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
“后人之前不是说明朝的军队都已经不堪一击了吗?怎么这支南明的军队,甚至都是农民组成的队伍竟然这样厉害?”
“三万农民军打十五万精锐清军?我不是质疑李定国不厉害,但这个数字会不会有问题?有没有可能清军没有那么多人呢?”
“要说都是李定国手里面都是精锐我信,但要都是精锐也不可能退到只剩下那么一点地方了!”
“真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东西,这才几年啊!东南半壁江山就全都没了。”
“扬州、南京、绍兴、福建、四川、湖南...都退到了云南都还在内斗,再退就没得退了!”
“真是一群鼠目寸光祸国殃民之辈,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内斗!”
“大明不亡天理难容啊!”
“啊啊啊啊啊,实在是太气人了!”
各时空的百姓看着天幕上原本属于顺军,西军、南明的地盘仿佛纸一般,被满清的一触即碎,以鲸吞之势化作满清的领土。
这个画面真的看的人血压疯狂飙升。
要是说能有所抵抗也就罢了,可这半壁江山竟然连一点有效的抵抗都没有组织起来,大好的江山全部被拱手让人,到最后只剩下了云南一地!
我的天!
云南!
在大明之前的各个朝代看着云南人都要傻了。
在他们的印象中这块地方一直就是莽荒之地,上面住的都是一些土族,这块地方他们以前连看都懒的看一看。
甚至于就连安南在他们印象中都要比云南更熟悉。
而现在南明竟然只能依托云南这块地方继续抗争,就这他们还不能上下一心,还在内斗。
简直就是一群虫豸!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场衡州之战,李定国究竟是如何以不到三万的兵力大败满清的十五万精锐】
【首先要说明的是,尼堪带领的这十五万大军,其中五万为八旗精锐】
【面对大肆来犯的满清,李定国深知正面对抗无异于寻死,于是采取了示弱战术,命马进忠弃城退往保庆,次日当尼堪抵达衡山县时,高文贵奉命丢弃辎重继续后撤】
【李定国则率主力撤离长沙向衡山收缩,依托正水组建防线正面接战侧后截击的敌后军阵】
【正面由张光翠率8000藤盾长枪兵列长蛇阵,前排盾墙交错,后排长枪斜指,左右两翼各部署2000弓弩手,后方2000鸟铳手分三列构建远程火力,又将12头战象隐于阵后】
【冯双礼、马进忠分领4000骑兵隐伏于白皋市两翼丘陵,李定国本人则领一万预备队列于阵后指挥中枢】
随着讲述天幕上一张图也跟着出现,将李定国部所在的地形地势,以及具体的战术部署清晰的展露在所有人眼前一览无余。
各时空的帝王、将领看着天幕凝神屏息,一边迅速让人在身前的沙盘上复刻。
贞观年间。
“好一个李定国!”
“这三万人到了他的手里还真是物尽其用,一点都没有浪费。”
“先是佯败以骄敌军,后依托河流为防线步兵列阵,左右高地伏骑兵,后方远程火力覆盖,自己领预备队于后全览战局。”
“还能因地制宜弄出了一队象兵出来,此等军略当可为一军统帅!”
“此人竟是农民军出身而没有经过家学名师的教导,实在天纵之才也!”
李世民看着李定国的军略部署赞叹的点了点头,以彼时李定国手里的兵马和情况做出的这番部署,连他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出来。
果然姓李的就是厉害啊!
“药师,你观李定国如何?”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李靖。
李靖眼神从天幕上移开颇有些赞叹道:“以臣之见颇有古之名将之风,不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无可指摘,已经将自己能利用的条件全部利用。”
“关键的后手应当在那对象兵,在接战时佯装败退,将清军引入此地,后驱动象兵,两侧骑兵再掩杀而出,此战可胜!”
李世民点了点头,跟他想的差不多,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应该是稳了。
万历年间。
戚继光看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满是赞叹。
“好一个李定国!”
“用兵之道存于一心,此番战术部署严丝合缝如同一张大网,只要清军敢闯这便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不曾想彼时竟还能有如此善战之人。”
这实在是太难得了,李定国这一连串操作,不论是佯装败退还是具体军力部署都十分难得,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佯败这样的事情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确是难如登天,大军一动首尾望不到头,一旦信息传达不到位,大军溃散起来佯败就变成真败了。
两军交战,就算占据优势更强盛的一方都不敢轻易用这一招,更不要说是已经被打的只剩一隅之地的南明军队了。
还有这样的战略部署也是,都是看起来嘴巴一动就很简单的事情,但真的去做,调动各方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了。
所以对于统帅而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就是能不能带领大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