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体重兑换系统:胖子逆袭计划 > 第651章 五首诗歌 (5000字大章)

第651章 五首诗歌 (5000字大章)

    @胶片员工:

    【[电影·没有开花的树林] 我的评分:★★★★★

    看完了《没有开花的树林》宝岛首映,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就好像一个人跳下海游泳,游着游着海水变成了酒精。影评完全是在梦里写的,大家海涵。

    注意,内涵海量剧透,海量剧透。打算看电影的朋友不要往下观看。

    我很想不剧透,但不结合这个故事,我无法对这部电影做出任何评价……

    以下是正文------------

    [五首诗歌:一个好女儿,粗野的孩子,虚无的灯塔,没有开花的树林,永恒的幻影]

    观影之前做功课是我的习惯。《没有开花的树林》定档之前叫作《安娜多丽雅》,处于商业考量,最后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出于好奇,我搜索了一下《安娜多丽雅》的出处,发现它来源于古希腊抒情女诗人萨福的诗歌。

    萨福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所抒写的诗歌内容,大多数是她的学生、女伴甚至敌手。绝大多数是女性。她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女性的小王国。@电影没有开花的树林 官宣时的文案,也出自她的诗作。

    为此,赴岛参加首映礼之前,我通读了一遍萨福的诗集。以防电影中出现与之有关的意象,而我不识得。

    这个决定果然是正确的。《没有开花的树林》一开场,就出现了一首歌。

    ·第一首诗歌·

    “我有一个好女儿,她的模样好似金花几朵;我爱的克勒斯,我宁要她,不要全里底亚和可爱的累斯博斯岛。”

    ——萨福《女儿》

    影片开场就是一个老年人的回忆。这在电影手法里也是经典剧目了。出于对两位演员年龄的刻板印象,我以为歌曲中的“好女儿”应该是赵乐乐。

    影片随着老人的回忆推进。赵乐乐确实出场了,但所作所为实在和好女儿不沾边。一上场就抽下人鞭子,作弄仆人,大骂父亲新上任的副官。人憎狗嫌,天地难容。

    就在又一鞭子即将落在副官身上的时候,一只手握住了赵乐乐的鞭子。

    这就是林枫语的第一次出场。

    林枫语首次出场,是以赵乐乐义姐的身份。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教育赵乐乐不能乱打人。从两人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教育已经进行过许多次了。林枫语与赵乐乐截然相反,温柔理性,知书达理,在赵公馆中人缘很好。

    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林枫语在赵公馆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高。赵公馆分为前后两楼,前楼是赵城、赵乐乐父女的领地,后楼则是女子唱诗班居住的地盘。林枫语在这时仍然住在后楼,想要找赵乐乐,只能不断地从后楼往前楼跑。

    电影这里的画面设计得很妙:两座楼相对而立,中间只有一座天桥相连。天桥架在空中,林枫语一日一日、一次一次地在桥上走过。

    前后楼是阶级,是秩序,是赵城规定的权力结构。前楼代表父权制下的正统地带,仅有男性和男性的血缘产物才能涉足;后楼则是父权制下的女性堆放区,女人们以赵城所有物的方式存在着。但林枫语主动突破了这一权力结构,向前楼渗透而去。

    我暂时不能剧透林枫语的身份,但林枫语从后楼奔赴前楼的行为,正好暗合了开篇的歌曲——林枫语从“后楼人”向“赵城义女”身份的转变,不正是“我有一个好女儿”吗?

