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 第212章 泰山封禅?!

第212章 泰山封禅?!

    一连数日,献俘大典带来的影响,让长安颇为不平静。

    百姓们昂首挺胸,一个个恨不得在外国商人面前,吹嘘大唐的强大。

    而一众在大唐的外国使节们,则是纷纷将此事写信,送回自己的国家。

    大唐军事越发强势,势必将会影响天下诸国之间的格局。

    ......................

    而此时,太极殿内。

    气氛较为热烈。

    “陛下!天佑大唐,洪福齐天!皇太孙殿下神威盖世,生擒松赞干布,一举荡平吐蕃,使我大唐西南永固。”

    “卫国公李靖老成谋国,生擒夷男,扫灭薛延陀,北疆自此安宁。”

    “此乃亘古未有之武功,陛下文治武功,彪炳千秋!”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深深拜下,朗声道:“臣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祥瑞频现。”

    “天意昭昭,陛下之德泽已臻至盛。”

    “天下承平,四夷宾服,正合古之圣王‘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之时!”

    “臣房玄龄,恳请陛下,为天下苍生计,为社稷万世计,东巡泰山,行封禅大礼!以彰陛下之圣德,以显大唐之国威!”

    房玄龄的话音刚落,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朝堂的气氛。

    “臣附议!”尚书右仆射高士廉紧随其后,“陛下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贞观之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乃文治之极。”

    “今又有皇太孙殿下与卫国公并力,扫灭吐蕃、薛延陀两大强敌,开疆拓土,武功之盛,直追三代。”

    “如此文治武功,旷古烁今!”

    “若不封禅泰山,告祭天地,何以酬陛下之功?”

    “何以慰万民之心?”

    “臣高士廉,恳请陛下封禅泰山!”

    其余等臣也是纷纷附和。

    “臣附议!”

    “陛下封禅泰山,正其时也!”

    “请陛下应天顺人,登坛封禅!”

    “......”

    几乎所有的文武重臣,包括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李勣等,纷纷出列,躬身行礼。

    “陛下功盖三皇,德超五帝!请封禅泰山!”

    “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请陛下封禅!”

    “盛世之典,万民之愿!请陛下勿辞!”

    殿内一片喧嚣,众人脸上都带着激动。

    毕竟,吐蕃、薛延陀的覆灭,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理震撼。

    他们都真切感受到,大唐的国势确实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巅峰。

    封禅泰山,在他们看来,也是时候了。

    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黑压压一片的群臣。

    他自己心里也是颇为激动。

    开疆拓土,扫灭高句丽、薛延陀、吐蕃,确实是他帝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封禅泰山,这个象征帝王最高成就的盛典,对他而言,也是合乎礼法。

    其实,在此之前,他有过两次想要封禅泰山。

    一次是贞观五年,大唐平定东突厥,休养生息初见成效,国力逐步恢复,群臣奏请封禅泰山。

    不过魏征认为封禅需征调大量人力、物力,会加重百姓负担,所以极力反对。

    他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于是没有封禅泰山。

    第二次,则是贞观十五年,大唐已灭亡东突厥、征服高昌,西域诸国臣服,国内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这次魏征没有反对,他也觉得到时机了。

    结果薛延陀可汗夷男率军南侵突厥,大唐需集中兵力应对边境危机,封禅被迫暂停。

    而今日,大唐灭了高句丽、吐蕃、薛延陀,将广袤的国土纳入大唐版图,四方蛮夷臣服,武功已达到巅峰。

    对他来说,也的确是到了封禅的时候。

    想到此,李世民心里有些激动。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御阶旁侍立的小小身影上。

    李易身着一身合体的蟒袍,小脸上满是平静。

    李世民心里有些感慨。

    若非大孙,高句丽、吐蕃不会那么容易灭掉,而薛延陀也是在吐蕃被灭后,孤立无援,也有大孙的功劳。

    他心里顿时升起骄傲与自豪。

    或许,应该把大孙带过去,和他一起参与泰山封禅!

    李世民心里闪过诸多念头,旋即清了清嗓子,威严的声音响起。

    “众卿之意,朕已知晓。”

    “贞观五年,魏玄成力谏,言天下初定,民生未复,朕纳其言,罢封禅。”

    “贞观十五年,夷男犯边,烽烟骤起,朕亦不得不搁置此念。彼时心中虽有憾,然为社稷计,为苍生计,不敢轻动。”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皇帝威严的声音回荡。

    群臣屏息凝神。

    李世民继续道。

    “如今,高句丽逆贼授首。”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我大唐皇太孙生擒。”

    “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夷男,亦成我阶下之囚。”

    “四方胡虏,闻我天兵而胆裂。”

    “西域诸邦,望我龙纛而俯首!”

    “天佑大唐,亦是众卿家与将士用命之功。”

    “朕当封禅泰山,以告上天!”

    殿内顿时嗡的一声。

    众臣纷纷激动起来。

    “陛下圣明!”房玄龄再次拜倒,“陛下功盖寰宇,德被苍生,封禅泰山,正当其时!”

    “正是彰显天命,固我社稷之盛举!”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

    一边的李易也是眨了眨眸子,嘀咕起来。

    还好这个时候的泰山封禅没有被某个真宗玷污。

    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要是皇爷爷知道彰显帝王最高成就的大典,后世被皇帝们避之不及,也不知道是什么表情。

    .................

    泰山封禅不是一件小事。

    从出发到返回,怎么也得两三个月。

    而李世民已经决定带着李易前往泰山。

    所以监国的职责,只能落在了太子李承乾身上。

    东宫。

    李承乾面色复杂。

    苏氏劝慰道。

    “父皇将监国的重责,放在太子肩上,乃是对太子的信任。”

    李承乾一脸便秘。

    好家伙,爷孙俩都去泰山封禅了,没人监国,这才把他想起来,让他这个太子监国。

    问题是,这监国哪里比得上跟皇帝一起去泰山封禅?

    这可是天大的荣誉!

    父皇居然不要他这个太子跟着去,而是让自家那个好大儿跟着。

    他这个当爹的,连儿子的毛都比不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