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之计……”
周瑜望着顾如秉主帐的方向,眼神闪烁。
“惟有让吴王看到,烈王顾如秉,依旧是一股强大到不容忽视、甚至足以与蓬莱稍稍抗衡的力量。
唯有让吴王认为,维持与顾如秉的联盟,其价值远高于履行与蓬莱那危险的约定,或许……才有一线转机。”
他必须向孙坚证明,顾如秉这块“筹码”足够重!而证明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展现顾如秉的韧性、潜力,以及……赢得眼前这场益州之战的可能性。
这也是他提出奔袭绵竹之计的另一层深意——若能成功,不仅能解顾如秉之围,更能向孙坚展示他周瑜的眼光和顾如秉集团依旧拥有的强大破坏力与战略价值。
与周瑜着眼于大局和战略博弈不同,年轻的陆逊则将精力放在了更具体的事务上。
他性格沉静,思维缜密,利用协助处理军务的机会,主动与顾如秉麾下的核心文武接触。
他与鲁肃探讨粮草转运与民夫征调的细节,与邓艾交流营寨布置与防御工事的优化,甚至向一些中层将领请教烈军的操典与战法。
他的态度谦逊而好学,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对烈王麾下人才济济的钦佩,以及对当前战局的关切。
这些接触并非泛泛之谈,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深入了解这个潜在盟友的内部运作、人才结构以及真实的战争潜力。
他将这些细微的观察与判断,都默默记在心中,作为辅助周瑜做出最终判断的重要依据。
新都城的夜晚,就在顾如秉的犹豫、周瑜的暗中评估与陆逊的细致观察中,悄然流逝。
新都城内,残破的城垣在夜色中如同巨兽蛰伏的骨架,无声地诉说着白日的惨烈。
顾如秉并未因暂时的喘息而放松,他深知此刻的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在与周瑜、陆逊有限的几次会面中,双方看似融洽地交换着关于曹军最新动向的看法。
“据游弩回报,曹军退后十里下寨,营中灯火通明,巡逻队次频繁,似在严防我军夜袭。”
顾如秉指着粗糙的沙盘,语气平稳。
周瑜羽扇轻摇,接口道。
“曹操新败,又失……那等助力,此刻必是惊弓之鸟。
其按兵不动,一方面是在舔舐伤口,重整旗鼓,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在观望,看我军下一步动向。”
他巧妙地将“童飞”二字略过,但双方心照不宣。
陆逊则更关注细节,他补充道。
“曹军后撤时,辎重队伍秩序井然,未见慌乱,可见其根基未损,主力尚存。且其营寨选址,背靠山峦,前扼水道,深得扎营要旨,短期恐难图之。”
这些交谈,周瑜和陆逊言语谨慎,却总能切中要害,展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
然而,每当话题无意间触及“蓬莱”二字时,帐内的气氛总会瞬间变得微妙而凝重。
周瑜会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开,陆逊则沉默不语,但两人眉宇间那一闪而逝的忧惧,却逃不过顾如秉的眼睛。
在一次仅有鲁肃在场的私下交谈中,陆逊曾忍不住低声感叹。
“蓬莱之力,实非人力可敌……烈王麾下猛将如云,尚且……唉。”
他未尽之语中,充满了对蓬莱那种超越常理力量的深深忌惮。连强大的顾如秉都在其手下吃了大亏,他们安罗帝国若与之正面对上,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认知,使得周瑜和陆逊内心深处,对于孙坚与蓬莱的合作,抱有极大的抵触和忧虑。
也正因如此,他们将说服孙坚改变立场、摆脱蓬莱影响的希望,几乎全部寄托在了顾如秉身上。
他们期盼着顾如秉能在此战中展现出足够强大的实力和韧性,证明他依旧是那个值得孙坚投资、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蓬莱的可靠盟友。
然而,他们却选择性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今的孙坚,在签下那份神秘契约后,究竟还保留有多少自主选择的余地?
