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451回忆录11

451回忆录11

    二十三、永熙盛世的暗潮与抉择

    永熙九年,京城的秋意浓得像化不开的墨。御花园里的梧桐叶落了满地,金黄一片,踩上去沙沙作响。风染霜坐在廊下的软榻上,披着一件素色的锦缎披风,手里捧着一盏温热的银耳羹,看着不远处慕容宸和几位年轻大臣讨论政务,眼中满是欣慰。

    秋枫站在一旁,为她添了些热水,轻声道:“娘娘,太子殿下如今处理政务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上次处理江南水患的事情,条理清晰,措施得当,百姓们都拍手称快呢。”

    风染霜笑着点头:“宸儿这孩子,性子沉稳,又肯用心,确实是块治国的好材料。只是他太过仁厚,有时候难免会妇人之仁。”

    “娘娘多虑了。”秋枫道,“太子殿下的仁厚,正是百姓之福。再说,有皇上和娘娘在一旁提点,他定会越来越成熟。”

    正说着,内侍总管李德全匆匆走来,神色凝重地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在养心殿议事,让老奴来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风染霜心中一动,放下银耳羹:“哦?何事如此紧急?”

    “老奴不知,只听皇上说,是关于西域的事情,几位大臣意见不一,想请娘娘出面拿个主意。”李德全道。

    风染霜点了点头:“走吧,去看看。”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在秋枫的搀扶下,缓缓向养心殿走去。沿途的宫娥太监纷纷躬身行礼,神色恭敬。如今的风染霜,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步步为营的皇后,她是南夏的太皇太后,是慕容瑾和慕容宸背后最坚实的后盾,在朝堂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走进养心殿,只见慕容瑾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下方站着几位大臣,神色各异。看到风染霜进来,众人纷纷躬身行礼:“参见太皇太后娘娘!”

    “免礼。”风染霜摆了摆手,走到慕容瑾身边的偏椅上坐下,“瑾儿,何事让你如此为难?”

    慕容瑾叹了口气:“母后,是关于西域通商的事情。西域的楼兰国、龟兹国等几个国家,最近派来了使者,想要与我南夏通商,互通有无。儿臣觉得这是好事,既能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又能巩固西域的安定。但几位大臣却有不同意见。”

    他指了指站在最前面的兵部尚书王大人:“王大人认为,西域路途遥远,局势复杂,贸然通商,恐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通商会导致边境防线松懈,容易让外敌有机可乘。”

    王大人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臣以为,西域各国虽然表面上与我南夏交好,但背后却各怀鬼胎。楼兰国和龟兹国近年来势力逐渐壮大,一直想要扩张领土,若是与他们通商,他们定会趁机打探我南夏的虚实,为日后的入侵做准备。而且,西域路途艰险,物资运输成本高昂,通商之后,不仅无法为国家带来多少收益,反而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风染霜看向另一边的户部尚书张大人:“张大人有何看法?”

    张大人上前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臣与王大人的看法不同。臣认为,西域通商是利大于弊。西域盛产玉石、宝石、香料等特产,这些都是我南夏稀缺的物资,通商之后,我南夏可以用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换取西域的珍贵物资,这对我南夏的经济发展和手工业繁荣大有裨益。而且,通商可以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减少边境冲突,实现互利共赢。至于王大人担心的外敌入侵问题,我们可以加强西域边境的防御,严格审查往来人员和货物,就能有效避免。”

    “臣附议张大人的看法!”礼部尚书李大人也上前说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西域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与西域通商,不仅能促进我南夏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还能让我南夏的影响力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彰显我南夏的盛世气象。而且,与西域各国建立良好的通商关系,也能让他们成为我南夏的盟友,共同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和西方的潜在威胁。”

    几位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慕容瑾看着他们,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风染霜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诸位爱卿,你们的意见都有道理。但朕认为,西域通商,势在必行。”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首先,”风染霜道,“西域虽然路途遥远,但物产丰富,与西域通商,能够弥补我南夏的资源短板,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其次,我南夏如今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根本不必担心西域各国的入侵。加强边境防御,严格审查往来人员和货物,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再者,与西域通商,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传播我南夏的文化和制度,让更多的国家认可我南夏的地位,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王大人担心的物资运输成本问题,朕认为,这可以通过改善交通来解决。我们可以拨款修建西域的驿道,加强物资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我们还可以与西域各国签订条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风染霜的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在场的大臣们都心服口服。王大人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英明,臣刚才考虑不周,恳请娘娘责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风染霜道,“王大人不必自责,你也是为了国家着想。以后议事,还需多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

