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 第0026章菊花与刀

第0026章菊花与刀

    1953年深秋的台北,暑气渐消,街头巷尾飘起淡淡的菊香。每年此时,士林官邸都要举办盛大的“秋菊展”,达官贵人们衣香鬓影,品菊赏月,一派太平景象。林默涵却知道,这浮华背后,藏着最锋利的刀。

    他此刻正站在“清心茶行”的后院,用一把小镊子,从一朵墨菊的花蕊里,取出一粒比米粒还小的微缩胶卷。这是“青松”昨夜冒险送来的,上面记录着“台风计划”最新调整的登陆时间——11月15日,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十天。

    “时间不多了。”竹先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张《中央日报》,头版赫然印着“秋菊展今日开幕,总裁亲临剪彩”的标题。

    林默涵将胶卷放进随身携带的铜质怀表里,合上表盖:“魏正宏受伤后性情大变,这几天抓了三十多个‘匪谍’,其中多半是无辜的商人。”

    “他是在虚张声势。”竹先生冷笑一声,指着报纸角落的一条小新闻,“你看这个——‘军情局采购西洋参十斤,枸杞八斤,送至士林官邸’。”

    林默涵接过报纸,目光一凝。军情局采购药材送到士林官邸并不稀奇,但魏正宏从不碰补品,他失眠靠的是进口的“佛罗拿”安眠药。除非……这药材是送给别人的。

    “‘影子’传来消息,”竹先生压低声音,“魏正宏的顶头上司,保密局少将副局长徐恩曾,下周要来台北视察。蒋总裁要在菊展上设宴招待他。”

    林默涵立刻明白了竹先生的暗示。徐恩曾是军统元老,此人生性多疑,最忌讳手下阳奉阴违。如果能在他面前揭露魏正宏滥用私刑、滥捕无辜的行径……

    “风险太大。”林默涵摇了摇头,“徐恩曾再怎么猜忌,魏正宏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贸然告状,只会打草惊蛇。”

    竹先生却神秘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烫金的请柬:“可如果,我们不是告状,而是送一份‘大礼’呢?”

    请柬是士林官邸的菊展邀请函,署名是“蒋经国”。林默涵记得,竹先生的表兄是国防部的参议,曾帮蒋经国筹备过青年军,或许因此得了这张请柬。

    “菊展当晚,所有军政要员都会到场。”竹先生的眼里闪着锐利的光,“魏正宏为了表现,一定会亲自带队安保。而他的办公室,就在这时,会成为一个‘空巢’。”

    林默涵的心跳陡然加快。他明白了竹先生的计划——调虎离山,趁魏正宏不在,潜入军情局本部,盗取“台风计划”的原始文件。

    “可他的保险柜密码,我们并不知道。”林默涵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竹先生指了指那朵墨菊:“这就是我们的‘钥匙’。”

    原来,魏正宏的保险柜密码,是他亡妻的生日。而他的亡妻,正是士林官邸菊展的常客,尤其钟爱一种名为“墨麒麟”的名菊。每年菊展,她都会亲自为“墨麒麟”题诗一首,这些诗被印在菊展的纪念册上,流传甚广。

    “只要找到他亡妻题写的‘墨麒麟’诗,就能推断出她的生日。”竹先生说,“而纪念册,就在士林官邸的菊展现场。”

    林默涵看着那朵墨菊,忽然觉得,这场看似风雅的菊展,竟成了决定无数人生死的棋局。他拿起请柬,指尖抚过“蒋经国”三个字,沉声道:“我需要一个身份。”

    “你将是‘陈文彬’,竹先生的远房表亲,一位从菲律宾归来的华侨富商。”竹先生递给他一个皮夹,“这里有你的护照、商会证明,还有……一张与蒋经国在马尼拉的合影。”

    林默涵翻开皮夹,照片上,他与蒋经国站在马尼拉的椰子树下,笑容可掬,仿佛真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他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组织动用了最高级别的伪造技术。

    “记住,”竹先生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菊展的安保由宪兵和军情局联合负责,进门要搜身。你不能带任何武器,也不能带任何显眼的工具。”

    林默涵点了点头,将怀表放进贴身的口袋。那里,除了微缩胶卷,还有一张女儿的照片。他摸了摸照片上女儿的脸,仿佛能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

    菊展当天,士林官邸张灯结彩,宛如白昼。

    林默涵穿着一身笔挺的黑色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一把折扇,站在官邸门口的车队旁。他看着一辆辆黑色的轿车驶入大门,车门打开,走下来的都是平日里只在报纸上见过的大人物——“国防部长”俞大维、“参谋总长”周至柔、“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

    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宪兵拦住他,要求检查请柬和身份证明。

    “陈文彬先生?”宪兵核对着名单,“请出示您的证件。”

