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眼镜,苏娜的视野陷入一片漆黑,仿佛来到了另一处空间,而且极具真实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这是脑机直连技术,而且是很成熟的那种,实现了两者间信号的无障碍交换......”
苏娜道,因为在这黑暗的空间里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甚至能行动,除非放出摘眼镜的信号,否则是不会打破这层幻象的,技术可以说相当的成熟,已经很接近现实了。
“不错,这全息眼镜确实采用了该项技术,耗时两年才研发完成,当时我还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另一人的声音响起,让苏娜露出意外的表情,几乎是瞬间就扭头看向来人。
那是名戴眼镜的青年,突然就出现在了苏娜的视野里。
光从他头顶垂下,将周边都照得透亮,露出他那一身纤尘不染的白色长衣,以及那双澄澈、通透如极品蓝宝石的眼眸。
可能是察觉到了苏娜的困惑,男子接着道。
“不必惊讶,这并不是虚拟生命技术。
我只不过是根据数据、行为逻辑,搭建起来的程序而已,真正的我应该早已死亡了。”
来人道,仿佛会读心术,根据苏娜很少的行为表现与眼神,猜出了她大概在想什么。
这是某种高端交互技术。
不同于单纯的录像,竟能和里面的物品,甚至是人互动。
所以有那么一瞬间,苏娜误以为他是虚拟生命,因为在她猜测中,公国应该也掌握了该技术,已经很接近造物主了,至少在虚拟现实中是如此。
青年介绍自己叫刘,名字就没说了,表明这是一段高度机密的影像,请苏娜务必保密,等他说完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一直从事信息领域和微观粒子领域的研究,也是统一场论的拥护者。
该理论可以完美解释宏观上的物理现象以及微观下的粒子运动,但有一件事一直困扰我,那就是统一场论理引用的一项参数........它是动态的,不恒定的,一串无规律的数字,只能通过临时计算获得。
这也太奇怪了。
我和很多朋友提过,他们都有各自的解释,例如大周期假说,即这串参数变化周期长到超出了我们的文明史,所以无法发现其规律。
但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这么认为,猜测这无序的参数其实是由某个“灵魂”或者说“意识”决定的,因为其无序变化的特点.......恰好和当时最前沿的灵魂研究相符。
因为意识也是一大团无序数据经特殊筛选得到的结果,所以才如此灵活。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参数也可能来自某个灵魂或者说意识,即‘上帝真的存在’,世间所有规则都是它决定的,我们基于此假设开始探索与寻找,并盯上了那些伟大存在,但没有符合的目标,没人认为存在这样一个上帝.............”
刘娓娓道来,富有条理,略过了不紧要的信息,直接说结论。
“我们最终因项目资金耗尽而解散,成了当时的笑话。
但实际.......我们的探索从未停过,直到我们发现了位于海极深处的深渊,它正在以年为单位缓缓上升,里面的物理规则是混乱的,现有的任何公式定理都在里面失去效用,我们因此得到了庞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对深渊开始了秘密研究,最终确定........上帝祂确实存在。
这个世界的真理......TMD竟是个活物!
这消息若公开,恐怕会让整个科学界崩溃,无数人丧失信仰,深陷绝望之中。
因为我们赖以生存、为之自豪的科学,实际只是总结出的某个活物的习惯或者说他当前的正进行的活动。
一旦这东西出现变化,做出改变,那这套名为科学的大厦都将从地基开始崩塌,科学将荡然无存!
而最糟糕的是.......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我们甚至找到了一些前代文明为此做出过努力的证据。
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辉煌过,尽管路线不同。
不止一次有文明在尝试杀死“上帝”,让一切平息。
而那些伟大存在,也疑似是这一场场抗争的副产物,可能是上帝身上剥离下来的部分“真理”变化而成........”
苏娜没有没有插嘴或打断青年的话,一字不落的记了下来,因为整个世界的构成正在她脑中只见变得清晰。
“我们讨论后,结合伟大存在的特性,决定封存这一消息,因为太多人知道不仅会引发恐慌,更会加剧助长深渊的变化和活动。
我们决定对‘上帝’展开研究,尝试阻止祂“苏醒”或者说改写规则。
你当前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耗费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建设起来的前哨基地。
但遗憾的是,我们得出的结论为.......除非这个世界没有智慧,没有文明,否则每一次对真理的探索,就像在抚摸一只不可见的大象,最终都会导致该大象苏醒,翻身换一个更舒适的姿势。
所以我们很多人绝望了,一些人当场自杀,绝望的氛围蔓延,组织差点解散。
最终我们也分成了三派。
一部分认为存在解决的办法,组织建立了真理会,继续探究人类文明延续的办法。
另一部分则认为不存在解决的办法,应该对真理保持敬畏,放缓对真理的开发与索求,严管科学发展进程,建立了名为守密会的组织。
最后是我们这批人,没有离开基地,基于当前的形势,尝试尽量延缓该进程,延长人类的文明,无论付出何种代价,成果便是这所密斯托卡大学............这是一个欺骗学者加入,强迫他们自我牺牲,以延续文明的无耻设施。
对此,我们学院派和真理会以及守密会............达成了一致意见,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