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 第169章续2 风主归心(终章)

第169章续2 风主归心(终章)

    晨曦再次降临,透过雕花窗棂,将栖梧宫内映照得一片通明。灵儿起身,由宫人伺候着梳洗更衣。她今日选了一身杏子黄的常服,虽不如正红宫装那般威仪隆重,却更显雍容娴雅,便于行动。

    用过早膳,她并未立刻前往两仪殿,而是对云袖吩咐道:“备轿,去‘明法堂’。”

    “明法堂”设在皇城东南隅的一处独立院落,原是前朝一位大学士致仕后讲学之所,环境清幽,适合静心钻研。皇帝昨日已下旨将此地拨给律法修订馆使用。

    轿辇在“明法堂”外停下,灵儿示意仪仗留在门外,只带了云袖和两名贴身侍卫走了进去。

    院内古木参天,绿意盎然。正堂内,崔琰、张蕴以及几位选拔上来的官员和博士早已到齐,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长案前,案上堆满了各类卷宗、典籍。见到灵儿进来,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请坐。”灵儿抬手虚扶,走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律法修订,关乎国本,亦关乎千秋万代。今日起,我等便需戮力同心,为我乞儿国,订立一部合乎时宜、泽被苍生的良法。”

    她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崔大人,张大人,诸位,对于修订章程,可有初步设想?”

    崔琰率先开口,他面容清癯,目光炯炯:“回凤主,臣等商议,以为修订当分三步。其一,梳理现行律法,厘清其中矛盾、过时及不合情理之处;其二,分门别类,如吏、户、礼、兵、刑、工等,由专人负责草拟新条款;其三,汇总审议,反复推敲,形成草案。”

    张蕴补充道:“凤主昨日提及的调研与借鉴他国律法,臣以为至关重要。需尽快派出精干人员,分赴各地及周边邦国。”

    灵儿点头表示赞同:“二位大人思虑周详。调研之事,本宫已与陛下商议,不日即可选派人员出发。至于借鉴他国律法,鸿胪寺会全力配合搜集典籍。此外,本宫还有一议。”

    众人凝神静听。

    “修订过程,除内部审议外,或可择取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条款,如田赋、商税、婚姻、继承等,以白话行文,张贴于各州府县衙门外,许百姓在一定期限内议论建言,由地方官收集上报。”灵儿缓缓道出自己的想法,“律法最终是用于约束和保障万民,若能听取民声,知其诉求与困惑,所定之法则更能深入人心,便于施行。”

    此言一出,堂内顿时有些安静。允许百姓议论律法?这在此时代,简直是闻所未闻!几位老成持重的官员面露惊疑,就连崔琰和张蕴也微微蹙眉。

    一位来自太学的律法博士忍不住开口道:“凤主,此法……是否过于……草率?律法乃国之重器,威严所在,若任由庶民置喙,恐损其权威,亦易生纷乱。”

    灵儿并未因质疑而动怒,反而心平气和地解释道:“李博士所虑,不无道理。然,律法之权威,并非源于高高在上、不容置疑,而是源于其公平、公正,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自愿遵从。若律法脱离民情,即便再严苛,也难逃‘法不责众’之困境,甚至可能逼民反抗。反之,若律法能反映民意,解决民忧,则百姓自会敬畏遵守,其权威方能真正树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至于纷乱,可控可导。设定建言期限、规范建言渠道、由官府引导议论方向,便可避免无序。此举非为削弱律法权威,而是为了奠定更坚实的民意基础,使新律颁行之日,能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而非强压硬灌,阻力重重。”

    她一番言论,条理清晰,立意高远,既考虑了法的威严,又兼顾了民的诉求。崔琰沉吟片刻,眼中渐渐露出钦佩之色:“凤主高瞻远瞩,臣等不及。此法虽前所未有,却实为固本培元之良策!臣以为可行!”

