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底泛出一丝恐惧,本不想与这群亡命徒交锋,但若因此退缩,那才是耻辱。
于是,也先咬牙做出了他一生最悔恨的决定,硬着头皮走上前。
两军对峙,也先忽然心神失守!
“不对!这怎么可能?”
因朱祁镇的闹剧,他早已将明军视为不堪一击,但眼前这群人完全不像印象中那般软弱!
他们宛如被逼疯的狼群,眼眶布满血丝,直接扑进瓦剌阵中,拼命撕咬!
给我冲!给我杀——啊!!
复仇的时刻终于到来。
眼前之敌,皆是他们刻骨铭心的血仇!
此役若败,只能以死谢国!
就算断臂,也要用牙齿咬碎敌军咽喉;
瞬息之间,瓦剌军被唤醒了深藏的恐惧,胆裂心碎,如山崩般溃逃,哭喊着父母般四散奔命!
天幕之前。
“好、好得很……”
朱棣喉间似被什么堵住一般,声音低沉而嘶哑。
他的眼神像深井般越陷越深,好似将所有过往的战火、血光、兄弟的死、疆土的争夺、帝国的沉浮全都压入其中。
当那微微的湿意在眼眶中浮起时,他的神色竟有一瞬的恍惚,像是从昔日无数杀伐夜的梦魇中猛然惊醒。
两行灼热的泪痕最终忍不住,顺着饱经风霜的脸颊缓缓流下,落在地面,像滚烫的铁水砸入寒冰。
这位征战半生、以铁血立国、以威严震慑天下的永乐天子——
在这一刻,却像是一位看见希望归来的老父,看见江山再获新生的帝王。
忽然——
他喉间蓄积多年的怒火与悸动爆发,怒吼如雷霆般炸裂开来。
那声音仿佛能撼动天地,震得周围空气都在颤抖,宛如猛兽嘶吼,带着要将胸腔中所有郁积的愤恨、委屈、愤怒——
以及身为帝王无法亲往前线的焦灼,全都倾泻而出。
“此乃我大明的血性将士!即刻前进!”
“用敌寇的鲜血洗刷我大明的奇耻,用敌寇的恐惧铸我大明的煌煌威势!!”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被浸透了铁与火。
那不是单纯的吼声,而是帝王对天下的宣告,是大明意志的具象,是百年气运的怒意回荡。
而此时天幕之中,那位文臣——于谦的身影格外鲜明。
一个从未真正踏足战场的士大夫,却在国家倾覆、亡国危机压顶的那一刻——
以无比坚定的姿态站出来,以不输将帅的魄力——
以胜过许多人一生积累的胆识,硬生生扛起了那面摇摇欲坠的旗帜。
朝堂震惊,百官惶恐,敌军兵临,帝都风雨飘摇。
所有人都以为大明完了。
是他,一个手无寸铁的文臣,从绝境中劈开生路。
他没有退缩,没有犹疑。
从踏入危局的那一刻起,他便已将生死置于度外。
他稳住了乱军,稳住了朝局,稳住了那些被恐惧压垮的士气。
无人可以否认——
是他让倾覆中的大厦重新站稳;
是他让风雨中颤抖的王朝重新挺直脊梁。
他赢了,赢得彻底而辉煌。
而这场战役,也注定成为万世传颂的一章。
未来无论多少人翻阅史书,这段文字旁,都会写下一个名字:
于谦。
日光刺破沉重的夜影,自地平线缓缓升起。
那一瞬,大地像被重新唤醒。
无数战士望着敌军四散奔逃的身影,双手握着兵刃,却再也挥不动,像是身体所有的力气都被抽空。
他们的肩膀微微颤抖,眼眶发红,然后——
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哭声乱成一片,却那样真切、那样震撼。
他们活下来了。
他们护住了家国。
他们胜利了。
……
洪武时期!
朱元璋死死压着胸口翻腾的情绪,可心底却像骤然松开了一副千斤重的铁链。
这口气,他足足憋了太久。
“我大明能得此等忠良,实乃祖宗庇佑!”
“此战诸事皆顺天意,旗开得胜!若让敌军踏入皇城一步,那才叫伤心伤骨!”
他说到激动处,拳头重重砸在扶手上。
他是粗人出身,粗犷直爽,但越是这样的人,对忠良越珍惜,对王朝越在乎。
忽然想到朱祁镇,他冷声一哼,杀气腾腾。
“朱祁镇那小畜生也算报了该报的应!最好真是被我大明勇士们活活撕断喉咙!”
“如今新帝登基,又有如此能臣在侧,即便皇帝愚笨些,大明也能重新振作!”
蓝玉、徐达等悍将听了无不热血沸腾,齐声拜祝:
“恭贺陛下!大明威势,千秋永固!”
……
大秦!
嬴政眉宇冷峻,眼神如剑。
他语气淡淡,但其中蕴含的怒意人人可听得分明。
“竟让一个下贱宦官把朝堂逼至这般境地……哼,若真失了皇城,那才是让天下耻笑!”
扶苏长叹——!
“此战之险,恐怕千年都难得一见。谁能想到,一个太监竟几乎撼动王朝根基?”
嬴政语调平静,却锋芒逼人:
“宦官可恶,但根子仍在昏君。君王无断,必为奸邪所扰。”
扶苏立刻顺势恭维:
“陛下通达万物、雄略无双,实乃天下罕见!”
嬴政只是淡淡一笑,理所当然地接下了这句赞语。
他的神情平静到近乎冷酷,那双锐利的目光在光影中微微闪动,看似无波——
却好似能将人心底最隐晦的一丝念头都剖开来。
旁人难以判断,他究竟是真的受用,还是在计较这句话背后可能藏着的弦外之音。
无人料想,未来当天幕投映秦室篇章时,这句看似寻常的恭维,会显得何等刺耳刺心——
它不仅是奉承,更像是对未来某些“荒诞历史”的阴影预兆。
届时的人们回看今日,再听到扶苏的这句“雄才盖世”,恐怕会如听厉鬼低语,只觉脊背发凉。
……
汉武帝时期!
刘彻抱着双臂,站在殿阶之上,身姿笔挺,金冠在光下闪着冷芒。
他轻轻哼了一声,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子特有的不甘与锋锐。
“真是……走了大运啊。”
刘彻缓缓地吐出这句话,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他眼中的复杂神色并不难读:既有对于谦的欣赏——
也有对大明那份“死里逃生”的憾恨,更有一股皇帝之间特有的微妙情绪——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