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就是送死。
范靖川只是单纯的不想,被朝廷强行限制地租。
只是想恢复他们地主豪族,对自己土地的控制,对那些农户的控制,不是想死了。
“你们不反,难道就不用死了吗?”
刘喜儿淡淡地说道:“接下来肯定会有人写信举报你,你可知道荆州府被捉了的那几个地主,下场如何了?”
其实下场如何,他们都不知道。
那些人还要被带回去,交给三司审过了,才能决定最终结局。
但这个没关系,古代消息不通,他们可以造谣。
白莲教造谣,是基本操作。
反正现在还没有人会查证,就算查证了,又如何?
他们白莲教,不在乎这些,只想造谣,制造动乱,带动叛乱。
范靖川问道:“他们都如何了?”
林大文说道:“在进京的路上,被锦衣卫静悄悄杀了,他们家里的土地,也会被锦衣卫没收,即使家里的后人,也是一无所有。”
刘喜儿赞同道:“差不多被抄家了!”
“那么严重!”
范靖川惊呼。
在他的印象之中,应该只是把家主带走,罚点钱,把多收了的租退回去,再关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怎么可能,如此严重呢?
事实上,确实如他所想的。
但白莲教利用的,正是他们之间的消息差、时间差。
林大文淡淡道:“那个朱屠夫,什么做不出来呢?你要想想大明朝廷,这些年里都做了什么,是不是根本不把你们当一回事?”
这一点,范靖川是承认的。
朝廷做的事情,一直在破坏他们这个阶层的固有利益。
但被强势镇压下来,他们不得不从,只要现在再想一想,就感到有些可怕了。
刘喜儿又道:“你们不反,只能被抄家。”
范靖川说道:“反了,死得更惨啊!”
林大文说道:“自古以来,除了那个朱屠夫,哪个皇帝,不是地主世家的人?你们有钱有权,还有人脉关系,家里奴仆无数,振臂高呼,响应者不知凡几。”
历代以来,能够当皇帝的人。
除了老朱一个乞丐和尚出身的,其他人的地位,都不会太低。
在以前有能力起兵的,基本是高门大户。
唯有朱元璋,打破了这个惯例。
听起来,还很有道理的样子。
林大文说道:“不瞒你说,我们白莲教早就看不爽那个朱屠夫,想要给大明,换一个掌权的人,而我们已经联系了,像是你们这样的地主世家,有几十个了。”
范靖川听着,满身鸡皮疙瘩。
早就听说过,白莲教胆大包天。
好像是真的胆大,竟敢谋划着如何谋反,这就是一件会掉脑袋的事情。
刘喜儿说道:“只要你们愿意响应,我们白莲教将会带领你们,推翻这一切,你可知道,白莲教的信徒有多少?”
范靖川问道:“多少?”
林大文道:“三十多万人,已经全部聚集起来了。”
其实根本没有这么多,但吹牛谁不会呢?
只要能够忽悠这些地主乱起来,把整个大明搅乱,给他们白莲教制造机会,那就够了。
三十多万的信徒,随着大明动乱的进行,早晚会有的。
“那么多!”
范靖川震惊道。
林大文又道:“我们明王承诺过,只要能顺利起事,以你们世家地主的声势、资源,再加上我们白莲教的信徒,成了大事后,天下土地,全部让你们分,一块地都不留给那些农户,让他们只能租用你们的土地耕种。”
这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可又是很多地主,心里最想、最渴望的事情。
谁不希望自己的土地,可以越来越多,能够一望无际呢?
刘喜儿说道:“我们明王,和那个朱屠夫完全不一样,反了是死,不反也是死,你自己好好想清楚,反正在淮南、淮西等地,已经有二十多个家族,愿意配合。”
林大文笑了笑道:“淮地之外,比如江南、江西、荆襄等地,愿意支持我们的家族,多不胜数,毕竟他们都不想死,都不想自己的一切,被大明收回。”
范靖川听着,陷入了沉思。
好像无论怎么样,他们的下场都好不到哪里去。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把。
如果真的能拼出新的未来,绝对是好的。
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
改朝换代和他们世家,有何关系呢?
他们只要土地,要利益和好处,谁能给自己这些东西,那么他们就愿意支持谁,这也是历代以来传下的规矩。
林大文说道:“我们要去准备,联系其他家族一起起事,我给范老爷几天时间考虑,如果确定想要参与进来,那就派人来通知我。”
刘喜儿说道:“要尽快,否则我们一切定下来,范老爷能得到的好处,就少了。”
言毕,他们这就离开了。
范靖川心里很乱,心跳得也很快。
现在的大明,对他们真的很不好。
其实很多人都想要,反了现在大明的一切。
自古以来的世家豪族,都是这样做,既然王朝对自己不好,干脆换一个王朝。
现在的大明朝廷,处处与他们为敌。
其实换一个朝廷,也不是不行。
这样的想法,快速地在范靖川的心里滋生蔓延,越想越是心惊。
白莲教的谋划,以及庞大的布局,正在展开,扰乱大明的行动,也在开始了。
——
朱允熥完全不担心,大明会乱了。
因为支持他的,大有人在。
这些支持的人,是占据大明人口九成以上的普通百姓。
永远不要低估了,那些普通百姓的作用。
如果他们想支持朱允熥,可以做出很多事情。
而如今是绝对支持的,因为朱允熥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今天的蒋瓛再进宫,又给朱允熥,送来了不少书信,都是那些举报信。
应天府范围内的举报信,也都送进来了,这件事发展到这个程度,闹得貌似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严重了。
朱允熥看着手中的举报信,好一会了说道:“放消息出去,我也会让报纸刊登的,从现在开始,只要愿意把多收的租,全部退回给百姓们,我能放过他们,不会再查,否则这个后果,就看他们能不能接受了。”
听了这话,蒋瓛感到很奇怪,问道:“请问殿下,这又是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