    张蕴也捋须点头:“若能成功,确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见两位主事大臣表态,其他人虽仍有疑虑,但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尝试。

    灵儿见初步意见统一,便不再纠缠于此,转而与众人详细讨论了人员分工、进度安排、资料搜集等具体事宜。她思维敏捷,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又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会议气氛热烈而高效。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当灵儿离开“明法堂”时,日头已近中天。她虽有些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干劲。亲手参与并推动一项如此宏大的工程,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回到栖梧宫稍事休息,用了午膳,下午她又接见了几位负责农业和水利的官员,听取了关于新式农具推广和几条主要河道清淤进展的汇报,并就遇到的困难给出了指示。

    傍晚,皇帝来到栖梧宫,见她虽面带倦色,眼神却依旧明亮,不由心疼道:“何必如此辛劳?事情非一日可成,当循序渐进。”

    灵儿为他斟上一杯茶,笑道:“臣妾不觉得辛劳,反而觉得充实。看到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落地,看到国家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这种感觉,很好。”

    皇帝握住她的手,叹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他顿了顿,道,“你昨日提及的关于应对大唐的四条策略,朕已看过,深以为然。已命鸿胪寺着手挑选使节人选,边境军务与商贸事宜,也已交由兵部与户部协同办理。”

    “陛下圣明。”灵儿放下心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帝后二人在栖梧宫用了晚膳,并未再谈论国事,只是如同寻常夫妻般,在宫苑中散步闲谈,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光。

    星光与灯火交织,将他们的身影勾勒得温馨而和谐。

    灵儿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律法修订绝非易事,与大唐的关系需小心维系,国内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她不再彷徨,也不再孤独。她有并肩作战的皇帝,有逐渐凝聚的朝臣,有拥护她的百姓,更有她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

    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凤主,她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却也开满鲜花的道路。如今,她已彻底融入这片土地,她的心跳与这个国家的脉搏同频共振。

    归心之处,即是吾乡。而她,将在这片属于她的土地上,继续挥洒才华,践行理想,与所爱之人,共同守护和开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乞儿国。

    凤主灵儿的传奇,远未结束,新的篇章,正随着她的决心与行动,徐徐展开。

    月色如水,静静流淌在栖梧宫的琉璃瓦上。

    灵儿倚在窗边,望着宫墙外隐约可见的万家灯火。白日里在"明法堂"的争论、与官员们的商议、还有那些堆积如山的奏章,此刻都化作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在她的心头。

    "凤主,夜深了。"云袖轻声提醒,为她披上一件锦缎披风。

    灵儿微微颔首,却没有移动。她的目光落在案头那叠刚刚送来的密报上——这是她暗中组建的情报网送来的第一份重要消息。

    "云袖,你去歇着吧,本宫还想再坐会儿。"

    待云袖退下后,灵儿走到案前,拆开了那份密报。烛光摇曳,映照着她愈发凝重的面容。

    密报中详细记录了大唐边境几位将领近期的异常调动,以及一些商队在大唐境内遭遇的不公待遇。更让她心惊的是,有迹象表明,大唐朝廷内部确实有人对她拒绝归国一事极为不满,正在暗中串联,意图对乞儿国施压。

    "果然......"灵儿轻叹一声,将密报置于烛火上焚毁。

    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一个手握实权、又深得民心的"和亲公主"拒绝回国,对大唐而言无异于一次外交上的挫败。更何况,她这些年在乞儿国推行的改革,已经让这个曾经贫弱的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难免会引起邻国的忌惮。

    踱步至书案前,她提笔写下几行清秀却有力的字迹:

    "边境增兵,以固防为名,行威慑之实。"

    "商路畅通乃两国之利,若有人蓄意破坏,当以牙还牙。"

    "速查朝中何人主事,其目的何在。"

    写完后,她将字条卷起,塞入一个特制的竹筒中。这是她与情报网联络的密信,明日自会有人来取。

    做完这一切,她才觉得稍稍安心。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仁慈必须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她可以向往和平,但绝不能天真。

    第二日清晨,灵儿比平日更早起身。梳洗时,她特意让云袖梳了个更为利落的发髻,簪上一支金凤步摇,既显威仪,又不失灵动。

    "今日要去校场。"她对云袖解释道。

    云袖会意,为她选了一身便于骑射的锦缎骑装,外罩一件绣金凤纹的披风。

    校场位于皇城西侧,平日里是禁军操练之所。今日这里却格外热闹——灵儿推行新政后组建的第一支女子骑兵正在此训练。

    当灵儿骑着白马出现在校场时,正在训练的女兵们纷纷停下动作,整齐划一地行礼:"参见凤主!"

