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 第 2234章 信息互通

第 2234章 信息互通

    此刻的公主府前厅,早已没了寿宴该有的言笑晏晏、其乐融融。

    空气中弥漫着凝重与僵持,连最擅长圆滑处事、左右逢源的机变之人,在这般剑拔弩张的氛围中,也失去了打圆场的兴致,只能端着茶杯,低头啜饮,暗自观察着局势。

    杨守礼被众人的目光看得坐立难安,却依旧咬死了不吐口,任凭旁人如何旁敲侧击,都不肯供出他到底在背后谋划针对何人。

    哪怕吴华光借着更衣的由头,拉着他私下相询,他也是闭紧嘴巴,只反复强调自己是被冤枉的。

    杨守礼的辩解苍白无力,眼神闪烁,显然藏着不敢说出口的隐情。“母亲,我只是心里怨恨,随口发了几句狠话,并未真的动手!”

    吴华光看着儿子这副模样,只觉得心乱如麻。

    她的亲生儿子,还有她最信任的贴身女官青芝,究竟在谋划什么?

    许多人都瞧见,吴越等人落水之时,东水阁的窗口露面的除了杨守礼,还有青芝。

    事到如今,她只能暂时将青芝收押起来,严加审问,希望能从她口中撬出些许真相。

    比起一团乱麻、愁眉不展的吴华光,此刻厅内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吴越。

    人人都知道他向来小肚鸡肠、睚眦必报,这次被杨守礼当众推下水,受了这般大的屈辱,按说早该火力全开,对杨守礼穷追猛打才是。

    可他偏偏一反常态,只是一味地靠在椅背上,摆出一张阴沉的脸色,既不指责,也不发问,仿佛事不关己,却又让人不敢轻易忽视。

    如今厅内坐着的全是王公勋爵、文武重臣,深秋时分,按规矩还不到摆火盆的时节,厅内透着一股凉意。

    几位落水的苦主虽换了干爽的衣裳,但头发还带着未干的潮气,寒意侵体,吴华光破例让人在他们身边各摆了一个小火盆取暖。

    炭火渐渐烧旺,不少人被烘得热了,白旻随手脱了身上厚重的外袍,露出里面穿着的窄袖圆领袍,动作利落,隐隐透着几分习武之人的干练。

    斜对面的卢自珍轻轻抬眼,将他这个小动作收入眼中,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他虽未参与过北征,但早听过这位白家世子的名声。

    在并州之时,天天带着一把镶金嵌玉、看着花里胡哨的佩剑招摇过市,人人都当那是长安勋贵子弟的时兴玩意儿,中看不中用。

    哪知道那把样子货的佩剑,当真开了刃呢!

    与正厅仅一墙之隔的偏厅内,端坐的是各家随行的女眷。

    按照身份品级,为首的自然是几位王妃,杜和儿身为吴越的侧妃,只能敬陪末座。

    私下里,南衙诸将家中的女眷,隐隐以俞丽华为首。

    毕竟公主府中真要是有变故,还得靠这些年轻力壮、处事果决的领头主事。

    能顺理成章跟着杨开珺去勘察西水阁的势力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女眷只能靠着零星传来的消息猜测局势。

    杜和儿从王府护卫口中得了些碎片消息,悄悄转述给几位大将军夫人。

    “西水阁中没了四人,不过莫家十七娘与那刺客打了照面,还伤了对方。”

    她不知莫丽卿的底细,语气中带着几分乐观,觉得有了目击证人,破案该是迟早的事。

    陈灵芝沾光听了一耳朵,面露迟疑,忍不住问道:“莫家十七娘?她的小字,是否名唤‘丽卿’?”

    相如莲花肯定道:“就是她!”

    这个照面算是白“打”了!

    俞丽华并不热衷参加马球队的活动,对其中成员并不熟悉,问道:“莫十七娘可是有不同寻常之处?”

    如今当事人不在现场,陈灵芝自然不好当众揭莫丽卿的短,只能委婉道:“丽卿她……有些觑觑眼,不大能看清人。”

    所谓觑觑眼,就是时人对近视眼的称呼,大多出现在读书人家,倒也不算什么大毛病。

    相如莲花在旁边点头附和,心里却暗自补充,岂止是觑觑眼那么简单!

    她们每次一起打马球,若是不事先打招呼,莫丽卿根本认不出人。

    若是当天换了一身衣裳,她还得花些时间重新记忆,否则哪怕是擦肩而过,依旧形同陌路。

    所以,现在的问题很明显,证人是有了,但这位证人是否真的能看清刺客的面貌,实在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元波若智轻声道:“既是视物不清,我倒知道些清肝明目的方子,或许能有些用处。”

    陈灵芝顺着话头打趣道:“伯母,不如你也教教我,我回头炖给范二试试。”

    她心里清楚,莫丽卿这毛病是天生的,莫家这些年什么偏方没试过,也没能治好,元波若智的方子,多半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隔壁的正厅中,得到的消息更加全面。

    吴越眉头微拧,口中轻轻念出一个名字,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于启?”

    他和范成明有类似的感觉,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却又记不真切。

    坐在他身旁的薛曲瞟了一眼座中脸色苍白、如坐针毡的杨守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直言道:“此人是洛阳的都尉。”

    一介都尉能混进权贵遍地的长公主府,他大约并非吴华光夫妻俩请来的宾客,而是搭上杨守礼的关系。

    薛曲继续说道:“他的兄长于元名气大些,王爷想必听过。”

    冯睿达接话,“杨胤之乱时,于元镇守洛阳城,也算是立过些微功。”

    于家兄弟在洛阳军中,有些范家兄弟守望相助的意味,只不过他们的上限没有那么高,下限也没有那么低,姑且算是中庸之辈。

    薛曲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语气笃定地一锤定音,“于家兄弟曾参与‘平定’过三州之乱。”

    才过去短短几年,心思九曲十八弯的薛曲,怎么会忘记这些差点把他坑得满脸血的混账呢!

    在座众人都是人精,一听这话便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既然不是南衙麾下,那么于家兄弟参与的是哪一战,还用说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