突破了一千件。
当晚,流浪在工作室研究博物馆送来的青铜尊资料。那尊青铜尊的断裂处有复杂的“燕尾榫”结构,纹路因年代久远几乎磨平。他拿出新解锁的微雕工具,在一块樟木上练习——毫米级的榫头在他手中逐渐成型,纹路精细得像蚂蚁的触角。
苏清瑶端着夜宵走进来,看到桌上的微雕样品,惊讶地捂住嘴:“这榫头比指甲盖还小,你竟然能做到严丝合缝?”流浪笑了笑,将两个微雕构件拼在一起,轻轻一拉纹丝不动:“这是‘扣合榫’,专门用于细小构件的修复。明天去博物馆,我就能确定青铜尊的修复方案了。”
而在鼎盛文创的办公室里,赵天宇把一叠照片摔在陈坤桌上,照片上是流浪工作室恢复经营、直播火爆的场景:“你不是说举报肯定能封了他的店吗?现在倒好,他的订单反而更多了!”
陈坤阴沉着脸,盯着照片上流浪手中的微雕工具:“急什么?我还有后手。博物馆的青铜尊修复项目,我已经让副总去对接了。只要咱们能抢走这个项目,就能彻底压过流浪的风头。”他拿起手机,拨通一个号码,“张馆长那边,你去打点一下,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修复权拿过来。”
第二天一早,流浪带着微雕样品和修复方案赶到省博物馆。张馆长看着他画出的榫卯修复图,还有那个等比例缩小的青铜尊微雕模型,激动地拍了桌子:“就是这个思路!之前找的几个修复师,都只敢用胶水粘,你却能复原古法榫卯,太厉害了!”
就在两人准备签订合**议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匆匆进来:“张馆长,鼎盛文创的人来了,说他们有更好的修复技术,还带了海外专家的推荐信。”
流浪抬头看向门口,陈坤带着一个西装革履的外国人走了进来,手里举着一份文件:“张馆长,我们的修复团队有国际认证资质,能用纳米技术修复青铜尊,比这种老掉牙的榫卯工艺靠谱多了。”
张馆长皱起眉,看向流浪。流浪却很平静,他拿起微雕模型:“纳米技术能修复裂痕,却修不好‘匠魂’。这尊青铜尊的价值,不仅在于文物本身,更在于它承载的榫卯技艺。用古法修复,才能让它真正‘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