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945刘禹锡是汗脚

945刘禹锡是汗脚

    “圆哥,我最近上午需要到音乐学院学习,得下午才能过来。”养小球藻是从上到下力推的,押运处愿意养就养吧,唐植桐阻挡不了,遂把话题转移到自己学习上面,也算为自己逃班在方圆这边报个备。

    “哦?你这学的够多的。”方圆听后有些意外,但也没太过惊讶,毕竟唐植桐读大学的同时还参与了《赤脚医生手册》的编纂呢。

    “嘿,试着写写歌,赚点钱补贴家用。”唐植桐爽快的承认道。

    “行,时间上你自己安排吧。”方圆点点头,爽快的同意了。

    “圆哥,我还打算近期跟车出去一趟。我这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今年学校还安排8月份出去军训,能在单位的时间更少了,我寻思着怎么都是押运员,趁还有时间,了解一下各路线的情况。”唐植桐并不满足于上午旷工,捎带着为跟车外出做了铺垫。

    唐植桐一直惦记着跑哈密给小王同学整点哈密瓜,也想过去老表那边整点水果,但一直俗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既然想起了白花蛇草水,索性将去桂省的日程安排上,打算趁还没开始军训跑一趟。

    “可以,根据你的时间跟车随行。体验一下,回头看看能不能帮咱押运员争取少减点定量。”方圆再次点点头,眼下干部深入群众的要求仍在,有这面大旗在,唐植桐跟车合情合理,他也不能阻止小兄弟追求进步。

    更何况方圆立马想到了接下来的粮食定量缩减,作为押运处的一把手,他不希望职工日子紧巴,所以想通过唐植桐代表的身份帮着押运员发声。

    “嗯,这个是应有之义。”唐植桐点头应下。

    在发工资的时候,唐植桐也听到了一些押运员或其家属说日子紧巴的话。

    押运员也参与了前面几轮的粮食定量“节约”,但工作量没有减少。

    粮食定量少了,火车餐厅的价格又略贵,想跟原来吃的一样,难免支出就会多一些。

    唐植桐能力有限,无法让所有邮政系统的职工都保持现有定量,但他想尝试一下保住押运员的定量。

    押运员跟投递员不同,投递员可以减少投递频率,但押运员不行,必须保持现有的押运频次,因为押运员不仅肩负着普通民用信件的分拣、运输,还有不少军用信件及银行票据、税款等物件。

    进到财务科,马薇立马跟个小秘书似的跟唐植桐汇报了今天的来电情况:“科长,有位叫颜雄飞的同志今天上午打电话找你。”

    “我知道了,谢谢。”唐植桐笑着跟马薇点点头,取下挎包,打算先洗把手、擦擦脸再给颜雄飞回电话。

    “我先出去打壶水。”马薇笑笑,拎起暖瓶出门,把办公室的空间留给唐植桐。

    唐植桐擦擦脸,拨通了物资局的电话。

    “小唐,我听说你搬家了?”电话接通后,颜雄飞单刀直入的问道。

    “对,前两天搬的。”唐植桐承认的痛快,在他看来,自己拿着条子去煤站,煤站那边必定会跟颜雄飞汇报一声,活干了,总得邀功,让颜雄飞承情吧?

    “哎呀,你怎么不说一声?我好歹过去给你搭把手。”颜雄飞在那边埋怨道。

    “本来是想着麻烦颜哥来着,单位领导听说我要搬家后,直接把这事揽了下来,我就没跟您开口。”尽管没有这种打算,但不妨碍唐植桐在电话这边客套。

    “你有一帮好同事。你嫂子把我一顿埋怨,你什么时间方便?我和你嫂子去家里坐坐。”颜雄飞随口赞扬了一下押运处,随即说出了自己打电话的目的。

    “颜哥,您和嫂子都挺忙,我这点小事就不用劳师动众了吧?”唐植桐第一反应是婉拒,颜雄飞是好意不假,但肯定不会空手上门,唐植桐不愿意让颜雄飞破费。

    “怎么算劳师动众呢?搬家可是大事,我们过去认认门,以后常来常往。”颜雄飞在电话那边坚持道。

    “那……我这边星期天中午有朋友过来,您那边方便吗?”听颜雄飞语气坚决,唐植桐没有再谦让,定了个时间。

    “没啥不方便的,人多热闹,就这么定了。”颜雄飞在那边乐呵呵的说道。

    “好,我家在大石作胡同南口,大门新刷了一层黑漆,整个胡同没有重样的。”唐植桐把自家最显著的特征说了出来。

    两人约定好就挂了电话,唐植桐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

    唐植桐本来没打算办温锅,所以前几天孟庆丰提起这茬的时候,他并没有给日子,成年人嘛,没有定日子,这事大概会拖黄。

    这次既然颜雄飞执意要过去,唐植桐索性又拿起电话打给孟庆丰。

    至于吴海洋、麻三哥等人,只要他们不提,唐植桐就不打算请他们,如果他们执意要来,那也得避开这个星期天,毕竟自己仓库囤的那些货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玉泉山工地倒腾的。