    林默涵微笑着递上皮夹。宪兵仔细检查了他的护照和请柬,又看了看他与蒋经国的合影,态度立刻恭敬起来:“陈先生,请进。您的车可以开进去。”

    林默涵坐回车里,缓缓驶入官邸。穿过几道岗哨后,他将车停在停车场,步行前往菊展的主会场——中山堂。

    中山堂外,菊花摆成了巨大的“寿”字图案,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菊香。林默涵混在宾客中,假装欣赏菊花,实则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注意到,军情局的特务们穿着便衣,分散在各个角落,手里拿着对讲机,眼神锐利如鹰。

    “陈先生,好久不见。”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默涵转身,看到一个身穿旗袍的中年女人,手里拿着一本菊展纪念册,笑容温婉。她是“夫人之外交”的核心人物之一,宋美龄的干女儿,林双惠。

    “林女士,”林默涵微微欠身,“您的气色比去年更好了。”

    “陈先生还是这么会说话。”林双惠笑着翻开纪念册,“今年的‘墨麒麟’,是魏处长特意从日本空运来的。您看,这是魏夫人去年题的诗。”

    林默涵接过纪念册,目光落在那首题为《墨麒麟》的七绝上:

    “墨云压城香暗生,

    铁甲虬枝傲霜清。

    莫道此花无颜色,

    一片冰心照玉京。”

    诗的落款,是“壬午年菊月,素云题于士林”。

    他的心跳陡然加快。壬午年,正是1942年。而“菊月”,是农历九月。他迅速在脑海中计算着——魏正宏的亡妻,名叫赵素云,1920年生人,1942年时22岁。如果她的生日在农历九月,那么公历的日期,应该是10月15日到11月13日之间。

    “陈先生对诗词也有研究?”林双惠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默涵笑着合上纪念册:“略懂皮毛。这首诗写得真好,‘一片冰心照玉京’,让人想起陆放翁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陈先生真是知音。”林双惠感慨道,“可惜魏夫人红颜薄命,不然今年的菊展,她又该题诗了。”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骚动。人群纷纷让开一条路,只见魏正宏穿着一身笔挺的军便服,陪着一个身穿长衫的男人走了过来。那男人五十岁左右,面容清瘦,眼神锐利,正是从南京来的徐恩曾。

    林默涵立刻低下头,假装欣赏一盆“绿云”菊花。他能感觉到,魏正宏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周围的宾客。这个阴鸷的特务头子,即使在这样的场合,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魏处长,今年的安保工作,做得不错。”徐恩曾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徐副局长过奖了。”魏正宏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谄媚,“都是总裁和经国先生栽培得好。”

    徐恩曾“嗯”了一声,目光落在那盆“墨麒麟”上:“这花,是赵小姐生前最喜欢的吧?”

    魏正宏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是……是的。我每年都会从日本空运一盆来。”

    徐恩曾没有再说话,只是盯着那盆墨菊,眼神复杂。林默涵注意到,魏正宏的手,紧紧攥成了拳头,指节发白。

    就在这时,一个侍者端着托盘从林默涵身边走过,托盘上放着几杯红酒。林默涵故意撞了一下侍者,一杯红酒洒在了他的中山装上。

    “对不起,先生!”侍者慌忙道歉。

    林默涵皱着眉头,接过侍者递来的手帕,擦了擦衣服上的酒渍:“没关系,是我没注意。”

    他借着擦衣服的动作,眼角的余光瞥见,魏正宏的目光被这边的动静吸引过来。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林默涵立刻露出一个抱歉的笑容,微微点头致意。

    魏正宏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没有认出他,便转过头,继续陪着徐恩曾往前走。

    林默涵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刚才的冒险是值得的——他需要确认,魏正宏是否真的不认识“陈文彬”。

    接下来,他需要找到一个机会,溜出菊展现场,前往军情局本部。

    他看了看手表,晚上八点。菊展的重头戏——蒋总裁的祝酒词,将在八点半开始。在此之前,他必须行动。

    他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从口袋里掏出怀表,打开表盖。微缩胶卷静静地躺在表盘后面,像一颗等待引爆的炸弹。他用镊子取出胶卷,放进嘴里,嚼碎咽下。然后,他将怀表重新放回口袋,整理了一下衣服,朝着中山堂的后门走去。

    后门有两名宪兵把守,但林默涵注意到,其中一名宪兵正靠在墙边抽烟,另一名则在和一个侍者聊天。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门口,对宪兵说:“抱歉,我想去一下洗手间。”

    宪兵看了看他,指了指左边:“顺着走廊走到头,右转就是。”

    林默涵道了声谢,顺着走廊走去。走到拐角处,他忽然停下脚步,捂着肚子,做出一副痛苦的样子。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药瓶,倒出一粒药丸,放进嘴里,然后靠在墙上,大口喘着气。

    这是竹先生给他的“特效药”,实际上是一种能让人暂时面色苍白、冷汗直冒的镇静剂。药效只能持续十分钟,但他需要的就是这十分钟。

    他等了几秒,听到走廊那头传来脚步声。一个侍者端着托盘走过来,看到他,关切地问:“先生,您怎么了?”

