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朝阳,带着北国特有的清冷光泽,懒洋洋地爬上HEB站高大的玻璃窗顶,在光洁如水磨石的地面上投下长长的、被窗棂切割成条块的光斑。
空气里,是火车站永恒不变的气味混合体——消毒水试图掩盖却欲盖弥彰的体汗味、方便面调料包的浓烈香气、劣质香烟的残留,以及寒冷空气本身带来的凛冽。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构成了归途最熟悉的背景音。
耿斌洋、芦东、张浩三人背着鼓鼓囊囊的运动背包,站在相对安静的软卧候车区门口,略作停顿。与周围那些拖着万向轮小巧行李箱、衣着笔挺的商务客,或是穿着时髦羽绒服的年轻情侣相比,他们洗得有些发白的运动服、略显陈旧的背包,以及眉宇间那股尚未被社会完全打磨掉的、混合着野性与疲惫的青春气息,让他们显得有些另类,却又自成一股坚韧的气场。
“嚯!软卧候车室!最开始没坐过这玩意,等着开始坐火车了,也得去挤硬座,拿着硬座票顺这路过,那可都是目不斜视,生怕多看一眼,里头的保安大叔就觉得咱图谋不轨,给咱摁地上了。”
张浩伸着脖子往里探了探,压低声音,脸上带着一种闯入禁地般的新奇与兴奋
芦东用胳膊肘不轻不重地顶了他一下,嘴角难得地牵起一个清晰的弧度:
“德行。现在咱们手里攥着的,可是堂堂正正的软卧票。”
耿斌洋没加入他们的调侃,他只是沉默地将三人的身份证和车票递给门口穿着制服、面色严肃的工作人员。
当那三张小小的蓝色卡片被递回,意味着他们被允许进入这个曾经“高不可攀”的区域时,他心中那份奇异的涟漪再次扩散开来。
就在一年半前,三个家庭骤然崩塌,从云端坠入泥潭的冬天,他们第一次挤上回校的硬座车厢。那十一个小时的旅程,如同炼狱。拥挤、污浊的空气、无法伸展的四肢、此起彼伏的鼾声和哭闹,以及内心深处对未来的茫然与恐惧,都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
那时,每一分钱都重若千钧,恨不得掰成八瓣花。而如今,虽然远未到财富自由的地步,但兜里揣着足以覆盖下学生活费,并能让他们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用为基本生活开销发愁的奖学金和冠军奖金,购买一张能让他们在漫长归途中得以喘息、甚至能睡个安稳觉的软卧车票,这种选择权,这种微小却真实的“奢侈”,带来的慰藉远超票面价值。
走进铺着暗红色地毯的候车室,环境顿时安静下来。柔软的座椅,温暖的空调,甚至空气中淡淡的香薰味,都与外面喧嚣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三人找了角落的位置坐下,一时间竟有些拘谨。
“特喵的,这地方……安静得我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张浩凑到耿斌洋耳边,用气声说道,引得芦东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短暂的等待后,开始检票上车。找到对应的车厢和包厢号,推开沉重的滑门,一个与硬座车厢截然不同的世界,安静地展现在他们眼前。
一个标准的四人软卧包厢。左右两侧,上下各一张铺位,铺着洁白挺括的床单和枕套,蓝色的毯子叠放得整整齐齐。每个铺位都有独立的阅读灯、衣帽钩,以及一个带网兜的小桌板。车窗宽大明亮,挂着淡雅的同色系窗帘。空间不算宽敞,但绝对私密、整洁、有序。
“哎呦!我去!”
张浩第一个挤了进去,把背包往靠门的下铺一扔,整个人像颗炮弹一样砸在床垫上,感受着身下明显的弹性,他舒服地喟叹一声
“老耿,东少,这钱花得真他娘的值!十一个钟头啊!想想上次,老子下火车的时候腿都不会打弯了,跟上了岸的美人鱼似的!”