    吴海洋是工地的总指挥,孟庆丰是那边供销社的一把手,一旦他俩碰了面,对起账来,恐怕自己就要露馅了。

    唐植桐两通电话打完,才着手处理这几天挤压下的工作。

    不多时,马薇拎着暖瓶进了屋。

    唐植桐放下手中的笔,从挎包里一边掏出两个桃子,一边跟马薇道歉道:“马薇,你前天过去帮着搬家,人多嘴杂,静文当时也没能跟你好好聊上几句,今天让我给你带了几个桃子略表歉意。”

    这的确是小王同学的意思,武爱军的母亲与叶主任关系很好,她与武爱军也是发小,虽然两人因为“相亲”一事闹的有些不太愉快,但都已随风而去,并不妨碍小王同学将两家的这份情谊传承下去的决心。

    “谢谢嫂子。”两个桃都是炸桃,卖相不好,但个头足够大,马薇没有推辞,不仅大方的接过桃子,还朝唐植桐道了谢。

    自打跟武爱军交往以来,马薇学会了不少东西,对别人的称呼就是其中一种,适当的降低一下自己的位置,用一些“哥”、“姐”能迅速拉近与同事的关系。

    武爱军的原话是:碰到比我年轻的,要么人家生日比我大,要么人家实力比我强,叫哥没毛病。

    “乱了,乱了,我和静文都比爱军小,真论起来,我们得喊你嫂子。”唐植桐笑着摆了摆手。

    在制度内,称呼都是跟着职位走,正式场合大都是姓氏加官职,私下场合,关系近的人之间所采用的称呼大多不论年龄,而是从实力出发。

    唐植桐觉得自己到不了那个级别,另外还有鹿阿姨和马副部在,若是他们知道马薇这么称呼自己和小王同学会怎么想?

    明显不合适嘛。

    “那……私下里称呼名字吧。”被唐植桐说破,马薇有些不好意思。

    马薇听了男友的鬼话,学了一次,但效果明明不怎么理想嘛。

    “行,我们跟爱军平日也都是直接叫名字。”唐植桐乐呵呵接受了马薇的建议,这两位家世不凡,喊名字大家更自在一些。

    “科长,爱军知道你们搬家后,跟我说他想过去坐坐。”武爱军说那话并非指的唐植桐,但在从马薇嘴中得知唐植桐搬家后,第一反应却是:我得去温锅。

    那天的合影给马薇的震撼很大,两人约会的时候,马薇问起了这两幅照片,武爱军的答复是自己知道,转而反问你怎么知道的?

    马薇这才说唐植桐搬家了,男友说要去给温锅,马薇也没拦着,只是说唐植桐不一定什么时候才去办公室,在办公室的时候她会给武爱军打电话。

    “行,正好我这边有朋友星期天中午过来,大家一块吧,不过咱可说好了,来坐坐可以,别带东西。你如果有空,也过去坐坐,和静文一起聊聊。”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唐植桐对武爱军要给自己温锅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嗯。待会你跟他说吧,我估计他一会会给你打电话。”马薇笑笑,她刚才出去不仅接了一暖瓶热水,还给小男友通了风报了信。

    马薇话刚落音,桌子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唐植桐接起电话,电话不是武爱军打来的,但也差不多,因为电话的那头是张新平。

    张新平知道自己搬家,那肯定是武爱军说的呗。

    张新平上来也是一通埋怨,嫌唐植桐搬家没有喊自己。

    唐植桐做了解释,并说了自己的情况,跟他约好星期天中午在大石作胡同见面。

    挂了电话,唐植桐乐了,本来还想着让什刹海那边消停几天,等平风浪静后再过去钓鱼来着,既然星期天家里有招待任务,那钓鱼就得安排上了,毕竟温锅没点肉菜不好开席。

    唐植桐这边只是计划着要去钓鱼,但什刹海那片已经有了他的传说。

    昨天站在唐植桐左右两侧的那哥俩昨天赚了不少,当天没少宣扬自己爆杆的事情。

    大鱼,在眼下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所以今天的前海南河沿人挤人,想上鱼的钓鱼佬一字排开,就跟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菜似的,那叫一个多。

    钓鱼佬的外围人也不少,大多是等着买鱼的人,和看热闹的人。

    钓鱼的人多,用蚯蚓打窝的诀窍不胫而走,路边的蚯蚓就遭了大罪,一早还没睡醒呢,一家十八代就被钓鱼佬给翻出来碎尸万段进了什刹海。

    人多力量大,前海南河沿的鱼儿有了口福,闻着蚯蚓的腥味过来饱餐了一顿,这里面不少因为贪吃上钩的鱼。

    只要有鱼上钩,钓鱼佬就认定唐植桐的钓法是可行的,至于为什么没有人人都上鱼,那一定是窝打的不够!

