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蓝新建的这个葫芦山葫芦娃群,除了她自己嘻嘻坏笑看热闹外,其余四个葫芦娃全都不嘻嘻。
黄亦玫和丁讯情绪比较激动。
蒋南孙和阮流筝就比较内敛。
嗯。
这是高情商的说法。
其实就是在生闷气。
主要不是针对贺晨,甚至不是丁讯这个新加入正在享受却对着她们炫耀的葫芦娃,而是让她们咬牙切齿的若蓝。
知道是一回事,被拉群还建了这么一个群名就是另外一回事。
若蓝这分明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直接往她们肺管子里去戳嘛!
比贺晨这么对她们,更让她们难以接受。
四九城。
医院。
“贺晨的消息?”正在食堂和闺蜜黄芷陶一起吃饭的阮流筝,看着手机生闷气,不等闺蜜开口,坐在对面的吴倩医生先开口了,然后就在阮流筝看过来时,再次说出了她最经典的台词。
“不用和我解释~”
黄芷陶撑不住捂着嘴巴直咳嗽,是笑岔气了。
上次吴倩医生猛不丁来那么一句,还特定强调自己是骨科医生,简直能让黄芷陶笑一辈子。
阮流筝也被噎的很难受。
可之后不仅没有对吴倩医生敬而远之,反而对于吴倩医生时不时的靠近并不抗拒,以至于如今在医院食堂遇上,吴倩医生还会加入从前只有她们俩的这一桌。
黄芷陶不觉得闺蜜是怕骨科医生吴倩乱说话,暴露了一些真相。
闺蜜可从来不怕这个,甚至恨不得大家都知道。
当初在高中时,每次被人归类为贺晨的妹妹,闺蜜就反复强调不是妹妹,并且连名义都没有,贺晨没有被她妈妈收养,只是暂时寄住罢了。
所以闺蜜默许吴倩医生的靠近,更多的还是闺蜜愿意吧。
其实这也不算奇怪。
吴倩医生是骨科骨干,业务水平很可以,这在闺蜜那里就是非常强的加分项。
要知道那可是骨科,经常需要干体力活的,女医生先天弱势,能在骨科待得住,还能干出一定水平来,是需要天赋和毅力的。
这和闺蜜在神经外科其实差不多。
作为号称外科领域的昔日和如今的皇冠,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这些动辄要动大手术的科室,向来是女医生止步。
因为大手术耗时耗力,对体力要求非常高,女医生生理上很难坚持的住。
有这个共同之处,再加上吴倩医生为人也有些古怪,比较孤僻,这和闺蜜也差不多。
现在又有了贺晨那个笑话,她们走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能坐在这吗?”
就在黄芷陶差点笑喷之际,一个皮肤黝黑,憨头憨脑的青年医生端着餐盘站在那里,很紧张的搭讪。
“坐吧,何医生。”吴倩嘴角勾了勾,看了看木然的阮流筝和笑容玩味的黄芷陶,点头示意。
“这是我们骨科的何西何医生,和我们骨科的另外一个青年俊彦高齐,并称骨科双杰。”
“多谢吴老师夸奖,骨科双杰我可不敢当。”何西谦虚道:“我们就小小的主治医生,我高中同学赵启平去魔都大学本硕博连读,马上就升副高了,那才是骨科青年俊杰。”
“谦逊敦厚!黄医生,阮医生,你们看到了吧?”吴倩笑着看向黄芷陶和阮流筝。
黄芷陶笑着点头,但眼神同情。
这又是一个看上闺蜜却注定不可得的小可怜。
闺蜜现在心情正复杂呢。
既有被若蓝拉进这样群的一丝欢喜,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恼怒。
这时候示好靠近,很容易引来闺蜜的打击。
还有吴倩医生别不是骨科医生瘾犯了,想给闺蜜治治吧?
想到这里,她又努力抿嘴忍住笑。
“何医生多大年龄?”阮流筝开口了。
“我25岁。”何西懦懦道。
“这个赵启平医生和你同学,应该也同龄,这时候还没有完成本硕博连读吧?”阮流筝追问:“怎么就能马上晋升副主任了?”
“啊?”何西懵了,他没有想到阮流筝在乎的是这个,措手不及,脑袋一片翁嗡嗡。
“何医生,你说的马上是恭维话,指很快是吧?不是立刻马上的意思是吧?”黄芷陶明白闺蜜为什么这个反应,赶紧帮着询问。
实在是闺蜜对和自己并称的医学双骄,充满了厌恶痛恨,最见不得的就是这样完全不按照正常程序,另辟蹊径的破格提拔。
在闺蜜眼中,医学上的那些规章制度,都是一个个充满血泪的经验教训铸就的,是必须要遵守的。
直接无视这个基本医学科学规律,破格提拔,都是歪门邪道,都该人人喊打。
何西夸赞同学的信息,引起了闺蜜的警觉和质疑。
“赵启平比我大一岁,如今本硕博连读已经毕业了,我也只是听说他快晋升副主任了,到底怎么个快法我也不知道。”何西赶紧解释。
“他是医学博士,晋升速度肯定比我们这样的医学本科、医学硕士快……”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到底没有说出来。
“是不是有关系?”阮流筝一眼看出了何西的欲言又止。
“……他女朋友爸爸是魔都卫生局的领导。”何西颇为尴尬的小声回答。
没办法!
这么说老同学,还可能给老同学惹麻烦,他打心底不愿意,可又不愿意对阮流筝说谎话。
还有说起有关系这个话题,他爸爸就是医院的医生,某种程度,他也算关系户。
现在阮流筝这么在意这个,哪怕他没有靠老爸怎么样,但想想就觉得很羞愧。
“那就不奇怪了,那就不奇怪了。”黄芷陶喃喃道。
这边再次加深了黄芷陶她们关于,所谓的青年俊杰都会写一等奖作文,不是我的爸爸是院长,就是我的老丈人是卫生局领导,至不济也要是我的老师是主任、院长的刻板印象。
总逃不出这些范围。
也难怪闺蜜会如此厌恶,虚空索敌。
合着根本不是虚空索敌,而是火眼金睛,一眼看穿。
随后她就想到自己,也算是医二代,然后就非常惆怅了。
不是惆怅她也是被闺蜜厌恶嫌弃的那一类,而是她父母之所以没有选择留在国内发光发热,而是抛下她,跑去危险的国外,是否也有可能他们写不出来我的主任、院长老爸或者老师或者老丈人这样的获奖作为,无法快速晋升到适合他们的岗位。
所以才转战国外,靠拼命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真要是那样,那她可真就和闺蜜一个想法了。
这但凡父母能留在国内,她哪里需要明明父母双全,愣生生的从小到大好像是个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