    铺垫完林枫语这位义姐后,电影回到了赵乐乐身上。

    ·第二首诗歌·

    “阿狄司,很久以前我就爱你,那时对我来说,你还是一个粗野的孩子。”

    ——萨福《但是你,猴子面孔》

    第二首诗歌并非以歌曲的面目出现,而是以画作。

    在赵乐乐房间中,有两幅画作。一幅是一张丑陋的猴子脸,另一幅是一张粗野大叫的小孩子。乍一看,这两幅画的存在,是为了佐证赵乐乐性格乖张,喜怒无常;但影片曾多次给这两幅画特写,其中的意味,便不言自明了。

    第二部分,着重刻画赵乐乐对林枫语的情感转变。赵乐乐的回忆和现实双线并行。先是回忆了她和林枫语的初遇,以及两人间的相处和种种交锋。赵乐乐总是挑衅和胡闹的一方,而林枫语则是包容和教导的一方。再从回忆中挣脱出来,看向当下。

    随着赵乐乐对林枫语情感浓度的攀升,林枫语渐渐不用在前后两栋楼跑来跑去了,而是在前楼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不但如此,赵乐乐还时常要求林枫语在自己的房间里住。这不能不算是林枫语小小的胜利。但截止到目前,两人的关系还停留在正常的范畴。

    ·第三首诗歌·

    “告诉我,在所有的人中,你爱谁,更甚于,你爱我?”

    ——萨福《告诉我》

    这首诗出现的场景更为直白了。直接就是林枫语教授赵乐乐的诗句。这首诗出现的瞬间,也彰显着两人的关系步入了下一个阶段。

    随着赵乐乐和林枫语越走越近,赵乐乐也逐渐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譬如下人对林枫语轻蔑的态度,林枫语房间的门总是紧锁着,赵城偶尔会从林枫语房间那个方向钻出来。

    与此同时,赵乐乐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对林枫语产生了某种依赖情绪。她越来越离不开这位温柔可亲的大姐姐,但某种隐秘的预感,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子,让她越变越急躁,越变越霸道。

    这个阶段的高潮有两处。

    第一处,就是那场餐桌上的戏份了。虽然这部电影名场面众多,但这一处仍是我全片最喜欢的部分之一。

    《没有开花的树林》最大的优点,在我看来,就是它的女性凝视部分。全片都是以赵乐乐的视角进行的。林枫语是被赵乐乐凝视的对象,赵城与仆人们是为赵乐乐提供优渥物质生活的基础,后楼是赵乐乐不熟悉的卑贱之地。赵乐乐的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镜头不会展示;赵乐乐的脑子猜不到的东西,剧情不会挑明。

    餐桌这场戏,则是女性凝视进行到极点的一场戏份。羊奶煮羊羔羹,羹面颤动;林枫语用勺子,在羊肉羹上压出羊奶;赵乐乐耸动鼻尖的动作;镜头随着赵乐乐的眼睛,扫过林枫语的手腕、脚踝、脖颈、脊背……导演将她的拍摄天分运用到了极致,无一处暴露,却无一处不在进行性凝视。导演这里大胆地让镜头随着赵乐乐眨眼的频率晃动,赵城和仆人们成为了一个个虚影,浓稠的画面里,乳汁的气息几乎扑面而来。

    部分女同性恋电影中,常常将女同性恋者的接触色情化,画面拍得像以他者的视角猥亵地观赏两个女人香艳的互动。但《没有开花的树林》完全规避了这一点。观众只能感受赵乐乐的视角——我们能感受到镜头是有欲望的,但却不是猥亵下流的。

    羊奶煮羊羔这道菜也很有意思。《圣经》的《出埃及记》中有一句:“不可用母山羊的奶煮山羊羔。”这是旧约中非常著名的禁令。

    而在餐桌这场戏的互动中,赵乐乐挑衅林枫语,甚至一度试图支配她,最终却被林枫语“驯养”了,逐渐滑入了被诱导、驯服的羊羔地位。虽然最后,她将诗集摔入羊肉羹中,但这种不痛不痒的反抗,恰恰是她坠入深渊的证明。

    再加上林枫语原本是唱诗班的一员,这里却亲自喂养赵乐乐这道羊奶煮羊羔的大菜。导演这对古老的隐喻符号,再现了欲望和禁令,暴烈和征服——好一顿象征禁忌的精神圣餐!

