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 > 第732章 确实有些激进

第732章 确实有些激进

    天原厂的吴先生舍家舍业,在我党同志带领下,越过重重封锁。

    带着三十多个后方支前的技术人员。

    好不容易赶到了沂蒙山。

    然后就遇见隔离了。

    加上陕北派往山东的干部,随行护卫他们的同志,一行一百六十多人,一起被隔离。

    对于小鬼子这种没有人性的做法,对于战争的残酷。

    吴先生已经麻木了。

    毕竟小鬼在后方轰炸,同样残忍。

    郁闷之余,亏得段宏巽知道他们行程以后,给他们准备了一大堆的化工资料。

    即便是英文版的,只有少数翻译完成。

    其中化工行业最前沿的期刊和资料,也让吴先生一行,视若珍宝,欣喜若狂。

    一头扎进这些资料里,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求学的模样。

    即便是中途听见外面的消息,小鬼子把珍珠港给炸了。

    美国对日宣战。

    原本在后方一定会欣喜若狂的吴先生也只是笑了笑,到了华北,他深刻感受到八路军的强大,即便是没有美国人帮忙,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会收复每一寸被小鬼侵占的国土。

    埋头继续在研读这些资料。

    以至于结束二十多天的隔离。

    前往庆丰厂的路上,还抱着书籍,拿着稿纸,在马车上一路边走边算。

    “欢迎吴先生到半岛军区支援八路军抗战。”

    顾心仁跟在段三小姐和林先生身边,笑面如花。

    身后是八路军供给部,后勤部,以及庆丰厂的一堆干部。

    满脸笑容吴先生连忙抱拳,在段三小姐的介绍下,一一给众人作揖,也给众人介绍自己身边随行的几位天原厂化工骨干。

    “林先生,怎么没见梁先生?”

    寒暄过后,一行人转乘汽车,前往庆丰厂所在山洞群。

    裹了裹身上旧大衣的吴蕴初跟指引的几位身穿八路军军服的女士一起,坐进第二辆卡车的货箱。

    第一次见顾心仁,知道他是江向阳的爱人,虽然想表示亲近,又觉得有些唐突。

    索性问起了梁先生。

    没想到,话音落下,引来了段三小姐银铃一般的笑声。

    “半岛军区各辖区的根据地,今年冬天,要修建一千座水库,很多项目都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江司令也知道这个命令太激进,于是思成跟着大部分有力学,建筑学方面常识的学者,就去各工地巡视,帮忙计算一些水坝承受力,顺便对每个大坝做风险评估。”

    三小姐不是笑林梁,她想起了金先生,抗大和庆丰厂疏散,是分开的。

    庆丰厂的火箭炮任务因为一些图纸,需要修改,也需要林先生帮忙,所以林先生留在了庆丰厂。

    金先生开始死活都不愿意跟着抗大分校走。

    后来还是段宏巽找到他,给他说梁先生也要走,去根据地巡视水库工地。

    金先生二话不说,开始收拾行李。

    聪慧无比的林先生哪里听不出段宏巽笑声中的意味深长,无比尴尬,生怕她拿个喇叭给大声声张,一边跟吴先生解释,一边用手捏她的大腿。

    而吴先生全然没注意这两位美人的小动作。

    “一千座水库,这...”

    不由想起,自己的路上时候,也见过不少正在修筑的工地。

    在这大冬天,干的热火朝天。

    一种别样的风景。

    催人振奋,比后方修机场的那种场景,更让人觉得生机盎然。

    至少在他看来,这一片土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比后方更有活力。

    只不过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设计和评估水坝。

    盲目上线,这做法,确实有些激进。

    万一到了夏天,洪水溃坝,麻烦可不小,严重的,会造成很重大的伤害。

    “民生工程,百年大计,还是要慎重!”

    一向实事求是的吴先生,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偏偏顾心仁最见不得谁反对自己丈夫了。

    连忙开口解释。

    “向阳说,连别庭芳这样的土匪,都知道要修筑水坝发电,让内乡的老百姓,村村用上电灯,电话,我们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总不能连土匪都不如。”

    原本脸上还挂着笑容的段三小姐,听见这话,再次大笑起来。

    吴先生一愣。

    他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引发了顾心仁这么大的反应。

    不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连土匪都不如。

    这样的表述,让他心花怒放。

    八路军言行一致,时不我待,确确实实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有些事,只争朝夕,激进一点,又何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的太好了...”

    吴先生一路从陕西过来。抵达根据地以后,他甚至饶有兴趣的去看了聊城。

    从跟范司令的聊天过程。

    深刻感受到我党和国民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不管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还是之后,国民党几乎就没有在民生领域内做出什么卓有成效的简述。

    即便战火纷飞的岁月,我党领导的八路军一边打鬼子,随时可以为老百姓牺牲,一旦看到老百姓需要什么,自己有能力解决,这种事一般是马上办,立刻办,绝不拖泥带水。

    “三小姐,邝副部长,我到山东来,是来工作的,八路军对于我的工作,可有什么安排。”

    段三小姐怕的就是这个。

    这样一位已经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企业家,全国排的上号的化工大拿。

    八路军对于吴先生的工作,还真的没有规划。

    “针对吴先生的工作安排,集团军前指也跟江司令有过交流,江司令的意见是吴先生到了山东,先对庆丰厂,永利厂等机械,化工企业,进行考察,自己决定工作方向,不管是军工,民用,都是根据地做贡献,无论需要什么,八路军竭尽全力配合。”

    有些意外。

    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我想去热河,端着机关枪上前线收复东北可以吗?”

    听见吴先生调皮的答案,众人哄笑。

    把这样一位国家和民族的化工栋梁送上战场,那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吴先生,在我们半岛军区,可不是谁都能有本事去热河的,十殿阎罗每一个士兵,都是从民兵到县大队,层层选拔的技战术尖子兵,即便是明年第二批准备开赴东北,穿插敌后的游击队,也要优中选优。可能一个障碍跑,一个武装越野,就能让吴先生倒在山东往热河开进的起跑线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