    林默涵虚弱地摆了摆手:“没事,老毛病犯了,吃点药就好了。”

    侍者放下托盘,扶着他:“我扶您去休息室吧?”

    林默涵摇了摇头:“不用,我坐一会儿就好。”他指了指墙边的长椅,“你去忙吧,别耽误了正事。”

    侍者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端着托盘离开了。

    林默涵坐在长椅上,闭上眼睛,假装休息。等他再睁开眼时,走廊里已经空无一人。他立刻站起身,朝着与洗手间相反的方向走去——那里,是官邸的侧门,通向外面的街道。

    他拉开侧门,闪身出去。门外,是一条僻静的小路,路边停着一辆黄包车。车夫戴着一顶破草帽,看到他,低声说:“陈先生,上车。”

    林默涵坐上黄包车,车夫立刻拉着车,朝着军情局本部的方向跑去。

    台北的夜晚,灯火通明。黄包车穿过几条街道,停在了一栋灰色的四层楼房前。楼房的门口,挂着一块不起眼的牌子——“台湾省政府农业改良所”。

    这里就是军情局本部。

    林默涵付了车钱,看着黄包车消失在街角,才转身走向楼房。他没有从正门进去,而是绕到后面,来到一扇小铁门前。铁门上挂着一把大锁,但锁扣已经生锈。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铁丝,熟练地捅了几下,锁“咔哒”一声开了。

    这是“影子”提供的内部情报——军情局本部的后门,每晚十点才会锁死。而现在,才八点二十分。

    他推开铁门,闪身进去。楼道里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纸张混合的气味,墙壁上的白炽灯发出惨白的光。他贴着墙根,慢慢往上走,耳朵里捕捉着周围的每一个声音。

    二楼是档案室,三楼是审讯室,四楼是魏正宏的办公室。

    他走到三楼,听到审讯室里传来隐约的**声。他停下脚步,透过门上的小窗往里看了一眼——两个特务正对着一个被绑在椅子上的男人拳打脚踢,男人的脸上满是血污,已经奄奄一息。

    林默涵的拳头,紧紧攥了起来。他知道,这个男人,很可能是某个地下党员。但他不能救他,他必须继续往上走。

    他咬了咬牙,转身走向四楼。

    魏正宏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门是实木的,上面装着一把耶鲁锁。林默涵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细铁丝和一个小钩子,这是他自制的****。他将铁丝插进锁孔,轻轻转动,耳朵贴在锁上,听着里面的旋轮弹动的声音。

    “咔哒。”

    锁开了。

    他推开办公室的门,闪身进去,反手锁上门。办公室很大,装修得富丽堂皇,墙上挂着蒋介石的“忠党爱国”题词,办公桌上摆着一台绿色的台灯和一部红色的电话。

    他走到保险柜前,蹲下身。保险柜是德国产的西门子牌,密码盘上有三个转轮。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转动密码盘。

    第一个数字:19。魏正宏亡妻赵素云的出生年份,1920年,取后两位。

    第二个数字:10。农历九月对应的公历月份,10月。

    第三个数字:15。菊展纪念册上,赵素云题诗的日期,农历九月十五,对应公历10月15日。

    他转动密码盘,依次输入19、10、15,然后握住保险柜的把手,轻轻一拉。

    “咔哒。”

    保险柜的门,开了。

    林默涵的心跳,几乎要停止了。他没想到,这个看似复杂的密码,竟然真的被他破解了。

    他打开保险柜的门,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几份文件夹,还有一个黑色的皮箱。他拿起最上面的文件夹,翻开一看——里面是“台风计划”的原始文件,包括登陆时间、地点、兵力部署,甚至还有美军顾问团的支援计划。

    他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微型相机,对着文件一页一页地拍照。相机的快门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拍完照片,他将文件放回原处,又打开那个黑色的皮箱。皮箱里,是一叠叠的银元,还有一本黑色的笔记本。他翻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军情局在大陆的潜伏特务名单,每个人的名字、代号、潜伏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份名单,比“台风计划”的文件还要重要!如果能将它交给组织,就能提前破获敌人的潜伏网络,挽救无数同志的生命!

    他立刻拿出相机,对着笔记本拍照。拍到一半时,他忽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汽车的引擎声。

    是魏正宏回来了!

