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943你猜我赚了多少钱?

943你猜我赚了多少钱?

    虽然两位巧克力玩家因为丢了大鱼痛心疾首,渔具也没了,但他们一点都不亏。

    唐植桐给他们前前后后每人挂了十多条鱼,这一会下来,最少也得赚了三十块钱,买一套全新的渔具绰绰有余。

    “得,我也不钓了。”唐植桐见好就收,趁机收起了鱼竿。

    “别啊,小同志,我还等着买鱼呢。”有在一旁等着买鱼的群众不干了。

    “下次,下次,我今儿还有事。”唐植桐不为所动,收拢鱼线,准备撤。

    “小同志,你要走,我可在这边钓了。”旁边有钓鱼佬早已盯上了唐植桐的钓位,此时迫不及待的站出来问道。

    “成,你钓吧。”唐植桐抬头瞅了一眼,嚯,好家伙,这不是自己之前那位钓到死鱼的哥们嘛?

    唐植桐推着自行车离开之前,回头又看了一眼这位喜滋滋犹如占了莫大便宜、正在撅着屁股扒拉蚯蚓的哥们,希望待会不上鱼,他不会道心崩溃吧。

    众目睽睽,唐植桐为了隐蔽自己的行程,并没有掉头回家,而是骑着车继续北行,打算趁着时间还早,处理一下最近的人情世故。

    第一站是鸦儿胡同颜雄飞家,离这边不远。

    等路过人少的地方,唐植桐又从空间里薅出两条水灵灵的鲶鱼,每条最少都有一斤半。

    眼下市面上已经没有了鲜肉供应,更没有了鸡蛋,一条肥美多汁的鲶鱼就成了难得的食材。

    在路过烟袋斜街的时候,唐植桐下意识猛蹬几步,生怕在这边碰到佟旺。

    殊不知,佟旺此时正在看人下棋,在唐植桐拐进胡同前,看到了他的背影。

    等佟旺不顾形象,小跑着追到胡同口的时候,哪还有一丝唐植桐的影子?

    四九城的胡同多如牛毛,这一片也没有死胡同,佟旺明智的选择了放弃。

    等唐植桐来到颜雄飞家的时候,家里只有正在写作业的颜宁宁一人。

    “宁宁,学习很用功嘛。”唐植桐撩起门帘儿,敲了敲门,笑眯眯的打招呼。

    “唐叔叔!”颜宁宁抬头看到是唐植桐,立马惊喜的放下钢笔,起身迎了上去。

    “好孩子,你爸妈都上班了?”唐植桐顺手将手里的鲶鱼放在地上。

    鲶鱼的生命力顽强,脱离水面仍可存活十二小时以上。

    终于找了地的鲶鱼开始疯狂在地上摇摆,试图找那么一处安全的地方,吓了颜宁宁一跳。

    “有擀面杖吧?”唐植桐没待颜宁宁回答,又把鲶鱼拎了起来。

    “嗯,我去拿。”颜宁宁麻利的从厨柜里拿出擀面杖,递给唐植桐,才开始回答他上一个问题:“我爸妈都去上班了。”

    “你能知道自家在家学习,很不错。”唐植桐一手拎鱼,一手握着擀面杖,找准时机,照着鲶鱼脑袋施展一套懵逼棍法。

    不用多,一棍就好,懵逼不伤脑,既能让鲶鱼保持生命体征,还能让它安静。

    唯一遗憾的是,敲兔子脑袋传来的动静比较清脆,敲鲶鱼脑袋的动静有点闷。

    得了夸奖的颜宁宁开心的笑了,往门外看了看,问道:“唐叔叔,敬民……叔呢?”

    “吆?不是各论各的吗?”对于颜宁宁主动开口称敬民为叔叔,唐植桐还是很意外的,上次见面,他还让敬民喊自己哥呢。

    “我妈不同意,说辈份就是辈份,不能乱。”颜宁宁听唐植桐提起往事,小脸有些红。

    “宁宁真懂事,我回去一定让敬民向你学习,他在家门口卖冰棍呢。”唐植桐笑笑,小孩子脸皮薄,没有继续打趣。

    跟颜宁宁聊了两句,唐植桐留下鱼就要告辞,颜宁宁不乐意了,拉着唐植桐的手使劲往回扯:“唐叔叔,我妈说了,不能要别人的东西。”

    “你妈说的对,可叔叔是自己人,不是别人,对吧?”唐植桐揉揉颜宁宁的脑袋,利用王慧茹话里的漏洞,把他带进了坑里。

    颜宁宁总觉得哪里不对,可一时竟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从颜雄飞家出来,唐植桐没有往回走,而是从胡同里拐来拐去,往传染病医院的方向骑去。

