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401章 王允害董

第401章 王允害董

    人心是很难捉摸的。

    原本雒阳还是有几千守军的,杨彪在这几天组织了一些人手,再加上百官拼凑给皇甫嵩,但皇甫嵩没带走的那些杂牌军,加起来有四千多人。

    但白波军控制着太后和百官,手里人质多得很,杨彪不得不接白波军入雒阳。

    百官被带回来后,他们身边也有五千人左右,但这五千人是白波军的俘虏,也就是在巩县没有坚决抵抗的那些人,被收缴了兵器看管着。

    杨奉认为,杨彪会支持他对付李乐和胡才,所以试图与杨彪联手,强行压制两人。

    这想法本身是没错的,杨彪和杨奉有同族关系,而且如果杨奉无法控制白波军,那白波黄巾必然会在雒阳大肆劫掠。

    按杨奉的想法,杨彪哪怕只为了自身安危也应该帮自己,要不然李乐和胡才控制白波军之后可不会放过杨彪。

    只要能干掉李乐胡才,董太后的死,也可以推到他们头上。

    杨奉以为杨彪会听他的话。

    但在白波军在雒阳内讧的时候,杨彪并没有参战。

    杨彪的第一反应,不是去帮助杨奉,而是打算趁着白波军内斗,立刻救出百官离开雒阳。

    四世三公的名门杨家,考虑问题的方式怎么会和杨奉一样呢……

    杨彪连跟着董太后出京都不肯,怎么可能冒着不确定的风险去和李乐胡才打仗?

    杨奉眼里的收益,在杨彪眼里是祸害。

    而杨奉眼里的人质,在杨彪眼里才是真正的收益。

    ——如果从黄巾手里救出百官,这种大恩很可能带来持续几代人的回报。

    也许将来落魄危难时,能得到朝堂上的一句帮腔,就足够让一个宗族持续兴旺或是再度崛起。

    这不是行善,这是买卖,但这种买卖明显比冒险投资杨奉当军阀更适合杨家。

    趁着白波军在雒阳城东内讧,监管俘虏的人不多,杨彪解救了百官,组织起所有人手一起出城向西,逃向函谷关方向。

    也就是弘农方向,杨彪家在弘农华阴,离长安很近——董卓就在长安。

    而且,他们烧掉了白波军的粮草,还在雒阳各个重要位置都放了把火。

    董太后死了,对于这些官员而言,雒阳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之前他们的财货已经被杨奉搜刮,百官心里也没什么挂碍,跑路的速度也就相当快。

