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征信与诚信 > 第二十二章 太极伴学吟

第二十二章 太极伴学吟

    2001年9月的海市,暑气依旧蒸腾。知晓哥站在公交站台上,汗水顺着鬓角滑落。他看了眼那块父亲送的旧手表——下午四点二十,距离今天第一份家教开始,还剩四十分钟。从地处郊区的大字新区,赶往城北的麻纺厂家属区,需要辗转两趟公交车,穿越半座城市,耗时近两小时。

    “又得赶路了。”他轻叹一声,下意识摸了摸书包里硬邦邦的课本。这是大二开学后的第三周,他的时间表上已经排定了八份家教,从周一到周日,密密麻麻,如同作战地图。

    一、奔波与透支

    公交车在年久失修的路面上颠簸摇晃。知晓哥紧抓扶手,另一只手翻开那本边角已磨损的《孙子兵法》笔记,利用这碎片时间完成每日的背诵任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他轻声诵读,额头抵着冰凉的窗玻璃,试图驱散阵阵袭来的倦意。

    “同学,终点站到了!”司机的喊声将他从半梦半醒中惊醒。车厢空荡,他慌忙收拾东西,冲下車,又奔向对面的站台换乘。

    当他气喘吁吁地敲开李倩倩家的门时,已迟到了十五分钟。开门的张阿姨看到他苍白的脸色,担忧道:“知晓啊,是不是太累了?快进来,阿姨给你下碗面。”

    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下肚,仿佛给疲惫的身体注入了些许能量。辅导功课时,他竟感觉思路格外清晰,连李倩倩一向头疼的三角函数,也被他讲得透彻易懂。

    “知晓哥哥,你今天讲得特别好!”小姑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说。

    他笑了笑,轻抚她的头:“是你妈妈的面条有魔力。”

    三小时辅导结束,他婉拒了留下吃晚饭的邀请,又匆匆奔赴下一个学生家——一位公安局副局长的女儿,住在城北的高档小区。结束所有课程,已是晚上九点半。

    回程的公交车上,他清点着今日的收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疲惫是真,但想到能寄回家的钱又厚了一些,心里便感到一种踏实的欣慰。窗外路灯流光溢彩,他想掏出《三十六计》来看,眼皮却沉重得抬不起来,最终靠着车窗沉沉睡去。

    二、夜练与异样

    被售票员喊醒时,已到工业大学新区站。校园里人影稀疏,手表指针指向十一点二十。按常理,他该直接回宿舍休息。但今夜,体内仿佛有一股莫名的热流在涌动,驱散了睡意。是那碗面的能量尚未耗尽?鬼使神差地,他转向了操场。

    夜空下的操场空旷寂静,只有几盏老旧路灯投下昏黄的光圈。知晓哥放下书包,凝神静气,摆出太极拳的起手式。

    “起势……”他心中默念,动作舒缓而沉稳。习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已一年有余,招式早已烂熟于心。伴随着深长的呼吸,他清晰地感受到体内那股能量,仿佛被引导着,从脚底生根处缓缓升起,沿腰脊上行,通达指尖。夜风拂过面颊,他完全沉浸其中,物我两忘。待到最后“收势”完成,竟已过了午夜。

    回到宿舍,室友王磊还没睡,见他回来,挑眉道:“又去练你那太极拳了?天天这么晚,明天早课还能有精神?”

    知晓哥只是笑笑,未多解释。洗漱后躺下,却异常清醒,那股流动的能量感仍未平息。他索性起身,拧亮台灯,继续研读《孙子兵法》。

    如此循环半月,白日奔波家教与课堂,夜晚练拳、读书,他的时间被挤压到极致。太极拳确实精进不少,甚至开始挑战更复杂的四十二式,动作渐趋行云流水。但代价也显而易见:脸色日益晦暗,眼下的乌青挥之不去,课堂上精神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

    三、险境与顿悟

    十月初的一个黄昏,知晓哥照例乘车前往城北,辅导一个开出租车公司家庭的三胞胎女儿。课程结束已是晚上九点,家长将一个厚厚的信封郑重交给他:“路老师,这是三个孩子的学费,麻烦您帮忙带到学校财务处。”