    灵儿勒住马缰,目光扫过这些英姿飒爽的女子。她们中有的是将门之后,有的是平民之女,但此刻都穿着统一的戎装,手持长枪,眼神坚毅。

    "免礼。"灵儿的声音清脆有力,"继续训练,让本宫看看你们的本事。"

    女兵们齐声应诺,随即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训练。马蹄踏起尘土,枪影交错,呐喊声震天。

    这支女子骑兵是灵儿的心血之作。她深知,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要想真正立足,必须拥有自己的力量。而骑兵作为这个时代最精锐的兵种,正是最好的选择。

    训练结束后,灵儿亲自为表现优异的女兵颁奖。当她将一枚银质勋章别在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小女兵胸前时,那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

    "记住,"灵儿对全体女兵说道,"你们手中的枪,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守护。守护你们的家人,守护这片土地,也守护你们作为女子的尊严。"

    "誓死追随凤主!"女兵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离开校场时,灵儿的步伐格外轻快。这支正在成长的力量,将是她在乱世中最大的底气之一。

    午后,灵儿在偏殿接见了来自江南的茶商。这位茶商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数年的培育,他们在乞儿国南部山区成功引种了江南的名茶,品质甚至优于原产地。

    "凤主请看,"茶商恭敬地奉上一个精致的瓷罐,"这是今年第一批新茶,取名'凤翎'。"

    灵儿揭开罐盖,一股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她仔细察看茶叶的形状、色泽,又取少许冲泡品尝,果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好茶!"灵儿由衷赞叹,"此事若成,我乞儿国又将多一项重要财源。"

    她当即下令,由户部拨专款扩大茶园种植,并命工部研制适合茶叶运输的包装。同时,她亲自为这款新茶题写"凤翎"二字,作为御赐商标。

    "记住,"灵儿对茶商谆谆嘱咐,"品质是根本,诚信是生命。切不可为一时之利,坏了长远之计。"

    茶商连连称是,感恩戴德地退下了。

    处理完这些事务,天色已近黄昏。灵儿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正准备歇息片刻,却见云袖快步进来,神色有些异样。

    "凤主,陛下请您即刻去两仪殿。"

    灵儿心中一紧,这个时辰突然传召,必有要事。

    当她快步走进两仪殿时,发现除了皇帝,崔琰、张蕴等几位重臣也在场,个个面色凝重。

    "灵儿,你来得正好。"皇帝将一份急报递给她,"刚收到的消息,大唐使团在回国途中遭遇'马匪'袭击,虽无人伤亡,但礼品被劫掠一空。"

    灵儿快速浏览急报,心中雪亮:这绝非普通的马匪袭击。使团有精锐护卫,寻常马匪绝不敢招惹。这分明是有人要给乞儿国一个下马威。

    "陛下,此事绝不能姑息。"崔琰愤然道,"这是对我乞儿国威严的公然挑衅!"

    "臣以为,当立即派兵清剿边境马匪,以儆效尤。"张蕴补充道。

    皇帝看向灵儿:"凤主以为如何?"

    灵儿沉吟片刻,冷静分析:"剿匪是必然的,但更重要的是查明真相。若真是马匪所为,剿之即可;若是有人指使......"她顿了顿,目光锐利,"那我们就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她转向皇帝:"臣妾建议,一面派兵剿匪,一面加强边境防务。同时,可派密使前往大唐,暗中调查此事真相。"

    "就依凤主所言。"皇帝当即拍板,"剿匪之事由兵部负责,调查之事......"他看向灵儿,"就交给凤主了。"

    灵儿躬身领命:"臣妾定当查个水落石出。"

    离开两仪殿时,夜幕已经降临。灵儿没有直接回栖梧宫,而是登上了宫中最高的观星台。

    夜风猎猎,吹得她的披风翻飞。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皇城的灯火,甚至可以望见远方边境的点点烽火。

    十年了。从那个懵懂无知的现代女孩,到如今执掌一国权柄的凤主,她走过的路,比她想象的要艰难,也比她想象的要精彩。

    她伸出手,夜风从指缝间流过。这风来自北方,带着草原的气息,也带着未知的挑战。

    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知道,在她的身后,有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有一群忠诚的臣民,更有一个与她同心同德的伴侣。

    "来吧,"她对着远方的黑暗轻声道,"让我看看,这乱世还能给我什么样的考验。"

    星空璀璨,映照着她坚定的眼眸。那眼中,有智慧,有勇气,更有一种历经磨难后愈发耀眼的光芒。

    凤主灵儿的传奇,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新的篇章。而这一章,注定要比以往更加波澜壮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