    “臣遵旨!”王大人躬身领命。

    慕容瑾看着风染霜,眼中满是敬佩:“母后,儿臣明白了。儿臣这就下令,制定西域通商的详细方案,尽快推行。”

    “好。”风染霜点了点头,“此事就交给你了。记住,推行通商政策,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多倾听百姓的意见,及时调整政策,确保通商能够真正惠及百姓,造福国家。”

    “儿臣定当铭记母后的教诲。”慕容瑾躬身说道。

    议事结束后,大臣们纷纷退下。风染霜留在养心殿,与慕容瑾闲聊起来。

    “瑾儿,最近朝堂上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吗?”风染霜问道。

    慕容瑾叹了口气:“母后,其他事情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儿臣觉得,最近朝中的一些宗室子弟,似乎有些不安分。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在京城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影响很不好。”

    风染霜心中了然:“这些宗室子弟,大多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平日里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自然会生出一些事端。你也不必太过纵容他们,该管教的就要管教,该处罚的就要处罚,不能让他们坏了朝堂的风气,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你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那些只是一时糊涂、并无恶意的宗室子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但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作恶多端的宗室子弟,不必客气,该罢黜的就罢黜,该降职的就降职,甚至可以流放边疆,以儆效尤。”

    “儿臣明白。”慕容瑾道,“儿臣会注意的。只是,有些宗室子弟的长辈,在朝中拥有一定的势力,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这个朕知道。”风染霜道,“你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比如,将他们的亲信调离重要岗位,任命一些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员;或者,通过考核的方式,淘汰一些能力不足、品德败坏的宗室子弟。这样既能避免引起大的动荡,又能达到整顿宗室的目的。”

    慕容瑾点了点头:“母后说得对,儿臣这就照办。”

    就在这时,秋枫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皇上,太皇太后娘娘!不好了!江南传来消息,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百姓们死伤惨重!”

    风染霜和慕容瑾心中一震,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风染霜猛地站起身,“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江南向来富庶,卫生条件也不错,怎么会突然爆发瘟疫?”

    秋枫道:“娘娘,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只听江南的使者说,瘟疫是从苏州城开始爆发的,短短几天时间,就蔓延到了周边的几个州县。患者会出现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率很高,百姓们都十分恐慌,纷纷逃离家园。”

    慕容瑾眉头紧锁:“瘟疫蔓延如此之快,情况十分危急。若是不尽快采取措施,恐怕会波及更多的地方,甚至影响到京城的稳定。”

    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在养心殿议事,商议应对江南瘟疫的事情。

    “皇上,江南瘟,症,暴,发,当务之急是派太医前往江南,诊治患者,控制疫情的蔓延。”太医院院判躬身道,“同时,还要派人前往江南,安抚百姓的情绪,避免恐慌。”

    “院判说得对。”慕容瑾道,“朕立刻下令,让太医院挑选一批医术高明的太医,前往江南诊治患者。另外,派户部拨款,为江南的百姓提供粮食和药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皇上,臣认为,仅仅这样还不够。”风染霜开口道,“瘟疫的爆发,往往与环境和卫生有关。我们还要派人前往江南,清理街道,掩埋尸体,改善卫生条件,从根源上控制疫情的蔓延。同时,要加强对往来人员的管控,避免疫情扩散到其他地方。”

    “母后说得对。”慕容瑾道,“儿臣这就下令,让禁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前往江南,协助当地官员清理街道,掩埋尸体,加强管控。另外,传朕的旨意,让江南的官员务必坚守岗位,安抚百姓,不得擅自离岗,否则,严惩不贷!”

    “皇上英明。”大臣们纷纷躬身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慕容瑾按照风染霜的计策,派太医、禁军和官员前往江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疫情。太医们日夜不停地诊治患者,研制药物;禁军们清理街道,掩埋尸体,加强管控;官员们安抚百姓,发放粮食和药品。

    在各方的努力下,江南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患者的数量不再增加,死亡率也有所下降。百姓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开始返回家园,重建家园。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疫情即将结束的时候,江南的使者再次传来消息,说瘟疫出现了变异,患者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死亡率也大幅提高,而且,疫情开始向北方蔓延,已经波及到了中原的几个州县。

    慕容瑾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怒:“怎么会这样?太医们不是已经研制出药物了吗?怎么还会出现变异?”

