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回到前门机务段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通勤小火车刚进站,邢段长和那些火车司机们就迎了上来。
“干得好啊,爱国!”邢段长一把握住了李爱国的手,激动的摇了摇。
几个老火车司机也在旁边鼓起了掌。
阎解成在旁边看得啧啧称奇。
他也知道李爱国搞出了什么探伤设备,但只是前门机务段工作室自己研究的,跟上面没有什么关系。
这帮老师傅们怎么会如此激动?
“这次要是没有爱国,老曹得有大麻烦。”
“这不是老曹一个人的事儿,跟咱们全体火车司机都有关系。”
“要是没有爱国,总局安全科那兔崽子说不定已经把老曹抓走了。”
听到这些议论声,再看看那些火车司机们的神情,阎解成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恨不得自己就是李爱国。
这些火车司机敢于跟领导挥拳头,却极为敬重身边的老兄弟。
有了这次救助曹文直的事情,李爱国在火车司机们的威望就更高了。
由于火车司机们还要行车,很快就离开了。
“老曹这次受了委屈,咱们前门机务段是他的娘家,也得派人去慰问一下。”邢段长喊来了教育室的佘主任,让她带上礼物,陪同李爱国一块前去医院探望曹文直。
“等回来后,咱们还要开个短会,聊聊你这个超声波探伤器。”邢段长又叮嘱。
李爱国在去的路上拐到供销社里买了两瓶麦乳精,几斤苹果,又买了一斤大白兔奶糖。
两人来到医院的时候,陈雪茹在病房内陪着师母说话,看到他进来,立马站起身问道:“情况怎么样了?”
李爱国并没有回答她,而是看向了佘主任。
佘主任今天代表的是段里面,事故调查结果应该由她来宣布。
佘主任赞叹的看了李爱国一眼,这才走到病床前,笑着对曹文直说道:“曹师傅,事故已经调查清楚了,火车之所以出事故,是因为铁轨内部有暗伤,多亏了爱国同志才查清楚。
总局安全的调查报告很快就能下来,您不要着急。”
佘主任顿了顿,接着说道:“这次总局安全科做得实在是过份了点,段里面会向上面反应的。”
曹文直这两天最担心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怕以后再也没办法开火车了,闻言,眼泪差点流下来。
“我给你们添麻烦了,只要事情查清楚就好了,没有必要再跟总局反应。”
佘主任清楚曹文直的性子,岔开话题道:“这次可是多亏了爱国同志,你不知道,当时在事故现场,胡富组长让专家给事故定性,专家也没办法啊,爱国拿着那仪器对着铁轨照了照,你猜怎么着,竟然真找出了暗伤.”
“老曹,你收了个好徒弟啊。”
“咳咳,爱国确实不错”曹文直心中一阵唏嘘。
当初收李爱国当徒弟,只是觉得他开车技术好,能够把自己的技术传承下去。
没想到在关键时刻,竟然救了自己一命。
佘主任短暂的停留后便离开了,曹文直拉着李爱国询问事故现场的情况,搞清楚探伤器的作用后,啧啧了两声。
“爱国,我看这超声波探伤器还能有大用途。”
“邢段长也有这想法,等会回去后可能要开会。”李爱国回答。
“那你赶紧回段里吧,我没什么事情,过两天就出院了,以后没事情,别过来。”曹文直一听这个当时着急了,要撵李爱国走。
李爱国也没啰嗦,站起身把礼物放在柜子上,又取出一把奶糖交给了小菊。
“爱国叔叔,长大后,我也要当个跟你一样火车司机。”小菊拿了奶糖,挺了挺胸膛,大声说道。
京城的条件比包头好很多。
跟在包头的时候相比较,小菊长高了一大截,人也开朗了许多。
李爱国揉揉了小菊的脑袋:“好,等咱小菊长大了,开大火车。”
陈雪茹下午要接孩子,跟着李爱国一起离开了医院,李爱国先把她送回去,这才骑上摩托车回了前门机务段。
“爱国,这个超声波探伤器能不能用在常规的铁轨检测上?“会议刚开始,线路车间的黄主任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
铁轨几乎每天都要经受上千吨重量的碾压,时间长了,内部很可能有裂纹,以往很多火车事故是因此而产生的。
如何确定铁轨内部是否有裂纹,就成了线路车间的一大难题,以往巡道工们都是靠着用锤子敲击的办法来检测。
只是漏检率实在是太高了。
邢段长也看向李爱国:“爱国,你赶紧说说。”
“我其实也有这个想法,要真正运用到巡道上,还需要将探伤器小型化,还得装配电池。”李爱国回答。
“好好好。”邢段长连说三声好字,站起身:“爱国,这任务就交给你了,你需要什么,直接找刘科长。”
