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信息量和随之而来的沉重责任,如同海啸般冲击着林尘,让他心乱如麻,一时之间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看着他脸上那毫不掩饰的震惊、复杂乃至一丝无措,宋冰莹眼中那丝微弱的、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期盼,如同风中残烛,倏然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失望和心灰意冷。
她重新别过头去,仿佛用尽了全身最后一丝力气,猛地拉高锦被,将自己连同那张苍白的脸一同深深埋入其中,只留下一段乌黑如瀑的青丝散落在枕畔。她的声音从被褥下传来,带着浓重的疲惫和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与淡漠:
“你出去吧。我累了,要休息了。”
逐客令下得干脆利落,不留丝毫转圜的余地。
林尘看着她彻底隔绝开自己的、蜷缩起来的背影,嘴唇微微翕动了几下,最终,所有到了嘴边的话,都化作了一声无声的叹息。
他默默地站起身,在原地停留了片刻,深深地看了一眼那裹在锦被中、显得异常脆弱的轮廓,然后转身,步履略显沉重地离开了房间,并轻轻地带上了房门,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走到清雅的庭院中,傍晚略带凉意的微风拂面而来,稍稍吹散了林尘心中那团纷乱如麻的思绪。
他对如同影子般始终守候在院门外的赵虎沉声吩咐,语气不容置疑:“加派一倍的人手,里外三层,给我守好这个院子。没有我的亲口命令,任何人——记住,是任何人——不得靠近打扰。务必保证她的绝对安全,饮食医药,皆需你亲自过目。”
“是!公子放心!属下以性命担保!”赵虎抱拳躬身,神色凛然,立刻转身去调派最可靠的人手。
林尘站在院中,仰头望了望天际那轮渐渐西沉、染红云霞的落日,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腔内所有的郁结都随之排出。他用力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努力将那些纷乱的心绪压下,重新换上那副属于威国公、三军统帅的冷静面具,这才迈开步子,朝着临时充作帅府议事的前厅走去。
厅内,朱照国和秦争早已等候在此,两人面前的茶水似乎都已换过几轮。见到林尘进来,两人立刻起身相迎。
“世侄(林都督)。”两人拱手。
林尘摆手示意他们坐下,自己也坐在主位,端起亲兵重新奉上的热茶,却没有立刻喝,只是捧在手中,感受着那一点暖意。
朱照国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措辞极为谨慎地开口:“世侄,你来了。有件事……老夫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得跟你提个醒,此事关乎甚大。”
“世伯但说无妨。”林尘的目光落在氤氲的茶汽上,声音平静。
朱照国与身旁的秦争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继续道:“就是关于……院内那位宋姑娘的身份问题。”
他刻意压低了声音,几乎如同耳语,“世侄,你可还记得,天鼎四年,你我在东山省联手平定白莲教之乱后,呈递给朝廷和陛下的奏报中,可是白纸黑字、明确写着‘白莲教主力业已剿灭,魁首伏诛,余孽四散,不足为患’的。如今,时过境迁,这白莲教的圣母不仅再次现身,还……还与世侄你牵扯颇深,甚至被你亲自救回安置。此事若是不慎传回京师,被朝中那些一直盯着你的政敌加以利用,参你一个‘养寇自重’、‘勾结妖邪’,往重了说,甚至可能扣上‘欺君罔上’的罪名!这……这只怕会对你如今的地位和声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啊!”
秦争也在一旁紧锁眉头补充道,语气沉重:“林都督,虞国公所虑极是。此事确实万分棘手。消息想要完全封锁,恐怕难如登天。毕竟当日滩头救援之战,随行的白虎营、神机营众多将士都亲眼所见。若想在后续给朝廷的奏报中解释清楚,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我们绞尽脑汁,说她是什么新近成立的、为了抗倭保家卫国的民间义军首领,只怕朝中那些御史言官和你的对头们,也不会相信,必定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蜂拥而至,以此大做文章,穷追猛打。”
林尘放下茶杯,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木桌面上,无意识地、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他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琐事纠缠的烦躁。他当然清楚朱照国和秦争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切中要害,其中的风险他比谁都明白。然而此刻,他的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宋冰莹那苍白倔强的脸,以及那个刚刚被确认的、流淌着他血脉的孩子的存在,这让他心绪不宁,实在不愿在此刻、此地,与两位老将军深入探讨这个棘手无比的政治难题。
最终,他停下了敲击的手指,猛地一摆手,语气果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势,将话题引开:“两位世伯的顾虑,林尘心中清楚,感激不尽!然,此事千头万绪,非一时半刻所能厘清,暂且容后再议!”
他豁然起身,目光如电,扫过朱照国和秦争,瞬间恢复了那份沙场主帅的杀伐决断:“当务之急,是趁着倭寇新遭重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之际,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在东山省内的残余势力连根拔起,赶尽杀绝!唯有以最快的速度,彻底平定倭患,稳定东山大局,我等才能掌握主动,才有足够的余裕和资本,去从容应对朝堂之上那些明枪暗箭!”
……
东山省,平海卫。这里是倭寇盘踞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坚固的巢穴。背靠陡峭的望海崖,前临一片相对开阔但布满了暗礁和沟壑的滩涂,易守难攻。倭寇在此经营日久,利用地形和掳掠来的物资,构筑了层层叠叠的木质寨墙、箭楼、陷坑,俨然一座海上堡垒。
中军大帐内,气氛肃杀。巨大的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敌我态势。林尘、朱照国、秦争三位主帅围聚在沙盘前,进行着最后的推演。
“倭寇主力约一万五千人,龟缩于平海卫核心营寨及两侧山崖的辅助工事内。其大头目山本鬼冢,是个积年老寇,凶悍狡诈。”秦争指着沙盘上代表倭寇的黑色小旗,“他们倚仗地势,储备了不少粮草和火器弹药,企图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