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活死人王朝 > 第431章 征煤之师

第431章 征煤之师

    抚远县,北坊内。

    宋平番低声道,“此间,应是有位刘捕头,我们可以先去寻他。”

    “应该能知道些消息。”

    总比他们几人好似无头苍蝇般乱找一通,要好上许多。

    北坊内尸鬼众多,远非东市可比。

    这里,可没有另一具甲尸,日日上演那所谓‘天王下凡’的戏码。

    其余三位老卒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好。”

    人数还是太少,他们不可能如同在东市那般横冲直撞的开辟道路。

    宋安打量一番四周,问询道,“该往哪边去找?”

    四人之间,隐以宋安为首。

    宋平番架梯登高,倚墙小心探望。

    ‘咚......’

    待他跃下木梯,抬手指向西北方向道,“刘府应是在坊间西北。”

    北坊刘氏累世为吏,如今更是一门两捕头,也算是坊间显赫之家。

    所以,捕头刘济的家宅应该是不难找到。

    “好,”宋安点头,随即看向周颂昌,便是那周氏硕果仅存的老仆,“颂昌老弟,意下如何?”

    “哎——”

    周颂昌叹了口气,无奈道,“还能如何,听你们的便是。”

    “进了此间坊市,终究还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为探主家生死,先寻找幸存者打探消息,这在他看来,也是应该的。

    宋安点头,“那便走吧,上墙!”

    “平番,卸甲。”

    院墙屋檐之间搭放的木板,肯定是承不住一名全副武装的甲士。

    他们倒也有办法,那便是将甲分散到每个人的身上,尽量削减重量。

    至于弃甲,不可能!

    宋平番,四人之间唯一全副披挂甲胄的壮卒,亦是他们之间战力最强者。

    自毁长城的事情,不能干。

    这副甲,更承载着另外三名老卒的厚望。

    一人着肩甲,一人着胫甲,另一人着裙甲。

    宋平番身上还剩了个胸甲,身上陡然就轻快了许多。

    宋安在屋檐之间找了条看得见的‘天桥’,朝身后三人招呼道,“走,跟上。”

    不借助这些巧工,他们怕是去不到刘府。

    ......

    一支马步军为了避开东面围城之尸,他们自沈阳府西门绕出,兜兜转转,向东直扑抚顺卫所辖地。

    此军所打旗号纷杂不一,显然是来源驳杂,左拼右凑出来的。

    领兵者,是沈阳中卫百户李昔年。

    监军,乃太守府佐臣郭汝诚,随队参赞军事。

    另有武官家丁五十余骑,太守标营亲兵骑卒百人。

    外加军户步卒数百。

    这一军合计,约有五百人。

    他们的目标......直扑抚顺煤场。

    方圆百里之内,唯一的一处露天优质煤场。

    行军半途,营盘扎于丘上宿夜,占尽地利,虽丘上乏水。

    但也足可为一时之选。

    军帐内,郭汝诚与李昔年相对而坐,只他们二人在此间密谈。

    “李百户,多亏了你的人,才能在城中顺利烧起这么恰逢其时的一把火。”

    李昔年垂眸,“郭参军谬赞,都是仰赖您的神机妙算。”

    “若非您事先找到那些商贾大户囤积之所,在下也是有心无力。”

    这下子,沈阳府内真的就只剩下官库中那少得可怜的存炭。

    这点儿积存,莫说过冬取暖,怕是连供应沈阳府全城烧火做饭都不够。

    没办法,这下子大半数人都坐不住了。

    尤其是那些失了存蓄的城中大户,方寸大乱。

    沈阳府守军不得不上下达成一致。

    才拼凑出了这么一支......征煤之师。

    今岁寒冬,沈阳府满城上下,生死彻底系于此军一身。

    马军百五十骑,步军三百余。

    不是不能更多,只是没有意义。

    沈阳府本身仍需坚守,若是抽调出更多精锐,只会令眼下勉力支撑的城防体系崩解。

    届时,一样是个‘死’字。

    郭汝诚继续道,“李百户,丑话我可说在前面。”

    “为尽快运回足用煤炭,你的所有决定我自会全力支持。”

    “但......若你想趁势出城私逃,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李昔年身边只有亲兵九人,他对这支马步军的调度指挥,全靠有着代表太守张辅成意志的参军郭汝诚为之背书。

    以及,随队的百名太守标营亲兵骑卒,为之站台。

    这般看来,这支马步军实际还是掌控在参军郭汝诚手中才对。

    百户李昔年作为主将,只是被推选到台面上的那个角色罢了。

    他的作用,是弥补郭汝诚未经军事的经验缺漏。

    如此,依旧是合则两利。

    双方对此安排,也都还算满意。

    李昔年抬眸看着面前这位献出‘绝户计’的谋士,坦然道,“那是自然,不劳郭参军挂念。”

    “我之家眷尚在城中等候,绝无弃逃之理。”

    郭汝诚微微颔首,选择点到即止。

    如果可以,他还是希望能够和这位‘识趣’的李氏百户继续通力协作,好好地促成此事。

    “甚好,”郭汝诚继续道,“此事罢了,明公自会寻机抬举你为沈阳中卫试千户之职。”

    “至于沈阳守备一职,还得看李百户的表现好坏。”

    他的言辞间,充满了暗示之意。

    一般情况下,沈阳守备与沈阳中卫千户所千户,二职皆由同一人担任。

    在沈阳府内,后者更多的还是虚衔,前者才象征了把持沈阳府守备调度的真正实权。

    李昔年啜饮杯中温水,轻声应道,“在下自然明白。”

    “郭参军,一切都还在当日凉亭相约的计划之内,不是吗?”

    “如此,”郭汝诚揖了一礼,随即起身,“在下便先告辞了,李百户也早些歇息。”

    他掀起帐帘,又回首道,“一城之生死,尽在你我之手,万不可懈怠。”

    毕竟,留给他们的时间,是真的不多。

    路上每多耽搁一日,这初雪骤然而降的可能性便要大上一分。

    莫看这支马步军只有‘区区’五百人,随军牲畜却足有四百头之多。

    除却战马两百余匹,另有一百多头牛、驴、驽马等牲畜伴行于步队左右。

    一切皆是为了最大程度上,补足这支队伍的运力。

    也是仰赖于此,这支马步军的行进速度才能如此之快。

    只两日,便可踏入抚顺卫辖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