“咳咳,段长,咱们是不是汇报上去?”李爱国提醒道。
“我怎么把这事儿忘记了,你先去工作,我现在就去部委。”邢段长眼睛瞬间亮了,探伤器要真是能鼓捣出来,可是一项重大技术。
汇报给部委,一来是能请功,二来能讨要物资。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饭吃,更何况这是他这个段长应该做的事情。
邢段长当时就兴致匆匆的朝着部委赶去。
李爱国也回到了工作室内,开始筹划探伤器的小型化。
由于要在野外使用,考虑到巡道工们的工作环境,必须要结实耐用,要具备三防性能。
外壳可以用厚钢板冲压制成,内部用木架支撑电路元件,减少震动影响,密封处添加胶条。
示波器可以安装在木箱子里,减少震动,外面增加调节按钮,侧面留探头接口。
宗先锋和野生汽车专家对手持探头进行了改装,配备了绝缘手柄,头部安装了弹簧片。
这些改造都很顺利,唯一麻烦的就是电池。
这年代新乡电池厂已经能够大规模制造蓄电瓶了,前门机务段的电瓶大部分来自那里。
但是蓄电瓶使用麻烦不说,需要经过三冲两放,启动电流太低了,只有50A。
无论是示波器还是超声波发射器都是耗电大户。
宗先锋计算过,要想让探伤器正常工作,至少需要五十个蓄电瓶并联在一起,重量赶得上后世新能源车的电池板了,很明显不具备实用价值。
“我记得有一种电池的启动电流比较高,不过目前没有大规模生产。”
整备车间的老章得知此事后,通过自己在东北的朋友,打探了一番,得出了一个不太理想的结果。
现在确实有一种碱性镉镍蓄电池可以提供高启动电流,这玩意只有火炬厂可以生产。
李爱国听到火炬厂这个名字,也意识到事情难办了。
火炬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军工电池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坦克专用铅酸蓄电池,航空专用铅酸电池,还生产了深潜器用蓄电池。
与其说是一家电池厂,还不如说是军工科研单位。
“齐教授是哈飞的人,应该跟火炬厂有联系,先找他打听一下。”
中午吃了饭,李爱国来到了116工程车间,却得知了一个令他没想到的结果,齐教授请假了。
“这个老齐,怎么在关键时刻不见了踪影。”野生汽车专家有些郁闷。
宗先锋说道:“昨天晚上齐教授跟我打听了超声波探伤器昨天的检测细节,他不会是有什么想法吧?”
此话一出,工作室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了。
“不能够,齐教授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大家伙别多想,继续工作吧。”李爱国了解齐教授。
这种人能够十年如一日的隐姓埋名工作,思想觉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更何况,超声波探伤器真正的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李爱国自己手里。
只是齐教授去哪里了?
此时他正进到了航空总局大领导的办公室内。
大领导看到齐教授进来,手里拿着份材料,面带笑容,就知道肯定有好消息,于是放下手中的事情:“齐教授,看你这样子,是有什么好消息吧,武装直升机的装配完成了?”
齐教授也没多说,把材料往大领导的手边一递:“前门机务段那边新搞出一种设备,可以检测铁轨内部的缝隙和暗伤。”
“铁轨.是金属材料,难道说这玩意也能检测航空金属材料?”
“我正是这样想的,所以特意来跟您汇报。这上面是昨天刚进行的一场检测,我了解了全部”
大领导一听大喜过望,一把拿过齐教授手中的材料,仔细翻开看。
上面虽然没有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是可以确定超声波探伤器确实能检测铁轨。
“好好!”
看到精彩处,大领导还忍不住连连点头。
看完之后,大领导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电话就打:“小刘,你去看看南飞的苏工还在不在部里面,这家伙这几天一直赖在部里面,在的话,把他请过来。”
挂掉电话后,大领导兴致勃勃的认真翻阅材料。
齐教授则皱起了眉头,老苏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不是在南昌主持教练机的制造工作,跑到京城干什么?