    第二处高潮,便是赵乐乐目睹赵城与林枫语的秘事那一处了。影片通过赵乐乐的视角,缓缓揭开了林枫语与赵城关系的神秘面纱。虽然心中早有猜测,但真相揭露那一刻,还是有一种恐怖之感。

    赵乐乐亲手弑父这场戏,唯有亲眼观看电影,才能理解那种震撼。满地横流的父亲之血,忘情亲吻的两个女人,轰隆隆的雷雨天。如果上天降下天罚,那这两人合当一起死。

    ·第四首诗歌·

    “坦白地说,我宁愿死去。当她离开,她久久哭泣。她对我说‘这次离别,一定得忍受,萨福。我去,并非自愿。’

    “如果没有我们的声音,就没有合唱,如果没有歌曲,就没有开花的树林。”

    ——萨福《没有听见她说一个字》

    从赵家临走之前,林枫语书桌上摊开的诗集上,正是这首诗。

    赵城死后,赵家树倒猢狲散。林枫语和赵乐乐逃到了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在这里,林枫语好不容易找到了自我,结果赵乐乐因为嫉妒,找来了赵城的同袍,将小渔村摧毁了。

    毫不夸张地说,林枫语死去那段戏,叶初贡献了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演技。电影播到这段的时候,首映礼上抽泣声一片。我不想多谈论这一段,这段剧情我到现在也不忍心再回忆一遍。只觉得每个人都很痛苦。太苦了。反抗,毁灭、毁灭、毁灭,如果早知毁灭的结局,我们还会不会反抗?

    ·第五首诗歌·

    “今夜我望着月亮和昴宿七星先后沉落。夜将尽,青春已逝,我独自僵卧在床榻。”

    ——萨福《今夜我望着》

    影片进入尾声,垂垂老矣的赵乐乐进了养老院,一位叫骆尧的导演常来看她。某一日,赵乐乐忽然叫骆尧给她诵读这首诗歌。

    影片就这样滑入了结局。青春已逝的赵乐乐颠三倒四地讲述着过往,然后在癫狂和呓语中去世了。

    在整理她的遗物时,骆尧发现了林枫语留给赵乐乐的信。正是这封信,给了赵乐乐最后一丝生存的念想,让她活了下来。

    关于这封信,是全片的戏眼,堪称最鬼斧神工的神来之笔。明天我会出一期专门的影评来解读这封信……

    五首诗歌讲完了。接下来讲讲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当今世界的政治正确是“爱情与性别无关”,“LOve iS lOve.”。但骆尧导演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其道而行之,在《没有开花的树林》中刻画了一段能且仅能在女性之间发生的爱恋。

    正因林枫语是女人,所以才会有这悲剧性的命运。若她是男人,则永远不会有步入赵公馆的机会。

    正因赵乐乐是女人,所以在赵城的视角中,她只是一个在性的意义上无威胁的对象——女同性恋者的爱情,在父权视角中,经常被自动降级为友谊、姐妹情,“女人家就这样腻歪”。如果赵乐乐是儿子,则她永远不会有和林枫语单独相处的机会。

    正因林枫语是女人,所以才能成为自幼丧母的赵乐乐情感投射的对象;正因赵乐乐是女人,天生被视为无害、无权力,所以她对林枫语那些毫不掩饰的剥削、压迫与侵占,才会被林枫语迟钝地归纳为玩闹与任性。

    当赵乐乐意识到自己对林枫语的爱意并非母性依恋时,便是赵城这个父亲的死期。

    当林枫语意识到赵乐乐与赵城本质上都是压迫者时,则是她这个被压迫者的末日。

    唯有女人才能如此相爱。

    在电影结束后,我与另一位影评人进行了激烈的辩驳。另一位影评人认为,赵乐乐是父权制下的伥鬼,因为她背叛了自梳女们。我则持坚决的反对意见:赵乐乐从未忠于任何人和制度。整个世界,包括林枫语,在她眼中只是自己的注脚。当注脚的解读不符合她的意愿,则无论是生父赵城、自梳女,还是险些被她咬死的钱将军,都会被她删去。

