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农业狂魔 > 第648章 小沃尔顿

第648章 小沃尔顿

    四大卫星城都有属于自己的产业。

    聊市:水泥、农机、保健用品。

    菏市:肉禽、香料、羽绒服饰。

    濮阳:核能、电子、电子商务。

    济水:石雕、养殖、轻功纺织。

    而十里营只是一个街道,级别等同乡镇,在组织结构框架内,根本管不到四大地级市卫星城。

    因此十里营从未插手和干预过卫星城的发展,余阳也不清楚济水在实现数字化城市之后,是否有大计划。

    但考虑到背靠集体、互相对比、人治社会、生活水平等因素。

    想来济水没什么大计划。

    它只是希望辖区内的老百姓,相对外部过得好一些,借此避免人们拿集体进行对比,产生巨大落差之后,怒骂管理层。

    余阳带着上级先后参观了几处家庭手套作坊、家庭碳素作坊、家庭床上用品作坊,又来到嘉县一中。

    四大卫星城的学校、院校,虽然早就加入百校联盟,并全面采用三系学教岗一体化系统,但为了方便志不在集体的学生,比如打算出国留学、打算学习小语种、打算考取教育系统文凭,目前依旧设有普通班。

    参观嘉县一中,踏查百校联盟附属班级,没什么实际意义。

    毕竟都是定向培育,从初中开始就接触三系产业,到了高中再兵分两路,一个走技工,一个走理论,然后进入大学深造,前者走技师,后者走研究,淘汰的那部分则转服务。

    因此众人来到普通班级。

    相比百校联盟附属班级采用的AR教学、VR教学、3D全息投影教学、班用数据库、班用管理大模型、班用AI辅导终端、智能化机械书桌、无纸化可手写黑白屏(相当于练习本)等等,普通班级才算得上‘时代主流’。

    传统黑板、独立的木质方形书桌、成摞的纸质化教材、一大群戴着近视眼镜低头苦学的男生女生…

    恰逢语文课,高三(普)一班的语文老师,正在讲解去年的高考作文。

    去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乡’,要求根据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以‘乡’为主题,进行联想和感悟,要求字数约1800字,题材不限。

    对此,余阳有些印象,当时还顺手翻看了几篇。

    有描述乡愁,有描述家乡发展,有描述家乡模样…

    而课堂上讲解的这一篇,则源自本校高考状元之手,标题是‘我的父母’。

    全文大概意思是:

    其父母是嘉县的普通工人,一个维修机械,一个在老纺织厂做整经工。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都是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晚上八九点钟下班,一家三口每天见面时间很少。

    下岗潮过后,其父母在县里的安排下,重新有了工作,依旧做老本行,一个维修机械,一个在纺织厂做整经工,但上下班时间却改善许多。

    就像其父亲,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然后骑上自行车,慢悠悠的赶到300米外的路口,吃一顿老煎包,再在8点半之前,慢悠悠的赶到500米外的机械厂打卡上班。

    午休一小时,5点下班买菜,6点到家,夫妻一块做饭。

    到了晚上,父亲研究自己的机械设备,母亲追剧跟亲朋聊天。

    至于一家山口,为什么不在一块吃早餐…

    母亲厂子里管饭,他要早上6点到学校上早课。

    而这种生活状态,在小小的嘉县处处可见。

    这得益于01年济水从十里营引进的‘农业3.0-城市管理先行版试点系统’,令辖区内通过三元药店等产业完成登记的人们,得以实现人力资源统筹再分配,也得以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所以感谢D,感谢国家,感谢济水大院,感谢三系和嘉县。

    这便是我的家乡。

    “这篇作文描述的内容,既源自现实,又非常巧妙的通过以往和现在,呈现出家乡人们的生活面貌。”

    “之所以没能拿到满分,主要是切入主题太晚,再就是开头部分过于拖延…”

    余阳和上级站在窗外,看过高分作文和语文老师的讲解,来到教研室。

    余阳一边浏览成堆的教案,一边开口道:

    “在我看来,普通班属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重点是‘考试’,而‘考试’的源头是教研组、出题组、出题人。”

    “所以一个学校教的好不好,又能不能出高考状元,其跟所谓的‘教育资源’没什么关联。”

    “如果一个高中能够选出200名出题人,再分别组成各科出题组,这个高中90%的学生都能考七百分。”

    “当然,这不现实,毕竟出题人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

    “所以在过去,考高分的最佳方式是刷题,把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的试卷,全都刷上即便,摸清各个地区出题人的习惯,如果学生记忆好、脑子好,必然可以考高分。”

    “也所以在过去,如果某个老师对‘哪个地区和哪个学校容易诞生出题人’、‘这些出题人又有哪些出题习惯’,全都非常熟悉,甚至了如指掌,那这个老师必然是‘高考名师’。”

    “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大数据可以记录所有老师出过的题,大模型可以对‘同类题’进行归类和分析,AI可以对‘出题人’进行预估和评测,然后综合以上,进行押题,再让普通班的学生,不停的做‘押题’,最终弥补概率过失,也就可以实现高考高分。”

    “在这种独特算法的支持下,我敢保证,今年高考,只要规则不变,普通班的所有人,都可以考700分以上。”

    “如果哪个校外交易机构,利用普及的AI掌握了这种‘规则’,应试教育下,非三系地区的学生,谁有钱进入校外培训班,谁能考高分。”

    “也所以,领导们,时代真的变了。”

    “这种改变,不是AI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也不是AI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AI可以从方方面面,甚至从我们想不到的地方,全面推翻过往,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创造一系列BUG和不公平。”

    “犹如01年之前,谁能想到在耳朵里藏一个比绿豆还小的窃听器,就可以在考场与外部进行对接,然后获取高分答案。”

    上级严肃的点点头,“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决定令教育系统与厂内教育接轨。”

    “问题是,厂外产业并未与三系接轨,咱们培养出那么多三系人才,等厂内就业岗位饱和,多出来的人怎么办?”