    太医院院判躬身道:“皇上,这种瘟疫十分罕见,变异速度很快,我们研制的药物,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无法彻底治愈。而且,疫情蔓延的速度太快,我们的药物和人手都严重不足。”

    几位大臣也纷纷面露难色,束手无策。

    风染霜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她心中十分焦急,江南的瘟疫若是不能尽快控制住,不仅会导致大量的百姓死亡,还可能影响到南夏的稳定和发展。

    她思考片刻,缓缓开口:“瑾儿,现在情况十分危急,我们不能再按部就班地采取措施了。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果断、更加有效的措施,才能控制住疫情。”

    “母后,您有什么好办法?”慕容瑾焦急地问道。

    “首先,”风染霜道,“我们要立刻封锁疫情蔓延的地区,禁止人员和物资的进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其次,我们要集中所有的太医和资源,全力研制治疗变异瘟疫的药物。同时,我们要向全国发布告示,招募民间的医术高明者,前往江南协助诊治患者。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京城和其他地区的卫生防护,清理街道,掩埋尸体,发放防疫药物,提高百姓的免疫力。”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我们要安抚好百姓的情绪,避免恐慌。可以通过张贴告示、派遣官员宣讲等方式,让百姓们了解疫情的情况和防疫的知识,让他们知道,朝廷正在全力控制疫情,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慕容瑾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母后说得对!我们就按照您的办法去做!”

    他立刻下令,封锁疫情蔓延的地区,禁止人员和物资的进出;集中所有的太医和资源,全力研制治疗变异瘟疫的药物;向全国发布告示,招募民间的医术高明者;加强对京城和其他地区的卫生防护;安抚百姓的情绪。

    在风染霜的指导下,慕容瑾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全国各地的民间医术高明者纷纷响应朝廷的号召,前往江南协助诊治患者;太医们日夜不停地研制药物,终于在半个月后,研制出了治疗变异瘟疫的特效药;禁军们严格封锁疫情蔓延的地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官员们安抚百姓,发放防疫药物和粮食。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的疫情终于得到了彻底控制,变异瘟疫被成功治愈,疫情也没有再向其他地区蔓延。江南的百姓们纷纷感激朝廷的救助,对慕容瑾和风染霜充满了爱戴和敬仰。

    疫情结束后,慕容瑾下令,对在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的太医、官员、禁军和民间医术高明者进行封赏。同时,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卫生整治运动,改善卫生条件,提高百姓的健康意识,防止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

    风染霜看着江南疫情得到控制,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次江南瘟疫的爆发,是对南夏的一次巨大考验,但南夏在她和慕容瑾的带领下,成功地战胜了这次考验,彰显了南夏的国力和凝聚力。

    然而,风染霜心中也清楚,这次江南瘟疫的爆发,并非偶然。她怀疑,背后可能有其他势力的介入。江南是南夏的富庶之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一旦爆发瘟疫,将会对南夏的经济和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能够从中获益的,只有南夏的敌人。

    她立刻让秋枫,暗中调查江南瘟,症,暴,发的原因,看看是否有其他势力的介入。

    秋枫领命后,立刻派人前往江南,暗中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秋枫终于传来了消息。

    “娘娘,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江南瘟疫的爆发,确实是人为造成的。”秋枫神色凝重地说道,“是北境的一个游牧部落,叫做柔然部落,他们的首领郁久闾,一直对南夏虎视眈眈,想要入侵南夏的领土。这次,他们派人潜入江南,在苏州城的水井和河流中投放了带有瘟疫病毒的物品,导致了瘟疫的爆发。”

    风染霜心中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柔然部落?郁久闾?他们竟然如此卑鄙无耻!竟然用这种手段来对付南夏的百姓!”

    “娘娘,柔然部落近年来势力逐渐壮大,他们联合了北境的几个小部落,想要南下入侵南夏。但他们知道,南夏的秦军战斗力强悍,正面进攻很难取胜,所以才想出了这种卑劣的手段,想要通过瘟疫,削弱南夏的国力,然后趁机入侵。”秋枫道。

    风染霜沉默片刻,缓缓开口:“看来,我们不能再对柔然部落姑息迁就了。他们的野心太大了,若是不及时铲除,将来必定会成为南夏的大患。”

    她立刻让人,将这个消息禀报给慕容瑾。

    慕容瑾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怒:“柔然部落!郁久闾!你们竟然如此大胆!敢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来对付朕的百姓!朕定要率军北上,踏平柔然部落,为江南的百姓报仇!”

    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在太和殿议事,商议出兵北境,攻打柔然部落的事情。

    “皇上,柔然部落联合了北境的几个小部落,势力不容小觑。”兵部尚书王大人道,“北境的秦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长期驻扎在边境,兵力分散,若是贸然出兵,恐怕会遭遇不测。”

    “王大人说得对。”户部尚书张大人也道,“皇上,江南瘟疫刚刚结束,国家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都需要恢复,若是再次发动战争,恐怕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引起百姓的不满。”

    几位大臣纷纷附和,反对出兵北境。

    慕容瑾看着他们,心中十分焦急:“难道朕就眼睁睁地看着柔然部落如此嚣张,看着江南的百姓白白死去吗?朕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朕一定要率军北上,攻打柔然部落,为百姓报仇!”