他是否已经身不由己?
面对周瑜和陆逊,顾如秉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礼遇与感激。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若非公瑾、伯言及时来援,新都危矣,此情孤铭记于心。”
赏赐、慰问从不吝啬,给足了两人面子。
但在这份客套与感激之下,顾如秉内心的警惕之弦从未有片刻松弛。
他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冷静地观察着这两位“盟友”的一举一动。
他注意到周瑜时常会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己方的布防图,注意到陆逊与邓艾等人交谈时那看似随意、实则敏锐的提问。
“孙文台绝非甘居人下之辈,其助我,无非是惧曹孟德势大,威胁其安罗罢了。”
顾如秉私下对鲁肃分析道。
“一旦曹操威胁稍减,或者出现更大的利益诱惑,这墙头草会倒向何方,犹未可知。我等与他的联盟,基础脆弱,如同沙上筑塔。”
为此,顾如秉采取了一系列隐秘的措施。
他不仅大大增加了面向曹军方向的明哨暗探,严密监视曹操的一举一动,更分出了一部分精干人手,由绝对信任的心腹统领,暗中盯紧了周瑜那五千部众的营区。
他们的日常操练、物资领取、人员出入,甚至是一些看似无意的与当地人的接触,都被详细记录,汇总到顾如秉的案头。
他在提防任何可能向外传递情报的迹象,确保孙坚这双“眼睛”和这只“手”,不会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顾如秉的推算中,孙坚的目标无非是左右逢源,火中取栗,维持其割据地位。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如今的孙坚,在蓬莱那难以抗拒的力量和诱惑下,所图谋的,或许远比他认为的更大、更危险!
与此同时,十里之外的曹军大营,气氛则与新都的紧张警惕截然不同,那是一种近乎死寂的压抑和恐慌。
中军大帐内,烛火跳动,映照着曹操那张阴郁得几乎要滴出水来的脸。下方,夏侯惇、曹仁、张郃、徐晃等一众将领垂首肃立,连大气都不敢喘。
白日里攻城失利,损兵折将,更糟糕的是……那位被视为“杀手锏”的蓬莱仙师童飞,自从追杀顾如秉进入那片山峦后,便如同人间蒸发,再无音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童飞展现出的力量,早已超出了他们对“人”的认知,那是近乎鬼神般的存在。
如今连这样的人都可能折在了顾如秉手里,这给曹军上下带来的心理冲击是毁灭性的。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曹操猛地将手中的军报摔在地上,声音嘶哑,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数万大军,竟攻不下一座残破之城!还要倚仗……倚仗外力!”
他终究没敢直接说出“蓬莱”二字,仿佛那是一个禁忌。
他对蓬莱,感情极其复杂。既深深忌惮其诡异莫测、视人命如草芥的行事风格,深知与虎谋皮的危险;但在内心深处,他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一直在隐隐依赖着这股超然的力量。
无论是之前于吉的迷雾大阵,还是童飞那恐怖的个人实力,都曾是他寄予厚望、用以打破僵局的关键。
童飞下落不明,如同阴云般笼罩在曹操心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他绝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一个如此重要的助力,更无法忍受那种未知带来的煎熬。
他当即派遣出大量精锐斥候与搜索小队,如同梳篦般在新都城周围,尤其是顾如秉撤退方向的山峦地带进行拉网式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痕迹。
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搜索队伍带回的消息令人沮丧。
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童飞的明确踪迹,没有尸体,没有遗留的物件,甚至连一场像样战斗后应该留下的、属于童飞那个层次的力量痕迹都几乎没有。
这种“干净”反而让曹操心中那点侥幸的火焰渐渐熄灭——要么童飞已经在那场恐怖的爆炸中尸骨无存,要么就是他身负难以想象的重伤,以某种秘法远遁,根本无法联络。
当搜索队最终找到那座被炸得矮了一截、山石崩塌、一片狼藉的山峰时,曹操亲自在精锐护卫下赶到现场。
站在那片仿佛被天雷轰击过的山顶,脚下是碎裂的巨石和翻涌的焦土,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火药与某种奇异能量混合的刺鼻气味。
一些崩裂的岩石上,沾染着已然发黑、但依稀可辨的暗红色血迹,那血迹分布的范围和形态,绝非寻常伤势所能造成。
曹操蹲下身,抓起一把混杂着血痂的焦土,手指微微颤抖。
他环顾这片如同炼狱般的战场,脑海中几乎能还原出当时惨烈的景象——顾如秉定然是设下了极其歹毒且威力巨大的陷阱,引童飞至此,然后……他不敢再细想下去。
“纵然未死……也必是元气大伤,短期内绝无再战之力了。”
曹操缓缓站起身,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也彻底破灭。失去了童飞,意味着他失去了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失去了打破与顾如秉僵局的最大依仗。
“传令!”
