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祸害大明 > 第 1255 章 修仙大省

第 1255 章 修仙大省

    他是建文削藩的第一个受害者,其他藩王虽然被削去了王爵,但好歹保住了性命。

    可朱柏却不同,他性情刚烈,不愿受此奇耻大辱,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竟然毅然决然地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宫阙,将自己活活变成了一只“烤乳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湘王朱柏的自焚事件竟然成为了燕王朱棣下定决心起兵造反的导火索,从而引发了那场震惊天下的靖难之役。

    然而,从朱樉这个身处事件中心的人的角度来看,再结合后世所发现的一些史料作为佐证,湘王朱柏是否真的是因为遭受大臣诬陷谋反,才无奈选择以点火自焚这种极端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呢?

    这其中恐怕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情。

    如果说朱柏和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都是由大哥朱标一手带大的,那么老十二朱柏无疑就是老四朱棣的忠实追随者,或者说是他的小跟班。

    如此说来,就很有可能像后世发现的那些史料所记载的那样,在老四朱棣起兵造反之前,他曾暗地里派遣使者去与各位藩王进行秘密串联,企图拉拢他们一同举事。

    只可惜,老四朱棣在宗室中的人缘似乎并不是很好,除了老十七宁王朱权之外,就连与他一母同胞的周王都对他的提议无动于衷,根本不买他的账。

    以湘王朱柏那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性格,他绝对不可能去响应朱棣的号召,与他一同起兵靖难。

    毕竟,在历史记载中,这位湘王一心沉迷于修道,对尘世之事毫不关心。

    时光荏苒,如今的湘王已然年近三旬,却膝下无子,这对于一个皇室宗亲来说,实在是有些罕见。

    然而,这似乎并未给他带来太多困扰,因为在他眼中,谁当皇帝都与他毫无关系。

    可惜的是,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由于他的与世无争和自由散漫,建文帝以及黄子澄、齐泰等人将他视为可以随意揉捏的软柿子。

    最终,这场权力斗争的悲剧降临到了湘王身上,导致他自焚而亡。

    当人们踏入荆州的地界时,便会发现这里的道观和禅院比比皆是,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荆州府与安陆州相邻,而安陆州正是历史上那位声名显赫的修仙皇帝——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封地。

    众所周知,嘉靖帝朱厚熜对于修道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仅仅只有耗资上千万两白银的“四季常服”八套和一座“万寿宫”而已。

    然而,他却拥有三个道号,分别是“飞元真君”、“忠孝帝君”以及“万寿帝君”,由此可见他对道教的痴迷程度,堪称历史上著名的道君。

    自元末明初起,湖北武当山便因张三丰张真人的出现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中华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

    与武当山所在的郧县相邻的荆州府和襄阳府,更是处处弥漫着浓厚的道教氛围。

    在抵达荆州的府治江陵之前,朱樉特意数了数,他们一路上所经过的大小道观,竟然多达上百间之多!

    朱樉与蜀王朱椿一同坐在马车上,一边悠然地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一边由衷地发出感叹:“这里果然不愧是修仙大省啊!别的暂且不提,单就这道观的数量而言,绝对是冠绝咱们整个大明的!”

    说到这里,朱樉似乎有些尴尬,为了打破沉默,他开始没话找话,故意调侃起朱椿来:“老十一啊,你看看咱们都江堰的青城山,那可是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呢!你说你怎么就不懂得好好利用一下这个资源呢?

    要是你能大力发展一下本土宗教,再顺带把都江堰本地的旅游业也扩展一下,那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朱椿听了朱樉的话,顿时有些不高兴了。他把手上的佛珠迅速地藏进了袖子里,仿佛那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一样。

    然后,他的小脸像熟透的苹果一样涨得通红,嘟囔着嘴反驳道:“二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跟母妃一样,都是虔诚的礼佛之人。你在我这个佛门弟子面前提那些牛鼻子老道,这合适吗?这不是对我的不尊重吗?”

    朱樉见状,心里暗笑,但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他摸了摸自己额头上那几缕有些枯黄的头发,这是自从谨身殿那次大火之后新长出来的。

    那场大火不仅烧毁了他的头发,还让他的头发变得有些枯黄,看起来就像传说中的金毛狮王一样。

    朱樉哈哈大笑着说道:“哎呀呀,我差点都给忘了,我自己不也是佛门中人嘛!哈哈,等哪天我有空闲时间了,一定要去你新修建的大昭寺里好好逛一逛才行啊!听说你在那里捐了一尊重达百斤的金佛呢,我可得去仔细瞧瞧,看看这尊金佛到底是怎样的宝相庄严啊!”

    然而,朱椿一听到二哥竟然打起了金佛的主意,他立刻就气鼓鼓地反驳道:“二哥,你可别乱来啊!大昭寺可是悟空禅师的修行之地,父皇可是再三强调过的,外人都绝对不允许去打扰悟空禅师的清修啊!”

    原来,这位悟空禅师可不是一般人,他的俗名叫做朱五六,朱五六是朱初一最小的儿子,朱五四的亲兄弟,而且他还是朱元璋在世的唯一长辈呢!

    按照朱家的规矩,朱家的子孙们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地称呼一声“幺祖父”呢!

    朱樉听了弟弟的话,却不以为然地呵呵笑道:“弟弟啊,你这就见外啦!我怎么能算是外人呢?我去大昭寺看望一下他老人家,顺便跟幺爷爷一起探讨一下佛法,这也算是替咱们的老头子尽一份孝心嘛!”

    朱椿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二哥这副德行,简直和他们那抠门儿的老爹如出一辙。

    这两人啊,就像貔貅一样,只进不出,贪得无厌不说,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