    风染霜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她心中也十分想立刻出兵北境,攻打柔然部落,为江南的百姓报仇,但她也知道,大臣们说得有道理。出兵北境,风险太大,一旦失败,不仅会损失大量的兵力和财力,还可能导致北境局势失控,甚至影响到南夏的整体稳定。

    她思考片刻,缓缓开口:“瑾儿,大臣们说得有道理。出兵北境,确实不是明智之举。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让南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母后,那江南的百姓就白死了吗?柔然部落就这么算了吗?”慕容瑾焦急地问道。

    “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风染霜道,“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对付柔然部落。比如,我们可以暗中联络北境的其他部落,挑拨他们与柔然部落的关系,让他们自相残杀;同时,我们可以加强北境的防御,提高秦军的战斗力,做好随时应对柔然部落入侵的准备;另外,我们可以派使者前往柔然部落,对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交出郁久闾,赔偿江南百姓的损失。”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我们可以利用江南瘟疫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柔然部落的卑劣行径,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让百姓们支持朝廷对付柔然部落。这样一来,即使我们不出兵,也能让柔然部落陷入困境,不敢轻易入侵南夏。”

    慕容瑾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母后说得对!我们可以双管齐下,既暗中联络北境的其他部落,又对柔然部落施加压力,同时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这样一来,柔然部落肯定会吃不消。”

    “嗯。”风染霜点了点头,“此事就交给你了。你要尽快派人前往北境,暗中联络其他部落,挑拨他们与柔然部落的关系;同时,加强北境的防御,提高秦军的战斗力;另外,派使者前往柔然部落,对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交出郁久闾,赔偿损失。”

    “儿臣遵旨!”慕容瑾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接下来的日子里,慕容瑾按照风染霜的计策,派人前往北境,暗中联络其他部落,挑拨他们与柔然部落的关系。同时,他下令加强北境的防御,增派兵力,提高秦军的战斗力。另外,他还派使者前往柔然部落,对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交出郁久闾,赔偿江南百姓的损失。

    柔然部落的首领郁久闾,得知南夏的使者前来,心中十分害怕。他没想到南夏竟然如此快就查到了瘟疫的真相,而且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付他。他知道,南夏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若是南夏真的出兵攻打柔然部落,柔然部落根本无法抵挡。

    郁久闾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交出郁久闾的亲信,赔偿江南百姓的损失,以此来安抚南夏的情绪,避免南夏出兵攻打柔然部落。

    然而,风染霜和慕容瑾都知道,郁久闾只是暂时妥协,他的野心并没有消失。他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防柔然部落再次发动进攻。

    接下来的几年,南夏的发展越来越好。永熙新政的推行,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西域的通商政策,让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繁荣;北境的防御得到了加强,秦军的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江南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慕容宸也渐渐长大成人,他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心怀天下,深受百姓们的喜爱。慕容瑾看着儿子越来越优秀,心中十分欣慰,便将更多的朝政交给了他处理,自己则安心辅佐儿子,同时照顾风染霜的身体。

    风染霜的身体虽然不如从前,但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她每天都会在宫中散步,看看花草,听听戏曲,或者教导孙子孙女们读书写字。她的生活平静而幸福,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天,风染霜坐在坤宁宫的庭院里,看着满园的秋色,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当年刚入宫时的小心翼翼,想起了与李林甫旧部的周旋,想起了平定李承泽叛乱的惊心动魄,想起了与靖王慕容恒的较量,想起了北境和西境的烽火硝烟,想起了贤妃的背叛,想起了秦将军的牺牲,想起了瑶瑶公主在北境的遭遇,想起了江南的瘟疫……

    那些曾经的伤痛和遗憾,那些曾经的艰难和险阻,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被抚平。她曾经用最后的假洒脱,骗了所有人,除了自己。但现在,她已经不再需要假装。她真正地拥有了幸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她知道,南夏的盛世,来之不易。她和慕容冷越,以及所有南夏的百姓,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这份盛世,也将在慕容瑾和慕容宸的治理下,继续延续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庭院里,温暖而美好。风染霜闭上双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一生,没有白活。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了南夏的江山,守护了自己的家人,也守护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盛世。