芦东相对克制,他将背包稳妥地放在靠窗下铺的置物架上,也坐了下来,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光滑的床单边缘,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他没说话,但那放松的肩颈线条,已经说明了一切。能伸直腿,能有个相对干净、安静、私密的空间躺下,对于经历过那十一个小时硬座煎熬的人来说,已经是天堂般的待遇。
耿斌洋最后一个进来,反手轻轻带上门,“咔哒”一声轻响,将站台上最后的嘈杂彻底隔绝。
他选择了张浩对面的下铺坐下,目光缓缓扫过这方小小的、属于他们三人暂时的天地。窗外的光线透过玻璃,在蓝色的毯子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是新换洗织物的清新气味。一种久违的、关于“体面”和“秩序”的感觉,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着他因长期紧绷而略显干涸的心田。
列车在一阵轻微的晃动后,平稳地启动。HRB站那庞大的穹顶和密集的轨道开始向后退去,城市的高楼逐渐被低矮的民居、覆盖着斑驳残雪的田野和一片片落光了叶子、枝桠倔强指向灰蒙天空的树林所取代。
张浩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他从背包里掏出几罐在候车室买的、比外面贵一倍的冰镇可乐,“嘭嘭”几声利落地打开,递给耿斌洋和芦东:“来!为了咱们不用再像沙丁鱼似的挤在硬座里熬十一个小时,干一个!”
冰凉的液体带着刺激的气泡滑过喉咙,带来一阵清醒的爽快感。芦东喝了一大口,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忽然悠悠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还记得去年寒假吗?耗子你为了抢行李架,差点跟人干起来,还是老耿把你拉住的。”
“那能不记得吗?”
张浩一摆手,脸上却带着一种回顾往昔峥嵘岁月的复杂笑容
“那时候咱啥样?兜比脸干净,心里比这窗外头的天儿还凉。现在嘛……”
他顿了顿,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背包,那里装着他们这个学期的“战利品”
“虽然还没发财,但至少,咱能挺直腰板买张软卧票了!苦难嘛,经历的时候觉得是座翻不过去的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可真等咬着牙翻过来了,回头看看,嘿,也就那么回事!关键是,咱哥仨是一起翻过来的!”
耿斌洋握着微凉的可乐罐,指尖感受着铝罐壁上的水珠。他点了点头,记忆的闸门被轻易冲开。他记得很清楚。去年寒假,也就是是芦东给他们三人找到开大车拉木材那回,他们三个挤晚上硬座回家(因为晚上那趟车学生票价是20多块钱),张浩为了把他们三人仅有的、塞满了旧衣物的行李包塞进早已饱和的行李架,跟一个同样归家心切、脾气火爆的壮汉发生了冲突,脸红脖子粗,眼看就要动手。是他和芦东同时站起来,一左一右站到张浩身边,三个半大小伙子,眼里是破产后无所顾忌的狠厉和护住彼此的决心,那股豁出去的劲头,最终让那个壮汉骂骂咧咧地退了步。那时候,他们除了身边这两个兄弟,几乎一无所有,前途未卜。
耿斌洋轻声开口,像是在对兄弟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心境做一个总结:
“苦难本身没任何意义,它只会折磨人,消磨人。但一起扛过苦难的人,有意义。这份意义,比什么都重。”
车厢内安静了一瞬。只有列车行进的声音平稳地填充着空间。张浩和芦东都看向他,三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多余的言语,那些共同啃过的冷馒头,一起挤过的硬座,互相打气度过的绝望时刻,都在这一眼中了。这是一种超越了血缘的、淬炼于逆境中的牢固纽带。
“对了对了!”
