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快穿之咸鱼她躺赢了 > 第1752章 被人瞧不起的村姑64

第1752章 被人瞧不起的村姑64

    曹氏对赵氏的盯梢,是肯定会失败的。

    因为,李二老爷没给赵氏多少钱。

    其实李二老爷本来的确将张侧妃给他的钱,都交给赵氏的。

    但后来他发现,赵氏会补贴小儿子,却不给其他儿子女儿钱,这自然不可以。

    他生母偏心他大儿子,那是他生母,钱也是他生母的,他不能说什么。

    而赵氏手上的钱,可不是赵氏的啊,是他给赵氏的,让赵氏给二房用的,结果赵氏阳奉阴违,偷偷给了小儿子,这怎么可以呢?那又不是赵氏的钱,赵氏怎么能像他生母一样,只给某个她喜欢的孩子呢。

    既然赵氏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之后李二老爷再从张侧妃那儿得了钱,便不再给赵氏了,反正府里每个月发下来的月钱,他都给了赵氏,没克扣她的,这就够了。

    说起来,也多亏了赵氏暴露的早,那会儿张侧妃不说管家了,甚至还没升侧妃呢,还只是做着庶妃,且不得宠,手上没多少钱给他,所以他也没多少钱给赵氏,让赵氏补贴小儿子。

    要换了现在,张侧妃一个月能给他不少钱,他再信任赵氏,将所有的钱都交给她处理,她再将钱全给了小儿子,那他可真要吐血了。

    所以他现在也像父亲一样,将一些钱留在自己手边了,只将公中的钱交给了赵氏。

    赵氏只有月钱,再加上赵氏嫁妆没多少,所以之后就没法给李三郎多少补贴了。

    赵氏也曾跟李二老爷打听过,问他张侧妃难道没给他钱过了吗?李二老爷倒也没说张侧妃没给,毕竟那有点假,只说自己在外交际花销大,用掉了。

    赵氏出自书香门第,对丈夫是敬重的,听丈夫这样说,自然不敢骂丈夫,说丈夫不能将钱败掉了,应该给她,好让她拿去补贴小儿子,所以虽然听丈夫这样说,心里不快,但那是丈夫的钱,丈夫想怎么花就能怎么花,她也管不到,所以也只能算了。

    因为不敢找丈夫索要张侧妃给他的钱,所以手上一直没钱,既然没钱,顶多拿点月钱年例补贴一下李三郎,哪有钱补贴琳琅,然后被曹氏发现,跳出来指责赵氏不给他们钱用。

    光是一个曹氏,就让二房闹出了不少事,这不,马上就要更热闹了,因为,曹氏进门没多久,李三郎的老婆也要进门了。

    李聿的老婆,是李二老爷在永和郡王府,听到了二姑太太说琳琅要嫁人的事,然后给李聿挑的,赵氏没插手。

    现在李三郎要结婚了,赵氏疼爱小儿子,就自己挑上了。

    她早在儿子十五岁的时候,就托人遍访京中贵族小姐,最后跟吴侧妃给李四老爷挑的一样,挑了个商贾之女。

    对方有钱没势,正想找一个靠山呢,自然同意这门亲事,允诺会带一万嫁妆过来,其中光庄子就是五百亩,以后李三郎小夫妻,除了李三郎的辅国将军(镇国将军嫡长子不降级袭爵镇国将军,嫡次子降一级袭爵辅国将军,庶子降两级袭爵奉国将军,所以李二郎是奉国将军,李三郎是辅国将军)俸禄,还有这五百亩庄子的出息,再加上将来李二老爷百年,总不可能不给小儿子分点东西,那他们一家就能过的不错了,不比李聿夫妻日子过的差。

    这就是赵氏为小儿子谋划的未来了。

    一万两嫁妆,对小儿子这个层次的宗室来说,不少了,尤其是里面还有五百亩庄子,这可是干货,不像有的人家,明面上冠冕堂皇地说陪嫁了多少多少,其实就是虚报数字,毕竟物品都是能虚报价格的,只有田地庄子铺子宅子压箱银,才是干货。

    而其中庄子比压箱银还好,毕竟压箱银不能钱生钱,用一点就会少一点,但庄子就不一样了,庄子能钱生钱。

    但京城周围,想搞庄子可难的很,毕竟京城周围,都被京城有钱有势的人家将田地庄子买光了。

    所以李三奶奶这五百亩庄子的价值,可比五千两压箱银值钱多了。

    像镇国公府之前给琳琅五千两嫁妆,除了一点嫁妆,全是压箱银,听起来价值跟李三奶奶五百亩庄子的价值差不多,但压箱银不能钱生钱,会用一点少一点,其实是比庄子差的。

    赵氏自认为给小儿子找了一门比丈夫给李聿找的亲事还好的亲事,但她不知道,琳琅本身是个外挂,镇国公府给琳琅的差不多五千两压箱银,现在不但没减少,还增加了,原因也很简单,琳琅也知道压箱银不能钱生钱,不好,所以一进王府,便让小蜜蜂在京中寻找想要卖掉宅子或铺子的人,早就低价买了一套大宅子。

    那人家祖上很风光,但到这一代子孙,跟原身太爷爷一样,赌博,所以为了还赌债导致的高利贷,急于出手,生怕卖慢一天,就会多一天利钱,所以价格开的比周围的宅子低多了,琳琅赶紧将那宅子买下了。

    光是买了这套宅子,琳琅就赚钱了,因为对方开出的价格,要比市价低一千两左右,琳琅要是不想要,可以挂着卖了,一转手就能让压箱银从五千两变成六千两。

    其实琳琅可以靠这样倒买倒卖赚钱,毕竟她有小蜜蜂这个外挂,可以随时知道京中哪儿有便宜房子卖。

    但琳琅不想费心,毕竟倒买倒卖,那需要天天盯着市场,看看哪儿有便宜房子卖,然后还要去看房子买下来,再去官府过户,卖的时候也这样,就算她可以让下人代她去卖,也麻烦,所以琳琅没将房子卖了,而是修葺了一番,租给了一个外地来的豪商,一年租金五百两。

    对方并不是长期住在京城,只是用来卖货时落一下脚,所以没花大价钱买一个几千上万两的宅子,只租了一个大宅子就完事了。

    虽然一年租金只有五百两,但宅子在京城,随时能知道情况,租金也方便收,这比倒买倒卖轻松多了,适合琳琅想过悠闲日子的盘算。

    而赵氏给李三郎说的李三奶奶,虽然带了五百亩的庄子,但庄子在很远的地方,一旦出了什么事,要变现,非常麻烦,且,庄子出息是有波动的,碰到无赖的庄头,会年年报灾,到时庄子出息,可能还没五百两。

    这是琳琅经常在这种古代穿梭,得出的结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