曹操的声音带着一种压抑的沙哑,在山风中传开。
“各部即刻收缩防线,放弃外围一些不必要的据点,兵力向新都正面主战场及几个关键支撑点集中!加固营垒,深挖壕沟,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擅自出战!”
他必须稳住阵脚,防止顾如秉趁势反击。
同时,他的目光投向了后方——绵竹关!
“另外,”曹操看向负责后勤与后方防卫的将领,语气异常严肃。
“立刻从预备队中,再抽调五千精锐,火速增援绵竹关!告诉守关主将,给他的命令只有一个——死守!哪怕顾如秉的兵马在关下骂破了天,哪怕他们只有几十个人,也绝不许出关一步!违令者,斩立决!”
“魏王,绵竹关天险,本就有一万守军,如今再加五千,是否……”
有幕僚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曹操猛地转过头,眼神锐利如刀,打断了他的话。
“你懂什么!顾如秉用兵,向来诡诈,不可以常理度之!
他既然能设计坑杀童飞,谁敢保证他不会想出什么奇计来打我粮草的主意?绵竹关乃我军命脉所在,不容有失!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他对顾如秉的忌惮,已经深入骨髓。绵竹关确实是易守难攻的天险,正常情况下一万守军足以抵挡数倍敌军。
但他不敢赌,他必须杜绝任何一丝一毫的风险。
命令被迅速执行。
曹仁、夏侯惇等将领也打起精神,派出大量游骑斥候,如同鹰隼般日夜不停地监视着新都城内烈军的一举一动,严防顾如秉有任何异动。
然而,尽管做出了这些部署,曹操心中的不安却并未减轻。失去蓬莱支持的阴影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
他深知,仅凭现有的力量,想要在短期内击败顾如秉,夺回战略主动权,希望极其渺茫。
“不能坐以待毙……”
曹操在帐内来回踱步,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狠厉。
他必须再次尝试联系蓬莱!童飞生死未卜,但蓬莱绝不可能只有童飞和于吉两人!左慈呢?还有其他可能存在的蓬莱门人呢?
他立刻走到案前,铺开绢布,奋笔疾书。信中,他先是陈述了童飞追击顾如秉后失踪、疑似遭遇不测的情况,语气沉痛而焦急。
接着,他极力强调顾如秉乃是蓬莱大业之阻碍,若不除之,后患无穷。最后,他言辞恳切地请求蓬莱再次派遣高人前来相助,共图大业。
写罢,他用火漆仔细封好,唤来了年轻勇猛、骑术精湛的儿子曹彰。
“子文!”
曹操将密信郑重交到曹彰手中,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此信,关乎我军生死存亡!你立刻挑选最快的马,带上最得力的亲卫,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快的速度,赶往蓬莱仙岛,务必将此信亲手交到……交到任何能找到的蓬莱仙师手中!
记住,一路之上,绝不可有任何耽搁,更不可泄露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