张浩像是要把这略显沉重的气氛驱散,又兴奋起来,掏出手机点开计算器APP,手指在上面飞快地点着:
“咱们再来巩固一下胜利果实!冠军奖金十万,学校走流程,于教练拍了胸脯,这几天肯定到账!一等奖学金每人八千,这学期专业课还他妈免考!直接记优秀!啧啧啧,下学期,下下学期,咱们再也不用一下课就玩命往各个兼职点冲刺了!老子再也不用看那个老板的臭脸了!”
他掰着手指头,眼睛亮得吓人,仿佛已经看到了光辉灿烂的未来:“我算了,怎么仨入校的时候,咱仨特长生学费住宿费就都是免费的,只考虑生活费就行,这样还能剩下来不少呢!我得给我爸买那双他看了好久都没舍得下手的皮鞋,给我妈买条好点的羊毛围巾……剩下的,就算是偶尔喝屈玮去酒店’交流感情’,也足够咱们仨在学校横着走到明年暑假!”
芦东看着他这副“小人得志”的财迷模样,忍不住笑骂:
“看你那点出息!这才哪儿到哪儿,就乐得找不着北了?等以后真踢上职业,赚大钱了,你还不得上天?”
张浩理直气壮地挺起胸膛:
“废话!这钱不一样!这是咱们靠自己,一脚一脚,拼了命从球场上赢回来的!干干净净,花着心里倍儿硬气!你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咱们仨还在大山里拉木材,为了几千块钱的生活费,老耿差点把小命搭进去……现在,至少不用为这些最基本、最他特喵的的事儿发愁了!咱们可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踢球上!”
耿斌洋默默听着,小口喝着可乐。张浩的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他心中某个隐秘的盒子。经济上的极端困窘,曾经像一道无形却沉重的枷锁,不仅束缚着他们的身体,更在日复一日地消耗着他们的精神。每一次因为钱而做出的妥协和放弃,都是一次微小的磨损。
如今,这道枷锁虽然还未被彻底砸碎,但已经显著地松动了。他们可以真正地、毫无后顾之忧地将所有的心神与能量,投入到他们挚爱的足球。这种精神上的解放与专注的可能性,远比银行卡里增加的数字本身,更让他感到珍贵和踏实。
列车匀速行驶,包厢内气氛轻松而融洽。三人天南海北地聊着,从于教练可能会针对死亡之组布置的新战术,到学校里哪个老师又出了什么糗事,再到回家后要约哪些老友,去哪里重温旧日时光。
这时,芦东的手机视频电话响了,他拿出来一看,屏幕上跳动着“于教练”三个字。
“于教练。”
他立刻坐直了些,神色一正,接通了视频电话
“你们上车了吧?”
于教练那特有的、带着一丝沙哑和不容置疑的沉稳声音从电话里
传来。
“嗯,教练,已经在车上了,一切顺利。”
芦东回答道。
“好。回家好好陪陪父母,放松一下心情,这几个月,你们辛苦了。省冠军的荣誉,你们配得上,值得你们骄傲几天。”
于教练的语气先是带着罕见的温和,但随即话锋一转,恢复了以往的锐利
“但是,头脑必须给我保持绝对的清醒!北大区的抽签结果你们也看到了,那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组。津门大学细腻到骨子里的传控,陕北大学能把人撞散架的强悍作风,还有那个甘州师大,神秘莫测,指不定藏着什么杀招。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没有一场比赛会轻松。”
三人的神色不约而同地认真起来,连张浩都收起了嬉笑的表情,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
于教练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要求你们,假期可以放松,但绝不能放纵!每天必须保持基础的身体训练,跑步、核心力量,一样不能少!更重要的是,每天至少保证一小时的有球练习,维持脚感,别等回来球都停不利索了。北大区的战场,从第一分钟开始就是刺刀见红,不会给我们任何热身和适应的时间。从你们踏回学校的那一刻起,你们的大脑和身体,就必须是百分之百的临战状态。明白吗?”
“明白,教练!”
