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安港特区行政长官的特别顾问陈老先生和他的女婿,也是特区财政司司长李光前,与马来半岛过来的华商总代表谢毅初商讨投资安港的事情。
一边吃着李光前特意准备的福建菜,一边愉快的交谈,大家都是老熟人了,交谈自然没有那么多的试探和顾虑。
他们谈到了各自这几年的发展情况,谢毅初是靠橡胶起家的,在来到安港后,他只买了一间别墅后,便没有任何投资。
在马来半岛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她不得不开始转移财产。不过现在的东南亚情况,让他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东躲西藏,生怕财产被掠夺一空了,多年的奋斗毁于一旦。
伴随着南华、兰芳、东华等华人国家的成立,谢毅初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在各个华人邦国都有着大量的种植园。
现在,他还在想方设法筹备资金,准备在北婆罗洲那里买一块土地,准备再建几个橡胶园。之后,再把总公司放在安港,遥控指挥各个华人邦国的种植园。
谢毅初说到这里时,看向陈老这对翁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还是伯父有眼光啊!”
“这么早就投资南华,你们陈家可以说是南华的名门望族了,不再是商人,进入仕途了!”
“不是我有眼光,是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陈老笑着摇了摇头,他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一次不抱希望的投资,居然能获得这么丰厚的回报,他只能归结于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谢兄,您也不要太谦虚了!”
“你现在的产业可是遍布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国家,听说你在南华也购买不少产业。”
“不知道……”
李光前觉得谢毅初发展的也很不错,这么多年了,身家是越来越丰厚了,这也是李光前找上门的原因。
“多亏了李总统,我们才有了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敬李总统。”
谢毅初赶紧回避投资的事情,他现在真的没有多少现金了,他的钱都用来买种植园了。
至于劝说其他华商,他真没有陈老那么大的影响力,平常还能说几句话,这种牵扯到钱的问题,那帮老狐狸可不会听他的。
“敬李总统。”
“敬李总统。”
谢毅初有些羡慕的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翁婿二人,有些感慨,他刚刚说羡慕陈家的话,可不是恭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陈家不仅和国有资本有密切联系,还和华侨资本以及英美等西方国家资本,都有密切联系。
第一国有资本,作为最早投资李崇文的华侨领袖,南华政府把陈家作为千金买马骨的典范。
陈家的工厂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合作方,陈家每年都能通过国有企业的订单赚到大量的钱。
不像他,只因局势稍微变动,谢毅初只能被迫贱卖了大量家产,虽然造成了的损失不大,但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挺过来的。
与谢毅初不同,陈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陆续转让了在东南亚的种植园,把注意力放在了南华的工业上。
最初因为朝鲜战争的原因,陈家的工厂被纳入军需物资的供应名单,获得了大量的订单,让陈家迅速积累了原始的资本。
在战争结束后,虽然因为战争订单减少,利润大幅度降低,但是许多通过朝鲜战争发了财的人,开始购买自行车、收音机等工业品。
于是,陈家便把精力放在各种橡胶制品、自行车和收音机等工业品的生产上。
陈家还在南华政府的扶持下,开始研发制造国产摩托车和小马力的拖拉机。
陈家的摩托车厂获得了鹰酱摩托车和拖拉机的相关资料和各种设备、日本工业化的资料、陈家还获得了几百名西方的技术人员。
第二华侨资本,在整个东南亚,甚至是来自于全球华商都知道陈老,也都非常信任陈老,只要陈家在南华能够发展起来,那么其他华商也会愿意来南华尝试投资。
在陈家的带领下,南洋华商对南华充满了热情,短短三年多一点时间就为南华拉来了10多亿美元投资。
随着马来半岛局势的紧张,各种对南华的投资也会越来越多,光1957年这一年,陈家就为南华拉来了4亿6000万美元。
第三英美等西方资本,作为最早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打交道的华商,陈老与英美等西方资本的关系很不错。
南华政府通过陈老的关系,打通和欧洲资本的关系网,南华政府从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基础工业技术,还招募了大量技术人员和教师。
陈老为南华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李崇文必须要把陈老作为一个典型,让所有人知道,跟着他南华政府干,一定会名利双收。
所以,陈老成为特区行政长官的顾问,他的儿子成为特区行政司司长,女婿成为财政司司长,其他儿子不是在经商,就是成为南华本土的官员。
而陈氏家族的摩托车公司、橡胶公司、自行车公司、食品公司等等企业,都获得了无数南华政府和军队的订单。
在东华和望加锡在建邦时,李崇文就让陈老推荐一些青年才俊。现在东华和望加锡这两个邦国的官员,相当一部分是陈老看好的后辈。
自然而然的,陈老在华商中领袖的地位变得无可撼动。当然了,陈老淡泊名利,对金钱地位也不在意,只想华人的生活更好一点。
到目前为止,陈老先生的各种捐款就超过了一亿南元,各种教育捐赠更是数不胜数,因为陈老先生的善行,他在南华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
“光前,你现在是越来越圆滑了,这是好事,但要想做好特区的事,光圆滑还不行。”
“有些东西,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的。”
……
谢毅初看着这对陈老先生对女婿的教导,有些羡慕了,为什么他没有这么好的岳父的。
陈老在安港建设时,利用其多年经商积累的丰富人脉,从全世界邀请华商和人才,迅速填充了特区政府的管理层。
而李光前和陈元济则负责各项细节工作,上要与中央沟通,李光前与英美华商沟通,敲定各种合作的细节,陈元济则负责特区管理层和公务员的选拔事项,李光前和陈元济这两个年轻人合作办事,事无巨细,无事不与。
安港的建设是一个前所未有,少有参考,非常繁琐,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工作,李光前和陈元济做得非常好,。
安港特区从无到有, 从成立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错误,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凭借着安港特区建设成功的功劳, 陈老先生成为特区的精神领袖了。
陈家也完成了重大转型,不仅在华商和南洋中的影响力巨大,在南华政府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这个完全靠着陈家搭建起来的安港特区,自然成了陈家的大本营。
虽说这不是裂土封侯,但陈氏家族绝对在安港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而且陈老先生还有一个职务,就是南华政府的副总理,这完全达到了一个商人家族从来没有达到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