    从此,南夏永熙盛世,国泰民安,千秋万代,永续繁华。

    ——

    二十四、永熙盛世的余波与新章

    永熙十二年,春和景明。京城的街道上行人如织,商铺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坤宁宫的庭院里,牡丹开得正盛,姹紫嫣红,争奇斗艳。风染霜坐在廊下的梨花木椅上,手里捧着一盏温热的雨前龙井,看着不远处慕容宸和他的太子妃苏婉卿带着孩子们玩耍,眼中满是慈祥的笑意。

    秋枫站在一旁,为她添了些热水,轻声道:“娘娘,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了,皇上也放心地将大部分朝政交给了他,自己则时常陪着您四处走走,安享天伦之乐。”

    风染霜笑着点头:“是啊,瑾儿也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宸儿这孩子,没让我们失望,不仅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家庭也和睦美满,真是让我欣慰。”

    “娘娘说得是。”秋枫道,“太子妃苏婉卿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将太子府打理得妥妥当当,对您也十分孝顺。小皇子和小公主更是聪慧可爱,深得您的喜爱。”

    正说着,内侍总管李德全匆匆走来,神色恭敬地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和太子殿下在太和殿议事,让老奴来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风染霜心中一动,放下茶杯:“哦?何事如此紧急?”

    “老奴不知,只听皇上说,是关于北境通商的事情,几位大臣意见不一,想请娘娘出面拿个主意。”李德全道。

    风染霜点了点头:“走吧,去看看。”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在秋枫的搀扶下,缓缓向太和殿走去。沿途的宫娥太监纷纷躬身行礼,神色恭敬。如今的风染霜,早已是南夏无人不敬重的太皇太后,她的话,在朝堂上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走进太和殿,只见慕容瑾坐在龙椅上,慕容宸站在他身边,下方站着几位大臣,神色各异。看到风染霜进来,众人纷纷躬身行礼:“参见太皇太后娘娘!”

    “免礼。”风染霜摆了摆手,走到慕容瑾身边的偏椅上坐下,“瑾儿,宸儿,何事让你们如此为难?”

    慕容瑾叹了口气:“母后,是关于北境通商的事情。北境的拓跋部落和其他几个部落,最近派来了使者,想要与我南夏进一步扩大通商范围,不仅要增加货物的种类,还要在北境设立常驻的通商据点。儿臣和宸儿觉得这是好事,既能促进北境的经济发展,又能巩固与北境部落的关系。但几位大臣却有不同意见。”

    他指了指站在最前面的兵部尚书王大人:“王大人认为,北境虽然安定了多年,但周边的游牧部落依然存在,局势复杂。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恐会导致北境的防御松懈,容易让外敌有机可乘。而且,北境的通商据点一旦设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和防御,会增加国家的负担。”

    王大人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太子殿下,臣以为,北境的通商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再扩大范围,设立常驻据点,并不会给国家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反而会带来诸多风险。游牧部落向来反复无常,若是他们利用通商据点打探我南夏的虚实,或者与其他敌对势力勾结,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北境的气候恶劣,物资匮乏,维持通商据点的运营成本高昂,得不偿失。”

    风染霜看向另一边的户部尚书张大人:“张大人有何看法?”

    张大人上前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太子殿下,臣与王大人的看法不同。臣认为,扩大北境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是利大于弊。北境的游牧部落虽然存在,但经过这些年的交往,他们与我南夏的关系已经越来越亲密,不太可能轻易与我南夏为敌。而且,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据点,能够让我南夏的商品更方便地进入北境,同时也能让北境的特产更便捷地运往中原,这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王大人担心的防御问题和运营成本问题,臣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我们可以在通商据点配备足够的禁军,加强防御;同时,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让通商据点实现自给自足,甚至为国家创造收益。另外,设立常驻通商据点,还能增进我南夏与北境部落的文化交流,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南夏的制度和文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北境的安定。”

    “臣附议张大人的看法!”礼部尚书李大人也上前说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太子殿下,北境是我南夏的重要屏障,与北境部落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而且,这也能彰显我南夏的盛世气象,让周边的国家和部落都感受到我南夏的强大和友善。”

    几位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慕容瑾和慕容宸看着他们,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风染霜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诸位爱卿,你们的意见都有道理。但朕认为,扩大北境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势在必行。”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首先,”风染霜道,“北境的安定,是南夏发展的基础。与北境部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能让我们避免北境的战乱,还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能够让两国的利益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巩固北境的安定。其次,我南夏如今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根本不必担心北境部落的背叛。我们可以在通商据点配备足够的兵力,加强防御,同时,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防止外敌利用通商据点进行破坏活动。”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王大人担心的运营成本问题,朕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国家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通商据点能够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税收和经济收益,还能促进北境的开发和发展。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让民间的商户参与到通商据点的运营中来,减轻国家的负担。另外,设立常驻通商据点,还能为我南夏培养一批熟悉北境情况的人才,为日后北境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风染霜的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在场的大臣们都心服口服。王大人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英明,臣刚才考虑不周,恳请娘娘责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风染霜道,“王大人不必自责,你也是为了国家着想。以后议事,还需多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