此时,南飞初教6的量产负责人苏总工正从部委的办公室里往外走。
因为初教6是国内第一款真正量产的飞机,虽有了歼教-1(生产三架)的技术打底,南飞接过了量产工作,因为技术底子薄弱,量产推进得不理想,特别在如何检测机身金属暗伤问题上,更是迟迟没有进展。
苏总工来到部委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来是看看能不能从这边得到一些援助。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个道理放在工业部门也能成立。
不过金属材料检测在这个年代一向是老大难,就连老大哥都没能解决,结果很不理想,部委这边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从加工工艺上下功夫。
二来是表决心的。
初教6在试飞的时候也曾遇过困难,鉴于此,对于是否应该继续研制,还是应该仿制老大哥家的雅克-18А飞机就成了分歧点,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四局和工程部觉得仿制雅克-18А飞机的技术已经成熟了,没有必要继续研制初教6了。
四局曾经给南飞下达过仿制雅克-18А飞机的任务。
只是南飞扛住了压力,要把原来的研制计划坚持下去,决定同时进行两种飞机的试制,工厂的支持使初教6研制工作得以延续。
苏工回想起当时的场面就有些后怕。
现在初教6的量产遇到了困难,那些支持雅克-18А的人又重新站出来了,搞不好就是一场大风波。
所以,苏工才要提前到部委来做工作,争取得到所需要的支持。
正当苏工怀揣心事走出办公大楼的时候,后面跑来一个干事,边跑边喊:“苏总工,请等一下。”
听到有人在喊自己,苏总工停下脚步,转身看向了来人:“刘秘书,有事儿?”
刘秘书气喘吁吁的说道:“我们领导请您过去一下。”
听到这个,苏总工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这阵子他一直在部委里,大领导也知道,从来没有召见自己,现在突然改变主意,是怎么回事儿?
不过既然这么这么着急,肯定是有要事,苏总工随着刘秘书来到了大领导的办公室里。
刚进门,就愣住了。
他跟齐教授是老同学,还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只是后来齐教授去了哈飞,他去了南飞。
听说齐教授那边正在进行一项重点飞机的研制工作,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了?
大领导看他的样子,笑了笑说道:“老苏啊,你跟老齐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了,你先坐。”
待他坐定,大领导拿起安分材料,递给他:“老苏,你得感谢齐教授了,你跟我要的东西,我给你搞不来,齐教授找到了,你看看。”
苏总再次愣住了,齐教授是直升机设计专家,也不了解金属检测啊,怎么就找到了办法?
用后世的话说,这就还叫做跨行了。
只是苏总也顾不得那么多,翻开报告就看。
当他看到“检测二十毫米铁轨,检测出缝隙”一行字时,差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睛看去。
那几个字没有任何变化。
不,不能激动,到底是怎做到的呢?能不能适用于所有金属材料呢?准确率呢?
强忍住激动,苏总继续翻看下去,这下子他震惊了。
苏总此时有些“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东西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这不是就是初教6急需的东西嘛,这就造出来了?
苏总缓了好一阵子,才平复下心情,回过神来看向了大领导:“这种超声波探伤器,真的存在,不是故意来忽悠我的吧?”
大领导哭笑不得:“担心?那好办啊,这是前门机务段工作室造出来的,齐教授跟工作室的李爱国有合作,我们去前门机务段,眼见为实,也让苏总能够踏实。”
此话一出,苏总感觉自己好像误会了大领导。
这种技术上的细节,交给专门负责的领导就可以了,大领导却要亲自走一趟,这不是为了确定超声波的探伤器是否有用,而是为了给初教6站台。
是做给四局的那些人看的。
苏总这会正求之不得,马上点头:“没问题,领导,齐教授,走,咱们去前门机务段。”
前门机务段是铁道部的地盘,他们就算是要去也得先打招呼。
大领导给腾领导挂了电话,接电话的是腾领导的秘书,表示滕领导正在跟下属机务段的领导谈工作。
“把电话转接进去,告诉老藤,我有急事儿。”
滕领导这会正在看邢段长递交上来的报告。
“这东西就是传闻中,火车司机造物救师傅的物件吧?”
邢段长思忖片刻,才明白滕领导的意思。
铁路系统是个大家庭,消息传播得很快,李爱国造出超声波探伤器,帮着曹文直洗清嫌疑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出去。
这年代铁道系统讲究传承有序,现在徒弟救了师傅,这太符合人们对传统师徒的印象了,人们纷纷夸奖这孩子仁义。
这事在传播中也越传越邪乎,最后还搞出了“火车司机造物救师傅”之类的俗语。
“就是这玩意。”
“看来传言是真的了,爱国同志是个好同志啊。”滕领导点了点头翻开了报告。
刚看了两眼,电话就接进来了。
“前门机务段?李爱国?超声波探伤器?”
