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718章 南洋水师!日后的打算!

第718章 南洋水师!日后的打算!

    东海水师的话题刚落,李景隆便按捺不住,起身朗声道:“诸位叔伯兄长,北洋、东海水师皆有赫赫功绩,我与增寿负责的南洋水师,这些年也没落下,发展得如火如荼!”

    徐增寿也跟着起身,脸上满是意气风发的神情:“没错!如今的南洋,早已是大明的贸易腹地,而南洋水师,便是守护这片腹地、开拓更多可能的中坚力量!”

    众人闻言,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席间的议论声瞬间停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李景隆与徐增寿身上。

    南洋远在中原万里之外,隔着茫茫大洋,山川阻隔,消息传递向来迟缓。

    这些年,众人虽时常从朝廷邸报、商旅传闻中听闻南洋水师开拓港口、平定叛乱、推广种植的零星消息,却始终缺乏系统详尽的了解,对水师的实际规模、贸易的繁荣程度、税收的具体数额等关键情况更是一无所知。

    此前北洋水师的远洋拓土、东海水师的千万商税已足够令人震撼,此刻见李景隆与徐增寿二人神色笃定、意气风发,言语间满是自信,显然南洋水师的发展绝不逊于前两者。

    众将心中愈发好奇,既想知道马六甲港口作为核心枢纽的实际运作情况,也想了解南洋各国与大明的贸易往来究竟达到了何种规模,更想亲眼见证南洋水师是否能再创“千万两税收”的奇迹,故而都屏息凝神,静待二人道出南洋水师的亮眼成绩。

    李景隆率先开口,语气中难掩自豪:“自从马六甲港口的平台建设完毕,那里便成了整个南洋最繁华忙碌的地方!我们耗费三年时间,疏浚港口、修筑码头、建造仓储,将马六甲打造成了连接大明与南洋各国的核心枢纽。现在,南洋的暹罗、爪哇、苏门答腊等国的商队,还有大明东南沿海的商船,全都汇聚在此通商贸易,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多达上百艘,桅杆林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他顿了顿,抛出关键数据:“光是马六甲港口一年征收到的商税、关税,就高达数百万两纹银!这还只是单一港口的收入,我们还在南洋各国的重要口岸,比如暹罗的曼谷、爪哇的泗水、苏门答腊的巨港等,陆续建设了港口海关,实现了税收全覆盖。去年一年,南洋水师下辖所有海关为朝廷带来的税收,已经直逼千万两!”

    “又是一个千万两!”众将顿时忍不住暗自咂舌,脸上满是震撼。

    傅友德捋着胡须,感慨道:“想当年洪武初年,全国一年的赋税总收入也不过一千多万两,如今北洋、东海、南洋三大水师,单是南洋水师的税收就快到千万两,三大水师加起来,妥妥超过以往的财政总收入,这是什么可怕的概念!有了这笔钱,朝廷不管是练兵、修水利,还是赈济灾荒,都有了充足的底气!”

    冯胜也点头附和:“是啊!以前总觉得打仗、守边疆是烧钱的事,没想到水师竟能成为朝廷的‘摇钱树’,既开拓了疆土,又赚足了银两,实在是高明!”

    徐增寿笑着接过话茬,脸上满是欣慰,详细汇报起种植园模式的推广情况:“除了贸易税收,我们在南洋重点推行的种植园模式,如今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甚至超出了最初的预期!起初我们还担心南洋各国会因习俗差异、主权顾虑而抵触这种模式,毕竟要引入大明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方式,没想到消息一出,暹罗、爪哇、苏门答腊等国的王室和部落首领都热烈欢迎,纷纷主动派遣使者洽谈合作。这些国家的土地大多肥沃丰饶,可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精良农具,粮食产量极低,百姓时常面临饥荒,经济也十分落后。我们抓住这一痛点,不仅带去了土豆、番薯、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的种子,还带去了大明成熟的耕作技术——比如深耕细作、轮作休耕的方法,以及水利设施的建造图纸和技术工匠,帮助他们开挖水渠、修建堤坝,改善灌溉条件,从根本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这种合作模式对双方来说,完全是互利共赢,可谓是皆大欢喜!”他顿了顿,进一步解释道,“对南洋各国而言,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让他们彻底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难题,百姓不再受饥饿之苦,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同时我们还指导他们种植香料、蔗糖、棉花、橡胶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在大明和海外市场需求量极大,他们通过向大明出口这些物资,能换取大量白银、丝绸、瓷器和农具,王室和百姓都能从中获利,国家经济也随之繁荣。对我们大明来说,种植园产出的物资更是意义重大——香料满足了国内饮食、医药、香料制造业的需求,蔗糖填补了大明糖业的缺口,棉花为纺织业提供了充足原料,尤其是橡胶的培育成功,为后续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物资不仅能供应大明本土,还能通过北洋、东海水师的航线销往朝鲜、倭国乃至未来的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大贸易收益。”

    徐增寿补充道:“截至目前,南洋各地的种植园已经超过两百个,遍布十几个国家,总面积突破百万亩。每个种植园都配备了大明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生产,既保证了产量,也确保了品质。这些种植园还雇佣了当地大量百姓,给予他们稳定的工钱和口粮,让原本流离失所的民众有了固定生计。百姓能安居乐业,地方局势自然稳定,也就减少了叛乱、劫掠等隐患,形成了‘技术输出—物资产出—贸易获利—局势稳定’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通过种植园的合作,南洋各国与大明的联系愈发紧密,对大明的认同感和依赖度不断提升,不少国家主动请求纳入大明的朝贡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稳固南洋霸权、开拓更多贸易渠道创造了绝佳条件!”

    朱高炽听着二人的汇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你们做得很好!南洋水师不仅守住了海疆,还开拓了贸易、推广了种植,为大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过,这还不是终点。”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远:“从今日起,南洋水师的重心要向西方倾斜,组建远洋探索船队,尽快穿越印度洋,与西方国家取得联系,展开贸易。那些西方国家,比如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他们在海外掠夺了大量金银,国内富得流油,而他们急需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商机。”

    “未来大明的发展方向,就是这些西方国家!”朱高炽加重语气,“我们要通过贸易,将他们的金银源源不断地换回来,充实大明的国库;同时也要了解他们的技术、武器,取其精华,补己之短,让大明始终保持领先。你们要做好规划,选拔精锐将士、优秀工匠,配备最先进的战船和火器,务必确保探索船队的安全,早日与西方建立联系。”

    李景隆与徐增寿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振奋。

    他们齐声应道:“请大将军王放心!我们即刻回去制定计划,挑选人手,组建远洋船队,一定尽快完成向西探索的任务,与西方国家取得联系,为大明开拓更多的贸易市场!”

    “好!”朱高炽点了点头,端起酒杯,对着二人,也对着在座的众将说道,“北洋定北疆、东海稳近海、南洋拓远途,三大水师各司其职,共同守护大明的海疆,开拓大明的未来。有你们这些能征善战、务实开拓的将领,大明的江山必定固若金汤,大明的盛世必定绵延万代!来,咱们共同举杯,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干杯!”

    “干杯!”众将纷纷起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与众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大将军王府的夜空。

    此刻,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豪情与期待,他们知道,一个疆域辽阔、海晏河清、万邦来朝的大明盛世,已经近在眼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