    “臣遵旨!”王大人躬身领命。

    慕容瑾看着风染霜,眼中满是敬佩:“母后,儿臣明白了。儿臣这就下令,制定扩大北境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的详细方案,尽快推行。”

    “好。”风染霜点了点头,“此事就交给你和宸儿了。记住,推行政策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多倾听北境部落和民间商户的意见,及时调整政策,确保通商据点能够顺利运营,真正惠及两国百姓。”

    “儿臣定当铭记母后的教诲。”慕容瑾和慕容宸同时躬身说道。

    议事结束后,大臣们纷纷退下。风染霜留在太和殿,与慕容瑾和慕容宸闲聊起来。

    “瑾儿,宸儿,最近朝堂上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吗?”风染霜问道。

    慕容宸上前一步,躬身道:“祖母,其他事情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孙儿觉得,最近朝中的一些官员,似乎有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满足于当前的盛世局面,对新政的进一步推行不够积极,甚至有些抵触。”

    风染霜心中了然:“这些官员,大多是在太平盛世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战乱和动荡,自然缺乏进取,精神。你们也不必太过强求,该考核的就要考核,该奖惩的就要奖惩。对于那些勤奋能干、积极推行新政的官员,要予以提拔和奖励;对于那些安于现状、阻碍新政推行的官员,要予以降职和处罚,甚至可以罢黜,以儆效尤。”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你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考核官员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他们的实际政绩和百姓的口碑。奖惩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人。这样才能让官员们心服口服,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你们可以多提拔一些有能力、有魄力的年轻官员,为官场注入新鲜血液,让朝堂保持活力。”

    “孙儿明白。”慕容宸躬身道,“孙儿会注意的。只是,有些官员的资历深厚,根基稳固,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这个朕知道。”风染霜道,“你们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整顿官场风气。比如,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和懈怠懒散的行为;通过举办科举考试,选拔更多有才华的年轻官员,充实到各个岗位。这样既能避免引起大的动荡,又能达到整顿官场的目的。”

    慕容瑾点了点头:“母后说得对,我们这就照办。”

    就在这时,秋枫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皇上,太子殿下,太皇太后娘娘!不好了!西境传来消息,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许多房屋倒塌,百姓们死伤惨重!”

    风染霜和慕容瑾、慕容宸心中一震,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风染霜猛地站起身,“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西境的地质一向稳定,怎么会突然发生强烈的地震?”

    秋枫道:“娘娘,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只听西境的使者说,地震是在昨夜发生的,震级很高,西境的几个州县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房屋倒塌,道路被毁,通讯中断,百姓们伤亡惨重,处境十分艰难。”

    慕容瑾眉头紧锁:“地震灾情如此严重,情况十分危急。若是不尽快采取措施,恐怕会有更多的百姓遭殃,甚至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在太和殿议事,商议应对西境地震灾情的事情。

    “皇上,西境地震灾情爆发,当务之急是派救援人员前往西境,搜救被困百姓,治疗受伤人员。”兵部尚书王大人躬身道,“同时,还要派官员前往西境,安抚百姓的情绪,避免恐慌。”

    “王大人说得对。”慕容瑾道,“朕立刻下令,让禁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前往西境进行救援;让太医院挑选一批医术高明的太医,前往西境诊治受伤百姓;派户部拨款,为西境的百姓提供粮食、药品和帐篷等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皇上,臣认为,仅仅这样还不够。”风染霜开口道,“地震过后,很容易引发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我们还要派人前往西境,清理废墟,掩埋尸体,改善卫生条件,防止瘟疫的爆发;同时,要组织百姓们开展自救,重建家园。另外,要加强对西境的交通和通讯抢修,确保救援物资能够及时运送到灾区,确保灾情能够及时上报。”

    “祖母说得对。”慕容宸道,“孙儿这就下令,让西境的地方官员组织百姓们开展自救,清理废墟,掩埋尸体;派工部的官员前往西境,抢修道路和通讯设施;加强对西境的卫生防护,发放防疫药物,防止瘟疫的爆发。”