    从巩县回来的时候,他们的车马落到杨奉手里,本就是被抢了财物,然后装了粮草回来的,现在正好直接带走。

    与黄巾打烂仗这种事他们是不会做的。

    在雒阳城内黄巾打巷战的时候,百官的部曲到处放火阻断街市,而且烧掉了那些不方便带走的物资。

    白波军在城里内讧,打仗的时候起火本来也很正常,有部队趁机劫掠搜刮也正常,城内可不比在城外空旷处列阵,乱糟糟的本就难以控制。

    李乐和胡才把杨奉逐出雒阳后,发现雒阳城内各处全都起了大火,这才发觉问题严重,赶紧组织部队灭火。

    而这时候,百官也都已跟着杨彪出城,都走到了。

    官员们对雒阳是很了解的,哪儿有物资存放他们最清楚。

    为了抢救物资,也为了重新整军,李乐和胡才没有立刻追击杨彪,他们也担心杨奉回头逆击。

    还要抓紧抢救些粮草出来,要不然怕是得饿死。

    进入河南的所有部队,全都没落到好处。

    於夫罗损失惨重,余部约有两万人,但粮草几乎全没了,正在往成皋方向行动,一边劫掠一边收揽逃散的败军。

    牛辅担心被匈奴人攻击,没有跟着白波军去雒阳,而是从巩县挪到了缑氏,他也是去劫掠的,其部同样没粮草。

    郭太身死,白波黄巾内讧,李乐和胡才得到了一座正在燃烧的雒阳城,剩余兵力大概一万二,粮草同样不多,正在灭火抢救粮食。

    杨奉向南逃往了阳人一带,余部不足五千,同样失去了大部分粮草。

    ……

    眼下河内战场也已经大逆转,朝歌之围已解,张燕翻越黑山反攻,黑山西部的匈奴人大多逃往了上党郡壶关。

    曹操也已攻破汲县,麾下各部都已经增援到位,李乾、夏侯渊、曹仁、乐进等部开始分别收复河内各县。

    徐晃出了涉县,兵进上党,也已经到了壶关东北部。

    关羽也已经进了太原郡,正在向井陉出口的榆次县发起进攻。

    匈奴各部已经被截断成了三个部分。

    壶关以北、太原西边的匈奴部落;壶关到怀县之间、也就是留在河内和并州南部的匈奴部队;以及被困在黄河以南的匈奴主力。

    壶关以北有关羽和徐晃,面对的都是老弱。

    河内有曹操,并州南部有张燕,都在快速反攻。

    黄河以南的匈奴主力也没多少战心,损失太大,后路被断,回不了家,又缺乏粮草军需,恐慌情绪严重。

    匈奴的威胁其实已经不大了。

    ……

    此时,陕县。

    王允确实很机智,察觉到於夫罗在无差别攻击之后,他一路向西跑了。

    王柔也领着些部曲护着王允,但大部分匈奴兵都已经散了,王允和王柔手里只有五百来人。

    其实他们本来想走孟津过河,但发现大量白波军在孟津一带,便远远绕开,而且也没进雒阳,直接绕过雒阳去了陕县。

    王允本来打算回太原老家,在陕县是可以过河去河东的。

    也正是在陕县,他遇到了正在搭设浮桥的吕布。

    吕布当时并不知道巩县发生了什么,他只是奉董卓之命讨伐河东白波军。

    见了王允,吕布有些诧异:“王公为何在此?难道雒阳被攻破了吗?”

    吕布和王允都是并州人,在董卓这边算是天然一党,王允以前又经常刻意交好吕布,两人关系挺好。

    “唉,小人作祟,於夫罗领五万匈奴大军击破牛辅,太皇太后恐怕落入了於夫罗手里。”

    王允当然不敢说勾结匈奴的事儿:“我好不容易才突围而出,正欲向司空禀报此事……”

    吕布很疑惑,问题一大堆:“五万匈奴人?击破牛辅?匈奴人不是在河内吗?牛辅没有回军雒阳?”

    很显然,吕布不知道是王允建议董太后东行的。

    牛辅传军报给董卓应该是说了这事的,但董卓确实没必要和吕布说太多。

    王允见吕布不知内情,便想让吕布去巩县:“奉先既然出兵,不如速去救援太皇太后,若能击破於夫罗,便是盖世之功……”

    “布只领了本部四千人马,这点兵力怎能击破於夫罗五万大军?”

    吕布指了指自己身后:“还是赶紧回报司空,请司空调派大军来援才是。”

    王允有点不理解:“奉先率部讨伐白波贼,怎会只带这些人马?董司空未给奉先增兵吗?”

    董卓确实没有给吕布增派兵力。

    吕布觉得董卓可能是不信任自己——他前段时间刚和董卓发生了冲突。

    听王允问起,吕布便诉苦道:“司空恐已恶我也……”

    在孙坚退兵后,董卓不再让吕布担任南阳方面的主将,而是调了张济过去,让吕布改任中领军。

    中领军地位高于都护,而且是近卫统领。

    这其实是提拔,是表现信任和恩宠的,中领军向来是给最信任的部下留的位置,吕布当然也不能不识好歹。

    不过……原本华雄是董卓的门下督,吕布感觉自己好像相当于接了华雄的活儿。

    其实这不太一样,中领军是有督军权限的,看起来像保镖头子,实际上是宪兵队长——就像赵云。

    但之前吕布故意坑害胡轸,导致华雄被孙坚砍死,董卓让吕布做中领军,吕布感觉可能董卓知道自己坑了胡轸,是故意让自己替代华雄的职责……

    没办法,心里有鬼的人就是这样的,看啥都像坑自己。

    吕布肯定是更想领军在外做军区首长的,他感觉实权被撸掉了,对当保镖当然不满意。

    而当了保镖之后,吕布又没管住下半身,他勾搭了董卓的侍妾……

    这事儿董卓现在还不知道。

    董卓的侍妾很多,到处都有部将给他进献美女,就连董卓自己都未必能准确知道侍妾到底有多少,再加上岁数大了,确实照顾不到那么多。

    但吕布偷了人心里当然是有点慌的……

    董卓喜欢喝酒,这段时间浮屠教的事儿难搞,并州和京畿又出了问题,到处都是坏消息,董卓脾气当然也就不太好。

    前几天喝醉,便辱骂了几句,说并州人都靠不住。

    连带着也骂了吕布,说吕布执勤不认真——确实不认真,吕布是真不想当保镖。

    吕布脾气也不好,挨骂的时候就顶了几句嘴。

    结果搞得董卓大怒——吕布和董卓结的是父子盟,虽然这不是干儿子性质,但至少是父子辈分,晚辈挨几句骂居然敢还嘴?