    她并非为了皈依某个阶级而背叛另一个阶级;在她眼中,她不过是个勤勤恳恳的校对者,将整个世界错误的部分订正而已。

    其实单论角色的逻辑合理性和塑造丰满度,林枫语要远胜于赵乐乐。她有一条完整的成长线索,有自己的心计、理想、智慧和争取。然而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却无法将目光从赵乐乐身上移开。

    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追求理性和逻辑;在艺术中,我们却无法不被极致的东西所打动。

    《没有开花的树林》是一部典型的人物驱动故事的电影。所有的矛盾冲突皆因林枫语与赵乐乐这两个人而起。“她们会做什么?”这是我们在观影中最好奇的问题。

    赵乐乐是整个同性电影史上,极其少见的那一类角色。

    压抑,边缘,误读,自伤,是同性电影的主要情感组成部分。同性恋角色,经常被赋予强烈的自怜色彩。但赵乐乐,她是一个饥饿的,富有侵略性、主动性和掠夺性的角色。她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怜色彩,也毫无羞耻和恐惧。

    她并不是因为压抑而将林枫语当做救赎,因为她的生活毫无压抑之处。她不是为了对抗父权压迫而爱上一个女人,因为她自己就是压迫者本身。她也不是被男人伤透了心,而投向女人的怀抱,事实上她父亲给她介绍的男孩,都被她抽得团团转。

    她是一个天生的同性恋者,她的爱情没有承担任何教育意义或反抗色彩,只是出于自己的欲望和本心。林枫语引诱出了她的天性,从而承受了毁灭的代价。

    一个极度忠实于自我的怪物。

    只有父权忽视纵容、母系教育缺失、阶级特权喂养——三者共同塑性的畸形产物,才能拥有这样性格底色。只有旧时代的特权阶层尚未倒台,新时代的思想之风已经吹来,毫无信仰、处处混乱的新旧时代交替之际,才能养成这样一个怪物。

    这就是赵乐乐独一无二的原因。换一个时代、换一片土地、换一个背景,都不能诞生赵乐乐这样的奇葩。林枫语常有,而赵乐乐不常有。

    《没有开花的树林》并不是两个女人相互救赎、温情脉脉的电影,而是两个女人互相吞噬,互相拖拽,互相毁灭的故事。当然,也可以说是一段倒霉女人和暴烈癫婆的史诗,甚至还有点婴儿口欲依恋的味道……

    我从未在电影中见过这样躁动与诗意共存,粗粝与柔软并行,不侧重救赎,而强调毁灭的女性之爱。

    照理说,应当很少有演员敢饰演赵乐乐这个角色。毕竟要做好挨骂的准备。但叶初偏偏做到了,做得让我惊艳,甚至让我不敢相信画面中那个女人是她。

    之前发表《哑婆》影评时,我曾说过,叶初的关越一角,填补了国内影史上底层青少年角色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那么现在,我要说,叶初的赵乐乐一角,开拓了同性电影中女同性恋者形象的疆土,丰富了这一品类的人物形象,具有新界碑式的意义!

    当然,叶初和杨唤宜都是很优秀的演员。但在我个人的心目中,还是更爱赵乐乐一点。即便赵乐乐是个不折不扣的混球,当她在为林枫语落泪的时刻,又有谁能不可怜她呢?

    我的朋友和我相反,在看完电影后,已经变成了叶初的忠实anti(笑)。但无论如何,如果演员的演技不够精湛的话,我们是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分歧的。

    说句实话,在观影中,我甚至一度恍惚,觉得两位演员真的相爱了。赵乐乐看林枫语的眼神是那么深情炽热,林枫语看赵乐乐的眼神又是那么……压抑。就像活火山和死火山一样。当然,这只是我入戏太深的错觉。有时候就是这样,观众往往比演员还入戏(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