    佟旺也在后面的人群里,他不是过来买鱼的,而是过来打听事的。

    就唐植桐那个头,要硬说是巧合,佟旺都觉得牵强。

    可钓鱼佬嘴里的话也没溜,一大早还说昨天爆杆的鱼得有二十多斤,这会的工夫已经来到了五十多斤,更有好事的人拉着孙子添油加醋的教育:“听见没有?什刹海里面有大鱼,一百多斤重的大鱼,吃小孩的那种,可不敢再下海游泳了,听到没?”

    可惜,唐植桐今天忙的很,没有去钓鱼,佟旺蹲守了个寂寞。

    下班到胡同口的时候,唐植桐发现冰棍摊儿已经收了。

    “桉子,今天卖的不错,早早的就收摊了。”老宗看到唐植桐停在胡同口,探出头来打招呼。

    “好嘞,谢谢宗大爷。”唐植桐跟老宗点点头,其实他并非在琢磨两小只卖冰棍,而是想着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给将来打掩护。

    老宗的眼尖、嘴快,在合适的时候用老宗的嘴,把自己经常能钓到鱼的事情在这片宣扬出去,这样应该能在四九城专属饥荒来临的时候,成为自家不那么挨饿的理由之一吧?

    回到家,敬民同学正在挨巴掌。

    “这是怎么了?别打疼了手。”唐植桐朝正在施暴的小王同学劝道。

    “我好心问他今天赚了多少钱,他竟然说小孩的事情大人别打听,牛气的不得了。”小王同学很给丈夫面子,松开了敬民的胳膊。

    敬民跟个没事人似的,朝小王同学做个鬼脸,拉着凤芝跑了。

    “嘿,这小子。”唐植桐乐了,敬民多好的孩子啊,就是长了一张有点欠的嘴。

    当唐植桐把有人星期天来温锅的事情告诉小王同学之后,就看敬民和凤芝正对着墙角发呆。

    “干嘛呢?”唐植桐随口问道。

    “看青苔,都晒死了。哥,小球藻能吃,青苔能吃吗?”凤芝率先回头,眨着两个求知若渴的眼睛反问。

    “不行吧?我没吃过,要不你当一回神农,亲自试试?”看着跃跃欲试的妹妹,唐植桐打趣道。

    “青苔都干了,要吃也得吃绿的,小球藻就是绿的。”敬民在一旁信誓旦旦,给出了自己的食用建议。

    “想要绿,很简单。等着。”唐植桐见两小只一本正经,也来了兴致,当即用手接了一点水,小心的撒在了干涸的苔藓上。

    不到一分钟,晒成棕黑色的苔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黄,黄色之间还透着丝丝绿意。

    “呀!绿了!”凤芝看到这一幕,发出了惊叹。

    “嗯,你尝尝?”敬民在一旁怂恿道。

    “苔藓变绿,说明了什么问题?”唐植桐见妹妹真有下手抓的打算,立马岔开话题,他只是跟妹妹开玩笑,哪能让妹妹真吃这玩意?苔藓下面全是陈年累积的尘土和腐殖物。

    “说明苔藓没死?”

    “说明生命力强大!”

    两小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你俩说的都对,但又不全对。说明刘禹锡是汗脚。”唐植桐揭晓答案。

    “为什么?”两小只听后一头雾水。

    “因为刘禹锡说苔痕上阶绿呀。”唐植桐笑笑。

    两小只越听越糊涂,但凤珍、静莹学过《陋室铭》,一听唐植桐的解释,立马捂嘴笑出了声。

    “他肯定是光着脚丫踩在苔藓上,苔藓才会变绿的。被臭脚踩过的苔藓,你们还吃吗?”绕了一圈,唐植桐才开口试探道。

    “净胡说,快去做菜,我看着,不让他俩碰。”小王同学在一旁听了丈夫的歪理,笑着捶了他一下。

    静莹在一旁看在眼里,觉得姐姐有爱,姐夫有趣,羡慕的不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