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六零:开局一碗红烧肉,媳妇被我宠上天 > 第36章 突如其来的饥荒

第36章 突如其来的饥荒

    次日周凌处理好了一切后,想要去大队部和张大牛沟通一下自己产销一条龙的计划。

    来到支书的办公室,自从处理了李富贵之后,张大牛兼任支书和队长两个职位,他就更忙了。

    一进入办公室周凌就注意到,张大牛通红的双眼,窝在椅子上,一口接着一口抽着烟杆,满脸的疲惫,这是昨天熬了个通宵吗?

    “支书你这是怎么了。”

    张大牛嘶哑着声音开口。

    “完了,全让李富贵那狗东西给毁了!他……他偷偷把大队预留过冬的口粮卖了一大半!十万斤的保命粮,现在库里只剩下三万斤不到了!”

    “什么?!”

    周凌是惊的下巴都要掉了,这都是什么鬼事,粮食都卖了这么多,为什么现在才发现。

    “库房里……清点完了,满打满算,堆尖了量,不到三万斤!”

    张大牛伸出三根粗糙的手指,手指都在颤抖。

    “三千口人!三千张等着吃饭的嘴!这点粮食,就算掺上一半的麸皮野菜,顶破天也只能撑一个半月!”

    周凌飞快地心算起来。现在是腊月底,离五月冬小麦收割,还有整整四个多月,将近一百三十天!

    三万斤粮食,三千人分,平均每人只有十斤。

    一个月下来,每人还分不到二斤半粮食!

    这年头,就算是猫冬不动,一个壮劳力一个月少说也得二十斤粮才能不饿出毛病,这点分量,连吊命都悬乎!

    “公社呢?”周凌声音发紧,“出了这么大的事,公社总得管吧?李富贵抓起来没有?”

    “昨天下午我就跑去公社了。”

    张大牛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

    “李富贵和他那个同伙出纳,都已经捆巴捆巴送公社派出所了。公社领导也急得跳脚,可……可今年这光景,到处都闹饥荒,哪个大队不缺粮?公社仓库底子都刮干净了。看在我们追回了两万块赃款的份上,刘主任咬着牙,批给我们双份的返销粮指标……”

    “双份?有多少?”周凌燃起一丝希望。

    “六千斤。”张大牛吐出一个冰冷的数字,“六千斤红薯干和杂豆!听着是双份,可摊到咱们大队每个人头上,也就多添两斤口粮!顶啥用啊!”

    希望瞬间破灭。

    周凌沉默了。

    如果上级有充足的粮食,这场波及全国的饥荒早就该结束了。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支书,现在不是慌的时候。咱们得算清楚,到底缺口有多大。正常年景,一个月的口粮标准是多少?”

    “壮劳力二十八斤,妇女老人孩子平均十五六斤,综合下来,按每人每月二十斤算,一个月就需要六万斤。”

    张大牛对这笔账烂熟于心。

    “现在不能按正常标准了。”周凌冷静地分析,“必须降到最低生存线。我看,最多只能按每人每月十二斤发,这样一个月需要三万六千斤。我们手上有三万斤,加上返销粮六千斤,就是三万六……刚好够一个月。但后面还有三个月,缺口就是十万八千斤!”

    “十万八千斤……”张大牛喃喃重复着这个天文数字,布满老茧的大手捂住脸,肩膀塌了下去,“就是把咱们大队全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粮食啊……”

    “支书!”周凌提高音量,双手按在办公桌上,身体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张大牛,“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越是这种时候,咱们当干部的越不能先垮了!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多条腿走路,能弄到一点是一点!”

    他掰着手指,一条条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立刻向全体社员公开真相,让大家有心理准备,并发动自救。能投亲靠友的,赶紧去;有门路买高价粮的,尽快行动。”

    “第二,您亲自带队,去周边公社甚至更远的地方探探路子,看能不能用大队的钱,高价采购一批粮食回来。

    “第三,也是眼下最实际的——全力推广蘑菇种植!这东西不占地方,生长快,虽然不顶饿,但至少能补充营养,填填肚子,让我们在找粮食时多撑一段时间。”

    张大牛听着周凌条理清晰、掷地有声的话,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恢复了一点神采。张大牛看着眼前这个沉稳的年轻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好!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去敲钟……这个坏消息,总得由我来告诉大家。”

    当集合钟凄厉地响起,社员们聚集在大队部门口时,还不知大难临头。杨大姐正和几个小媳妇兴高采烈地交流着种蘑菇的心得。

    然而,当张大牛用嘶哑的声音宣布了粮食危机的消息后,所有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

    杨大姐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一年前那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再次攥住了她的心脏。

    她身边的小媳妇吓得脸色煞白,带着哭腔问。

    “杨大姐,这……这可咋办啊?”

    杨大姐猛地回过神,咬牙道。

    “还能咋办?赶紧回娘家看看,能借一升是一升!自留地里的菜叶子,以后一片也不能浪费!”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炸开。

    会议一散,整个胜利大队都乱了套。有人飞奔回家清点米缸,有人当即就往公社、县城的方向跑,希望能抢购到一点活命粮。

    方才还充满生气的村庄,一个下午就变得萧条冷清,被一种末日将至的恐慌笼罩。

    周凌心情沉重地回到砖厂,看着刚刚好转的生产景象,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他回到家,发现沈清秋罕见地没有去王建国家。

    “媳妇,大队的事,你知道了吧?”周凌的声音带着疲惫,“你那边……有没有什么门路能弄到粮食?哪怕一点也好。”

    沈清秋迎上前,握住他冰凉的手,眼中满是心疼与愧疚。

    “凌哥,对不起……我们军区的情况,可能比这里更严峻。父亲那边纪律严明,一粒粮食也动不了。我……我只能从下面的医疗队和后勤单位,想方设法抠出五百斤杂粮米。这已经是极限了,而且风险很大……”

    周凌浑身一震,猛地将妻子紧紧拥入怀中。

    他当然知道这五百斤粮食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是救命的粮食,更是妻子冒着巨大风险、对他毫无保留的支持。

    “清秋……谢谢你。”

    “这五百斤,救不了全村,但或许能救下几户人家。这份情,我记一辈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