三人异口同声,声音在小小的包厢里显得格外响亮。
“嗯,替我向你们家人问好。就这样,假期愉快。”
于教练说完,便利落地挂了视频电话,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
视频挂断,包厢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车轮撞击铁轨接缝处发出的、规律性的“哐当”声,一下下敲在心头。窗外,是飞速掠过的、一片萧瑟的北方冬景,荒凉而广阔。而于教练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他们心中漾开了层层叠叠的、带着压力的涟漪。省冠军的喜悦,被这迎面而来的、更高级别战场的残酷预告,迅速地冲淡了。
耿斌洋目光看向窗外,那片被寒冬禁锢的土地,仿佛映照着他此刻的心境:
“我们的对手,津门的,陕北的,甘州的……他们现在,可能也在某个地方,顶着风,冒着雪,拼命加练。”
这句话像一阵冷风,让气氛又凝重了几分。荣誉带来的短暂眩晕感,被现实那冰冷而坚硬的触感迅速取代。他们清楚地知道,省冠军的金色光环,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顿,一个微小的逗号。真正的考验,那汇聚了北方所有精英的、更加残酷和未知的战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放松,只是一种策略,而非目的。
话题自然而然地、深入地转到了北大区赛的三个对手上。张浩对津门大学的“小快灵”表示出战术上的藐视,认为凭借金融学院如今打磨出的身体对抗和防守硬度,完全可以用力量和速度冲垮对方的“花架子”;
芦东则要谨慎得多,他提醒张浩,技术流球队最擅长控制和消耗,一旦陷入他们的节奏,再强的力量也使不出来,必须要有耐心,抓反击效率;耿斌洋则思考得更深,他在脑海中模拟着中场的对决,思考着如何在不吃牌的前提下,对对方的核心组织者进行有效的、持续的骚扰和拦截,如何在中场争夺中为芦东和张浩创造出那转瞬即逝的进攻空间。
聊着聊着,时间悄然滑过正午。列车广播适时响起,提示餐车已开始供应午餐。
张浩自告奋勇,揣着“巨款”,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了餐车。没过多久,他端着三个摞在一起的、印着铁路标志的白色泡沫饭盒回来了,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来来来,开饭!今天改善伙食!”
他把饭盒分给耿斌洋和芦东,自己率先掀开盒盖,一股混合着油脂和调料香气的热气扑面而来。
不再是以前凑合吃的干巴面包、冰冷的火腿肠或者香味刺鼻的泡面,而是实实在在的、热腾腾的米饭,配上颜色看起来还算正常的西红柿炒蛋、青椒肉片和一小撮酸辣土豆丝。
“敞开了造!今儿个哥们儿请客!”
张浩大手一挥,自己先扒拉了一大口饭菜,含糊不清地宣布,
芦东笑着摇头,也打开了自己的饭盒:
“滚蛋,用的还不是咱们仨的共同财产?说得跟你自己掏腰包似的。”
虽是玩笑,但这顿饭却吃得格外的香,格外的踏实。不仅仅是因为这十一个小时旅程中能吃到一口热乎饭菜的生理满足,更是因为这份“想吃就吃”、“能吃得起”的心理底气。
他们坐在温暖、洁净、相对宽敞的软卧包厢里,讨论着未来需要全力以赴甚至拼上性命去搏杀的强大对手,嘴里咀嚼着虽然简单却热气腾腾的饭菜,这种平凡却安稳、充满希望的时刻,对于经历过破产、拮据、看尽人情冷暖、在硬座车厢里啃着冷馒头憧憬未来的他们来说,已是命运给予的、莫大的慰藉和奢侈。
吃完饭,张浩意犹未尽,看着小桌板上空的饭盒,摸了摸肚子,又起身钻出了包厢。没过几分钟,他怀里抱着一大堆东西回来了——薯片、虾条、花生米、火腿肠,还有几瓶新的饮料,“哗啦”一声,像小山一样堆在了小桌板上。
“来来来,饭后零食!今天咱们也体验一把什么叫‘腐败’,什么叫‘挥霍’!”他脸上洋溢着一种简单的、近乎孩子气的快乐。
看着那堆色彩鲜艳的零食,芦东和耿斌洋都忍不住笑了。这笑容里,有对张浩搞怪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解。这是一种带着些许报复性消费意味的快感,是对过去那段极度匮乏、必须压抑所有欲望的苦日子的一种迟来的、象征性的补偿。