    他立刻合上笔记本,放回皮箱,关上保险柜的门。他跑到窗边,掀开窗帘的一角,往下看了一眼——一辆黑色的福特轿车,正停在楼下。车门打开,魏正宏从车里走出来,他的脸色阴沉,肩膀上还缠着绷带——那是上次在渔港被林默涵打伤的地方。

    林默涵的心,沉到了谷底。他没想到,魏正宏竟然提前回来了。他看了看手表,才八点四十分。菊展的祝酒词,不是应该在八点半开始吗?

    他立刻意识到,魏正宏一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才会提前离开菊展。

    他迅速将相机收好,环顾办公室。窗户外面,是十米高的楼墙,下面是水泥地面,跳下去必死无疑。门是唯一的出路,但魏正宏已经在楼下,他只要一开门,就会被发现。

    他躲到办公桌后面,从口袋里掏出那把勃朗宁手枪,检查了一下弹匣。他知道自己陷入了绝境,但他不会束手就擒。

    楼下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魏正宏上楼了。

    脚步声在办公室门口停下。林默涵屏住呼吸,握紧了手里的枪。

    门把手,轻轻转动了一下。

    林默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门,缓缓打开了。

    魏正宏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把枪,眼神像毒蛇一样,扫视着办公室。

    林默涵躲在办公桌后面,透过桌腿的缝隙,看着魏正宏的脚。他能感觉到,魏正宏正在慢慢走进办公室。

    忽然,魏正宏的手机响了。

    他停下脚步,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皱着眉头接了起来:“徐副局长……”

    是徐恩曾打来的电话。

    林默涵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

    他趁着魏正宏接电话的时机,悄悄从办公桌后面站起来,贴着墙壁,慢慢移动到门边。他看到,魏正宏的注意力全在电话上,根本没有注意到他。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冲出办公室,朝着楼梯口跑去。

    “谁?!”魏正宏听到动静,猛地转身,看到了林默涵的背影。

    林默涵没有回头,拼命地往楼下跑。他能听到,魏正宏在后面大喊:“站住!”

    枪声,响了。

    子弹打在楼梯的扶手上,溅起一串火花。

    林默涵顾不上害怕,继续往下跑。他跑到二楼,忽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闻声赶来的特务!

    他立刻转身,朝着档案室跑去。档案室的门是开着的,他冲进去,反手锁上门。他环顾四周,看到窗户开着,外面是一条狭窄的巷子。

    他跑到窗边,正准备跳下去,忽然看到巷子里,站着一个穿着黑色雨衣的人。

    是“影子”!

    “影子”抬起头,帽檐下,是一张清秀的脸——是江一苇。

    她对着林默涵,做了一个“快跳”的手势。

    林默涵没有犹豫,从窗户跳了下去。江一苇立刻拉着他,朝着巷子的另一头跑去。

    “站住!”魏正宏的声音,从楼上追了过来。

    两人在巷子里狂奔,拐过几个弯,来到一条大路上。路边,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江一苇拉开后门,对林默涵说:“快上车!”

    林默涵坐进车里,江一苇也跟着坐进来,对司机说:“开车!”

    轿车立刻发动,朝着城外的方向驶去。

    林默涵靠在座椅上,大口地喘着气。他看着江一苇,声音沙哑:“你怎么会……”

    江一苇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是魏正宏的手机。

    “我趁他接电话的时候,偷了他的手机。”她晃了晃手机,“他现在,肯定以为是徐恩曾的电话把他绊住了。”

    林默涵看着她,忽然笑了。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文弱的机要秘书,竟然如此胆大心细。

    “谢谢你。”他真诚地说。

    江一苇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林默涵:“这是‘台风计划’的补充文件,登陆地点的具体坐标。我趁他不注意,从保险柜里拿的。”

    林默涵接过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金门海域的登陆点坐标。他激动地说:“太好了!有了这个,我们就能提前部署,粉碎他们的‘反攻大陆’计划!”

    轿车在夜色中疾驰,窗外的灯火,像一条流动的星河。林默涵看着手里的地图,又看了看身边的江一苇,忽然觉得,这场看似绝望的战斗,或许真的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而此刻,士林官邸的菊展现场,蒋总裁的祝酒词刚刚结束。

    徐恩曾站在人群中,手里拿着一杯红酒,眼神阴沉。他刚才给魏正宏打的电话,根本不是什么工作指示,而是一个测试——他故意在电话里说了一个假情报,想看看魏正宏的反应。而魏正宏的反应,让他更加怀疑——这个心腹手下,似乎有什么事情在瞒着他。

    他放下酒杯,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色。远处,台北城的灯火,像一片璀璨的星河。但他知道,在这片星河之下,暗流正在涌动,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