    “我们已经在商议扩大三系产业规模的问题。”

    “领导,我并不希望三系产业成为东方唯一,这不利于未来发展…或者说,如果三系倒了,我们怎么办?”

    “三系不能倒,也不可能倒。”

    “两手准备嘛,况且我把那么多外资搞进来,又逼迫他们在东方创办企业,我们总要合理利用起来。”

    “你的意思是?”

    “西方科技并非全部不可取,我们可以把非三系产业的技术和资源,整合在一起,由国有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然后委托给国际管理机构保管和运营,打造新一代类似贝莱德的托拉斯,然后设置一系列技术院校、本科院校,培养这些托拉斯企业需要的人才。”

    “托拉斯是资本垄断主义啊…”

    “三桶油、三通信…”

    “···”

    “有三系产业在隔壁盯着,这些托拉斯要比大型官企更听话,毕竟京城是京城,地方是地方,京城的管理委员会,并不一定能管深城的大型官企。”

    余阳说完,不等上级回应,站在走廊里,环顾远方的小县城,“做到这一步,三系能帮上级打造6~8座类似东京都、纽约的超级中心化城市,然后带动东方整体经济发展。”

    “又或者采用‘化整为零’,把非三系产业均摊给四五线城市,让技术员和知识分子到乡下去,走乡村复兴路线。”

    “到了这一步,去中心化之后,三系能帮上级打造2万~3万个现在的百强镇、1000个现在的百强县。”

    上级不假思索道:“肯定选后者。”

    “但你们现在走的是前者。”

    “···”

    “不过,领导们,现在还来得及,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数字系统,对现有发展进行纠错。”

    “余阳同志,不是纠错,是改变。”

    “是纠错。”

    “不是纠错。”

    “是!”

    “不是!你怎么也学黄干臣?”

    “哈,吃饭。”

    …

    傍晚

    东方新闻,对济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进行了专访。

    画面中。

    当欧洲的一笔手套订单流入济水,该系统会瞬间进行分配。

    谁负责总包→谁负责分包→分包产能如何、质量如何。

    谁负责采购资源→谁负责运输→存储在哪距离分包最近。

    谁负责分包验收→谁负责总包验收→谁负责封装报关。

    谁负责欧洲接应→谁负责收取尾款…

    分包产能→分包职工人数→分包职工待遇。

    分包能耗→电力供应→电力保障。

    电力系统→是否调整发电量…

    一项项数据,事无巨细的整合在一起,最终构成这笔欧洲手套订单的生产任务。

    如果再复杂点,还会涉及采购设备、扩大生产、招收工人等等,然后向外延伸出无数个支点,交于不同的机构负责,借此确保该订单可以在具体时间内完成交付。

    而类似的订单和业务,在济水足足有数十万个。

    因为从超级企业-太阳纸业、如意纺织、三推工业,到小型家庭作坊,

    从济水大院、嘉县大院、各个街道和乡镇,再到网格化社区,

    从公路、轨道、高铁、海空运输,再到作坊转运、人工搬运,

    均采用这种模式。

    “现如今,济水借助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先后建成旅游快线、郊区轻轨、市内高铁、市内地铁,并成为整个东方第一个拥有环城高架的地级市。”

    “根据此次试点结果,上级决定将‘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先行版’,推广到沿海110个地级行政区,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等到建成,在远东贸易公司的输送下,这些地区有望在两年内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有望在五年内达到现有中流百强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该决定与万国博览会挂钩,第二批数字城市极有可能迎来一大批熟悉又陌生的外企。”

    ···

    两天后。

    上级体验完济水数字城市,返回十里营,继续参观万国博览会。

    余阳则来到太白楼,会见昨天晚上就已经赶过来的小沃尔顿。

    此时此刻。

    复古式建筑内,小沃尔顿正佩戴AR眼镜,了解农业4.0。

    详细字幕通过纳米级射灯,投放在镜片上:

    农业4.0基于农业3.0,依托工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综合构成的智能化、都市化、自由化三系生态链。

    在这个生态链中,你通过三系穿戴微端、三系各类终端,可以实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体验。

    比如带上AR眼镜,通过三系网购平台购买服装、电器、家具等等,你选择对应商品,眼前就会浮现AR造物,令你通过虚拟现实提前体验···

    小沃尔顿来到济水,一举一动,基本都在三系掌控之中。

    余阳直接迈入房间,后者当即摘下AR眼镜。

    “余董。”

    “说说吧,你能拿出哪些令我满意的筹码。”

    “余董,南方共和在东方的投资总额,折算成红钞,约2.5万亿。华尔街在东方的投资总额,少说3万亿。三系为双方提供的项目,也就是转让出去的三系产业,如果估值,少说5万亿。三方叠加,差不多10万亿。”

    “嗯,这是05年和06年的投资明细。”

    “我们国际犹资,可以抽调同等的资金,帮三系实现东方复兴计划。”

    “你们犹资的许诺,很难令人相信啊。”

    “余董,你应该最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若非走投无路,我绝不会拿出那么多的资本,换取您的粮食援助。”

    “问题是,你们走投无路,刚好是我希望看到的。况且,我跟老布、老史密斯合作,已经是对资本最大的忍耐,不可能再接受另一个更贪婪的资本进入东方。”

    “余董,您开条件吧,我们真的非常需要粮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