他们需要这种小小的“放纵”,来确认自己真的已经走出了那片泥沼,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午后,冬日的阳光变得慵懒,斜斜地透过宽大的车窗,将整个包厢烘烤得暖洋洋的。饱食之后,血液涌向胃部,强烈的困意如同潮水般袭来。张浩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嘟囔着
“不行了,顶不住了……”
手脚并用地爬上了耿斌洋对面的上铺,衣服也没脱,拉过那床蓝色的毯子往身上胡乱一盖,没过两分钟,均匀而沉重的鼾声便响了起来,像一头疲惫而安心的小兽。
芦东也靠在自己下铺的墙壁上,闭目养神。他呼吸平稳,但微微颤动的睫毛显示他并未完全睡着,可能还在脑海里推演着于教练可能布置的战术。
耿斌洋没有睡意。他将吃完的饭盒和零食包装袋收拾好,装进垃圾袋,扎紧口,放在门边。然后,他重新靠坐在窗边,静静地看着窗外。列车已经行驶了数个小时,窗外的景色开始呈现出更浓郁的东北乡村风貌。一望无际的、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的田野,像一块巨大的白色画布,上面点缀着一个个被光秃杨树环绕的小村庄,低矮的砖房烟囱里冒着淡淡的、几乎是静止的白烟。偶尔能看到一两条冻得结结实实的河流,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在雪原之上。天地间是一种辽阔的、近乎永恒的寂静与荒凉,只有他们乘坐的这列火车,像一个孤独而执拗的黑点,在银白的世界里坚定地向前穿行。
这景象,与他一年半前在硬座车厢里看到的,何其相似。那时,他也是这样靠着窗,看着同样萧索的风景,但内心的感受却截然不同。那时,家庭破产的阴云如同窗外铅灰色的天空,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每一次家里的来电都可能带来新的坏消息,每一笔看似微小的支出都需要在内心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挣扎。他们像三只被命运骤然抛入冰原的幼狼,除了彼此紧靠的身体和一股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原始的狠劲,几乎一无所有,前路是一片漫无边际的迷雾。
而现在……他微微侧过头,目光掠过对面下铺闭目养神的芦东,又抬起眼,看了看上铺睡得毫无形象、鼾声规律的张浩。这两个兄弟,是他这一年多来,在这片冰原上跋涉时,最坚实、最温暖的依靠。
芦东,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甚至有些跋扈的富家子弟,在经历家庭剧变和情感挫折的双重打击后,将所有的锋芒都内敛成了沉稳与担当,像一块被岁月和磨难打磨过的青石,沉默,却可靠。
张浩,这个看似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乐天派,其实内心细腻而重情,永远是团队里的粘合剂和开心果,用他特有的方式,驱散着弥漫在周围的阴霾。
是他们,在他最黑暗、最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没有离开,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站在他身边,用行动告诉他——“我们在”。
而如今,他们的境遇确实有了改善。这改善,并非来自家族的复苏或命运的垂青,而是他们用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在绿茵场上一寸一寸拼杀出来的。银行卡里那笔让他们能够安心坐上软卧、能够计划给父母买份像样礼物的钱,是他们价值的证明,是他们尊严的基石。
他想起了上官凝练。表彰大会结束后的那天晚上,她在那条他们常走的小路上,高兴得几乎跳起来,眼睛亮晶晶的,抓着他的胳膊,一遍遍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可以的!”她的喜悦,纯粹而毫无杂质,不是为了他们终于“有钱”了,而是为了他们终于可以暂时卸下那副沉重的、名为“生存”的枷锁,为了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她的感情,从未因他们的落魄而掺杂一丝怜悯,也未曾因他们此刻的“宽裕”而增添半分功利。这份清澈而坚定的感情,是他在这剧烈颠簸的命运洪流中,紧紧抓住的、最珍贵的浮木之一。
