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从侯门庶子到状元郎,我权倾天下 > 17:真他妈黑

17:真他妈黑

    虽然心里嘀咕,可柳毅凡还没傻到自己上门去问。

    娘俩吃完午饭,柳毅凡一看时间尚早,背上竹笏去了县学。

    一进学堂柳毅凡都愣住了,因为刘成金焰那几个纨绔居然悉数都在。

    一看柳毅凡进来,刘成对他眨眨眼没说话,柳毅凡忙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听夫子讲经。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柳毅凡忙打开竹笏翻找,将《中庸》拿了出来。

    陈夫子见他拿出了《中庸》,微微颔首,继续讲经了。

    待这节课讲完,陈夫子招呼柳毅凡去了夫子的书斋。

    “你去见了李大人?大人如何说?”

    柳毅凡忙将李兆麟的话学了一遍。

    陈夫子沉吟片刻说道:“毅凡,我已写了封信送往镇南关,这段时间不管大房如何针对你,你都不要跟崔家针锋相对,我相信在司南伯心目中,你还是他最喜爱的儿子。

    今日我讲课你能马上将书拿出来,为师甚欣慰,只要经史你能跟上,院试就不会有问题。”

    刚出书斋,就见刘成等人坐在水榭里对他招手。

    “奇怪,你们咋忽然来进学了?”

    刘成咧咧嘴:“你以为我愿意来,自然是我爹逼的,这次跟南越谈崩,估计南疆战事会更吃紧,莫忘了明年,我等可都到了舞象之年……”

    另外几个纨绔也都愁眉苦脸。

    “朝廷不会真拿官宦子弟开刀吧?以前不是捐银子就能免兵役吗?”

    柳毅凡心里隐隐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三少你傻吗?若还能如以前一样,我们几个会来这书院枯坐?我爹说此次征兵,必定会有官宦子弟入武,此举旨在堵军户和贫民之口,要知道除了都城,下面州县已经二抽一了。”

    说话的金焰,他爹可是左营都统制,来自军方的消息自然更有可信度。

    柳毅凡看看周围这些纨绔说道:“问题是即便参加科举,咱这样的谁敢说必中?”

    刘成笑了:“科举咋也比服兵役好做手脚,三少你赶紧给你爹写信,让他协调州县,今年童试可谓百舸争流,尤其你还有崔家压着……”

    刘成的话更让柳毅凡肯定,崔氏一定会在科举上做手脚。

    若将自己赶出侯府,再断了钱粮,她无法跟司南伯交代,可在科举上动手脚,让自己科举落第抽丁,司南伯也无可奈何,只会怪自己不争气进学。

    只要自己从军,基本上就跟世袭爵位无缘了。

    真他娘的黑。

    下学刘成他们邀请柳毅凡去喝花酒,柳毅凡借口不放心姨娘婉拒,回到家把情况跟红姨一说,红姨脸上立刻露出了担忧之色。

    “我就说她咋忽然转了性子,原来是要断你科举之路,凡儿莫怕,我这就给老爷写信,定不会让大房得逞。”

    柳毅凡苦笑了一下:“红姨你别写信了,其实上房说的没错,这次我折了南越使团脸面,南越定会把帐算我爹头上,怕是镇南关很快就起战事,莫要为了我的事让爹分心了,我自己想办法。”

    红姨依旧愁容满面,可却没再提写信之事。

    第二天柳毅凡早早去进学,重点听经史,果然南诏对四书五经的阐述,跟现在的解释略有差异,他将重点论述都记在本子上。

    在书院吃过午饭,他赶紧回了聚宝轩,刚进门就听见楼上传来一阵古琴声。

    柳毅凡心里一动,忙迈步上楼,果然看见三爷坐在书房抚琴。

    “昨日你去找了李兆麟李大人?”

    一看柳毅凡进来,三爷按住琴弦问了一句。

    “对,因为天一诗会之事,我大娘怨我强出头,我怕被卷入朝堂派系之争,所以……”

    三爷笑了:“你这孩子心思倒是很细腻,不过你多虑了,朝堂之争波及的只会是朝臣,谁会拿你一个孩子说事儿?何况你父司南伯此时正在守国门?

    不过你去见李兆麟是对的,他虽然官职不高却是学界大佬,主管科举,只要他提携,你中个秀才很平常。”

    柳毅凡犹豫了一下问道:“三爷,科举真能作弊?那我等童生辛苦治学还有何用?”

    三爷哈哈大笑:“历朝历代吏治都做不到海晏河清,但也要有个度,那就是不能动摇国之根本,此时南诏国的根本是什么?是强军戍边开疆拓土,所以朝廷才会加重徭役。

    不过即使你没中秀才,我也有办法让你免除兵役,我说话算数。”

    两人正说着兵役之事,房门一开,韶华和月儿过来了。

    “舅父怎么有空来此?是为了听三国?”

    三爷叹了口气:“南诏重文轻武,或许方向就走错了,此书面世,应该能让朝廷和世人警醒,若真如此,三少之功大焉。”

    柳毅凡忙摆手:“我哪敢居功,若无三爷,这故事会永远烂在我肚子里。”

    柳毅凡接着讲三国,韶华记录,三爷和月儿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倾听,每讲到妙处,三爷都会拍案喝彩,哪怕是他听过的桥段。

    “柳三郎,你这书不仅能让南诏官员看清现实,还可能引发南诏文坛巨震,书中那些诗赋字字珠玑,每一句都恰到好处。”

    “三爷这可不是我写的,是我抄的。”

    柳毅凡忙解释,不想三爷狡黠一笑:“你从何处抄的?我自问博览群书怎么从未见过?”

    柳毅凡……

    一直讲到月上东山,韶华和月儿两人换着抄录,加上昨日抄的,已经攒了厚厚一摞,足有上万字了。

    “我看明日就能让长荣找人排版了,先印出来部分章节,我拿给朝中好友审阅一二。”

    听三爷如此说,柳毅凡不由得问了一句。

    “三爷,我查看过账簿,朝中不少官员都是咱聚宝轩的主顾,三爷跟朝中大臣很熟识?”

    三爷点点头:“在京城做生意,怎可能不与官员士绅交往?寻常百姓谁能买得起名人字画?所以我才夸下海口,即使你没能中秀才,我也有办法让你免除兵役,你以为我是胡说?

    当然你真要中个状元最好,待你出将入相,我岂不是多了个靠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