    知晓哥将信封仔细放入内兜,轻轻按了按。走出小区,一阵莫名的心悸袭来。他摇摇头,只当是过度疲劳,继续走向公交站。

    在一个灯光昏暗的街角,两条黑影倏地从巷中窜出,拦住了去路。

    “小子,识相点,把钱交出来!”其中一人晃动着手中寒光闪闪的匕首。

    知晓哥心跳骤停,但奇怪的是,恐惧并未淹没他,体内那股熟悉的能量反而瞬间活跃起来。他下意识后退半步,摆出了太极拳的起手式。

    “嗬,还想比划比划?”歹徒狞笑着逼近。

    当匕首刺来的瞬间,知晓哥的身体仿佛自有意识般做出反应。侧身、避让、右手如灵蛇出洞,缠上对方手腕,巧妙一拧——“咔嚓”轻响,伴着惨叫,匕首应声落地。

    另一人从背后扑来,知晓哥头也未回,一记“转身摆莲”,借力打力,将其摔出两米开外。

    整个过程,不过电光火石之间。两名歹徒倒地**,知晓哥却呼吸平稳,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个套路。他捡起匕首,徒手将其折成两段,扔进旁边垃圾桶。

    “滚吧,别让我再看见你们。”他的声音平静得让自己都感到讶异。

    看着歹徒连滚爬跑地消失,他摸了摸内兜,信封安然无恙。刚松口气,一阵强烈的眩晕猛然袭来,刚才的爆发似乎耗尽了所有气力。他倚着墙壁,待眩晕感稍退,才步履蹒跚地走向公交站。

    四、反思与平衡

    那晚,他没有再去操场,回到宿舍便倒头昏睡,直至次日中午。醒来时,王磊递过一杯热水,关切地问:“你昨晚脸白得像纸,怎么回事?”

    听闻他独力制服两名持刀歹徒,王磊惊得瞪大双眼:“你那太极拳真这么神?”

    知晓哥点头,复又摇头:“是太极拳,但……感觉又不完全是。我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下床照镜,镜中之人面色惨白,眼窝深陷,黑眼圈浓重,不过月余,竟似憔悴了十岁。

    下午去图书馆还书,哲学区一本名为《糊涂学》(作者李梦悟)的书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取下翻阅,其中一章专论“刚柔之道”,篇末附有一首小诗:

    “过刚易折断,过柔难自立。

    刚柔相济处,方见真智慧。”

    这几行字如同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他。他沉迷于追求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技击之妙,却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严重警告。太极之本,在于阴阳平衡、水火既济,而他近期的行为,无疑是在过度透支自身的“阳气”(生命力),打破了宝贵的平衡。

    当晚,他罕见地没有去操场,早早熄灯休息,只做了十分钟简单的调息。次日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自然醒来,他感到久违的神清气爽。

    晨光中的操场空气沁人心脾。他重新开始练习太极拳,不再追求发力与刚猛,而是专注于动作与呼吸的和谐统一,体会“气”的流动与涵养。练罢,非但不觉疲惫,反而通体舒泰,精神饱满。

    上午,他去财务处妥善代交了学费,随后给所有家教学生的家长发了短信,礼貌而坚定地重新协调了辅导时间,确保每日留有足够的休息与学习间隙。

    回宿舍途中,经过公告栏,武术协会招新的海报映入眼帘。他驻足片刻,轻轻撕下一张报名表。或许,他可以将自己对太极的感悟与更多人分享,而非在深夜独自透支般地苦修。

    那夜,他在日记中郑重写下:“太极之道,贵在平衡。生活亦然,过犹不及。刚不可久,柔不可守,难得糊涂,方是长久之道。感谢《糊涂学》,点醒我这梦中人。”

    窗外,月华如水。知晓哥合上日记,安然入睡。明日,将是回归平衡、充满希望的新一天。

    正所谓:《太极伴学吟》

    书剑飘零晓月寒,公交辗转课童顽。

    四两巧拨千斤势,一式能敌两歹蛮。

    夜练天台亏气血,朝读兵法悟机关。

    糊涂学问刚柔道,方寸调和天地宽。

    这段经历,是知晓哥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它让他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武”的一面其威力,更让他深刻领悟到其背后“道”的精髓——平衡。这种对“度”的把握,对“刚柔”的辩证理解,将超越拳法本身,融入他日后的人生抉择与处世哲学中,成为他应对未来更大风浪的宝贵智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