    于是董卓愤怒加酒醉之下,打算用手戟砍死吕布,吕布避让躲闪,董卓又朝吕布扔手戟,还是冲着脑门去的。

    幸好吕布身手敏捷躲了过去,待董卓平静些许,吕布偷了人心里有鬼,总觉得董卓可能发现自己勾搭侍妾之事了,就收起怒气去自称‘儿不孝’道歉,董卓才息了怒火。

    但董卓差点杀他,梁子已经是结下了。

    这次董卓没给吕布增兵,吕布觉得是董卓不敢再让自己留在身边,刻意疏远自己,把自己调往河东。

    其实还真不是……

    董卓并没有因自己酒醉之后的事对吕布有情绪,他调吕布平河东,让牛辅平白波军,都是为了消除障碍,牛辅那里同样没增兵。

    就是因为董卓要去临淄,所以才没给任何人增兵,大部队是准备用在青州的。

    以吕布的本部人马,足以限制河东的白波军不捣乱,匈奴人董卓是想留着拖住曹操和刘备部队的,董卓不打算剿灭匈奴,当然没必要让吕布带太多人。

    而且董卓确实也不能把事和吕布说得太清楚。

    要不然万一大部队还没走出虎牢关,吕布和牛辅那边漏了嘴,被曹操或刘备的人得知了董卓要去青州的事,刘备的人抛下河北战事快速回军,那不就黄了么……

    但谁知道贾诩搞了一出引狼入室关门狗咬狗,现在雒阳周边到处都是部队,匈奴和白波军都成了拦路虎,董卓再想去青州那可难了。

    当然,贾诩的谋划除了张白骑之外没人知道。

    而王允得知吕布和董卓有这番矛盾,倒是有了主意。

    “董卓凶暴,从不容人有失,奉先既然已经受其疑,何不先下手为强?董卓让奉先仅以本部去河东,这就是让奉先送死啊……”

    王允说得有些阴恻恻的:“此时局势已变,牛辅、董旻、董璜等人已命丧巩县,奉先与董司空有父子之盟,已是承继其部之人……不如伺机诛灭董卓,奉先便可得其部曲为用,自领京畿三辅,岂不快哉?”

    王允当然是想干掉董卓的——要不然他肯定会被董卓干掉,而且可能是全家都会被干掉。

    一旦董卓知道王允跑路了,吕布的任务多半就得变成除掉太原王氏了。

    其实牛辅、董旻、董璜都还活着。

    王允并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也不知道白波军袭击了於夫罗,但如果光看之前於夫罗包围巩县的情势,牛辅等人确实是凶多吉少。

    吕布现在本就是董卓军中四个大佬之一,如果董卓和他的三个亲族都死了,吕布还真就是董卓军中最大的大佬了。

    不过吕布有些犹豫:“我已立下父子盟,血誓在前,怎好下手?”

    王允劝道:“奉先,董卓已经动手想杀你了啊!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盟?他向你掷戟的时候,对你可还有父子之情?”

    吕布想了想,觉得也是。

    要是不把董卓弄死,勾搭侍妾的事儿早晚会被发现的……

    而且,如果现在弄死董卓,吕布能获取最大的利益,王允说的让吕布自领京畿三辅确实有可能做得到。

    如果董卓和牛辅董旻董璜等人全都死了,董卓的部将必会投奔吕布。

    不过,吕布还是感觉这事不妥:“若我诛杀董卓,其部又怎会投我?”

    “不是奉先诛杀董卓……而是白波黄巾袭杀董卓!”

    王允指了指头顶:“奉先无需露面,只要以山崖落石即可……”

    吕布恍然大悟,对啊,现在不正是为了剿灭白波黄巾么,陕县位置重要,本就很可能被白波黄巾突袭……

    陕县在崤函古道中间的黄河边上,河对面是河东大阳县。

    陕县东西两边都是古道,南边是峭壁北边是黄河,古道很窄,兵马会被拉成长列。

    如果要上南边的峭壁,可以从东边五十里的新安山道绕上去,从峭壁上可以落石伏击——为了上山崖,是需要绕路上百汉里的。

    如果说有白波黄巾绕到峭壁上伏击,这还真有可能——如果新安被白波军占据了的话。

    “但此时董卓未必信我……”

    吕布已经在考虑怎么操作了。

    “奉先可让人回报董卓,告知太皇太后落入於夫罗手中,董卓必会快速引军前来。”

    王允说道:“我在山崖设伏,只待见其车驾便落石袭杀之,奉先再率军杀灭‘白波黄巾’为董卓‘复仇’……只要杀些县民,把黄巾绑到他们头上即可,有王某作证,没人会怀疑奉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