    眼下安定门健在,北城墙也基本完整,四九城还没有北二环的叫法。

    来到安定门外的时候,唐植桐又从空间薅出来一条鲶鱼挂在车把上。

    传染病医院在地坛的西北角,唐植桐找到牟佑茂说明来意后免不了一番拉扯。

    待唐植桐给牟佑茂看了自己的鱼竿和车把上另一条鲶鱼后,他才勉强收下。

    唐植桐回家走的安定门内大街,等到大石作胡同的时候,车把上的鲶鱼已经被狸猫换太子。

    原本一斤多一点的弟弟,成了两斤多一点的哥哥或者爸爸。

    没办法,自家人多,即便两斤多,每个人吃到嘴里也才三两。

    唐植桐甚至想多薅两条出来,但鲶鱼在牟佑茂面前挂了号,在传染病医院的时候,车把只留了一条,总不能到家变成了多条,毕竟他可能会将这事说给罗清泉听,而罗清泉又跟叶主任相熟……

    一个冰棍箱子后面整整齐齐的坐了四个人。

    “嚯,你们这阵容很强大啊,还有人敢过来买吗?”唐植桐停下车打趣道。

    “有,都快卖完了!”敬民犹如一只骄傲的小公鸡,只不过嗓子有点哑。

    “下午没少吆喝吧?嗓子疼不疼?得,快卖完就不卖了,剩下的咱回家化了当甜水汤吃。”对于小舅子的卖力,唐植桐有些心疼,真把他嗓子折腾坏了,估计小王同学都得埋怨自己。

    “哥,还剩十五支,能卖七毛五分钱呢!这要是买铅笔、橡皮,能买很多呢!”凤芝捂着自己的小书包,小账算的明明白白,一听哥哥竟然要自己吃,顿时心疼起来!

    “你这个账房先生是合格的,大账算的很清楚。虽然剩十五根有点多,但毕竟是第一天卖,剩这些还是能接受的。”唐植桐同样夸了妹妹,不能打击小家伙的热情。

    “加上咱中午吃的那几支,卖一下午,也就赚个橡皮钱!”凤芝虽然受了夸奖,但明显不太高兴,小豆冰棍的批发价是四分钱一根,中午一共吃了八支,加上箱子里的十五支,即便按批发价算也得九毛二,哥哥批发了一百二十根,到此为止,只赚了五分钱!

    在大太阳底下晒一下午,就赚五分钱?凤芝接受不了。

    “不至橡皮。咱还赚了二十三根冰棍呢!这些冰棍你能分到三根,三根啊!”敬民虽然卖力,但依旧心心念念的想吃冰棍,他当然不想再继续卖,再继续下去,万一卖光了,自己还吃啥?

    “敬民,你嗓子都哑了,今天辛苦了,吃一块润润嗓子。”唐植桐看出小舅子想吃,从箱子里掏出一根递给他,然后开口朝妹妹道:“凤芝,要不换你吆喝吆喝试试?”

    整个下午,凤芝明显听了自己安排,此时说话清脆,嗓子一点毛病都没有,明显没吃过敬民吃过的苦。

    在职场上有个类似“你行你上,不行别逼逼”的潜规则。

    提出问题的同时需要同时给出解决方案,而且解决方案一般不止一条,需要列出两条往上供决策层选择。

    “试试就试试!”凤芝不舍得这份钱,当仁不让的站起身来,把装有零钱的书包往敬民怀里一塞,声音清脆的吆喝起来。

    唐植桐推远自行车,跟凤珍、静莹招招手,把她俩带到胡同口,把主场让给两小只,远远的看着他们。

    还别说,效果挺好,一会的工夫就卖出去七根。

    唐植桐观察着顾客和两小只,看他们的表情,听他们的对话,还真找出点门道来。

    凤芝爱笑,敬民嘴甜。

    做买卖嘛,嘴甜加爱笑,在这个服务质量整体不高的年代是稀有的,再加上两个孩子本身年龄带来的加成,只要是停留驻足的,基本上都会买上一根。

    这让唐植桐想起了东北那嘎达的小毛团,三岁半的小姑娘愣是靠着嘴甜让身有糖尿病的大爷吃上了雪糕!

    夏天悄然而去,冬天如约而至,已经无法去公园的小毛团开了赶集副本,那叫一个话痨,颇得商贩们的喜爱,很多人都想给她免单!

    凤芝的吆喝伴随着小王同学的下班而结束。

    “嫂子!我们挣钱了,还给你特意留了冰棍呢!”凤芝看到小王同学,冰棍也不卖了,撒丫子跑过去就想来个乳燕投林。

    “马屁精!”敬民听了凤芝的话,在后面不满的嘟囔了一句,什么叫特意留?明明是没有卖掉嘛。

    唐植桐眼疾手快,卡在凤芝撞上小王同学之前,把她给薅停。

    小王同学有孕在身,自己都不敢正面进攻,这要是让妹妹撞上,得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哥,你放开我!”感受到哥哥的力度,一心想着跟嫂子报喜的凤芝不乐意了。

    “站直了,好好说。”唐植桐赏了臭妹妹一个脑瓜崩,手上虽然有所放松,但也没真松开。

    小王同学适时的过来拉起小姑子的手,笑语盈盈的夸道:“凤芝真厉害,能赚钱了。今天赚了多少呀?”