    “皇上,太子殿下英明。”大臣们纷纷躬身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慕容瑾和慕容宸按照风染霜的计策,派救援人员、太医、官员和禁军前往西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地震灾情。救援人员日夜不停地搜救被困百姓,治疗受伤人员;官员们安抚百姓,发放粮食、药品和帐篷等物资;禁军们清理废墟,掩埋尸体,加强治安管控;工部的官员们抢修道路和通讯设施。

    在各方的努力下,西境的地震灾情逐渐得到了控制,被困百姓被成功救出,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治疗,百姓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道路和通讯设施也得到了初步抢修,救援物资能够顺利运送到灾区。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灾情即将得到缓解的时候,西境的使者再次传来消息,说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洪水,许多刚刚转移的百姓再次陷入困境,而且,由于卫生条件恶劣,已经有部分地区出现了瘟疫的苗头。

    慕容瑾和慕容宸得知消息后,心中十分焦急。

    “怎么会这样?”慕容宸眉头紧锁,“我们已经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怎么还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水?还出现了瘟疫的苗头?”

    太医院院判躬身道:“太子殿下,西境的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地震过后,山体的稳定性下降,再加上近期的降雨,很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水。而且,地震过后,废墟遍地,尸体掩埋不及时,卫生条件恶劣,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引发瘟疫。”

    几位大臣也纷纷面露难色,束手无策。

    风染霜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她心中十分焦急,西境的灾情若是不能尽快得到控制,不仅会导致大量的百姓死亡,还可能影响到南夏的稳定和发展。

    她思考片刻,缓缓开口:“瑾儿,宸儿,现在情况十分危急,我们不能再按部就班地采取措施了。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果断、更加有效的措施,才能控制住灾情。”

    “母后,您有什么好办法?”慕容瑾焦急地问道。

    “首先,”风染霜道,“我们要立刻组织更多的救援人员和物资前往西境,重点救援被山体滑坡和洪水围困的百姓。同时,要加强对山体滑坡和洪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百姓,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其次,我们要集中所有的太医和资源,全力防治瘟疫,在灾区广泛发放防疫药物,加强卫生消毒,掩埋尸体,改善卫生条件。另外,我们要加强对西境的统一指挥,让救援人员、官员和禁军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提高救援效率。”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我们要安抚好百姓的情绪,让他们相信朝廷有能力控制住灾情,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可以通过张贴告示、派遣官员宣讲等方式,让百姓们了解灾情的情况和救援的进展,激发百姓们的自救意识和爱国热情,让他们与朝廷齐心协力,共同战胜灾情。”

    慕容瑾和慕容宸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母后说得对!我们就按照您的办法去做!”

    他们立刻下令,抽调更多的禁军、救援人员和太医前往西境;加强对山体滑坡和洪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百姓;集中所有的资源,全力防治瘟疫;加强对西境的统一指挥,提高救援效率;安抚百姓的情绪,激发他们的自救意识和爱国热情。

    在风染霜的指导下,慕容瑾和慕容宸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更多的救援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境,被山体滑坡和洪水围困的百姓被成功救出;太医们日夜不停地防治瘟疫,发放防疫药物,加强卫生消毒,瘟疫的苗头得到了及时控制;救援人员、官员和禁军协同作战,救援效率大大提高;百姓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积极参与到自救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中。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境的地震灾情终于得到了彻底控制,山体滑坡和洪水被成功治理,瘟疫也没有大规模爆发。西境的百姓们纷纷感激朝廷的救助,对慕容瑾、慕容宸和风染霜充满了爱戴和敬仰。

    灾情结束后,慕容瑾和慕容宸下令,对在抗击地震灾情中表现突出的救援人员、太医、官员、禁军和百姓进行封赏。同时,他们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对地震、山体滑坡、洪水等地质灾害的防范,提高百姓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风染霜看着西境灾情得到控制,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次西境地震灾情的爆发,是对南夏的又一次巨大考验,但南夏在她、慕容瑾和慕容宸的带领下,成功地战胜了这次考验,彰显了南夏的国力、凝聚力和抗灾能力。

    然而,风染霜心中也清楚,这次西境地震灾情的爆发,虽然是自然灾害,但也暴露了南夏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方面的一些不足。她必须提醒慕容瑾和慕容宸,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防患于未然。

    接下来的几年,南夏的发展越来越好。永熙新政的进一步推行,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北境的通商范围不断扩大,常驻通商据点顺利运营,促进了北境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西境的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西域的通商政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繁荣。

    慕容宸的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小皇子慕容曜聪慧过人,心怀天下,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小公主慕容玥温柔善良,知书达理,是众人眼中的掌上明珠。风染霜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健康成长,心中满是幸福。

