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提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的构成。
大量的个人聚集在一起并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
群体的心理特征——除了共同特诊(如宗派、等级)还有自身特点。
一个向心力群体表现出来的最惊人的特点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和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相同,他们变成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是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得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个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
群体中个人固有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以及他们的个性的消失。
群体总是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
大脑活动的消失和脊髓活动的得势。
智力的下降和感情的彻底变化。
这种变化了的感情,既可以比形成群体的个人的感情更好,也可以比它更糟。
群体既易于英勇无畏也易于犯罪。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提要
1.群体的冲动、多变和急躁。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支配作用,并且它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种族的影响(拉丁民族和英国人)。
2.群体轻信而易受暗示。群体受暗示的左右/它把头脑中的幻觉当做现实/为何这些幻觉对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人都是一样的/群体中有教养的人和无知的人没有区别/群体中的个人受幻觉支配的实例/史学著作的价值微乎其微。(作者认为群体证词价值不足,即使被一千个人证实了也依然是错误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史学著作则为纯粹想象的产物……)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群体不允许怀疑和不确定/它们在感情上总是走极端。
4.群体的偏执、专横、与保守。这些感情的缘由/群体面对强权的卑躬屈膝/一时的革命本能不妨碍他们的极端保守/对变化和进步的本能敌视。
5.群体的道德。群体的道德可以比个人高尚或低劣/解释与实例/群体很少被利益的考虑所左右/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在这一章的几乎是开头,作者提到一句话,“……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这句话让最近也在找女性主义的资料的我很是扎眼。成书之日1895年,大概19世纪大部分的妇女读书少罢,不过1791年法国妇女就发表了《女权宣言》所以勒庞这么写也算是大笔一挥没想太多。(?)作者把妇女和儿童归纳为“最没有主见的人”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提要
1.群体的观念。基本观念和次要观念/相互矛盾的观念为何能够并存/高深的观念必须经过改造才能被群众所接受/观念的社会影响与它是否包含真理无关.
2.群体的推理能力。群体不受理性的影响/群体只有十分低下的推理能力/它所接受的观念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或连续性。
3.群体的想象力。群体有着强大的想象力/群体只会形象思维,这些形象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群体易受神奇食物的感动,神奇事物是文明的真正支柱/民众的想象力是政客的权利基础/能够以事实触发群体想象力的方式。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提要
宗教感情的意义
它不取决于对某个神的崇拜
它的特点
信念的强大是因为它采取了宗教的形式
宗教形成的无神论
从历史角度看这些现象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大事件都是群体宗教感情而非孤立的个人意志的结果
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就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即使有可能使群众接受无神论,这种信念也会表现出宗教情感中所有的偏执狂,它很快就会表现为一种崇拜。
第二卷 群体的意志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提要
群体信念的准备因素。1.种族。它的影响至关重要。
2.传统。种族精神的综合反映|传统的社会意义|它在失去必要性后会成为有害因素|群体是传统最坚定的维护者。
3.时间。它建立信念,也毁灭信念|在时间的帮助下从无序走向有序。
4.政治和社会制度。错误的认识|它们的影响力甚小|各民族不能选择自己视为最好的制度|相同的制度名称下掩盖着最不相同的东西|理论上不好的制度,对某些民族却是很有必要的。
5.教育。关于教育影响群众的错误观点|统计学上说明|拉丁民族的教育制度对道德的破坏作用|不同民族所提供的事例。
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它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今天,能够找到社会主义者的地方,正是教室,为拉丁民族走向衰败铺平道路的,也是教室。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提要
1.形象、词语和套话。词语和套话的神奇力量|词语的力量和它所唤起的形象有关,但独立于它的真正含义|这些形象因时代和宗族各有不同|常用词语多变含义多变的实例|给旧事物更换名称的政治作用。|种族差别造成的词义变化|“民主”一词在欧洲和美国的不同含义。
2.幻觉。它的重要性。|在所有的文明起源中都能发现幻觉|群体更喜欢幻觉而不是真理。
3.经验。只有经验能够使必要的真理在群众心里生根|经验只有不断地重复才能生效|为说服群众必须付出得经验代价。
4.理性。它对群众没有任何作用|群体只受无意识的感情的影响|逻辑在历史中的作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秘密。
一切文明的组要动力并不是理性,倒不如说,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提要
1.群体的领袖。一切群体动物有着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群体领袖的心理|只有他们能够有所信仰并把他们组装起来|领袖的专制|领袖的分类|意志的作用。
2.领袖的动员手段。这些手段的不同作用|相互传染从社会下层向上层蔓延的过程|民众的意见不就就会成普遍意见。(断言、重复和传染)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越是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3.名望。名望的定义和分类|先天的名望和个人的名望|不同的实例|名望受到破坏的方式。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提要
1.牢固的信念。某些普遍信念不易改变|他们是文明的主流|根除它们十分困难|信念在哲学上的荒谬性不妨碍它传播。
2.群体意见的多变。不是来自普遍信念的意见极为多变|近百年来观念和信仰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真正界线|受到多样化影响的事物|混乱的报业造成了意见的多变。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提要
群体的一般分类
1.异质性群体。他们的不同类型|种族的影响|群体精神抵不过种族精神|种族精神代表文明状态,群体精神代表野蛮状态。
a.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
b.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
2.同质性群体。他们的不同类型|宗派、身份团体和阶级。
a.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
b.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
c.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提要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群体犯法是在心理上也许不能称之为犯罪
群体行为绝对是无意识的
九月惨案参与者的心理|他们的罗辑、残忍和道德观念
群体犯罪的一般特征与我们在素有群体中看到的特征并无不同:易受怂恿,轻信,易变,把良好的或恶意的感情加以扩大,表现出某种道德,等等。
九月惨案:法国历史上留下最凶残记录的群体。一个典型的异质群体。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提要
陪审团的一般特点|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判决独立于他们的人员成分|影响陪审团的方法|辩护的形式与作用|说服关键任务的技巧|令陪审团严厉或迟疑的不同罪行|陪审团制度的好处。
第四章 选民团体
提要
选民团体的一般特点
说服他们的办法
候选人应当具备的素质
名望的重要性
工人农民为什么很少选举自己的同行
词语和套语对选民的影响
竞选演说的一般特点
选民的意见是如何形成的
政治委员会的权利
它们代表着最可怕的专制
大革命时期的委员会
普选权虽有缺陷单不可废除
为何即使限制选举权也不会改变选举的结果
第五章 议会
议会群体中的群体表现出异质性群体的大部分特征
它们的意见简单化
易受暗示,但有局限性
他们难以改变的意见和易变的意见
议而不决的原因
领袖的作用
他们是议会的真正的主人
演讲术的特点
没有名望者的演说劳而无功
议会成员的感情夸张
国名公会的实例
议会失去群体特征的情况
专家在技术性问题上的作用
议会制度的优点和危险
适应现代要求,但会造成财政浪费和对自由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