    看妹妹安稳下来,唐植桐才松了手,任由她俩聊天,自己过去将冰棍箱子抱起来,朝凤珍吩咐道:“凤珍,把马扎带回家。”

    夏日天长,到家的时候,唐植桐发现煤站已经给家里送了部分煤,摞在了院子西墙跟,看起来很板正,只是靠近大门的地面缝隙里有些扫不出来的煤灰。

    “这边跟铁辘轱把真不一样,送煤的师傅都客客气气的,卸煤麻利,还给摞好。”张桂芳正在院子的用小镢头挖坑,打算将提前催好芽的种子种下去。

    能不客气吗?毕竟是颜雄飞批的条子,那可是整个四九城煤站领导的领导。

    “你去煤站了?赊账?”小王同学在一旁悄声问道。

    “已经给钱了。晚上再跟你说,给你个惊喜。”唐植桐笑笑,把冰棍箱子里剩下的全掏出来,就剩了四根,静莹、凤珍、凤芝每人一根,剩下一根拿在手里,不知道是给小王同学好,还是再给敬民好。

    “姐夫,我呢?”唐植桐不开口不代表敬民不主动。

    “你今天吃两根了,肚子能不能受得了?”唐植桐不给敬民,不是不舍得,而是担心他吃完闹肚子。

    “没事,我皮实着呢!”敬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满眼里只有冰棍,拉不拉肚子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哥,给嫂子!”凤芝在一旁助攻,刚才她可是开了海口,这里面有嫂子的一支。

    “要给你给,凭什么用我的做你的人情?”敬民不高兴了,扯着嘶哑的嗓子说道。

    “我给就我给!”凤芝不吃这套,将自己手里的冰棍塞给小王同学,然后朝哥哥一伸手:“哥,把这支给我吧。”

    这操作把敬民看的一愣一愣的。

    “待会给你开瓶汽水喝,馋馋她们。”唐植桐将冰棍给妹妹,同时向小舅子许诺,冰棍太凉,尽量少吃,汽水温度高一点,倒是可以通融。

    “哥,你没准备酒起子,下午有人想买汽水,没卖出去。”面对北冰洋汽水,凤芝确实有点馋,但她更在意能否赚到钱。

    “忘这茬了,明天给你准备。”唐植桐也是第一次卖汽水,在这方面确实准备不足,不过抛开事实不谈,顾客就没点责任?没有酒起子,用牙撬啊!

    唐植桐以前就这么干过,牙有点酸,某位同学这么干,牙裂了……

    拿回家的鲶鱼到底是没吃上,张桂芳打算留着明天招待小古老师,让唐植桐先把鲶鱼放在了地窖里。

    晚饭后,回到东厢房,唐植桐捂着口袋,朝小王同学神神秘秘的说道:“你猜我今天赚了多少钱?”

    “四十块?”小王同学倒是很配合,斟酌一下报了一个她认为十分不靠谱的数字。

    之所以往高了猜,是因为她知道丈夫那张条子是两吨煤,眼下最便宜的煤也得十五块钱一吨,饭前丈夫说煤款已经结清,而丈夫身上已经没有钱了,再加上捂口袋的动作,表明口袋里还有钱,诸多因素一迭加,金额也就上去了。

    “小王同学,胆子不妨再大一些。”唐植桐一边笑眯眯的说着,一边往外掏钱。

    除了分币,第二套货币基本凑齐了。

    小王同学看着丈夫掏出的一沓摞好的钱,吃惊的瞪大了眼:“你抢银行了?”

    “瞧你说的,虽然我帅的惊天动地,但我怎么会干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是我今天钓鱼卖鱼赚的!”唐植桐说的理直气壮。

    哪怕一条鱼两块五,唐植桐钓了也没有四十条,但这并不妨碍他把空间里的钱薅出一部分补贴进来。

    这年头去副食品店买鱼都不给小票,更甭说什刹海边上的交易了。

    没有人给自己数着卖了多少,那鱼的数量还不是全凭自己一张嘴?

    再者说,肯定会有好事者帮自己宣传,但话传话会越传越邪乎,唐植桐相信前海南河沿已经有了自己杆杆上大鱼的传说,保不齐自己明儿就成了一小时钓鱼五十斤的高手,压根就不担心小王同学或者其他人去查。

    “用网捞鱼都不一定有你钓鱼快。真的是你钓的鱼?”小王同学接过钱就是一通数,九十来块钱,不到一百。

    这已经很吓人了,加上煤钱,一天仅靠钓鱼就赚了一百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