“我要让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对得起身边的人。”
他心中再次清晰地浮现出这个念头,如同磐石。这份由奖学金和奖金带来的短暂安宁与宽慰,不是终点,甚至不是中途的驿站,它只是一个新的、更加残酷的起点。他必须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力量,和身边这两个生死与共的兄弟一起,在即将到来的、那片名为“北大区”的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走得更远,站得更稳。他要对得起步入暮年却为他们忧心忡忡的父母,对得起毫无保留支持他们的上官凝练,更要对得起身边这两个,将梦想和后背都托付给他的兄弟。
列车广播再次响起,用中英文交替播报,前方即将到达本次旅程的终点站——HH市。
张浩一个激灵从上铺坐起,睡眼惺忪地揉着眼睛,头发乱得像鸡窝:“到了?我靠,感觉刚睡着……”
芦东也立刻睁开了眼睛,那双总是显得很冷静的眸子里,此刻也掠过一丝归家的急切。他利落地开始收拾自己的背包,将毯子叠好,枕头摆正。
耿斌洋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思绪尽数压下,归拢。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为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脖颈和四肢,也开始做下车前的准备。
列车开始明显减速,窗外的景物移动得越来越慢,熟悉的站台轮廓逐渐清晰。当车轮最终发出一声长长的、如释重负的摩擦声,列车彻底停稳时,熟悉的、带着家乡气息的冷空气,似乎已经透过车厢的缝隙,丝丝缕缕地钻了进来。
三人背好行囊,拉开包厢门,融入下车的人流。当双脚踏上HH站那熟悉而略显陈旧的水泥站台时,凛冽却无比亲切的寒冷空气瞬间涌入肺叶,带着一股冰雪的清新味道,让人精神一振。
站台上,早已挤满了接站的人群,呵出的白气汇成一片温暖的雾。他们几乎一眼就看到了等在人群前方的家人——耿斌洋的母亲正踮着脚张望,芦东的父亲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双手插在袖筒里,目光沉稳地扫视着车厢门口,而张浩的父母也站在一起,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
“妈!”
“爸!”
“叔!姨!”
三人几乎是同时喊出声,拖着行李,朝着各自的家人快步走去。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那个需要隐藏内心失落、强颜欢笑、不知该如何面对家人关切的破产少年。他们可以挺直了腰杆,脸上带着疲惫却真实的、混合着成就感和希望的笑容,用有力的拥抱,去迎接他们的亲人。
站台的灯光在暮色初临的黄昏里显得格外温暖,将北国冬日的严寒驱散了不少。
出站的路上,三人并排走着,身后是拖着行李箱、絮絮叨叨询问着路上是否顺利、在学校吃得怎么样的父母。
张浩凑到耿斌洋和芦东中间,挤眉弄眼,压低声音,脸上带着贼兮兮的、心照不宣的笑容:
“哎,我说,咱们这算不算是……那个词儿叫啥来着?‘衣锦还乡’?虽然这‘锦’嘛,暂时还不太厚,但暖和暖和身子,足够了!”
芦东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没搭理他,但那微微扬起的下巴和轻快的步伐,却泄露了他此刻不错的心情。
耿斌洋看着前方被路灯和暮色共同拉长的、他们三人和家人交织在一起的、晃动而亲密的身影,感受着身边兄弟传递过来的体温,听着身后父母那充满烟火气的唠叨。
这归途的烟火气,如此平凡,如此琐碎,却如此的真实而珍贵,如同冬日里的一碗热汤,足以抚慰所有征程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