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要想真正致富,全面实现共同富裕,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农民从田间地头走出来。

    于是,在永河县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就成了首先要完成的工作。

    这个想法,很早以前就是李天明提出来的,只不过当时条件还不成熟。

    毕竟,不是每个村都能像李家台子一样,有那么厚实的家底。

    当年李学国将这个计划整理成材料,上交领导以后,也曾受到过重视,还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几个试点推行。

    有的取得了一些成绩,有的……

    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只能宣告失败。

    如今李天明再次提出来……

    “要做成这件事,资金这一块就不好解决,而且,农业产业化以后,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怎么安置,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李学国说的第一个问题,李天明已经考虑过了。

    “资金方面,可以用村集体的名义,县政府提供担保,用土地的经营权向银行贷款,除了保留部分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以外,剩余的土地,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西瓜、蔬菜、水果,销路方面,我来解决!”

    只要解决了销路问题,基本上可以保证,最多两年就能回本。

    “你解决?天明,你知不知道,整个永河县的耕地面积有多少?前年刚统计上来的数字,全县283个村子,耕地总面积93万亩,这么多产出,要解决的话,可不是容易。”

    李天明既然提出来了,心里自然已经有了成算。

    “叔,这样吧,在保证咱们全县老百姓吃粮的基础上,再加上战备储备粮,对其他的耕地,县农业局先做一个整体规划,计算出大致的产出,剩下的全都交给我来解决!”

    “当真?”

    就算是按李天明说的,留够老百姓的口粮,再存够储备粮,剩下的耕地转而种植经济作物,产出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

    想要解决销路问题,并不容易。

    可李天明这么有信心,倒是让李学国有点儿含糊了。

    “当真!”

    李学国听了,也在心里盘算起来。

    刚刚李天明提到的,以村集体的名义,抵押土地的经营权,向银行贷款,这个倒是可以操作。

    今年上面刚开了会,着重强调了要发展农村经济。

    为的也是消除农村和城镇之间的贫富差距。

    如果能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上面应该能批准贷款。

    “剩余的劳动力呢?”

    这个才是大问题。

    农业产业化之后,必定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闲置,总不能让这些人坐等分红,在村里当懒汉吧。

    肯定要让这些人走出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行。

    可李学国知道,单单是李家台子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化以后,那些闲置的劳动力,都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地消化掉。

    一部分人进了厂,一部分人进了施工队,还有一部分人做起了小生意。

    现在要面临的可是整个永河县,将近40万人口,其中农村就占了四分之三,一下子多出来二十多万闲置劳动力。

    这要是解决不好的话,对社会的治安稳定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建厂!”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农业人口转化为产业工人。

    李学国闻言皱眉:“天明,继续扩大李家台子工业区的产能……消化得了吗?”

    以前各地面临的问题是产能不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如今产能不足已经逐渐演变成了部分产能过剩。

    继续扩大产能的话,如何消化?

    “不是扩大村里的工业园区。”

    李家台子工业园区的产能,目前基本上已经饱和了,继续扩大没有意义,一旦产能过剩,还会成为负担。

    “那你的意思是……”

    “我原本计划等明年在河北再建一个工业园区,现在我准备……将其放在岳兴镇!”

    魏城庄帮着找回了振北,这份恩情是一定要回报的。

    一个工业园区如果全面建成的话,至少能消化掉几万闲置的劳动力。

    这还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我去和卢书记谈,将化肥厂,还有钢铁厂的部分产能转移到咱们永河县。”

    将大国企拉到永河县建厂?

    “这……能行?”

    建工业园区,李天明就能说了算,县里只要批给土地就行了。

    可是,想要将市里的化肥厂和钢铁厂拉过来,这个恐怕不容易吧?

    “又不是让这两个大国企集体搬迁,只是转移过来一部分产能,我去找卢书记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这件事要是做成了,化肥厂和钢铁厂至少又能消化掉两万多人。

    李学国掰着手指头:“按照你说的,要是都能做成了,确实能消化掉一部分,可是至少还得有十来万人……”

    “叔!不能所有事都指望着别人来解决,全面施行农业产业化,已经为农村的老百姓解决了后顾之忧,怎么把自家日子过得更好,关键还是得靠自己!”

    李学国听得一愣,随即不禁笑了。

    “对,对,对,是我糊涂了,唉……总想着把这个家当好,啥事都想安排妥当了,倒是忘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人的确还是要靠自己才行!”

    农业产业化一旦全面推行,等于是为全县农村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份保障,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一部分农业人口转化为产业工人,剩余人口……

    从事一些辅助性产业,总能把自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再说了,现在是制定计划阶段,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给考虑进去。

    与其前怕狼,后怕虎的,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倒不如先干起来,在实际工作当中,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天明,你来做这个带头人,怎么样?”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句话,李天明顿时一愣,反应过来忙道:“叔,我哪行,我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我做带头人,老百姓也不能服气啊!还是您……”

    不等李天明把话说完,李学国便摆了摆手。

    “让我来?天明,你是不是忘了,我都多大岁数了。”

    65岁!

    要不是放不下永河县的老百姓,李学国早就退休了。

    最近他常常感到精力不济,当年长年累月的下乡调研,从来没觉得累,可现在……

    人不服老是真不行啊!

    “带领着全县的老百姓致富,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要是搁5年前,我肯定是当仁不让,这个事交给其他人,我也不放心,但现在……天明,你就别推辞了,这个带头人,除了你,没有别人能胜任。”

    李学国说着,点上了一支烟。

    “不过你放心,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原本计划等明年再干一年,就退休的,可现在,李学国又改变了想法。

    等会儿就给上级领导写报告,至少还得在这个位置上再多干两年,为李天明在永河县的产业化改革保驾护航。

    要是换一个领导,未必能和李天明尿到一个壶里去。

    到时候,一旦在工作当中相互掣肘,受害的可是永河县的老百姓。

    当年白江涛的教训,李学国可还记忆犹新呢。

    “天明,做好致富路上的这个带头人,让咱永河县,家家户户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善举啊!”

    李天明闻言,不禁苦笑:“叔,您这是赶鸭子上架,顺带着还给我点了一把火。”

    不干是不行了。

    “叔,我来做这个带头人没问题,不过,您也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说!”

    李天明想了想,开口说道:“既然让我做,那就得名副其实,往后只要是涉及到这件大事的,县里各部门都得听我指挥,能不能做得到?”

    原以为李学国肯定要考虑一番,谁知道,李天明刚说完,李学国当即抬手在桌子上拍了一巴掌。

    “就按你说的!”

    一直没说话的李学庆被吓了一跳,看着李学国。

    这是我的看家本领,咋还让你给学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