    这天,风染霜坐在坤宁宫的庭院里,看着满园的春色,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当年刚入宫时的小心翼翼,想起了与李林甫旧部的周旋,想起了平定李承泽叛乱的惊心动魄,想起了与靖王慕容恒的较量,想起了北境和西境的烽火硝烟,想起了贤妃的背叛,想起了秦将军的牺牲,想起了瑶瑶公主在北境的遭遇,想起了江南的瘟疫,想起了京城的食物中毒事件,想起了西境的地震灾情……

    那些曾经的伤痛和遗憾,那些曾经的艰难和险阻,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被抚平。她曾经用最后的假洒脱,骗了所有人,除了自己。但现在,她已经不再需要假装。她真正地拥有了幸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她知道,南夏的盛世,来之不易。她和慕容冷越,以及所有南夏的百姓,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这份盛世,也将在慕容瑾、慕容宸以及他们的后代的治理下,继续延续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庭院里,温暖而美好。风染霜闭上双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一生,没有白活。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了南夏的江山,守护了自己的家人,也守护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盛世。

    从此,南夏永熙盛世,国泰民安,千秋万代,永续繁华。

    ——

    二十五、永熙盛世的传承与荣光

    永熙十五年,京城的冬雪来得格外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覆盖了整个京城,银装素裹,美不胜收。坤宁宫的庭院里,梅花在雪中傲然绽放,暗香浮动。风染霜坐在暖阁里的软榻上,披着一件厚厚的狐裘披风,手里捧着一盏温热的姜茶,看着窗外的雪景,眼中满是平静的笑意。

    秋枫站在一旁,为她添了些热水,轻声道:“娘娘,今年的雪下得可真大,整个京城都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带着小皇子和小公主来给您请安了。”

    风染霜笑着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慕容宸和苏婉卿带着慕容曜和慕容玥走了进来。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可爱的虎头帽,蹦蹦跳跳地跑到风染霜面前,甜甜地喊道:“祖母!”

    风染霜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眼中满是慈祥:“曜儿,玥儿,快过来让祖母看看,又长高了不少。”

    慕容曜和慕容玥乖巧地依偎在风染霜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最近发生的趣事。慕容宸和苏婉卿则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祖母,孙儿最近在国子监学习了《论语》,夫子夸孙儿学得好呢。”慕容曜仰着小脸,骄傲地说道。

    风染霜笑着点头:“曜儿真厉害。《论语》是圣人之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担当的人。”

    “孙儿知道了,祖母。”慕容曜重重地点了点头。

    慕容玥拉了拉风染霜的衣袖,轻声道:“祖母,玥儿最近学会了画梅花,等雪停了,玥儿画给您看好不好?”

    风染霜笑着说道:“好啊,玥儿真乖。画梅花要画出它的傲骨和坚韧,就像你一样,温柔中带着坚强。”

    就在这时,内侍总管李德全匆匆走来,神色恭敬地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在养心殿议事,让老奴来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风染霜心中一动,放下姜茶:“哦?何事如此紧急?”

    “老奴不知,只听皇上说,是关于传承的事情,想请娘娘出面拿个主意。”李德全道。

    风染霜点了点头:“走吧,去看看。”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在秋枫的搀扶下,缓缓向养心殿走去。慕容宸和苏婉卿也跟着一起前往。

    走进养心殿,只见慕容瑾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下方站着几位大臣,神色各异。看到风染霜进来,众人纷纷躬身行礼:“参见太皇太后娘娘!”

    “免礼。”风染霜摆了摆手,走到慕容瑾身边的偏椅上坐下,“瑾儿,何事让你如此为难?”

    慕容瑾叹了口气:“母后,是关于皇位传承的事情。如今朕已经年过半百,身体也大不如前,想要禅位于宸儿,让他正式登基称帝。但几位大臣却有不同意见。”

    他指了指站在最前面的太傅李大人:“李大人认为,宸儿虽然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年纪尚轻,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若是现在禅位,恐会引起朝堂的动荡。而且,朕的身体虽然不如从前,但还能处理一些政务,不如再辅佐宸儿几年,等他更加成熟后,再禅位也不迟。”

    李大人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臣以为,皇位传承是国家大事,不可操之过急。太子殿下虽然聪慧能干,但毕竟年轻,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政治问题时,可能还会有些欠缺。皇上经验丰富,威望崇高,若是能够再辅佐太子殿下几年,不仅能让太子殿下积累更多的经验,还能稳定朝堂的局势,确保皇位传承的顺利进行。”

    风染霜看向另一边的丞相王大人:“王大人有何看法?”

    王大人上前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臣与李大人的看法不同。臣认为,太子殿下如今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了。这些年来,太子殿下处理政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