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滕领导有些惊讶了,挂掉电话后,还笑出了声。
“怎么了,领导?”邢段长懵了。
“没想到啊,这新玩意刚造出就被航空方面盯上了。”
“啊?”邢段长更懵了。
由于航空方面大领导的级别比较高,在解放前跟滕领导关系还很好,滕领导当即决定亲自带人前往前门机务段。
铁道部的领导和航空方面的领导、专家,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前门机务段的时候,已经是晚饭时间了。
滕领导和大领导婉拒了邢段长先吃饭的邀请,直奔前门机务段工作室,邢段长只能让把食堂把饭菜热上。
李爱国接到部委的电话,心中有些疑惑了,航空部门怎么注意到了超声波探测器。
等看到跟随航空大领导一块过来的齐教授,李爱国这才明白了过来。
“爱国同志,这事儿是齐教授自作主张,不过还请你不要见怪啊,这东西对我们航空实在是太重要了。”
航空大领导开了口,李爱国连忙挺直胸膛说道:“领导,能够帮上忙,是我,是我们工作室的光荣。”
“那好吧,先看看测试情况。”航空大领导是行伍出身,讲究的是雷厉风行。
野生汽车专家和宗先锋将超声波探测器安装好。
两人对这种情况已经麻木了,见怪不怪了,知道这肯定是好事情,干劲非常足。
领导和专家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整个实验过程,南飞的苏总工还参与到了测试中,时不时问了几个问题。
“爱国,这玩意能不能用在航空材料的检测中。”
“应该可以,只要经过校正,完全可以对飞机发动机叶片、机身结构等关键部位进行检测。”李爱国并不是夸口。
在后世飞机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就是超声波探伤技术,这也是李爱国花费大功夫搞出来的真正原因。
原本想着慢慢把这技术推广出去,没想到对方竟然找上门了。
随着实验进度的增加,现场领导和专家们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
等看到苏工将从航空方面带来的金属进行了测试,确定里面存在裂缝后,所有人已经笑容满面了。
工作室的人更是激动的攥起了拳头。
航空大领导走上前:“爱国同志,这次你可是帮我们航空方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啊。苏总,这次你放心了吧,哈哈。”
苏总此时已经激动得脸色赤红了起来,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开口:“太激动了,让大家伙见笑了,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这东西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可以说,这东西有可能挽救了我们的一个重大项目,改变了我们造飞机的历史。”
此话一出,除了滕领导和航空方面的人之外,现场其他人都有些震惊了。
就连李爱国都开始猜测,现在航空方面急需这东西,是不是什么飞机要量产了。
只是这种事是高度机密,李爱国也不方便询问。
苏总工考虑到保密,并没接着说下去,而是看向李爱国问道:“爱国同志,要是把超声波改造成能探测航空金属材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大概一个星期吧。”改造的难度不高,李爱国给出了一个保守的时间。
“好好好,这一个星期,我就住在这里了。”苏总工点点头。
李爱国:“.”
前门机务段有了齐教授,再加上一个苏总工,现在好像变成了飞机厂!
李爱国对于苏总工愿意加入到改造中倒是很欢迎。
安全科的陈方友科长此时却站了出来。
看到他走出来,邢段长就意识到不妙。
这人是个老古板,以前因为摩托车的事儿还跟李爱国较过真。
要不是李爱国造出了安全头盔,他肯定不能同意摩托车量产。
现在出来肯定没好事儿。
邢段长想要阻拦已经来不及了。
陈方友直接当着所有领导的面提出意见:“领导,我们现在正在商量超声波探测器量产的事情,巡线车间那边急需这批设备”
他的话没说完,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邢段长板起脸训斥陈方友:“咱们现在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机务段,而是全国这一盘大棋,咱们从其他部门也得了不少好处,现在有了成果,就想着敝帚自珍了?这种山头主义要不得。”
陈方友也意识到不妥,连忙闭上了嘴巴。
在场的领导,包括滕领导和航空方面的领导,并没有批评陈方友的意思。
毕竟线路安全也很关键,不能因为要帮助其他部门,就枉顾了线路安全。
陈方友敢于当着这么多领导面站出来,足以说明他是把安全放在了心上。
齐总工接话道:“这位领导,你放心,我会带着技术员来这边,不会耽误你们太多的精力。”
李爱国也表了态:“改造工作和量产工作并不冲突,实际上航空方面可能还能帮咱们解决大麻烦,我看改造工作和量产工作可以共同进行。”
大家伙再次热烈鼓掌,苏总工和陈方友尤其起劲儿。
滕领导最后做了总结:“嗯,这次的研制很成功,既然齐总工来到这里,无论如何,也要满足齐总工这边的要求,大家伙一起努力,共同为我们的战鹰排除隐患。”
滕领导有些自豪了。
工作室是他亲眼看着建造起来的。
李爱国是他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
自家的孩子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