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坑尔克大惨败,布高两国40万大军全灭,这事绝对能在欧罗巴历史上排得上号了。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世人是有滤镜的。
特别是布高两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第二名的霸主,加起来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居然输给了‘小小’一个阿斯加德,这在世人眼里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怎么可能?”
“这又是什么恶劣玩笑?今天不是愚人节吧?”
“输了,真的输了!你看报纸,布高两国联军列队投降,他们的将军都被俘虏了。”
亲布里塔尼亚和高卢的报纸都尽量低调地宣布这事,《泰捂嘴报》、《新乡时报》等只是在头版角落里给了一个小版面,做出类似的描述:【伟大的帝国将士英勇抗击残暴的阿斯加德人,却在顿坑尔克遭遇一场失败。不过在布里塔尼亚海军的全力支持下,XXX师等25个师的主力成功撤回了布里塔尼亚本土。】
所谓的主力,居然是各个师的参谋部,以及自家的军旗。
理论上嘛,只要军旗没被敌人抢走,还是能够恢复建制的。
至于以后布伦绅士老爷往师里面填入人模人样的白皮士兵,还是充满咖喱味随地大小便的人形生物,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只能说,新闻学的魅力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它国家的媒体可不管这个。
别说作为胜利国的阿斯加德《图吧报》、有共荣感的《萨丁帝国日报》了,连《拉西亚帝国报》、《伯利亚日报》、《洛圣都日报》这些所谓中立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对两国极尽嘲讽,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劲爆。
《太阳不落帝国的黄昏,布里塔尼亚帝国覆灭就在眼前!》
《40万布高联军被全歼,布里塔尼亚和高卢再无可用之军!》
《随着布里塔尼亚和高卢被打败,两国将彻底退出世界霸主争夺战!》
标题很会抓眼球。
里面的内容还不是随便乱放屁。
特别是《伯利亚日报》的文章里,神秘撰稿人‘张三疯’以军事政治的角度描述着布高两国的军事序列、兵力结构,并详细说明老兵和新兵、老手指挥官和初出茅庐的军校萌新指挥官有什么区别,损失了这批主力对两国军事结构的影响。
还说出了【即便布里塔尼亚旧时代军官当中不乏让士兵上战场去消耗阿斯加德人机枪子弹的蠢货,但无法否认的是中层军官在指挥系统中的作用。新手指挥官,甚至很难让一支刚从训练营出来的军队带齐所有装备进行50公里越野行军而不在路上跑丢几百人】这样的‘名言’。
末了还加料评论道:“没有了嫡系陆军的两国,以后用再多的殖民地士兵填补军队的空缺都无济于事。布里塔尼亚原本就三流的陆军这下彻底不入流了。而高卢最快会在一个月内灭国。”
如此大胆的评论,别说别国的军事家,连伯利亚本国的将领也有点难绷。
高斯基用右手食指的手指背弹了一下报纸:“这个叫张三疯的撰稿人未免太武断了吧?写得这么大胆,就不怕引发外交纠纷吗?我听说高卢驻我国大使已经跑去我们外交部抗议了。”
此时,就坐在高斯基对面的列昂尼德默默地呷了一口来自赛里斯的茶,放下茶杯,然后用手指指了一下天空的方向。
高斯基无语。
苏卡!列昂尼德在伯利亚军界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他上头的岂不是……
好吧,国王陛下,希望您玩得开心。
谁都没想到,《伯利亚日报》的推论,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成为了预言贴。
在一口气干掉40万布高联军后,阿斯加德大军调头南下,从比利国越过边境,截断了卡布奇诺防线上高卢军队的后路。
阿斯加德人并没有强行从后方攻打这条防守严密的狗屎防线,而是大军直插高卢首都笆篱子。
无比杀人诛心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高卢宣布投降,阿斯加德人选择在7月14日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这一天他喵的是高卢人的国庆日啊!
只能说高卢和阿斯加德两国几百年的恩怨从不曾消失,从不曾被淡忘。
上一次欧罗巴大战里,阿斯加德战败,高卢人逼着阿斯加德在一辆高卢前皇帝的御用火车厢里签字,疯狂羞辱阿斯加德人。
这一回阿斯加德人又把这火车皮从高卢人的博物馆里拉出来,用重型卡车拖到首都笆篱子的凯旋门下面,让高卢代表在这车厢里签投降书。
可谓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阿斯加德大军入城时,他们居然受到了高卢女人极为热烈的欢迎。
张山手下的部队进入洛圣都时,好歹用两个斯帕姆罐头才换来一个洛圣都美女的一夜销魂。
高卢女人连罐头都不用,直接热情地跳上阿斯加德人的军车,对侵略者奉上自己所有的热情。
一张拍下来的照片就很能代表这一刻的高卢女人——明明照片中女子穿着一身丧服,大概率刚死了老公或者男友,上衣却被改成夸张的深V,好让阿斯加德士兵从大大的开口里将手伸进去。
她是如此肆无忌惮地对侵略者献媚,这表现跟那些屈服的女鬼子相比,不能说100%相似吧,至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笑死!
好歹高卢男人在前线奋战过。
一转头他们的女人就去侍奉阿斯加德人了。
这属实让张山感到难绷。
更别说那些逃走了之后,‘有幸’看到这张头版头条照片的高卢将士了。
不用想,这对高卢士兵原本所剩不多的士气绝对是毁灭性打击。
7月15日,被称为【路西维德高卢】的傀儡政府成立了。
同一天,还在烧黑了,几乎成为废墟的【怀特豪斯】前面,打算怎么重建【怀特豪斯】的阿莉卡大统领杜勒斯感觉天都塌了。
“王德发?布里塔尼亚要求阿莉卡总动员,送50万人进入布里塔尼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